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3452/0-17395898008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3452/0-17395898009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713452/0-173958980099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共18页。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生菜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人工种植蔬菜之一。为提高经济效益,研究员探究了光质、胞间C02浓度和温度对生菜品质的影响。图为生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PSI、PSII和PQ与电子传递等有关; 字母A~F表示物质; I、 II、 III表示反应场所。
(1)图为生菜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 (A.“光反应”或B.“碳反应”)过程。
(2)图中吸收和转换光能的场所是 (A.“I”或B.“Ⅱ”或C.“Ⅲ”); 叶绿体内能量转换的部分路径是 。(编号排序)
①电能 ②光能 ③NADP+ ④NADPH ⑤三碳糖 ⑥三碳化合物
A. ②→①→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①→③→⑤
(3)据图及已学知识判断,生菜叶肉细胞内H+浓度较高的场所是 (A.“I”或B.“Ⅲ”),其主要原因是 。(编号选填)
①A光解产生H+ ②PQ将I中的H+泵入III③D分解为C和H+ ④H+穿过 ATP 合酶到达I
实验1:探究不同光质对I、 II、III三种生菜生长状况的影响。不同光质处理下,叶绿素总量、壮苗指数与对照组的比值,如图所示。
(4)为提高经济效益,图中生菜品种与光质的最佳组合是( )
A.品种I; 红:蓝=2∶1B.品种Ⅱ; 红∶蓝=1∶1
C.品种I; 红:蓝=1∶2D.品种Ⅱ; 红:蓝=1∶2
实验2:探究高温对生菜植株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5)为测得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步骤需要保持一致的有( )
A.植物生长时的光照强度
B.提取色素时加入的提取液体积
C.选取的叶片在植物上的位置
D.用于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叶片质量
(6)据图分析,高温处理使叶绿体色素的种类 (A.“不变”或B.“增多”或C.“减少”), 叶绿素含量 (A.“不变”或B.“增多”或C.“减少”)。据此推测,若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下,植物对光能的捕获与能量转换能力会 (A.“不变”或B.“增强”或C.“减弱”)。
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生菜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小贾同学制作了水培装置,并思考以下问题:
(7)该实验需要设置的自变量是 ;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是 。
①光照强度 ②水培溶液的温度 ③室内温度 ④植物的生长状况
(8)生菜水培溶液应选择 (A.“缺少某种矿质元素”或B.“矿质元素齐全”)的溶液。
(9)检测该实验因变量的合理做法是( )
A.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B.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C.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D.分别测定各组长势最好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10)研究发现,持续高温下生菜叶片中叶绿体膜损伤严重,类囊体松散,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试分析在持续高温影响下,生菜植株是否仍能获取ATP?并阐述论证过程 °
2.斑马鱼在面临“饥饿胁迫”时,仍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探究斑马鱼对“饥饿胁迫”做出响应的调节机制,研究员对斑马鱼的成纤维细胞(ZF4)开展研究,如图所示。其中,I~VI代表生理过程。
(1)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______相似。(单选)
A.遗传信息B.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种类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组合方式
(2)据图分析,ZF4可能属于______。(多选)
A.生殖细胞B.体细胞C.成体干细胞D.胚胎干细胞
(3)由受精卵最终发育成斑马鱼的过程中,I代表的生理过程的本质是 。
(4)饥饿处理0~48h,测得ZF4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细胞总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如表所示,
据此推测,“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______。(单选)
A.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
B.促进纺锤体的形成
C.抑制DNA复制酶的合成
D.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5)“饥饿胁迫”会激活斑马鱼ZF4的相关基因表达,据图及已学知识分析,在IV和VI中可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编号选填)
(6)图中III是斑马鱼的细胞自噬过程,在atg/2基因的调控下,能促进细胞自噬的活动,从而分解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结构,图中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单选)
A.核糖体B.中心体C.线粒体D.溶酶体
(7)细胞自噬过程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编号选填)
①流动性 ②信息交流 ③选择透过性 ④物质交换
(8)据图推测,V所需的酶最可能是______。(单选)
A.DNA甲基转移酶B.RNA聚合酶
C.切割RNA的核酸酶D.组蛋白修饰酶
(9)图中经过VI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理现象可能是______。(多选)
A.细胞坏死B.细胞凋亡C.细胞衰老D.程序性死亡
(10)研究员为探究斑马鱼响应“饥饿胁迫”的机制,对ZF4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开展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斑马鱼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可能是______。(多选)
A.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为机体提供新的细胞
B.长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I帮助机体“及时止损”
C.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III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原料
D.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
3.小麦根细胞中的PHO2蛋白能够下调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数量。研究人员发现,当叶肉细胞磷含量变化时,叶肉细胞产生特定的miRNA并转运至根细胞中发挥调控作用以维持小麦的磷稳态。下图是该机制的示意图。
(1)miRNA的单体是 ,构成RNA的单体与构成DNA的单体在成分上有何不同
(2)结合题中信息分析,小麦对外界磷浓度变化的反应,并用下列编号表示,外界磷充足时: ;(编号选填)短期磷缺乏时: 。(编号选填)
①磷含量变化抑制miRNA的合成
②磷含量变化促进miRNA的合成
③根细胞PHO2量高
④根细胞PHO2量低
⑤根细胞质膜上磷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
⑥根细胞质膜上磷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少
⑦小麦磷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⑧小麦磷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4.将实验小鼠放入攻击性极强小鼠的领地,被多次攻击后,实验小鼠会出现“社交挫败应激(SDS)”。科学家发现SDS会引起小鼠脑部VTA区某些神经元活性显著增强,PVN区与LH区也会产生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表征SDS程度的指标)会显著升高,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图1是上述过程示意图。
(1)据图1分析,小鼠体内参与SDS调节的系统有________。
A.神经系统B.内分泌系统C.消化系统D.免疫系统
(2)小鼠出现SDS现象,激活VTA区释放GABA(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神经元,使突触后神经元受抑制.图2是该突触传递的过程。据图2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通过主动运输释放GABA
B.GABA被转运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C.突触后膜Na+内流
D.突触后膜不发生电位反转
(3)结合已有知识分析与GABA定向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
A.核糖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中心体
(4)图1中调控小鼠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量的相关激素有 。上述激素之间相互作用以实现调节,请推测其中所反映的调节机制为
A分级调节 B.反馈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
(5)下列关于SDS小鼠免疫功能的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
A.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细胞免疫
B.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为T淋巴细胞的代谢提供能量
C.相比对照组,SDS小鼠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
D.相比对照组,SDS小鼠更容易发生感染和肿瘤
睡眠主要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科学家发现,SDS会改变小鼠睡眠,并对社交压力产生影响,结果如图3。
(6)据图3分析SDS对睡眠时间的影响为 。据图判断,睡眠会 (加剧/缓解)小鼠的SDS症状。综合上述信息,在下列示意图中构建SDS小鼠脑部VTA、PVN和LH三个区域的调节关系 (用“→”和“+”、“-”表示)
5.新冠病毒(Cvid-19)会感染人类并引起呼吸综合征。科研人员通过对多个患者体内分离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来源、致病病理。下图甲是新冠病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是刺突蛋白S, 其致病机理是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的 ACE2互作的分子机制。最新的疫苗开发技术是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 其制作流程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感染,原因是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 道防线。
(2)新冠病毒标出的四种结构中,b的组成成分是 。
(3)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对肺细胞攻击引发肺炎,此时可通过适度使用 对病人进行治疗,以避免肺部严重受损。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会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即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多种细胞因子会迅速产生,过度免疫应答使大量免疫细胞在肺中被激活,造成呼吸窘迫和肺衰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B.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7. 8℃左右,此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ACE2受体、抗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均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4)DNA 或R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其表达产物均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据图乙和所学知识,描述两者在人体内表达过程的差异 。
下图为新冠病毒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①~④代表相关过程,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免疫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的免疫细胞a、b、c的共同点有____。
A.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成熟
B.它们的细胞表面都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受刺激后,都可以活化、增殖并产生细胞因子
D.它们都能分泌抗体等免疫活性物质
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 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Ⅰ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6)检测过程中反复进行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 次。
(7)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 ,结果为阴性。若显色结果为 ,说明检测无效。
所处时期
处理时间
G1期(%)
S期(%)
G2+M期(%)
0h
71
18
11
12h
80
10
10
24h
83
8
9
48h
91
5
4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参考答案:
1.(1)A
(2) B A
(3) B ①②
(4)C
(5)ABCD
(6) A C C
(7) ② ①③④
(8)B
(9)B
(10)持续高温下生菜叶片中叶绿体膜损伤严重,类囊体松散,此时色素减少导致光反应中高能电子减少,酶活性可能降低,从而产生更少的ATP,但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则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还能进行后续反应,三羧酸循环正常进行,仍能生成ATP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详解】(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图中显示的膜结构中正在吸收光能,将A(水)转变形成B(氧气)和H+,说明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故选A。
(2)PSⅠ、PSⅡ和PQ与电子传递等有关,由图可知,图中吸收和转换光能的场所是Ⅱ,故选B。光反应中,光能变为电能然后转变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中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三碳糖中稳定的化学能,因此叶绿体内能量转换的部分路径是②→①→④→⑤,故选A。
(3)光照条件下,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水)转变形成B(氧气)和H+,发生在类囊体腔Ⅲ,H+顺浓度梯度运输为ATP(E)分解形成ADP和Pi (F),据此推测H+浓度较高的场所是Ⅲ,故选B。生菜叶肉细胞内H+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光解产生H+,PQ将I中的H泵入Ⅲ,即①②。
(4)据左图可知,品种Ⅰ、Ⅱ叶绿素总量较高,据右图可知,品种Ⅰ红:蓝=1:2时,壮苗指数与对照组的比值最高,壮苗指数,产量越高,因此为提高经济效益,图中生菜品种与光质的最佳组合是品种品种Ⅰ红:蓝=1:2,C正确。
故选C。
(5)本实验探究高温对生菜植株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该相同且适宜,植物生长时的光照强度和选取的叶片在植物上的位置应该保持一致;或者在提取色素含量时加入的提取液体积和用于提取和分离色素的叶片质量保持一致,ABCD正确。
故选ABCD。
(6)据图可知,与常温相比,高温条件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但仍然是这两类色素,因此高温处理使叶绿体色素的种类不变(A),叶绿素含量减少(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高温下叶绿素含量减少,因此持续高温的环境下,植物对光能的捕获与能量转换能力会减弱(C)。
(7)探究温度对生菜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不同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即②水培溶液的温度是自变量。光照强度、室内温度、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因此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是①③④。
(8)生菜水培溶液也是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生菜水培溶液应选择矿质元素齐全的溶液,否则生菜不能正常生长,故选B。
(9)本实验的因变量为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多少,因此检测该实验因变量的合理做法是随机测定各组生菜植株中矿质元素的含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植物植物细胞获取ATP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由色素介导的由一系列酶参与的生化反应,持续高温下生菜叶片中叶绿体膜损伤严重,类囊体松散,此时色素减少导致光反应中高能电子减少,酶活性可能降低,从而产生更少的ATP,但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则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还能进行后续反应,三羧酸循环正常进行,仍能生成ATP,因此在持续高温影响下,生菜植株仍能获取ATP。
2.(1)A
(2)BD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C
(5)①②
(6)D
(7)①
(8)A
(9)BD
(10)BCD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6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1)A、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决定性状,斑马鱼虽然斑马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应对“饥饿胁迫”的机制相似,原因最可能是相关调控基因中遗传信息相似,A正确;
BCD、斑马鱼不同个体之间的磷酸与脱氧核糖的组合方式、脱氧核糖的连接方式都是相同的,核苷酸种类都是有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苷酸,并无差异,BCD错误。
故选A。
(2)据图可知,ZF4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能进行增殖产生多个子细胞,故其可能属于体细胞、胚胎干细胞。
故选BD。
(3)据图可知,I过程是由多个形态相同的细胞最终形成了斑马鱼个体,该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细胞,使细胞功能趋向于专门化,即发生了细胞的分化,其本质是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分析表格可知,随处理时间延长,G1期细胞比例增多,而S期和G2+M期所占比例降低,其中S期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饥饿处理后,细胞进入S期的细胞比例降低,说明“饥饿胁迫”对细胞增殖过程最主要的影响是抑制DNA复制酶的合成,导致S期DNA分子复制受阻。
故选C。
(5)据图可知,图中的IV是atgl2基因表达,发生细胞自噬,VI主要是casp9基因表达,导致细胞最终死亡,结合图示可知,两个过程中都有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了转录和翻译过程,对应图中的①②。
(6)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细胞自噬过程分解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结构,故与该现象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故选D。
(7)细胞自噬过程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选①。
(8)据图可知,V过程发生了DNA分子的甲基化(添加了-CH3),故V所需的酶最可能是DNA甲基转移酶。
故选A。
(9)VI细胞最终死亡是casp9基因控制的结果,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与图中的VI过程相符,即图中经过VI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生理现象可能是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
故选BD。
(10)A、长时间饥饿条件下,DNA复制酶等合成受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影响,I过程不会增强,A错误;
B、据图可知,长时间处理下(48h)casp9基因表达相对值增加,可通过增强VI帮助机体“及时止损”,B正确;
C、据图可知,短时间处理下(12h)atgl2基因表达明显增加,此时主要是增强III细胞自噬,重新利用分解后的有用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原料,C正确;
D、据图b可知,短时间饥饿(12h、24h)处理下,V的反应水平有所升高,推测短时间饥饿胁迫下,通过增强V来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水平,D正确。
故选BCD。
3.(1) 核糖核苷酸 构成RNA单体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AUCG,构成DNA的单体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ATCG
(2) ①③⑥⑦ ②④⑤⑦
【分析】据图可知,根细胞的磷酸可运输到叶肉细胞,叶肉细胞内的miRNA可抑制PHO2功能,PHO2能下调磷酸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少根细胞吸收磷,进而发挥调控作用以维持小麦的磷稳态
【详解】(1)mi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U、G、C)组成的,而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A、T、G、C)组成的,因此构成RNA的单体与构成DNA的单体在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的组成上不同,构成RNA单体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A、U、C、G,构成DNA单体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A、T、C、G。
(2)结合图示可知,叶肉细胞可产生特定的miRNA,从而减弱PHO2蛋白的数量和功能,使膜上磷转运蛋白数量减少,以减少吸收更多的磷,从而维持磷的稳定,因此外界磷充足时:①磷含量变化抑制miRNA的合成,③根细胞PHO2量高,⑥根细胞质膜上磷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少,⑦小麦磷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短期磷缺乏时,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磷来维持稳定,因此②磷含量变化促进miRNA的合成,④根细胞PHO2量低,⑤根细胞质膜上磷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⑦小麦磷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1)ABD
(2)D
(3)BC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
(5)AD
(6) 浅睡眠和深睡眠时间均增加 缓解 VTALH,VTAPVN
【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1)据图1可知,参与SDS 调节的有 VTA 区某些神经元活性显著增强(神经系统),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表征SDS程度的指标)会显著升高(内分泌系统),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免疫系统),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2)A、释放GABA过程为胞吐,A错误;
B、GAB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起作用,不进入突触后神经元,B错误;
C、突触后神经元受抑制,因此可知不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C错误;
D、突触后神经元受抑制,所以突触后膜不发生电位反转,D正确。
故选D。
(3)参与囊泡运输、分泌的结构有细胞骨架(协助运输)、线粒体(提供能量)、高尔基体(产生囊泡),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4)图1中调控小鼠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量的相关激素有激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上述激素的分级调节,意义是有利于激素信号的逐级放大,对靶细胞的精准调节,内环境中激素含量的稳定,所以推测其中的调节机制是分级调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A、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从而调节细胞免疫,A正确;
B、肾上腺皮质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相比对照组,SDS 小鼠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C错误;
D、相比对照组,SDS 小鼠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免疫减弱,更容易发生感染和肿瘤,D正确。
故选AD。
(6)由图可知SDS组浅睡眠和深睡眠时间均增加。折线图中,DDS睡眠剥夺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更高,可知睡眠会缓解小鼠的 SDS 症状。 SDS 会引起小鼠脑部 VTA 区某些神经元活性显著增强,而LH区活动也较强(睡眠增多),PVN区受到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不改变。即VTALH,VTAPVN。
5.(1)一
(2)磷脂
(3) 免疫抑制剂 B
(4)D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经历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病毒的抗原结构,而R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直接翻译出病毒的抗原结构
(5)B
(6)3
(7) C处红色T 处无色 C处无色T 处红色或CT处均无色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1)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戴口罩可预防该病毒通过呼吸系统感染,能增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2)新冠病毒标出的四种结构中,b表示的是一层包膜,组成成分是磷脂。
(3)免疫抑制剂可以治疗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免疫失调,避免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对肺细胞攻击引发肺炎;
A、疫苗是免疫预防作用,而此时患者已经患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无法治疗,A错误;
B、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引起二次免疫,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B正确;
C、体温维持在37. 8℃左右,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
D、ACE2受体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故选B。
(4)DNA 或R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其表达产物均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据图乙,D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经历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病毒的抗原结构,而RNA疫苗接种到人体后,直接翻译出病毒的抗原结构。
(5)图中的免疫细胞a、b、c分别是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
A、辅助性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A错误;
B、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表面都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B正确;
C、只有辅助性T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C错误;
D、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D错误。
故选B。
(6)分析题干,结合垫处抗体1, T处固定有抗体2,C处固定有抗体Ⅰ的抗体,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3次。
(7)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T处固定有抗体2无色,C处固定有抗体Ⅰ的抗体,会和结合垫处抗体1结合,呈红色,因此C处红色T 处无色结果为阴性。如果C处无色,则说明检测无效,因为,正常情况下,样品会在吸水垫的吸引下通过结合垫到达C处,则C处固定有抗体Ⅰ的抗体会和结合垫处的抗体1结合显红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共32页。
这是一份【开学考】新高三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生物+(上海专用).zip,文件包含生物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生物上海专用考试版docx、生物上海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上海专用答题卡docx、生物上海专用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上海专用),文件包含生物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生物上海专用考试版docx、生物上海专用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上海专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