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9851/0-17395048424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9851/0-1739504842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09851/0-17395048424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共2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质量守恒定律 高效提升方案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验证: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适用范围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但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等;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由于只是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
(1)一定不变 宏观: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化学反应中的六个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1.解释有关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现象。
2.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
3.求算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或元素的质量。
4.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三、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S+O2 SO2为例):
(1)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3)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4•常州)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CuFeS2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CuCl+FeCl3+2XCuFeS2+4NH4Cl,则可推测X是( )
A.NH3B.(NH4)2SC.NH4ClD.(NH4)2SO4
2.(2024•北京)下列关于Fe在O2中燃烧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
B.生成黑色固体Fe3O4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Fe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
3.(2024•青海)《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2Fe+3X,X的化学式为( )
A.H2OB.COC.Fe3O4D.CO2
4.(2024•盐城)将小块钠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原理为2Na+2H2O═2NaOH+X↑。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的符号为Na+
B.X的化学式为H2
C.小块钠放入水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游在水面上,说明钠的熔点很高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5.(2024•云南)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13.6
B.甲和丙为反应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7:22
6.(2024•镇江)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甲烷完全燃烧:CH4+O2CO2+H2O
B.湿法炼铜:2Fe+3CuSO4═Fe2(SO4)3+3Cu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CO2↑+H2O
D.汽车尾气中CO和NO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
7.(2024•临沂)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8.(2024•利州区)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
A.6.4gB.8.0gC.8.8gD.9.6g
9.(2024•黑龙江)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0.(2024•绥化)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
A.20:7B.7:11C.5:4D.16:11
11.(2024•吉林)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X2NaOH+H2↑+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O2
B.NaCl和Cl2中氯元素化合价都为0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H2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
12.(2024•齐齐哈尔)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主火炬燃料创新使用了零碳甲醇。制备甲醇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H2CH3OH+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H2CO3B.CC.COD.CO2
13.(2024•山西)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小苏打与少量白醋反应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增加
B.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都不变
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总质量
14.(2024•彭山区)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H2O和Al2O3均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15.(2024•河北)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g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g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
16.(2024•安徽)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
A.铁粉的质量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D.固态物质的质量
17.(2024•宜宾)一定条件下,X、Y、Z、W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0,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C.X与W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7:8
D.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9:8
18.(2024•达州)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
A.7.8gB.7.2gC.6.0gD.2.4g
19.(2024•滨州)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20.(2024•广安)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用尿素[CO(NH2)2]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4CO(NH2)2═4CO2+7X+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B.该反应可减缓温室效应
C.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X的化学式为N2
21.(2024•镇江)已知:2NaHCO3Na2CO3+CO2↑+H2O,将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3.7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固体加热生成3.1gCO2
B.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C.剩余固体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42:53
D.将13.7g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后,蒸发结晶,得11.7gNaCl
22.(2024•广西)已知1g氮元素大致相当于6.25g蛋白质。通过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部分测定过程如下:①样品+H2SO4→(NH4)2SO4+CO2↑+SO2↑+H2O;②(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某品牌奶粉部分营养成分表如表:
取100g该奶粉样品,测得CO2、NH3的质量分别为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人体内会转化为氨基酸,最终被人体全部吸收
B.该奶粉样品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7a:44b
C.若a=8.8g,则该奶粉样品中蛋白质的含碳量为8.8%
D.若b=3.4g,则该奶粉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营养成分表中的基本一致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3.(2024•内江)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发生某个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甲酸(CH2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24.(2024•天津)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
(3)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
25.(2024•盐城)2024年5月17日,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首款新能源汽车“奔腾小马”投产下线,顺利实现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1)汽车烤漆工艺既能助力汽车美观,更能防止车身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
(2)铜制导线及铜质电路主板将电池、行车电脑及汽车部分零部件连接成高度协调的运行系统,说明铜具有优良的 (填写物理性质)。
(3)新能源汽车常使用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LiFePO4中显﹣3价,则Li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4)生产汽车使用大量合金。下列对合金的认识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A.合金的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
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5)生产汽车还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铁。若用10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纯铁的质量为 (写出计算过程)。
26.(2024•云南)云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浸泡、蒸煮、舂料、浇纸、晒纸等,其中“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 (填操作名称)相似。
(2)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
(3)白族扎染利用板蓝根作为主要染料,板蓝根中含有靛蓝(C16H10N2O2),靛蓝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阿昌族户撒刀始终保持着手工制作的特点,“淬火”是制作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技艺。“淬火”的原理是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计算题(共2小题)
27.(2024•北京)氢化钛(TiH2)作为储氢材料备受关注。用钛粉(Ti)生产TiH2的反应为Ti+H2TiH2。若制得100kgTiH2,计算参加反应的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8.(2024•宁夏)工业上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可以有效实现碳循环。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CH4+CO22H2+ CO
(2)请计算每消耗2.2t二氧化碳,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质量守恒定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2024•常州)在电化学储能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的CuFeS2可由以下化学反应制得:CuCl+FeCl3+2XCuFeS2+4NH4Cl,则可推测X是( )
A.NH3B.(NH4)2SC.NH4ClD.(NH4)2SO4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氯、铁、硫、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1、0、0、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氯、铁、硫、氮、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1、2、4、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氮原子、16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2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H4)2S。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024•北京)下列关于Fe在O2中燃烧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出热量
B.生成黑色固体Fe3O4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D.参加反应的Fe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e3O4,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即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Fe与生成物中铁元素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4•青海)《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炼铁的记载,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2Fe+3X,X的化学式为( )
A.H2OB.COC.Fe3O4D.C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出现了2个铁原子、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铁原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X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024•盐城)将小块钠放入水中,会发生剧烈反应,原理为2Na+2H2O═2NaOH+X↑。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离子的符号为Na+
B.X的化学式为H2
C.小块钠放入水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游在水面上,说明钠的熔点很高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分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小块钠放入水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游在水面上,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的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小块钠放入水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游在水面上,说明钠的熔点很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显碱性,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24•云南)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13.6
B.甲和丙为反应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7:22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8g﹣0g=2.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8;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9.8g﹣1g=8.8g;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6.4g=9.6g;由质量守恒定律,丁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8g+9.6g﹣8.8g=3.6g,故a的数值为10+3.6=13.6,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A选项的解析,甲和丙为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丙,生成物是乙和丁,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8g:8.8g=7:2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2024•镇江)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甲烷完全燃烧:CH4+O2CO2+H2O
B.湿法炼铜:2Fe+3CuSO4═Fe2(SO4)3+3Cu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CO2↑+H2O
D.汽车尾气中CO和NO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选项错误。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选项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7.(2024•临沂)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9:8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40g﹣4g=3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6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34g﹣2g=32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36g﹣32g=4g,故x的数值为3+4=7,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是36g:32g=9: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8.(2024•利州区)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
A.6.4gB.8.0gC.8.8gD.9.6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现有4.6g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4.6g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氢元素的质量为:4.6g××100%=0.6g,恢复到室温所得气体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7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0%=30%,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4g÷30%=8g,乙醇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0.6g÷=5.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g+5.4g﹣4.6g=8.8g。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9.(2024•黑龙江)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3:17
C.物质丙可能为单质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丁的质量分数为1﹣42%﹣8%﹣40%=10%。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则甲是反应物,乙物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则乙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则丙是生成物,丁物质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则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有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该化学反应中乙、丙质量比为(14%﹣8%):(40%﹣6%)=3:17,选项说法正确;
C、丙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因此丙一定属于化合物,不会是单质,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0.(2024•绥化)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 )
A.20:7B.7:11C.5:4D.16:11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32g+22g﹣40g=14g,故参加反应的B和D的质量比是14g:22g=7:11。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2024•吉林)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是解决人类社会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发生如下反应:2NaCl+2X2NaOH+H2↑+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O2
B.NaCl和Cl2中氯元素化合价都为0
C.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生成的H2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0、0、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B、NaCl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燃烧放热量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生成的H2是一种清洁的高能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4•齐齐哈尔)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主火炬燃料创新使用了零碳甲醇。制备甲醇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H2CH3OH+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H2CO3B.CC.COD.C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3H2CH3OH+H2O可知,反应后有1个C,6个H,2个O,反应前有6个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1个C,2个O,所以X的化学式为:CO2。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2024•山西)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了对密闭容器中少量小苏打与少量白醋反应的质量测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增加
B.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都不变
C.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总质量
【分析】A、根据小苏打是反应物,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减少来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来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来分析;
D、根据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以及整个装置的总质量来分析。
【解答】解:A、小苏打是反应物,反应后小苏打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前称量的是小苏打和白醋以及整个装置的总质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4.(2024•彭山区)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H2O和Al2O3均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分析】A、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H2O和Al2O3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可知,参加反应的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3:8:11,故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碳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一定小于2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质量守恒定律、氧化物的特征、化学变化的实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24•河北)当前,氨气(NH3)的能源化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工业上常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和催化剂进行该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有两处被墨迹遮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8g
B.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6g
C.氨气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4:1
【分析】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由图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后的质量为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前氢气的质量为:52g+9g+34g+5g﹣80g﹣0g﹣5g=15g;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为5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氢气的质量为15g,反应后剩余9g,则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5g﹣9g=6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氨气的化学式NH3可知,一个氨气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氮气和生成的氨气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6.(2024•安徽)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 )
A.铁粉的质量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D.固态物质的质量
【分析】根据某实验小组按图a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锥形瓶内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是因为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铁锈,图b的变化是质量逐渐减少,最终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随着反应的进行,铁粉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反应停止,质量不再发生改变,与图b相符,故选项正确。
B、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氮气的质量不变,与图b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瓶内氧元素的质量不变,与图b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D、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实验过程中瓶内固态物质的质量逐渐增加,与图b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铁锈蚀的条件、变化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24•宜宾)一定条件下,X、Y、Z、W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0,Y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为化合反应
C.X与W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7:8
D.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9:8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6.8+1.0+93.2+0=0+a+96.8+3.2,a=1.0。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6.8g﹣0﹣6.8g,且X是反应物;Y的质量没有改变,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Z的质量增加:96.8g﹣93.2g=3.6g,且是生成物;W的质量增加:3.2g﹣0=3.2g,且是生成物,因此该反应可表示为:X→Z+W。
A、由分析可知,a=1.0,Y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X→Z+W,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C、不知道化学计量数无法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析可知,Z与W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3.6g:3.2g=9:8,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18.(2024•达州)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该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
A.7.8gB.7.2gC.6.0gD.2.4g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实验室有部分被氧化的镁条8.0g,与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MgO+2HCl=MgCl2+H2O可知,镁元素全部转化到氯化镁中,而氯化镁中的氯元素全部来自于氯化氢;3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300.0g×7.3%=21.9g,其中氯离子的质量为:21.9g××100%=21.3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则生成的氯化镁中氯离子的质量为21.3g,由:Mg~MgCl2~2Cl可知,镁元素的质量为:21.3g×=7.2g。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9.(2024•滨州)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2g﹣8g=4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8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8g=8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应不变,故X的数值为6。
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2g:8g=3: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于不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无法确定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0.(2024•广安)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用尿素[CO(NH2)2]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2+4CO(NH2)2═4CO2+7X+8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g
B.该反应可减缓温室效应
C.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X的化学式为N2
【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B、根据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用尿素[CO(NH2)2]吸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氮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题意,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可用尿素[CO(NH2)2]吸收,该反应能吸收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形成酸雨,不会造成温室效应,不能减缓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16、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氧、碳、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16、4、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7X分子中含有14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学式的含义和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2024•镇江)已知:2NaHCO3Na2CO3+CO2↑+H2O,将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3.7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固体加热生成3.1gCO2
B.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
C.剩余固体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42:53
D.将13.7g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盐酸后,蒸发结晶,得11.7gNaCl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以及题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固体、CO2和H2O,生成CO2和H2O的质量之和为16.8g﹣13.7g=3.1g,而不是生成3.1gCO2,故A错误;
B、反应前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质量的减小,则加热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B错误;
C、设参加反应的NaHCO3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
2NaHCO3Na2CO3+CO2↑+H2O固体减轻的质量
168 106 168﹣106=62
x y 3.1g
=
x=8.4g
=
y=5.3g
剩余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16.8g﹣8.4g=8.4g,则剩余固体中NaHCO3和Na2CO3的质量比为8.4g:5.3g=84:53,故C错误;
D、反应前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不变,13.7g剩余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等于16.8gNaHCO3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则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6.8g××100%=4.6g,则NaCl的质量为4.6g÷(×100%)=11.7g,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22.(2024•广西)已知1g氮元素大致相当于6.25g蛋白质。通过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部分测定过程如下:①样品+H2SO4→(NH4)2SO4+CO2↑+SO2↑+H2O;②(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某品牌奶粉部分营养成分表如表:
取100g该奶粉样品,测得CO2、NH3的质量分别为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人体内会转化为氨基酸,最终被人体全部吸收
B.该奶粉样品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7a:44b
C.若a=8.8g,则该奶粉样品中蛋白质的含碳量为8.8%
D.若b=3.4g,则该奶粉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营养成分表中的基本一致
【分析】A、根据蛋白质在人体内会转化为氨基酸,最终不会被人体全部吸收来分析解答;
B、根据奶粉中有糖类、脂肪等含碳物质,无法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奶粉样品中碳元素质量来分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元素的质量,进而求出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D、根据氨气的质量求出氮元素的质量,再结合已知1g氮元素大致相当于6.25g蛋白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蛋白质在人体内会转化为氨基酸,最终不会被人体全部吸收,故A错误;
B、奶粉中有糖类、脂肪等含碳物质,无法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奶粉样品中碳元素质量,故B错误;
C、若a=8.8g,则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100%=2.4g,则该奶粉样品的含碳量为×100%≈13.7%,故C错误;
D、若b=3.4g,则氮元素的质量为3.4g××100%=2.8g,已知1g氮元素大致相当于6.25g蛋白质,则该奶粉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8g×6.25g=17.5g,则该奶粉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营养成分表中的基本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3.(2024•内江)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产物。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发生某个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甲酸(CH2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CH2O2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解: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发生某个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甲酸(C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2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
CO2+H2CH2O2;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配、注、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4.(2024•天津)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2CO+O22CO2 ;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2KMnO4K2MnO4+MnO2+O2↑ ;
(3)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CuSO4+BaCl2=BaSO4↓+CuCl2 。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
故答案为:
(1)2CO+O22CO2;
(2)2KMnO4K2MnO4+MnO2+O2↑;
(3)CuSO4+BaCl2=BaSO4↓+CuCl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5.(2024•盐城)2024年5月17日,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首款新能源汽车“奔腾小马”投产下线,顺利实现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
(1)汽车烤漆工艺既能助力汽车美观,更能防止车身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
(2)铜制导线及铜质电路主板将电池、行车电脑及汽车部分零部件连接成高度协调的运行系统,说明铜具有优良的 导电性 (填写物理性质)。
(3)新能源汽车常使用含磷酸亚铁锂(LiFePO4)的锂电池为汽车提供动力。LiFePO4中显﹣3价,则Li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4)生产汽车使用大量合金。下列对合金的认识正确的是 ABC (选填字母序号)。
A.合金的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
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5)生产汽车还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铁。若用10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纯铁的质量为 560t (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锈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铜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5)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铁矿石的质量来分析计算。
【解答】解:(1)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汽车烤漆工艺既能助力汽车美观,更能防止车身生锈。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答案为:隔绝氧气和水;
(2)铜制导线及铜质电路主板将电池、行车电脑及汽车部分零部件连接成高度协调的运行系统,说明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答案为:导电性;
(3)LiFePO4中显﹣3价,铁元素显+2价,设Li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x+(+2)+(﹣3)=0,x=+1;故答案为:+1;
(4)A.合金的强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选项说法正确;
B.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低,,选项说法正确;
C.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C;
(5)设理论上可炼出纯铁的质量为x,则: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1000t×80% x
x=560t
故答案为:560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掌握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6.(2024•云南)云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纳西族东巴纸的制作过程包括浸泡、蒸煮、舂料、浇纸、晒纸等,其中“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 过滤 (填操作名称)相似。
(2)普洱茶制作技艺又称“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
(3)白族扎染利用板蓝根作为主要染料,板蓝根中含有靛蓝(C16H10N2O2),靛蓝属于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5 。
(4)阿昌族户撒刀始终保持着手工制作的特点,“淬火”是制作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技艺。“淬火”的原理是高温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Fe3O4+4H2 ,该反应属于 置换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分析】(1)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分类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浇纸”是用滤网分离出纸浆,该操作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相似;故答案为:过滤;
(2)普洱茶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答案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3)靛蓝(C16H10N2O2)是一种含碳元素的混合物,属于有机物,其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10)=14:5;故答案为:有机物;14:5;
(4)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该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3Fe+4H2OFe3O4+4H2;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性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共2小题)
27.(2024•北京)氢化钛(TiH2)作为储氢材料备受关注。用钛粉(Ti)生产TiH2的反应为Ti+H2TiH2。若制得100kgTiH2,计算参加反应的H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分析】根据生成TiH2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2即可。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的H2的质量为x。
Ti+H2TiH2
2 50
x 100kg
x=4kg
答:参加反应的H2的质量为4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28.(2024•宁夏)工业上用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可以有效实现碳循环。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CH4+CO22H2+ 2 CO
(2)请计算每消耗2.2t二氧化碳,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则一氧化碳前面的化学式计量数是2。
故答案为:2。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CH4+CO22H2+2CO
44 4
2.2t x
= x=0.2t
答:可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t。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含义
实例(S+O2 SO2)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S + O2SO2
32:16×2:(32+16×2)
32:32 : 64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
S+O2SO2
1:1 : 1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8
1
16
10
反应后的质量/g
0
9.8
6.4
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6.8
1.0
9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96.8
3.2
营养成分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Ca
每100g奶粉含量
17.5g
61.2g
16.2g
0.55g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8
1
16
10
反应后的质量/g
0
9.8
6.4
a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3
5
2
反应后的质量/g
4
x
5
34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6.8
1.0
93.2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96.8
3.2
营养成分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
Ca
每100g奶粉含量
17.5g
61.2g
16.2g
0.55g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解读,质量守恒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课堂探究,学后反思,测评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历史资料,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学后反思,测评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