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67/0-17395248177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67/0-173952481782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711367/0-17395248178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优质探究式教学设计(教案)-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 2.4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教案 0 次下载
- 2.5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教案 0 次下载
- 3.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教案 0 次下载
-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教案 0 次下载
- 3.4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探究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教案 0 次下载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章节名称: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长:1课时(45分钟)
设计理念: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
备 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各位老师,请结合自己教学实际,
仅作参考。
一、课程标准
表述:结合实例,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理解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解读: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是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理解碳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认识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从而理解开展国际减排合作的必要性。
二、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能够识别全球主要碳排放区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特点及其原因。(例如:能指出中国、美国等是主要的碳排放国家,并分析其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与碳排放的关系。)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并能系统分析其中的复杂联系。(例如:能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水资源、极端天气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威胁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人地协调观:能够认识到控制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树立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意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例如:能认识到化石能源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提倡节约能源、选择公共交通、减少浪费等。)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能就如何促进国际减排合作、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合理的建议。(例如:能分析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特点,分析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拉动作用,并能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可行的减排措施。)
三、教材分析
内容概述:本节主要介绍碳排放的概念和来源,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国际减排合作的意义、途径和挑战。
结构分析:
碳排放:概念、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土地利用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原理、全球变暖趋势、主要表现(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生态系统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水资源、农业、森林、生物多样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能源、交通、健康),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社会稳定、地缘政治)。
国际减排合作:必要性(全球性问题,需要共同应对)、主要国际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主要合作方式(资金支持、技术转让、能力建设)。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碳排放的概念和来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国际减排合作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温室效应的原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影响差异;认识到国际减排合作的复杂性和挑战。
素材分析:结合教材中的图表和案例,选择典型素材,例如: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直观展现全球变暖的趋势。
主要国家碳排放量图:展现不同国家碳排放的差异。
极端天气事件新闻报道:展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巴黎协定》相关报道:展现国际减排合作的进展。
中国新能源发展成就图片:展现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
四、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碳排放的概念、来源及影响的认识不够深入。
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对数据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学习兴趣:学生对与自身生活相关的环境问题比较关注,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碳排放入手,引发学习兴趣。
共性问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对国际减排合作的难度认识不足。
差异化:学生对气候变化相关话题的兴趣程度可能不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务。
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五、教学重点
碳排放的概念和主要来源。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国际减排合作的必要性。
六、教学难点
理解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影响差异。
七、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表分析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数据图表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主要国家碳排放量图
极端天气事件新闻报道
《巴黎协定》相关资料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5分钟)
展示图片:展示一组近年来全球各地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图片(洪涝、干旱、高温、飓风等)。
提问:同学们,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认为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引导学生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角度思考,并初步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一起探究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二)探究一:什么是碳排放?(10分钟)
教师提问:什么是碳排放?你听说过哪些与碳排放相关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碳足迹等概念)
教师讲解:结合PPT,讲解碳排放的概念:
定义: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其中二氧化碳是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
教师提问: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例如:发电、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农业等)
教师总结:结合小组讨论结果和PPT,总结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化石燃料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用于发电、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
工业生产: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土地开垦等土地利用变化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产生碳排放?
过渡:了解了碳排放的概念和主要来源,我们知道人类活动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那么,碳排放又是如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呢?接下来,我们进入探究二。
(三)探究二: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15分钟)
教师提问:碳排放是如何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你听说过“温室效应”吗?
教师讲解:结合温室效应示意图,讲解温室效应的原理: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类似于温室的作用。
温室气体浓度越高,温室效应越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展示图表:展示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全球气温变化趋势。
教师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讲解:结合数据,说明全球气温升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这与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密切相关。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北极冰川融化、珊瑚礁白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展示图片/视频:展示北极冰川融化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北极冰川融化会导致哪些问题?(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等)
分析:分析北极冰川融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以及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过渡: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加剧。那么,气候变化又会对国家安全带来哪些威胁呢?接下来,我们进入探究三。
(四)探究三: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国际减排合作(13分钟)
教师提问: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安全带来哪些威胁?(引导学生从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思考)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气候变化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并提出应对措施。
教师总结:结合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粮食产量,威胁粮食安全。
水资源安全:气候变化改变降水模式,导致干旱、洪涝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威胁水资源安全。
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影响能源生产和传输,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能源基础设施瘫痪,威胁能源安全。
社会稳定: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引发社会冲突,威胁社会稳定。
教师提问:面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
教师讲解:强调国际减排合作的必要性:
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共同责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承担减排责任,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阶段不同,应该承担不同的责任。
介绍国际减排合作的主要内容:
国际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
合作方式:资金支持、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国际减排合作中,我们国家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强调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及在国际减排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2分钟)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国际减排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个人应该如何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十、作业布置
基础性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查阅资料,了解《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和进展。
拓展性作业(选择一项完成):
调查家乡的碳排放情况,分析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并提出减排建议。
撰写一篇关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倡议书,向身边的人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设计一份“碳足迹计算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碳排放量。
十一、板书设计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一、碳排放
概念:温室气体
来源:化石燃料、工业、土地
二、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
主要表现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
粮食安全
水资源安全
能源安全
四、国际减排合作
必要性
主要内容
十二、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碳排放的概念和主要来源,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学生对国际减排合作的必要性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其中的复杂性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同度有所提高,但行动自觉性还需要加强。
教学改进:
可以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例如,分析学校或家庭的碳排放情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碳排放的影响。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气候谈判,让他们体验国际减排合作的复杂性。
可以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介绍最新的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和减排技术。
学生反馈: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例如: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技术的信息。
希望增加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参观环保设施。
资源积累:
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数据图表
极端天气事件新闻报道
《巴黎协定》相关资料
新能源技术相关资料
低碳生活方式相关资料
(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情境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情境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