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城镇化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拓展,郊区化与逆城镇化,相同点,不同点,郊区化,逆城镇化,1资源问题,2污染问题,小结检测,郊区城市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出2018年与2023年济南市城镇用地规模变化。举例说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济南市部分地区用地建设变化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镇化可以用非农人口增长速度、产业架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水平等来描述。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城镇化标志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城镇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数量多城镇人口比重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是一个相对数值,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镇人口比重大。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城镇化过程及趋势
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世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现今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率快于发达国家。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城镇化的阶段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成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比例上升。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思考:郊区城镇化(郊区化)出现的原因?
概念:郊区城镇人口增加;产业向郊区转移;郊区城镇用地扩大
中心城区推力: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大、环境污染等
近郊区拉力: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别缩小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镇人口比例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第三产业成主导产业增速趋慢,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思考:逆城镇化出现的原因?
①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②乡村和小城镇环境优美,地价便宜,基础设施不断地完善,城乡差距趋于接近。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逆城镇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基础上。
郊区化是指人口向郊区迁移,使郊区与城市融为一体。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城镇化的意义
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
城镇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导致耕地减少;城镇人口增加,用水量激增,造成水资源短缺等。
城镇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集中、最深刻的地区,往往产生环境问题。
大城市人口和规模过度膨胀,导致道路和交通设施长期超负荷,而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又进一步加剧交通拥堵。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带来许多阶段性社会问题,如就业困难、居住紧张等
(3)交通拥堵问题和社会问题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完成1~2题。
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人口比重最大的为 A.40%~50% B.50%~60%C.60%~70% D.70%~80%
4.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人口出现负增长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亚洲和非洲国家则普片较低
(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
起步早、总体水平高,城镇化率一般达70%以上,处于城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中心城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 交通便利,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原因: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原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人口重新实现内迁原因: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① 城市在地域上出现连成一片的趋势,形成大城市带
②发展“生态城市”“紧凑型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等新理念
(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城镇化进程
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异大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
概念:又称“超前城镇化”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问题: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工业化水平低,甚至未开始工业化。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大中城市,而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出现环境污染、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贫困人口多、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推力”大于“拉力”而产生的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
概念: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原因:政府为避免城乡对立和“城镇病”发生,而采取各种政策及措施限制城镇化发展问题:是城镇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
有关该国的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逆城市化,人口流向农村 B.农业人口较少,基础设施完善 C.城市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 D.属虚假城市化,为发展中国家
读某国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贫困率变化图。
主要包括石芽、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等。
(三)案例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起步晚;发展快;规模大;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大。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珠三角模式在突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增加农民收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新型城镇化还有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知识拓展 我国区域城镇化的典型发展模式
活动探究 中国的城镇化
探究资料:从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速度比较快的一个时期。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3.9%,还处在较快发展期间。下表示意2001~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变化。
1.从人口和产业两方面说出我国2001年至2020年城镇化的表现。答案 城镇人口增多,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波动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2.说明我国城镇化发展对乡村发展的影响。答案 有利影响:减轻了乡村资源、环境压力;促进了乡村和城市的联系;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等。不利影响: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现象严重。
3.有专家认为,我国应该适当控制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说明理由。答案 同意。快速的城镇化对地理环境造成破坏,如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等;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导致城市居住环境恶化,如交通拥堵、房价过高、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或不同意。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地区文化进步、科技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改善城乡的居住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
下图为“1951~2015年中国、印度总人口、城镇化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 A.中国城镇化起步早B.印度农村人口随城镇化水平提高而减少C.中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印度D.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的趋势
2.城镇化对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产业结构调整 B.农业总产值下降C.环境压力减轻 D.城镇住房压力减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说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教学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城镇化的意义,19%,02%,30%,世界城镇化进程,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资源,活动探究,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最适宜,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