![基础小练3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苏教版201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8172/0-17394536954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基础小练3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苏教版201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8172/0-17394536957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基础小练3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苏教版201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08172/0-173945369574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化学 必修二 苏教版 基础小练 重难提优 单元检测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课时训练,共9页。
1. (2024盐城大丰高级中学开学检测)下列过程吸收能量的是( )
A. 液氨汽化 B. 酸碱中和
C. 生石灰溶于水 D. 镁溶于盐酸
2. (2024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月考)反应NH3+HCl===NH4Cl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H—Cl断裂过程释放能量
D. 放热反应都需要加热
3. (2023淮安期末调研)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Ⅰ是放热过程
B. 过程Ⅲ一定是吸热过程
C. 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
D. 该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旧化学键都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
4. 中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B. 反应Ⅰ中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C. 反应Ⅱ为2H2O2 eq \(=====,\s\up14(光),\s\d5(催化剂))2H2O+O2↑
D. 总反应为2H2O eq \(=====,\s\up14(光),\s\d5(C3N4/CQDs))2H2↑+O2↑
5. (2023无锡梅村高级中学期末)白磷和红磷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磷和红磷互为同位素
B.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物理变化
C. 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热量
D. 相同条件下,白磷的稳定性大于红磷
【提升素养】
6. 某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探究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热效应,测得烧杯中溶液温度随加入a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 a可能是NaOH溶液
B. x、y两点对应的溶液中,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比不变
C. 由图2可知,该反应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往y点对应溶液中加入Fe粉,有气泡产生
7. (2024张家口期末)科学家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状态Ⅰ到状态Ⅲ为吸热反应
B. 状态Ⅱ比状态Ⅰ稳定
C. 由该反应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完全断裂形成新化学键
D. 从状态Ⅱ到状态Ⅲ形成碳氧双键,释放能量
8. (2023南京二十九中月考)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 实验①②③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实验②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结果偏高
D. 实验③中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9. (2024无锡一中期中)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N2+3H2⥫⥬2NH3属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 ②→③过程中形成了非极性共价键
B. ③→④是吸热过程
C. 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D. 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
10. (2024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月考)可以用图示法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 ml I2(s)与过量H2(g)化合生成4 ml HI(g)时,需要吸收10 kJ的能量
B. 1 ml I2(s)变为1 ml I2(g)时,需要吸收 17 kJ 的能量
C. 2 ml HI(g)分解生成1 ml I2(g)与1 ml H2(g)时,需要吸收12 kJ的能量
D. 2 ml HI(l)分解生成1 ml I2(s)与1 ml H2(g)时,需要放出5 kJ的能量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
基础小练3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1. A 液氨汽化过程会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酸碱中和反应为典型的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不符合题意;活泼金属和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2. 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正确;H—Cl断裂过程吸收能量,C错误;放热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加热,例如中和反应等,D错误。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硫与铁的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的反应。
3. D 过程Ⅰ中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A错误;过程Ⅲ中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属于放热过程,B错误;该反应中化学能还转化为光能,不一定只能以热能形式进行,C错误;过程Ⅰ中所有旧化学键断裂,过程Ⅲ中所有原子均形成了新化学键,D正确。
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两种方法
(1)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宏观角度)。
(2) 根据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能量变化大小关系判断——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之为放热反应(微观角度)。
4. B 反应Ⅰ为H2O在C3N4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2和H2,不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B错误。
5. C 白磷和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白磷与红磷是两种不同物质,因此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红磷高,故白磷转化为红磷时会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C正确;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就越强,根据图示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红磷高,故在相同条件下,红磷的稳定性大于白磷,D错误。
6. D 实验目的是探究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热效应,可以将NaOH溶液滴入盐酸中,则a可能是NaOH溶液,A正确;由NaOH+HCl===NaCl+H2O知,x、y两点对应的溶液中,参加反应的酸、碱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则质量比不变,B正确;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正确;y点温度最高,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加入Fe粉,无气泡产生,D错误。
7. D 由图可知,从状态Ⅰ到状态Ⅲ的反应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放热反应,A错误;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由图可知,状态Ⅱ的能量高于状态Ⅰ,所以状态Ⅰ比状态Ⅱ稳定,B错误;从状态Ⅰ到状态Ⅱ的过程中,一氧化碳没有发生共价键的断裂,C错误;从状态Ⅱ到状态Ⅲ形成碳氧双键,释放能量,D正确。
8. C 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因为实验②是吸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则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测定结果偏高,C正确;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将环形玻璃搅拌棒改为铁质搅拌棒,造成热量的传导损失,同时Fe也能与酸反应放热,均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错误。
9. C ②→③过程是化学键断裂的过程,A错误;③→④过程,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化学键,为放热过程,B错误;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C正确;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D错误。
10. D 从图中可知,1 ml I2(s)与1 ml H2(g)反应生成2 ml HI(g),吸收5 kJ能量,则 2 ml I2(s)与过量氢气反应生成4 ml HI(g),吸收10 kJ的能量,A正确;1 ml I2(g)转化为1 ml I2(s)放热17 kJ,则1 ml I2(s)转化为1 ml I2(g),需要吸收17 kJ能量,B正确;1 ml I2(g)与1 ml H2(g)反应生成2 ml HI(g),放热12 kJ,则2 ml HI(g)分解生成 1 ml I2(g)和1 ml H2(g)时,吸收12 kJ能量,C正确;2 ml HI(g)分解生成1 ml I2(s)和1 ml H2(g),放热5 kJ,HI(l)转化为 HI(g)需要吸热,则2 ml HI(l)分解生成 1 ml I2(s)和1 ml H2(g),放出的能量小于5 kJ,D错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时训练,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测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 (2019)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