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1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2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9月29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赏满月”(又称望月)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民俗。完成下面小题。
    1. 今年9月17日为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在天气晴朗的夜空,2024年10月7日我们看到的月相最接近( )
    A. B.
    C. D.
    2. 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
    A. 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 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 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 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今年9月17日为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2024年10月7日为农历初五,看到的为峨眉月,D正确;A为满月,A错误;B为为凸月,B错误;C为下弦月,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时,面对地球的月面永远是同一面,月球本身不发光,故想要在地球观测到望月,需要月球面对地球的一面完整的被阳光照亮,并反射阳光,因此,地球应在月球和太阳中间,三者基本位于一条直线,此时月球面对地球的一面能完全被阳光照亮,则太阳和地球在月球的同侧,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大气受热过程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大,具有时空变化特点。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年9月4日~9月8日天气过程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9月4日,该城市气温日较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少 B. 投向地面太阳辐射少
    C. 大气逆辐射强度大 D. 地面辐射时间延长
    4. 9月7日,该城市最低气温达到最低,直接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减弱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地面辐射减弱 D. 大气保温效应减弱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与其他日期阴和降雨天气比,9月4日的白天为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地面升温快,最高气温较高,而最低气温与其他大多数日期相同,所以9月4日,该城市气温日较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少,A对B错;大气逆辐射强度大,会导致夜晚气温较高,日较差减小,与9月4日情况不符,C错;地面辐射全天存在,其辐射时间没有差异,D错。故选A。
    【4题详解】
    9月7日白天降雨,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获得的热量少,地面辐射减弱,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该城市最低气温达到最低,C对;该日降大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这是导致地面辐射减弱的根本原因,但直接因素是地面辐射减弱,A错;该日降大雨,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保温作用较强,使得夜晚气温较高,与夜晚最低气温达到最低的实际情况不符,BD错。故选C。
    砂田是指将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的田地,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一种保护性耕作方法,但采用“压砂”技术以及频繁耕种的行为,已造成严重土地退化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局部区域已被禁种,原生植被得到恢复。下表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4月末作物种植前裸田和砂田平均年蒸发量统计表及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5. 影响砂田与裸田平均年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深度 B. 植被覆盖率
    C. 地形坡度 D. 太阳辐射吸收量
    6. 砂田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体现在( )
    A. 地表径流增加 B. 下渗增加 C. 地下径流减少 D. 蒸发增加
    7. 与裸地相比,原生植被恢复后,该区域( )
    ①降水增加②地表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
    【5题详解】
    由表中数据可知,砂田平均年蒸发量小于裸田。土壤深度不是砂田和裸田平均年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该地砂田和裸田均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作物无显著差异,因此植被覆盖率无明显差异,排除B;砂田地表被砾石和粗砂覆盖,太阳不能直接照射到土壤层,加上砾石和粗砂的反射作用较强,从而减少了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量,进而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量,D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裸田与砂田的坡度差异信息,地形坡度不是当地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C。故选D。
    【6题详解】
    砂田是指将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的田地,土壤表面的砾石和粗砂能截留地表径流,从而增加了地表水下渗量,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B正确,AC错误;由于砾石和粗砂的阻挡作用,会抑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从而使得砂田蒸发量相对较小,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与裸地相比,原生植被恢复后,该区域植被生长更加活跃,从而导致植被对水分的蒸腾量增加,也使得植被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量增多,从而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增加,②错误,③④正确;原生植被恢复对当地降水增加的影响不明显,①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都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小明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去大连老虎滩游玩,在临行前查阅了游玩当天(2022年8月12日农历七月十五)的潮汐表(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与一周前(8月5日)相比,8月12日的( )
    A. 高潮位更高,低潮位更低 B.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高
    C. 高潮位更低,低潮位更高 D. 高潮位和低潮位均更低
    9. 若小明想在海边游泳,最危险的时段是( )
    A. 9:00~10:00 B. 13:00~14:00 C. 15:00~16:00 D. 16:00~17:00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8月5日为农历七月初八,8月12日为农历七月十五,此时日、月、地三者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相互叠加,所产生的引潮力较大,形成大潮,潮差较大,因此高潮更高,低潮更低,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在海里游泳落潮时的危险远大过涨潮,容易被推离岸边较远的地方。13:00-14:00之间、15:00~16:00之间都正在落潮,而13:00-14:00潮差更大,风浪更大,因此更加危险,故B正确,C错,9:00~10:00是涨潮时段,没有落潮危险,16:00~17:00是潮位较低的时段,是相对安全的,故AD错,故选B。
    崇明岛被称为“长江门户”坐落于长江入海口,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三面被长江环绕,一面朝向大海。崇明岛(中国第三大岛)的面积约有1269平方千米,是长江夹带泥沙历经长年累月冲积作用而造就的,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完成下面小题。
    10. 崇明岛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海浪侵蚀 B. 风力堆积 C. 流水堆积 D. 冰川堆积
    11. 崇明岛所处河段与上游河段相比( )
    A. 流速更快 B. 河道更窄 C. 含沙量更小 D. 流量更稳定
    12. 崇明岛所处的地貌类型是( )
    A. 三角洲 B. 峡谷 C. 河漫滩 D. 冲积扇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崇明岛是长江夹带泥沙历经长年累月冲积作用而形成的。长江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势变得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沉积,从而形成了崇明岛,C正确;海浪侵蚀不易形成冲积岛屿,A错误;长江入海口处风力堆积作用较弱,B错误;该地纬度较低,冰川堆积可能性较小,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祟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与上游河段相比,其流量更稳定,D正确;祟明岛所处河段地势平缓,河道变宽,流速较慢,AB错误;因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慢而大量沉积,其含沙量相对上游河段可能更大,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长江泥沙堆积形成的冲积岛,属于长江三角洲的一部分,A正确。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V形谷一般是河流上游的地貌,B错误;河漫滩是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C错误;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不是河流出山口的位置,D错误。故选A。
    当土壤组成物质中矿物质的体积百分比为45%、有机质的体积百分比为5%、水分和空气的体积百分比各为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A. 气候 B. 成土母质
    C. 地形 D. 生物
    14. 据图可知,该地( )
    A. 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B. 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C. 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 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碱化现象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气候和地形对土壤形成有影响,但不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AC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B正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土壤水分的体积百分比大约为35%,空气的体积百分比大约为10%,A正确;该地土壤中有机质的体积比约为5%,有机质含量较多,且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说明并不干燥,B错误;该地土壤矿物质的体积百分比大于40%,但是颗粒粗细无法判断,C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地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D错误。故选A。
    近日,某地通车高速公路边坡受强降雨影响发生滑塌,大量塌方石块滚入高速行车道。A公司“北斗+安全综合监测预警云平台”在滑坡前6小时发出一级预警,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下图示意滑塌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区域自然灾害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准噶尔盆地 D. 西南山区
    16. 北斗在此次事件中主要发挥的地理信息技术功能是( )
    A. 遥感监测 B.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C. 全球定位与监测 D. 数字地球模拟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发生的自然灾害是高速公路边坡滑塌,这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灾害,主要由强降雨和边坡不稳定等因素引起。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多山地地形,且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同时,西南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等交通线路众多。在强降雨作用下,山体岩石和土体容易松动,边坡滑塌现象频繁发生,是我国此类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D符合题意;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不易出现滑坡,A错误;青藏高原地区海拔较高,降水较少,出现滑坡的概率性较小,B错误;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势低平且降水较少,不易出现滑坡,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可以获取精确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等三维数据‌。由材料信息可知,A公司“北斗+安全综合监测预警云平台”在滑坡前6小时发出一级预警,说明北斗在此次事件中能够准确定位测量滑坡体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经纬度)及位置变化,体现了其定位和监测的功能,C正确。遥感监测是RS技术的的主要功能,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本身不具备直接获取边坡实时位置和状态变化的功能,B错误。数字地球模拟主要用于地球系统的综合展示和分析等,不是北斗系统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的主要功能,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日服时数为2550~35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80%,年辐射照度总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15%一25%,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于五大区域,即天山南麓、天山北麓、东壁东部、北隆中部和北疆北部。下图示意我国年太阳辐射总分布。
    (1)简述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规律。
    (2)分析新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与新疆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简要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西多东少;高值中心分布在青藏高原,其次是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地区;低值区主要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及江南丘陵等地。
    (2)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时长增加;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且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3)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状况;日照时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整体分布并不均衡,整体西多东少;其中,最高值出现在青藏高原上,然后是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也较为丰富,而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部以及江南丘陵等地区。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全年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因此晴朗天气较多,光照时间较长;加上其所处纬度较高,夏季时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较长,太阳照射时长较长;新疆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以山地,盆地为主,整体地势较高,则空气稀薄且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大气透明度较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多,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新疆地区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年辐射照度总量高百分之15%到25%,主要原因在于新疆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且日照时间较长;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太阳辐射,同时,阴雨天气较多,则日照时间较短;加上新疆所处纬度较高,夏季时白昼时间较长,日照时间较长江中下游较长,都会影响两地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发育有大量喀斯特溶洞,下图示意该山脉某处溶洞剖面,洞内有明显的古人类活动痕迹。
    (1)试推测阿巴拉契亚山脉发育有大量喀斯特溶洞的原因。
    (2)除溶洞和石钟乳外,列举三种地下喀斯特地貌。
    (3)简析该溶洞内曾有古人类活动的原因。
    【答案】(1)当地可溶性石灰岩广布;地形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降水丰富,水的溶蚀力强等。
    (2)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河等。
    (3)溶洞为古人类提供生存空间;洞内地下水丰富,可为古人类提供饮用水源;溶洞内冬暖夏凉,是古人类的理想居所;洞内可以抵御野兽等的威胁,较为安全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形崎岖,落差大,水的流动性强;山脉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遍山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水的溶蚀力强。当地可溶性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强。
    【小问2详解】
    此问注意审题,是列举地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两种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喀斯特漏斗、溶蚀洼地、峰丛、峰林与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幔、石笋、石柱、石钟乳等,除溶洞和石钟乳外,地下喀斯特地貌还有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河等。
    【小问3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洞较口浅,人们能够更便利的出入洞穴,为古人类提供生存空间;且溶洞中有地下河,便于取水和其他人类活动;洞体埋深浅、洞深也较浅,温度适宜,此外洞口出露,有利于洞内外进行空气交换,冬暖夏凉,是古人类的理想居所,洞内可以抵御野兽等的威胁,较为安全,是保障良好的生存环境。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1)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将植被分为哪两类?两图分别属于哪类植被?
    (2)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简述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原因并解释西双版纳生物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1)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左图为人工植被:右图为天然植被。
    (2)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3)根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经济林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逐渐形成垂直结构。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水热充足,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以将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式图,是通过人工种植形成,属于人工植被;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属于天然植被。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因素,包括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各自然要素,共同影响植被的类型和生长。
    【小问3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中,按照不同高度种植不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根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经济林中各植被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形成明显的垂直结构。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较为湿热,水热条件较为充足,适合多种生物的生长。日期
    9月4日
    9月5日
    9月6日
    9月7日
    9月8日
    天气状况
    白天
    多云

    中雨
    大雨
    阵雨
    夜晚


    中雨
    中雨
    阵雨
    最高气温(℃)
    34
    33
    30
    28
    29
    最低气温(℃)
    26
    26
    26
    25
    26
    裸田平均年蒸发量(mm)
    砂田平均年蒸发量(mm)
    土壤深度
    (cm)
    裸田土壤含水量(%)
    砂田土壤含水量(%)
    2173.6
    1206.4
    10
    7.2
    12.5
    20
    11.1
    13.7

    相关试卷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共4页。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