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题(原卷版 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9485/0-17395033909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题(原卷版 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9485/0-17395033909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检测题(原卷版 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9485/0-173950339101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2 碳的氧化物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2 碳的氧化物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Fe-56
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下列制作“文房四宝”的相关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伐竹制笔B.烧脂集墨C.裁剪纸张D.磨石成砚
2.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A.市区尽量开车出行B.四层以下乘坐电梯上下楼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夏天空调温度调至23℃
3.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制作铅笔芯
C.炭黑具有滑腻感,可制作电刷
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燃料
4.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无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都不同D.C60转化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物理变化
5.下列关于CO和CO2的叙述,错误的是
A.点燃CO前要进行验纯
B.澄清石灰水可用来吸收CO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6.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收集CO2
7.我国科学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形态的金刚石——次晶金刚石,次晶金刚石结构稳定,应用前景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次晶金刚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次晶金刚石是一种新型单质
C.次晶金刚石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
D.石墨与次晶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8.实验时有的同学发现,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的成分是碳酸钙B.白膜的形成可能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9.干冰常常用于食品保鲜。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保鲜袋中的干冰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有关实验现象或分析正确的是
A.(I)静置,烧杯内气球无明显现象
B.(Ⅲ)烧杯内形成白雾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
C.(Ⅱ)加水后烧杯内只发生物理变化
D.(Ⅳ)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
10.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过程中,多台CO2压缩机同时运作,将气态CO2压缩为液态后利用液态CO2制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冰都是氧化物
B.水转化为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气态CO2压缩为液态时,分子间间隙变小
D.液态CO2转化为气态CO2时吸收热量
11.某气体由H2、CO2、CO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那么对该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A.一定含H2,可能含CO,一定不含CO2
B.一定含CO,可能含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CO,可能含CO2,一定不含H2
D.一定含H2、CO,一定不含CO2
12.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3.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测得浓度为0.28%,说明浓度超标
C.将澄清石灰水置于教室一段时间再进行测定
D.为避免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14.按如图进行实验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15.化学小组利用图-1所示仪器探究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开始时,倾斜Y型试管,使10mL10%盐酸(足量)与CaCO3固体充分接触,试管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至t1时,两个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都是0.44g
B.用足量稀硫酸代替上述盐酸,所得曲线与图-2中的相同
C.相同条件下,粉末状CaCO3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比块状的慢
D.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上述实验,则t1时测得的气压大于P1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5分)
16.(8分)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写道“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之亦不能伤。”结合已学知识推断,文中所述物质“金刚”的结构可能类似于下图中的 。(填编号)
(2)传统的燃烧,燃料要与空气直接接触,如右下图所示的木炭在炉中的燃烧。
①炉中蓝色火焰是 (填化学式)燃烧产生的。
②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炉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 , 。
③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此炉排放的炉气中,含量较多的是 、 (填化学式)和CO2。
17.(7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急剧增加,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它被陆地和海洋吸收,但过量的CO2会使海洋酸化。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大力植树造林,努力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
(1)在自然界的碳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 (填“吸收”或“释放”)CO2。
(2)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会导致 效应增强。
(3)过量的CO2进入海洋,会使海洋酸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18.(10分)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气体的性质。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O2应选用的仪器是B、I、J、H和 (填序号),实验时当观察到 ,说明H中的气体集满。
(3)制取CO2时,选用C和 填序号组装一套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终止的气体发生装置。若用M装置来测定产生的CO2的体积,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4)用“图甲”实验来探究CO2的性质。
验证CO2能与水反应产生H2CO3,实验时的步骤是:①关闭止水夹Ⅰ,打开止水夹Ⅱ,
②关闭止水夹Ⅱ,打开止水夹Ⅰ,实验的正确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烧杯中发生的现象是 。
19.(10分)兴趣小组猜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有金属铜、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1)A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 。
(2)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物质中析出少量红色固体,则此现象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 气体,B处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前,先打开k1,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的原因是 。装置C的作用是 。
【反思】
(4)有同学提出,D装置中出现浑浊不能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
(5)D装置除了可以检验二氧化碳,还有的作用是 。
20.(10分)《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宋代画家王希孟创造性地将炭黑、赭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颜料用在不同的画层。
(1)画作用水墨打底,保存千年而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画作的青色用到蓝铜矿,其主要成分为Cu3 (OH)2(CO3)x,其中所含金属离子的符号为 ,x= 。
(3)画作中所用的矿物颜料也可用于冶炼金属。下图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利用图中化合物 (写化学式)的还原性冶炼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若反应a~d均属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类型为 ,其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字母)。
(5)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 (OH)2CO3受热分解(反应e)生成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为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10分)以石灰石为原料的钙循环捕集废气中CO2的流程如图:
(1)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CO2含量较低的是 (填“A”或“B”)处。
(2)经多次循环后,CaO作为吸附剂吸收CO2效果会降低,固体结构变化如图所示。多次循环后,吸附剂效果降低的原因是 。
(3)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24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24g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克。
②计算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2 氧气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2 氧气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0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