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11508/0-17395275386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11508/0-17395275387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711508/0-17395275387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题型篇试题多份(Word版附解析)
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与电能(Word版附解析),共35页。
A.放电时硅基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Li+由a极移向b极
C.电子可以通过聚合物隔膜
D.充电时,a极反应式为xFe+2xLi2S﹣4xe﹣=4xLi++xFeS2
2.(2024秋•盐城月考)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将H2、CO2转化为C2H5OH,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2是电源的负极
B.H+由右侧通过质子膜移向左侧
C.该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极1上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2H5OH+3H2O
3.(2024秋•青岛月考)某学习小组按图探究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若X为食盐水,K分别连接B、C时,前者铁棒的腐蚀速度更慢
B.若X为模拟海水,K未闭合时铁棒上E点表面铁锈最多
C.若b为正极,K连接A时,铁棒防腐的方式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D.若在X溶液中预先加入适量的KSCN溶液,可有效提升铁棒腐蚀或防腐的观察效果
4.(2024秋•青岛月考)浓差电池是一种利用电解质溶液浓度差产生电势差而形成的电池,理论上当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停止放电。图1为浓差电池,图2为电解池。图2用图1作电源,可实现以KCl、NaNO3为原料制取KNO3和NaCl。A、C代表不同类别的选择性离子交换膜,M、N为惰性电极。若产品出口1的产品为Na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M极为阴极,应与Ag(Ⅱ)相连
B.A为阴离子交换膜,C为阳离子交换膜
C.电解总反应:KCl+NaNO3KNO3+NaCl
D.产品出口1的产品的物质的量是产品出口2物质的量的2倍
5.(2024秋•青岛月考)一种新型高性能的锡﹣石墨钠型钠离子电池,采用锡箔(不参与电极反应)作为集流体,电解液为NaPF6溶液。如图所示可用铅酸蓄电池给锡﹣石墨钠型钠离子电池充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放电的总反应:xNa+Cn(PF6)x=xNaPF6+Cn
B.电池放电时,Na+会脱离锡箔,向石墨电极迁移
C.充电时,铅酸蓄电池b电极增重96g,理论上石墨电极增重145g
D.锂元素稀缺,量产后的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比锂离子电池的低
6.(2024秋•青岛月考)如图,b为H+/H2标准氢电极,可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或氧化反应(H2﹣2e﹣=2H+),a、c分别为AgCl/Ag、AgI/Ag电极。实验发现:1与2相连a电极质量减小,2与3相连c电极质量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1与2相连,电池反应为H2+2AgCl=2Ag+2Cl﹣+2H+
B.图中2与3相连,c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图中1与3相连,盐桥1中的阳离子向a电极移动
D.图中1与2或2与3相连时构成的两个原电池装置中,b电极均为电子流出极
7.(2024秋•青岛月考)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密度增大,移向阴极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Ag2O还原为Ag
8.(2024•雨花区校级模拟)一种新型短路膜电池分离CO2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H2+2OH﹣﹣2e﹣═H2O
B.正极反应消耗22.4LO2,理论上需要转移4ml电子
C.该装置用于空气中CO2的捕获,CO2最终由出口A流出
D.短路膜和常见的离子交换膜不同,它既能传递离子,还可以传递电子
9.(2024•西城区一模)双极膜可用于电解葡萄糖(C6H12O6)溶液同时制备山梨醇(C6H14O6)和葡萄糖酸(C6H12O7)。电解原理示意图如图(忽略副反应)。
已知: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可将水解离,在两侧分别得到H+和OH﹣。
注:R为﹣C5H11O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的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阴极的电极反应:C6H12O6+2e﹣+2H+═C6H14O6
C.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增大
D.每生成1ml山梨醇,理论上同时可生成1ml葡萄糖酸
10.(2024•安徽二模)科学家设计了一套电解装置,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极电势:催化电极a>催化电极b
B.双极膜的右侧是阳离子交换膜
C.阳极反应式为
D.标准状况下,每消耗33.6LCO2会生成1ml
11.(2024•4月份模拟)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含氨态氮,一种电化学降解氨态氮的示意图如图,该过程中同时存在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两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接氧化时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
B.间接氧化的机理可能是OH﹣﹣e﹣=•OH和6•OH+2NH3=N2↑+6H2O
C.当废水中存在Cl﹣时,可能会提高间接氧化时氨的去除速率
D.当电解共产生1ml气体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增重288g
12.(2024•沧州三模)目前报道的电催化还原N2制NH3主要有如图所示的类型、装置甲为固态质子导电电解,装置乙为固态氧阴离子导电电解,装置丙为含有N3﹣的熔盐电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丙的电解总反应相同
B.甲、丙的阳极反应相同
C.乙的阴极反应为N2+3H2O+6e﹣═2NH3+3O2﹣
D.每生成1ml NH3甲、乙、丙转移的电子数均相同
13.(2024秋•南岸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Na—CO2电池,如题图所示。放电时,Na2CO3与C均沉积在碳纳米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
B.充电时,电源b极为正极,Na+向钠箔电极移动
C.放电时,转移0.4ml电子,碳纳米管电极增重22.4g
D.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2Na2CO3+C=3CO2+4Na
14.(2024秋•长安区月考)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双氧水去除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作原理,工作10min时,Fe3+、H2O2电极产生量(mml﹣1)与电流强度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装置需不断补充Fe3+
B.Pt电极为阳极,苯酚在Pt电极失电子生成CO2
C.据图2可知电流强度越高,去除苯酚的效果越好
D.若处理47.0g苯酚,理论上消耗14ml H2O2
15.(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某新型电池可以处理含CN﹣的碱性废水,同时还可以淡化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题图所示。下列关于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发生还原反应
B.b极上电极方程式为:2H2O﹣4e﹣=O2↑+4H+
C.Na+通过交换膜向左室迁移
D.反应中每消耗1ml CN﹣,转移电子数为5×6.02×1023
16.(2024•安徽开学)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物制备金属钠的装置如图所示。阳极A为石墨,阴极为铁环K,两极用多孔隔离材料或膜隔离材料D隔开。氯气从上方的抽气罩H抽出,液态金属钠经铁管F流入收集器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助熔剂,降低氯化钠的熔点;也可以使用氯化镁代替
B.电解得到的钠在熔融混合盐的下层
C.D为Na﹣β﹣Al2O3固体隔膜时,制得的钠几乎无杂质,则电解的电流效率接近100%
D.电解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Na++e﹣=Na,阴极上还可能有少量的钙单质生成
17.(2024秋•渝中区校级月考)钠硫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固体电解质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应急电源、风力发电等储能领域。如图所示为我国科学家开发的一种以Ce(NO3)4为添加剂的室温钠硫电池(图b),与传统钠硫电池(图a)相比提高了电池稳定性。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电子由N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S电极
B.a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
C.利用a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每消耗1ml Na,铅蓄电池负极减重48g
D.b电池中Ce(NO3)4添加剂在负极区仅起增强导电性的作用
18.(2023秋•石景山区期末)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中锌电极作负极保护了铁电极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发生吸氧腐蚀
19.(2023秋•荆门期末)下列关于电化学腐蚀、防护与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20.(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Na—CO2电池,示意图如图。放电时,Na2CO3与C均沉积在碳纳米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反应为:Na++e﹣=Na
B.充电时,电源b极为正极,Na+向钠箔电极移动
C.放电时,转移0.4ml电子,碳纳米管电极增重1.2g
D.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21.(2024秋•洛阳月考)电解TiO2可直接制得钛,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电源为铅酸蓄电池,则P应与PbO2电极相连
B.石墨电极上的主要反应式为2Cl﹣﹣2e﹣=Cl2↑
C.熔融CaCl2的电离方程式为CaCl2(熔融)=Ca2++2Cl﹣
D.电池工作时,石墨电极附近会出现O2﹣
22.(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利用N2H4、O2和KOH溶液制成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模拟氯碱工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池中负极反应为N2H4﹣4e﹣=N2+4H+
B.乙池中出口G、H处气体分别为H2、Cl2
C.乙池中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4当甲池中消耗32gN2H4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2gCl2
23.(2024•广西)某新型钠离子二次电池(如图)用溶解了NaPF6的二甲氧基乙烷作电解质溶液。放电时嵌入PbSe中的Na变成Na+后脱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电路通过1ml电子时,理论上两电极质量变化的差值为23g
B.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为:Na3V2(PO4)3﹣xe﹣═Na3﹣xV2(PO4)3+xNa+
C.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的Na+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电解质溶液不能用NaPF6的水溶液替换
24.(2023秋•肇东市校级期末)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锌碘单液流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B电极反应式:I2+2e﹣═2I﹣
B.放电时,电解质储罐中离子总浓度增大
C.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D.充电时,A极增重32.5g时,C区增加的离子数为2NA
25.(2024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氧化硫作为空气的一种主要污染物,消除其污染势在必行。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电流从Pt1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Pt2电极
B.Pt1电极电势高于Pt2电极
C.Pt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
D.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1:2
2025菁优高考化学解密之化学反应与电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2024秋•五华区期中)纳米硅基锂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反应式为xFeS2+4LixSixFe+2xLi2S+4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硅基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Li+由a极移向b极
C.电子可以通过聚合物隔膜
D.充电时,a极反应式为xFe+2xLi2S﹣4xe﹣=4xLi++xFeS2
【答案】D
【分析】电池反应式为xFeS2+4LixSixFe+2xLi2S+4Si,由图可知,放电时,Fe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故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充电时,a极为阳极,b极为阴极,据此作答。
【解答】解:A.放电时硅基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放电时Li+由b极(负极)移向b极(正极),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不经过电解质溶液,故不通过聚合物隔膜,故C错误;
D.充电时,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xFe+2xLi2S﹣4xe﹣=4xLi++xFeS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可充电电池,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
2.(2024秋•盐城月考)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将H2、CO2转化为C2H5OH,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2是电源的负极
B.H+由右侧通过质子膜移向左侧
C.该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极1上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2H5OH+3H2O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原电池,碳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故电极1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2H5OH+3H2O,电极2为负极,据此作答。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电极2为负极,故A正确;
B.H+由右侧(负极)通过质子膜移向左侧(正极),故B正确;
C.该装置为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电极1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2H5OH+3H2O,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
3.(2024秋•青岛月考)某学习小组按图探究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若X为食盐水,K分别连接B、C时,前者铁棒的腐蚀速度更慢
B.若X为模拟海水,K未闭合时铁棒上E点表面铁锈最多
C.若b为正极,K连接A时,铁棒防腐的方式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D.若在X溶液中预先加入适量的KSCN溶液,可有效提升铁棒腐蚀或防腐的观察效果
【答案】B
【分析】K连接A时,可形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被保护金属Fe应作为阴极;K连接B时,Fe作为负极,被腐蚀;K连接C时,形成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即牺牲Zn,保护Fe,据此解答。
【解答】解:A.K连接B时,Fe作为负极,被腐蚀;K连接C时,Zn作负极,Fe作正极,即牺牲Zn,保护Fe,所以后者铁棒的腐蚀速度更慢,故A错误;
B.E点(界面处)氧气浓度较大,生成的OH﹣浓度最大,而Fe (OH)2经氧化才形成铁锈,所以是E点铁锈最多,故B正确;
C.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原电池,无外加电流;若b为正极,K连接A时,铁棒成为电解池的阳极,加速腐蚀速率,故C错误;
D.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通过观察沉淀量的多少判断铁棒腐蚀或防腐的效果,应加K3[Fe(CN)6]溶液,Fe2+与KSCN溶液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2024秋•青岛月考)浓差电池是一种利用电解质溶液浓度差产生电势差而形成的电池,理论上当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停止放电。图1为浓差电池,图2为电解池。图2用图1作电源,可实现以KCl、NaNO3为原料制取KNO3和NaCl。A、C代表不同类别的选择性离子交换膜,M、N为惰性电极。若产品出口1的产品为Na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M极为阴极,应与Ag(Ⅱ)相连
B.A为阴离子交换膜,C为阳离子交换膜
C.电解总反应:KCl+NaNO3KNO3+NaCl
D.产品出口1的产品的物质的量是产品出口2物质的量的2倍
【答案】D
【分析】图1为浓差电池,由图1可知,左侧硝酸银溶液浓度大,Ag(Ⅱ)为正极,Ag(Ⅰ)为负极,图2用图1作电源,可实现以KCl、NaNO3为原料制取KNO3和NaCl,产品出口1的产品为NaCl,故①中氯离子透过C膜向右迁移进入②,C膜为阴离子交换膜,M极为阴极,N极为阳极,③中钠离子向左侧迁移进入②,故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总反应为2H2O2H2↑+O2↑,据此作答。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M极为阴极,应与Ag(Ⅰ)即负极相连,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C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B错误;
C.电解总反应为2H2O2H2↑+O2↑,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②、⑥的NaCl溶液浓度和④硝酸钾溶液浓度相等,故产品出口1的产品的物质的量是产品出口2物质的量的2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
5.(2024秋•青岛月考)一种新型高性能的锡﹣石墨钠型钠离子电池,采用锡箔(不参与电极反应)作为集流体,电解液为NaPF6溶液。如图所示可用铅酸蓄电池给锡﹣石墨钠型钠离子电池充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放电的总反应:xNa+Cn(PF6)x=xNaPF6+Cn
B.电池放电时,Na+会脱离锡箔,向石墨电极迁移
C.充电时,铅酸蓄电池b电极增重96g,理论上石墨电极增重145g
D.锂元素稀缺,量产后的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比锂离子电池的低
【答案】C
【分析】根据电池放电时,负极上Na失电子生成Na+,总反应为xNa+Cn(PF6)x=xNaPF6+Cn,充电时,铅酸蓄电池充当外接电源,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电池放电时,Na失去电子,总反应为xNa+Cn(PF6)x=xNaPF6+Cn,故A正确;
B.放电时,负极上Na失电子生成Na+,Na+向正极(石墨电极)迁移,故B正确;
C.充电时,铅酸蓄电池充当外接电源,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当b电极增重96g,提供电子2ml,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每转移2mle﹣,石墨电极增重2ml×(31+6×19)g•ml﹣1=290g,故C错误;
D.Li比Na稀缺,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低,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2024秋•青岛月考)如图,b为H+/H2标准氢电极,可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或氧化反应(H2﹣2e﹣=2H+),a、c分别为AgCl/Ag、AgI/Ag电极。实验发现:1与2相连a电极质量减小,2与3相连c电极质量增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1与2相连,电池反应为H2+2AgCl=2Ag+2Cl﹣+2H+
B.图中2与3相连,c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图中1与3相连,盐桥1中的阳离子向a电极移动
D.图中1与2或2与3相连时构成的两个原电池装置中,b电极均为电子流出极
【答案】D
【分析】1与2相连,左侧两池构成原电池,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b电极的反应为,a电极上AgCl转化为Ag,电池反应为,因此a电极质量减小;2与3相连,右侧两池构成原电池,c电极质量增大,Ag转化为AgI,说明c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为正极;图中1与3相连,a电极为正极,c电极为负极,电池反应为AgCl(s)+I﹣(aq)=AgI(s)+Cl﹣(aq),所以盐桥1中的阳离子向a电极移动。
【解答】解:A.1与2相连,左侧两池构成原电池,b电极的反应为,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上AgCl转化为Ag,a电极为正极,电池反应为,故A正确;
B.2与3相连,右侧两池构成原电池,c电极质量增大,Ag转化为AgI,说明c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图中1与3相连,电池反应为AgCl(s)+I﹣(aq)=AgI(s)+Cl﹣(aq),a电极为正极,所以盐桥1中的阳离子向a电极移动,故C正确;
D.1与2相连,b电极为负极,为电子流出极,2与3相连,b电极为正极,为电子流入极,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7.(2024秋•青岛月考)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B.图Ⅱ所示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密度增大,移向阴极
C.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Cu2+浓度始终不变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Ag2O还原为Ag
【答案】D
【分析】A.根据干电池中工作时,Zn为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MnO2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作氧化剂,进行分析;
B.根据铅蓄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2PbSO4+2H2O=Pb+PbO2+2H2SO4,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时,粗铜中有铜和其它金属失电子,纯铜上只有铜离子得电子,进行分析;
D.根据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化银得电子生成银,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该干电池中工作时,锌为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二氧化锰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反应、作氧化剂,故A错误;
B.铅蓄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2PbSO4+2H2O=Pb+PbO2+2H2SO4,电解质溶液的密度增大,硫酸根离子移向阳极,故B错误;
C.粗铜中不仅含有Cu还含有其它金属,电解时,粗铜中有Cu和其它金属失电子,纯铜上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所以阴极上析出的铜大于阳极上减少的铜,所以溶液中铜离子浓度降低,故C错误;
D.该原电池中,正极上氧化银得电子生成银,所以Ag2O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8.(2024•雨花区校级模拟)一种新型短路膜电池分离CO2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H2+2OH﹣﹣2e﹣═H2O
B.正极反应消耗22.4LO2,理论上需要转移4ml电子
C.该装置用于空气中CO2的捕获,CO2最终由出口A流出
D.短路膜和常见的离子交换膜不同,它既能传递离子,还可以传递电子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H2通入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H2﹣2e﹣=2H+,H+与反应生成CO2,O2通入极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2OH﹣,CO2和OH﹣反应生成,移向负极与H+结合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气通入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故A错误;
B.未给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O2的物质的量及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装置用于空气中CO2的捕获,CO2→→,H+与反应生成CO2,则CO2最终由出口B流出,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短路膜中存在电子运动,和常见的离子交换膜不同,它既能传递离子,还可以传递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依据图象和题目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电极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图中信息书写电极反应式,题目难度中等。
9.(2024•西城区一模)双极膜可用于电解葡萄糖(C6H12O6)溶液同时制备山梨醇(C6H14O6)和葡萄糖酸(C6H12O7)。电解原理示意图如图(忽略副反应)。
已知: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可将水解离,在两侧分别得到H+和OH﹣。
注:R为﹣C5H11O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右侧的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阴极的电极反应:C6H12O6+2e﹣+2H+═C6H14O6
C.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增大
D.每生成1ml山梨醇,理论上同时可生成1ml葡萄糖酸
【答案】C
【分析】由电解原理示意图可知,右侧Br﹣失去电子得到Br2,则右侧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Br﹣﹣2e﹣=Br2,Br2+C6H12O6+2OH﹣=C6H12O7+2Br﹣+H2O,左侧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2e﹣+2H+═C6H14O6,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由分析知,右侧的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A正确;
B.由分析知,阴极的电极反应:C6H12O6+2e﹣+2H+═C6H14O6,故B正确;
C.由分析知,阳极室消耗氢氧根离子,生成葡萄糖酸,pH减小,故C错误;
D.由电极反应式可知,每生成1ml山梨醇,理论上同时可生成1ml葡萄糖酸,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一般。
10.(2024•安徽二模)科学家设计了一套电解装置,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极电势:催化电极a>催化电极b
B.双极膜的右侧是阳离子交换膜
C.阳极反应式为
D.标准状况下,每消耗33.6LCO2会生成1ml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催化电极b上CO2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HCOOH,则催化电极b为阴极,催化电极a为阳极,阳极上失电子生成,阳极反应式为,阴极反应式为CO2+2H++2e﹣=HCOOH,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催化电极b为阴极,催化电极a为阳极,则电极电势:催化电极a>催化电极b,故A正确;
B.电解时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H+通过双极膜的右侧交换膜移向阴极,即双极膜的右侧是阳离子交换膜,故B正确;
C.阳极上转化为,阳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阳极反应式为,阴极反应式为CO2+2H++2e﹣=HCOOH,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则n()=3n(CO2)=3×=4.5m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电极判断和电极反应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11.(2024•4月份模拟)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含氨态氮,一种电化学降解氨态氮的示意图如图,该过程中同时存在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两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接氧化时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
B.间接氧化的机理可能是OH﹣﹣e﹣=•OH和6•OH+2NH3=N2↑+6H2O
C.当废水中存在Cl﹣时,可能会提高间接氧化时氨的去除速率
D.当电解共产生1ml气体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增重288g
【答案】D
【分析】直接氧化时电极A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电极B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间接氧化的机理OH﹣失电子变为中间产物•OH,然后•OH再与NH3反应产生N2,据此作答。
【解答】解:A.直接氧化时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故A正确;
B.由图及分析可知,间接氧化的机理可能是OH﹣﹣e﹣=•OH和6•OH+2NH3=N2↑+6H2O,故B正确;
C.当废水中存在Cl﹣时,由于失电子能力Cl﹣>OH﹣,Cl﹣可能发生Cl﹣﹣e﹣=•Cl,,可能会提高间接氧化时氨的去除速率,故C正确;
D.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2与H2是1:3生成,当电解共产生1ml气体时,N2物质的量为0.25ml,H2为物质的量为0.75ml,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5ml×6=1.5ml,铅蓄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当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l,消耗0.75ml,负极增重为0.75ml×96g/ml=72g,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
12.(2024•沧州三模)目前报道的电催化还原N2制NH3主要有如图所示的类型、装置甲为固态质子导电电解,装置乙为固态氧阴离子导电电解,装置丙为含有N3﹣的熔盐电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丙的电解总反应相同
B.甲、丙的阳极反应相同
C.乙的阴极反应为N2+3H2O+6e﹣═2NH3+3O2﹣
D.每生成1ml NH3甲、乙、丙转移的电子数均相同
【答案】B
【分析】A.根据甲和丙中发生的总反应都是N2和H2反应生成NH3,进行分析;
B.根据甲、丙的阳极发生的反应:=2H+、,进行分析;
C.根据N2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O2﹣和NH3,进行分析;
D.根据甲、乙、丙得电子的物质均为N2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甲和丙中发生的总反应都是N2和H2反应生成NH3,电解总反应均为N2+3H2=2NH3,故A正确;
B.甲、丙的阳极发生的反应不同,分别为=2H+、,故B错误;
C.N2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O2﹣和NH3,阴极反应为,故C正确;
D.甲、乙、丙得电子的物质均为N2,故每生成1ml NH3,甲、乙、丙转移的电子数均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2024秋•南岸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Na—CO2电池,如题图所示。放电时,Na2CO3与C均沉积在碳纳米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
B.充电时,电源b极为正极,Na+向钠箔电极移动
C.放电时,转移0.4ml电子,碳纳米管电极增重22.4g
D.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2Na2CO3+C=3CO2+4Na
【答案】D
【分析】A.放电时,Na为负极,反应式为Na﹣e﹣=Na+;
B.充电时右侧为阳极,则b为正极;
C.根据反应式,由于碳酸钠和C均沉积在碳纳米管;
D.放电时,钠为负极,反应式为Na﹣e﹣=Na+,正极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式为。
【解答】解:A.放电时,Na为负极,反应式为Na﹣e﹣=Na+,充电时,阴极反应为:Na++e﹣=Na,故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充电时右侧为阳极,则b为正极,Na+向钠箔电极(阴极)移动,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式,由于碳酸钠和C均沉积在碳纳米管,当转移0.4ml电子时,沉积0.1ml C和0.2ml碳酸钠,总质量为0.1×12+0.2×106=22.4g,故C正确;
D.放电时,正极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式为,钠为负极,反应式为Na﹣e﹣=Na+,故总反应式为3CO2+4Na=2Na2CO3+C,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侧重考查学生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掌握情况,试题难度中等。
14.(2024秋•长安区月考)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双氧水去除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作原理,工作10min时,Fe3+、H2O2电极产生量(mml﹣1)与电流强度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装置需不断补充Fe3+
B.Pt电极为阳极,苯酚在Pt电极失电子生成CO2
C.据图2可知电流强度越高,去除苯酚的效果越好
D.若处理47.0g苯酚,理论上消耗14ml H2O2
【答案】D
【分析】图可知,HMC﹣3电极上铁元素、氧元素价态降低得电子,故HMC﹣3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分别为O2+2e﹣+2H+=H2O2,Fe3++e﹣=Fe2+,后发生反应Fe2++H2O2+H+=Fe3++•OH+H2O,•OH氧化苯酚,反应为C6H5OH+28•OH=6CO2↑+17H2O,Pt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H2O﹣e﹣=•OH+H+,据此作答。
【解答】解:A.HMC﹣3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分别为O2+2e﹣+2H+=H2O2,Fe3++e﹣=Fe2+,后发生反应Fe2++H2O2+H+=Fe3++•OH+H2O,反应前后Fe3+的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
B.Pt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H2O﹣e﹣=•OH+H+,•OH氧化苯酚,反应为C6H5OH+28•OH=6CO2↑+17H2O,故B错误;
C.电流强度过高,产生的H2O2过多,过量的H2O2会氧化亚铁离子,导致生成的•OH减少,使得降解去除废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效率下降,故C错误;
D.根据反应C6H5OH+28•OH=6CO2↑+17H2O,苯酚转化为二氧化碳,1ml的苯酚发生反应,要消耗28ml的•OH,而28ml的•OH需要28ml的过氧化氢,47.0g苯酚的物质的量为,理论上消耗14ml H2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2024秋•海安市校级月考)某新型电池可以处理含CN﹣的碱性废水,同时还可以淡化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题图所示。下列关于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发生还原反应
B.b极上电极方程式为:2H2O﹣4e﹣=O2↑+4H+
C.Na+通过交换膜向左室迁移
D.反应中每消耗1ml CN﹣,转移电子数为5×6.02×1023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据此作答。
【解答】解:A.a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错误;
C.Na+通过交换膜向右室(正极)迁移,故C错误;
D.CN﹣中的氮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碳元素由+2价升高为+4价,故1ml CN﹣参加反应转移5m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5×6.02×102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
16.(2024•安徽开学)电解熔融氯化钠和氯化钙混合物制备金属钠的装置如图所示。阳极A为石墨,阴极为铁环K,两极用多孔隔离材料或膜隔离材料D隔开。氯气从上方的抽气罩H抽出,液态金属钠经铁管F流入收集器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助熔剂,降低氯化钠的熔点;也可以使用氯化镁代替
B.电解得到的钠在熔融混合盐的下层
C.D为Na﹣β﹣Al2O3固体隔膜时,制得的钠几乎无杂质,则电解的电流效率接近100%
D.电解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Na++e﹣=Na,阴极上还可能有少量的钙单质生成
【答案】C
【分析】A.金属性:钙>钠>镁,若使用氯化镁代替氯化钙作助熔剂,镁离子优先放电生成金属镁;
B.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液态金属钠密度小于熔融混合盐;
C.Al2O3固体熔点高,熔化时所需温度高,且β﹣Al2O3固体隔膜只允许Cl﹣通过,电解的电流效率高;
D.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解:A.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熔点较高,氯化钙做助熔剂,减小能耗,但钠的金属性大于镁,若使用氯化镁代替氯化钙作助熔剂,镁离子优先放电生成金属镁,降低了钠的产率,故A错误;
B.电解时液态金属钠经铁管F流入收集器G,说明液态金属钠密度小于熔融混合盐,即电解得到的钠在熔融混合盐的上层,故B错误;
C.膜隔离材料D为Na﹣β﹣Al2O3固体隔膜,Al2O3固体熔点高,则电解过程中铝离子不能放电生成金属铝,且该膜只允许Cl﹣通过,所以制得的钠几乎无杂质,电解的电流效率高、接近100%,故C正确;
D.电解时阴极反应为Na++e﹣=Na,Na+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侧重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考查,把握题给信息的应用、物质性质及应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题关键,注意理解掌握电解原理,题目难度中等。
17.(2024秋•渝中区校级月考)钠硫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固体电解质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应急电源、风力发电等储能领域。如图所示为我国科学家开发的一种以Ce(NO3)4为添加剂的室温钠硫电池(图b),与传统钠硫电池(图a)相比提高了电池稳定性。关于该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电子由N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S电极
B.a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
C.利用a电池给铅蓄电池充电,每消耗1ml Na,铅蓄电池负极减重48g
D.b电池中Ce(NO3)4添加剂在负极区仅起增强导电性的作用
【答案】D
【分析】该原电池中,Na失去电子生成Na+,Na+移向正极和S8反应生成Na2Sx,Na电极为负极,S电极为正极,充电时铅蓄电池的阴极反应为:PbSO4+2e﹣= Pb+,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原电池中,钠失去电子生成Na+,钠电极为负极,S电极为正极,电池放电时,电子由钠电极经外电路流向S电极,故A正确;
B.该原电池中,钠失去电子生成Na+,Na+移向正极和S8反应生成Na2Sx,则a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为:,故B正确;
C.充电时,铅蓄电池的阴极反应为:PbSO4+2e﹣= Pb+,每消耗1ml Na转移1ml电子,有0.5ml PbSO4转化为Pb,铅蓄电池负极减重0.5ml×96g/ml=48g,故C正确;
D.以Ce(NO3)4为添加剂的室温钠硫电池与传统钠硫电池相比提高了电池稳定性,则b电池中Ce(NO3)4添加剂在负极区不仅起增强导电性的作用,还可能参与其他反应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8.(2023秋•石景山区期末)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中锌电极作负极保护了铁电极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发生吸氧腐蚀
【答案】B
【分析】A.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为阳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
B.②装置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③装置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D.食盐水溶液为中性,铁发生吸氧腐蚀。
【解答】解:A.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为阳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分析可知,a连正极,作为阳极,故A正确;
B.②装置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应使用原电池原理即可,去掉外接电源,故B错误;
C.③装置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闸门应连接电源负极,作为阴极,故C正确;
D.食盐水溶液为中性,铁发生吸氧腐蚀,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原理,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电化学原理是解题关键,注意掌握电极的判断和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9.(2023秋•荆门期末)下列关于电化学腐蚀、防护与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分析】A.铜板打上铁铆钉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铜板做原电池的正极;
B.根据金属生锈的条件以及防锈的措施来回答;
C.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电解池的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解答】解:A.铜板打上铁铆钉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铜板做原电池的正极,正极是被保护的电极,所以铜板更不易被腐蚀,故A错误;
B.暖气片表面刷油漆可将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蒸气隔绝,防止金属腐蚀,故B正确;
C.连接锌棒后,形成原电池,金属锌是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即电子由锌流向铁管道,故C错误;
D.电解池的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废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以及防护方面的知识,注意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应用是关键,难度不大。
20.(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充电的Na—CO2电池,示意图如图。放电时,Na2CO3与C均沉积在碳纳米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反应为:Na++e﹣=Na
B.充电时,电源b极为正极,Na+向钠箔电极移动
C.放电时,转移0.4ml电子,碳纳米管电极增重1.2g
D.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钠箔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碳纳米管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3CO2+4Na++4e﹣=2Na2CO3+C,充电时,钠箔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碳纳米管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Na2CO3+C﹣4e﹣=3CO2+4Na+,据此作答。
【解答】解:A.充电时,钠箔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故A正确;
B.充电时,碳纳米管作阳极,故电源b极为正极,Na+向钠箔电极(阴极)移动,故B正确;
C.放电时,碳纳米管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3CO2+4Na++4e﹣=2Na2CO3+C,Na2CO3与C均沉积在碳纳米管中,碳纳米管电极增重0.2ml×106g/ml+0.1ml×12g/ml=22.8g,故C错误;
D.放电时,由两极反应可知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
21.(2024秋•洛阳月考)电解TiO2可直接制得钛,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电源为铅酸蓄电池,则P应与PbO2电极相连
B.石墨电极上的主要反应式为2Cl﹣﹣2e﹣=Cl2↑
C.熔融CaCl2的电离方程式为CaCl2(熔融)=Ca2++2Cl﹣
D.电池工作时,石墨电极附近会出现O2﹣
【答案】A
【分析】电解TiO2可直接制得钛,由图可知,TiO2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TiO2+4e﹣=Ti+2O2﹣,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据此作答。
【解答】解:A.TiO2极为阴极,若电源为铅酸蓄电池,则P应与Pb电极(负极)相连,故A错误;
B.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B正确;
C.CaCl2熔融态条件下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Cl2(熔融)=Ca2++2Cl﹣,故C正确;
D.阴极产生O2﹣,电解池工作时阴离子向阳极(石墨)移动,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
22.(2024秋•河东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利用N2H4、O2和KOH溶液制成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模拟氯碱工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池中负极反应为N2H4﹣4e﹣=N2+4H+
B.乙池中出口G、H处气体分别为H2、Cl2
C.乙池中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D.4当甲池中消耗32gN2H4时,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2gCl2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甲池为原电池,a极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2H4﹣4e﹣+4OH﹣=N2+4H2O,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乙池为电解池,c极为阳极,d极为阴极,据此作答。
【解答】解:A.甲池为原电池,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2H4﹣4e﹣+4OH﹣=N2+4H2O,故A错误;
B.乙池为电解池,c极为阳极,故G为氯气,d极为阴极,H为氢气,故B错误;
C.乙池中钠离子由左侧向右侧迁移,故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故C错误;
D.由电子守恒可知N2H4~4e﹣~2Cl2,当甲池中消耗32g即1ml N2H4时,产生2ml氯气,质量为2ml×71g/ml=142g,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
23.(2024•广西)某新型钠离子二次电池(如图)用溶解了NaPF6的二甲氧基乙烷作电解质溶液。放电时嵌入PbSe中的Na变成Na+后脱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电路通过1ml电子时,理论上两电极质量变化的差值为23g
B.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为:Na3V2(PO4)3﹣xe﹣═Na3﹣xV2(PO4)3+xNa+
C.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的Na+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D.电解质溶液不能用NaPF6的水溶液替换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嵌入PbSe中的Na变成Na+后脱嵌,故右侧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左侧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a3﹣xV2(PO4)3+xNa++xe﹣═Na3V2(PO4)3,充电时,右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Na++e﹣═Na,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Na3V2(PO4)3﹣xe﹣═Na3﹣xV2(PO4)3+xNa+,据此作答。
【解答】解:A.外电路通过1ml电子时,负极质量减小1ml×23g/ml=23g,正极质量增加1ml×23g/ml=23g,故理论上两电极质量变化的差值为46g,故A错误;
B.充电时,左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Na3V2(PO4)3﹣xe﹣═Na3﹣xV2(PO4)3+xNa+,故B正确;
C.由两极反应可知,负极产生钠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正极消耗钠离子的物质的量,电解质溶液中的Na+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正确;
D.Na性质活泼,能与水反应,故电解质溶液不能用NaPF6的水溶液替换,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可充电电池,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和阴阳极是解题的关键。
24.(2023秋•肇东市校级期末)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锌碘单液流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B电极反应式:I2+2e﹣═2I﹣
B.放电时,电解质储罐中离子总浓度增大
C.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换膜
D.充电时,A极增重32.5g时,C区增加的离子数为2NA
【答案】C
【分析】由装置图可知,放电时,Zn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石墨是正极,反应式为I2+2e﹣=2I﹣,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经过导线流向负极,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I﹣﹣2e﹣=I2、阴极反应式为Zn2++2e﹣=Zn,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放电时,B电极为正极,I2得到电子生成I﹣,电极反应式为I2+2e﹣=2I﹣,故A正确;
B.放电时,左侧即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故B正确;
C.离子交换膜是防止正负极I2、Zn接触发生自发电,负极区生成Zn2+、正电荷增加,正极区生成I﹣、负电荷增加,所以Cl﹣通过M膜进入负极,K+通过N膜进入正极,所以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故C错误;
D.充电时,A极反应式Zn2++2e﹣=Zn,A极增重32.5g转移1ml电子,所以C区增加1ml K+、1ml Cl﹣,离子总数为2NA,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5.(2024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二氧化硫作为空气的一种主要污染物,消除其污染势在必行。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现了制硫酸、发电、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放电时电流从Pt1电极经过外电路流向Pt2电极
B.Pt1电极电势高于Pt2电极
C.Pt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为O2+4e﹣+4H+═2H2O
D.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1:2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Pt1电极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Pt1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4H+,Pt2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据此作答。
【解答】解:A.该电池放电时电流从Pt2电极(正极)经过外电路流向Pt1电极(负极),故A错误;
B.Pt1电极(负极)电势低于Pt2电极(正极),故B错误;
C.Pt2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故C正确;
D.由电子守恒可知,2SO2~4e﹣~O2,故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1/6 23:28:29;用户:组卷48;邮箱:zyb048@xyh.cm;学号:41419011
图Ⅰ碱性锌锰电池
图Ⅱ铅蓄电池
图Ⅲ电解精炼铜
图Ⅳ银锌纽扣电池
①
②
③
④
A.铜板打上铁铆钉后,铜板更易被腐蚀
B.暖气片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金属腐蚀
C.连接锌棒后,电子由铁管道流向锌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图Ⅰ碱性锌锰电池
图Ⅱ铅蓄电池
图Ⅲ电解精炼铜
图Ⅳ银锌纽扣电池
①
②
③
④
A.铜板打上铁铆钉后,铜板更易被腐蚀
B.暖气片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金属腐蚀
C.连接锌棒后,电子由铁管道流向锌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Word版附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机理的探究(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的一种机理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高考化学解密之考点篇试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