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月考(Ⅷ)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月考(Ⅷ)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位于昆明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半山腰上的某村寨(下图),彝青文化独特,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村寨。2019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该村寨被当地政府选为实验点,并依托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和谐美好的发展之路,成为云南山区乡村振兴的典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村寨被选为乡村振兴实验点,主要得益于( )
A. 经济贫困落后B. 独特民族文化
C. 生态环境优美D. 人口大量流失
2. 云南山区实现乡村振兴,应致力于( )
A. 保护环境,生态宜居B. 文旅融合,发展旅游
C. 完善设施,生活便捷D. 因地制宜,产业兴旺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因为其独特性和代表性,该村寨才会被选为乡村振兴实验点。与其他山区村落相比,经济落后、生态环境优美、人口流失,是这类村寨的共性特点,而非其独特点;而独特的彝青文化,作为文旅融合的前提,其乡村振兴的路径能够为其他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区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成为选择该村落作为实验点的原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必须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策略,才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不是所有的村寨都可以发展旅游;生活便利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目的和组成部分,但产业振兴和收入水平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基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附加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具体而言,就是在基本电信业务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技术、市场策略为客户提供新的电信业务与新的应用,如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服务等。2024年我国进一步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部分试点地区取消一些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 一家在海南经营跨境数据业务的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扩大外资准入政策,将对他们有切实利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发展增值电信业务的根本目的是( )
A. 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B. 促进我国云计算快速发展
C. 扩大增值电信业务的影响力
D. 推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完善
4. 材料中的“切实利好”,具体是指使这类企业( )
①提升行业服务水平②产品迭代升级
③增加海外合作伙伴④放开安全监管体系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依据材料,增值电信业务是为客户提供新的电信业务与新的应用,所以发展增值电信业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A正确。促进云计算快速发展可能是发展增值电信业务带来的影响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扩大影响力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根本出发点,排除C。推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是其可能产生的效果,但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排除D。故选A。
【4题详解】
扩大外资准入政策,能够引入优质的外资数据中心,特别是云服务企业,能够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促进产品迭代升级,①②正确;扩大外资准入政策为这类企业带来更多的海外合作伙伴,③正确,试点地区所在地通信管理局做好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服务管理,需健全完善安全监管保障体系,④错误。故选A。
昆明(北纬25°,东经102°41')位于贵阳(北纬26.5°,东经106°)的西南方向,因四季如春而被人称赞。昆明与贵阳之间有乌蒙山为界,常受昆明准静止锋控制。某年12月26日,昆明突遭暴雪,其降水量达到50毫米,地面积雪最深达到37厘米。下图为昆明准静止锋沿北纬26°分布位置频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本次强降雪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
A. 冷气团水汽充足B.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C. 冷气团势力强劲D. 气流受地形阻挡
6. 昆明准静止锋常表现为“白天东移,夜晚西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昼夜风向差异B. 太阳辐射差异
C. 地形地势差异D. 地表植被差异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昆明大多时候四季如春,图中显示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因在于冷暖气团的势力差异。某年12月,突降暴雪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强劲,使得锋面位置偏南,进而影响到昆明,C正确,;如果势力相当,昆明应该保持温暖晴朗的天气特征,B错误;锋面降水多少,主要取决于暖气团携带的水汽多少,A错误;气流受地形阻挡,会导致锋面主要分布于乌蒙山区,对昆明地区的影响较少,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昆明准静止锋由冷暖两气团组成,冷暖性质与太阳辐射强弱联系紧密。白天,太阳辐射增强促使暖气团势力大增,推动锋面东移;夜晚,太阳辐射消失,促使冷气团势力增强,推动锋面西移,B正确;风向、地形、植被的昼夜变化不会使锋面产生较大移动,不会产生设问中提到的昼夜特征,ACD错误。故选B。
河北省围填海开发大致分为4个阶段: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港口航运及港口建设。1990— 2015年,河北省围填海总面积达6.21万hm², 未利用面积占比达53.14%,其中计划用于制造业的未利用面积占比较大。2015年围填区生产总值达296.23 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 0.99%,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邻近省、市。2015年以来,河北省逐渐停止大规模围填海开发。下表为河北省围填海面积增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据表2000—2015围填海开发主要用于( )
A. 围海晒盐B. 围海养殖
C. 港口建设D. 高新技术产业
8. 河北省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腹地支撑程度不高②基础设施不完善③海洋污染严重④ 产业形势低迷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④
9. 针对河北省围填海利用现状,围填海监管要( )
A. 盘活存量B. 提升增量
C. 严禁开发D. 扩 大 闲 置 区
【答案】7. C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表信息可知,河北省围填海开发大致分为4个阶段:围海晒盐、围海养殖、港口航运及港口建设。表格数据显示,2000—2015年港口、工业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C正确;盐场与养殖所占比重小,表格中没有涉及高新技术产业信息,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据材料“河北省围填海总面积达6.21万hm²,未利用面积占比达53.14%,其中计划用于制造业的未利用面积占比较大”可知,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腹地支撑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①②正确;据材料“2015年围填区生产总值达296.23 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 0.99%,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邻近省、市。”可知,产业形势低迷及港口竞争优势不足等,④正确;海洋污染严重是围填海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③错误,D正确,ACD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河北省围而未利用的面积较多,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盘活存量,充分利用已有的围填海,不适宜再扩大闲置区和提升增量,A正确,BD错误;严禁开发不符合实际状况,C错误,故选A。
城郊乡村处于城乡过渡区,受城市和乡村发展的综合影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首要地域。徐州市铜山区是典型的城郊地域,伴随工业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乡村功能逐渐多元化。下图为铜山区乡村功能间相互作用类型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关于铜山区乡村功能相互作用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9—2019 年农业生产转型与生活保障功能持续存在协调关系
B. 2009—2019 年农田保护红线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呈冲突状态
C. 2014—2019 年美丽乡村建设使生态保育和生活保障呈兼容状态
D. 2014—2019 年退耕还林政策使生态保育和农业生产呈冲突状态
11. 针对生态保育功能、农业生产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冲突,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近郊发展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体验农业
②远郊发展以绿色科技为保证的现代农业
③统筹分类空间用地,优化用地结构
④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居住条件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2009-2019年农业生产转型与生活保障经历了功能兼容—冲突—兼容的过程,兼容与冲突的交替出现,主要是农业生产转型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二者不断碰撞磨合导致,A错误;2009—2019年农田保护红线及建设用地增加使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呈冲突状态,B错误;2014—2019 年美丽乡村建设使生态保育和生活保障呈兼容状态,2014—2019年退耕还林政策使生态保育和农业生产呈兼容状态,故选C。
【11题详解】
近郊发展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的体验农业,把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结合起来,①正确;远郊发展以绿色科技为保证的现代农业,达到生态保护、效益提升、农产品安全的目的,②正确;统筹分类空间用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发,③正确;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居住条件针对的生活保障功能,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随着全球快速升温,北极地区的地表径流量整体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北极流域径流过程直 接或间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如降水量的变化、降水相态转化、积雪情势的变化以及多年冻土退化等。俄罗斯北冰洋的6条主要河流(下图)径流量的变化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表现为夏季的洪峰流量降低,冬季的径流量增加,径流年内分配趋向更加均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快速升温下的北极径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为( )
A. 降水量增速小于蒸发量增速导致径流量减小
B. 降雪向降雨的相态转变导致冬季径流量减少
C. 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河流径流峰值延后
D. 冻土退化增强地表水和地下水连通导致径流增加
13. 俄罗斯北冰洋的河流夏季径流量降低、冬季径流量增加的原因是( )
A. 夏季降水增多B. 夏季气温降低
C. 冬季气温升高D. 冬季降水减少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快速升温,北极地区的地表径流量整体显著增加。当前北极陆地的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增速,引起北极流域净降水量(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多,A错误;北极地区降雪向降雨的相态转变,导致秋季至冬季的河流径流量增加,B错误;随着全球升温,积雪融化时间提前,导致河流的径流峰值从夏季提前到春季,C错误;冻土退化增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连通性与交换强度;从而导致地下水向河流排泄的水量持续增加,特别是在多年冻土覆盖率较高的流域,活动层更厚、地下水储存能力更强,从而有利于增加地表径流,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冬季气温升高,冻土退化产生的地下水和地表径流,径流量增加显著,C正确;同时春季气温升高使得融雪以及河冰解冻时间提前,导致河流径增加,使得夏季径流减少;且夏季气温高蒸发增加,夏季径流量减少,B错误;与夏季、冬季降水量的变化关系不大,AD错误,故选C。
构造阶地的形成及形态变化受控于地质构造活动和地理环境变化。下图为长白山区某河流三级阶地示意图,受两次火山活动及内外力作用影响,不同的阶地表面覆盖了不同时期的火山灰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阶地I、Ⅱ、Ⅲ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I、Ⅱ、ⅢB. I、Ⅲ、Ⅱ
C. Ⅲ、Ⅱ、ID. Ⅱ、Ⅲ、I
15. 阶地Ⅲ处无火山灰Y层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 流水侵蚀B. 风力沉积
C. 流水沉积D. 风力侵蚀
16. 火山灰Y层的形成时间是( )
A. 阶地I形成之前B. 阶地Ⅱ形成之后
C. 阶地Ⅲ形成之后D. 阶地Ⅲ形成之前
【答案】14. B 15. A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构造阶地的形成一般是地壳间歇性抬升与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成因,高处阶地先形成,低处阶地后形成,读图可知,形成顺序为I、Ⅲ、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目在构造阶地的基础上加入因火山活动而成的火山灰层。大致形成过程如下:首先形成阶地I后火山第一次喷发,在阶地I上形成火山灰层,此时阶地Ⅲ未形成,以河谷或河浸滩的形式存在,受流水作用影响,火山喷发的物质经流水侵蚀而流失,然后形成阶地Ⅲ后火山第二次喷发,在阶地I和阶地Ⅲ上形成火山灰层X;最后形成阶地Ⅱ。故阶地Ⅲ缺失火山灰Y层,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火山灰Y层形成于阶地I形成之后和阶地Ⅲ形成之前的时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研人员把青藏高原的冰川分为大陆性冰川、亚大陆性冰川、海洋性冰川。伴随气候 变暖,青藏高原冰川整体退缩,但这种退缩变化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处于高原边缘 (如藏东南地区)的海洋性冰川退缩速度最快,而高原腹地的大陆冰川退缩较慢。研究发现:高原中西部常年受干冷西风影响,风力较大;高原东南部的夏季风是该区域水汽的主要来源;大风和云量是影响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下图为近五十年来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冰川退缩形势图。
(1)分析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的分布下限高度的差异及原因。
(2)分别说明大气对青藏高原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
【答案】(1)差异:大陆性冰川的分布下限海拔要高(海洋性冰川的分布下限更低)。原因:大陆性冰川地区降水少,补给少,雪线分布海拔高;海洋性冰川地区受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雪线位置低。
(2)大陆性冰川:大风加速冰面升华,更多热量散失,冰川温度降低;云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冰面温度降低,冰川退缩较慢。海洋性冰川:南亚夏季风降水多,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冰川区获得热量多,冰川退缩速度快;降雨释放热量影响冰川的消融。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的分布下限高度可以对接教材中雪线的影响因素:温度、降水、坡度等,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大陆性冰川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降水少、温度低,雪线海拔更高。海洋性冰川分布在藏东南地区,受来自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影响,水汽丰富,降水相对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多,雪线位置偏低。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大陆性冰川位于中西部地区,受西风影响,风力大,加速热量散失,冰川温度降低;降水少,多晴天,云量小,云层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冰面温度较低,冰川退缩较慢。海洋性冰川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西南风影响,降水多,云量多,云层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冰川区获得热量多,冰川退缩速度快;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需要释放热量,降雨释放热量,影响冰川的消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在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驱动力是动态变化的(左图)。浙江桐乡的濮院(右图)毛衫产业起初依托市场和交通发展起来,成本投入相对较少,进入门槛较低。经过多年发展,毛衫产业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将部分关联环节剥离出去。现已围绕毛衫产业形成了集研发、品牌促进、跨境贸易、绿色环保、金融商务、人才培养、国际会展等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近年来,濮院充分挖掘其丝绸文化和古镇文化,结合现代时尚特色和毛衫产业,打造“古镇+时尚文化”的特色小镇。
(1)指出濮院毛衫产业在第一阶段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哪些。
(2)分析当地毛衫制造业在第二阶段剥离出部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原因。
(3)阐述当地毛衫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商贸业,物流业。
(2)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专业化发展,使得分工细化;推动服务业发展,降低企业服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影响力。
(3)发展电商,促进新业态发展;引进高端人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文化赋能,提高独特吸引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材料提及浙江桐乡的濮院毛衫产业起初依托市场和交通发展起来,左图中提到的第一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主要看中成本,且服务形式单一。结合右图可知,当地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最有利于发展商贸和物流两产业。
【小问2详解】
第二阶段由于制造业发展,急需提高生产效益。具体包括规模持续扩大,需要集中精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专业化发展,分工越来越细,部分环节剥离出去形成第三方;推动服务业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专业程度,降低企业服务成本,提高效益;依靠专业服务和内生发展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品牌影响力。
【小问3详解】
第三阶段强调创新驱动:创新销售形势,发展电商,促进新业态发展;注重引进高端人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服务质量门类双提升;结合该镇独有文化背景,进行文化赋能,提高独特吸引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旱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以及该区域范围内的黄河流域、内陆干旱区和半干旱草原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1%,是我国粮食、特色林果和牧 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该区地形地貌复杂,拥有草原、农田、荒漠、森林等多种生态系统。受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西北旱区的水土资源匹配处于严重错位状态,农业发展面临较大障碍。下图为专家团队构建的西北旱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理论框架。
(1)推测西北旱区耕地面临的问题。
(2)合理划分西北旱区农业区域是构建提质增效发展模式的基础,指出西北旱区不同区域适宜发展的模式。
(3)根据材料分析此理论框架对西北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答案】(1)土地质量退化(土壤盐渍化、荒漠化现象严重)、水资源紧张(干旱缺水)、水土资源生产效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2)草原放牧区模式为牧业+生态;农牧交错区模式为特色农牧+生态;雨养农业区模式为粮食+林果+生态;灌溉农业区模式为粮食+经济作物+特色林果+生态。
(3)促进西北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西北旱区可提供众多农产品,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地区财政收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节水灌溉、植树造林等措施、提高农业生态效益;人居环境与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北旱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质量降低,水土资源的生产效率低下。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西北旱区可以划分为草原放牧区、农牧交错区、雨养农业区和灌溉农业区四种类型。草原放牧区应当因地制宜发展放牧业,同时注意生态保护,根据草原承载量规定合理的放牧量,禁止过量放牧;农牧交错区具有过渡性,自然环境具有农牧交叉特征,且生态环境脆弱,应发展特色农牧+生态;雨养农业区农业灌溉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所以其发展的模式应为粮食+林果+生态;灌溉农业区的水资源相对其他三个区域,其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较为肥沃,应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特色林果+生态。
【小问3详解】
材料所示理论框架充分体现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北旱区不同区域发展不同的农业模式,这将促进西北旱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提供众多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和地区财政收入,发展经济;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节水灌溉、植树造林等措施,可以提高农业生态效益,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区域人民的幸福感。
时间/年
围填海面积(hm²)
港口、工业与城镇
盐场
养殖
合计
1990—2000
3430.05
4321.04
10688.18
2000—2010
33631.02
444.32
3658.85
37734.19
2010—2015
8537.37
592.44
4513.94
13643.75
1990—2015
45598.45
3973.84
12493.84
62066.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河北省2025届高三大数据9月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Ⅰ)试卷【含答案解析】,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地理试题docx、2024届河北省高三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强降雪产生的原因主要是,0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