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pptx
    • 音频
      8 时间的脚印.mp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6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7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第8页
    当前文件暂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使用
    还剩5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课前预习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课件pptx、8时间的脚印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这是诗人高士其笔下的时间,时间并不是无声无息的,它也会在我们的身边留下它的足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时间的脚印》,去感受时间带给这个世界的印记!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重点)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难点)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素养)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略有改动。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踪迹( ) 腐蚀( ) 浑浊(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帷幕( ) 刨刮( ) 沟壑( ) 楔形( ) 钟鼎文( ) 海枯石烂( )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1.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分析它们承启了哪些内容?2.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
    第三部分(30〜31)
    文章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句诗有何作用?
    这四句诗一下子使读者的思绪从现实中激扬起来,感叹时间的魔力,同时产生追寻“时间的脚步”、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真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文章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一开始并未说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而是描述岩石有生灭过程,这是为什么?
    点明岩石的生灭过程,也是为了说明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7—18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崩落(碎石/沙砾/泥土)
    读第19—21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一:读第22—26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读第27—29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岩石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为人类谋取幸福。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
    读第30—31段,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分析第5—21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提示: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合并相关段落——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总起下文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过渡,引起下文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雨水的作用生物的作用人的作用岩石生存的原因岩石生存的结果
    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第9段、第10、11段:第12段:第13段:第14段第15—17段第18—21段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文意,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速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风沙比作砂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沙等自然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冰河对石头的破坏作用。“刨刮”一词表现了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示例:(说明方法:列数字)“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1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示例:“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你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脚印》?说说它的作用。
    1.“时间的脚印”是一个借喻,本体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程”。2.大自然中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记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地理环境变迁的故事,就像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一样。3.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时间流逝有形化,说明了时间在世间留下了踪迹。题目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
    通过岩石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及上亿年的时间的痕迹,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失的活动。
    本文作者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将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原因以及怎样记录时间向我们进行了介绍,并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启示人们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说明文的语言,不仅可以简洁平实,也可以生动有趣。知道了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同时我们还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岩石就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其实岂止岩石,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作者不过是给我们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来造福人类。
    文章开篇引用科普作家高士其的诗句,引出时间的话题。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先说明岩石无论是毁灭还是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再说明自然界中,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繁衍生息,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岩石成为地球上的一部“无字的史书”。
    ❶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本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笨重的沙砾想跑也跑不动,而轻巧的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语言生动形象,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❷丰富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脚印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脚印的意义
    拓展延伸——关于时间的名言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3.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
    拓展延伸——关于时间的文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日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文体、主旨、表达方式等角度,比较阅读《匆匆》与《时间的脚印》两篇文章?
    3、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1、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生字词。
    2、以“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相关课件

    初中人教部编版8*时间的脚印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8*时间的脚印图文ppt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枯石烂,裂开许多缝子,逻辑顺序,记录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获奖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获奖习题课件ppt,共7页。

    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8页。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