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共34页。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日三餐中早餐很重要,不仅要营养均衡,还要健康美味。常见的早餐有:粥、牛奶、鸡蛋、豆浆、蔬菜沙拉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蔬菜沙拉中的多糖都能被人体消化为葡萄糖,从而被细胞吸收
B.牛奶中的钙、铁等元素被吸收后,可以参与构成细胞中的某些化合物
C.煮熟的鸡蛋破坏了蛋白质的肽键,易被人体消化
D.用斐林试剂检测豆浆中的糖类时,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含有葡萄糖
2.下图是教材中出现的几种生物,关于这几种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⑤外,①②③④⑥都是单细胞生物,⑤不属于生命系统
B.①和②⑥在细胞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①有叶绿素但没有叶绿体
C.①②④⑥是自养型生物,③和⑤是异养型生物
D.以上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
3.作物甲的根细胞吸收K+和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和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B.O2浓度大于a时限制作物甲吸收K+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外界环境中K+含量
C.与K+最大吸收速率时相比,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在最大吸收速率时较大
D.定期松土可促进农作物对K+和的吸收利用
4.细胞内的ATP合酶可催化ATP合成,其催化中心的蛋白质有三种不同构象:O态(ATP与酶亲和力低)、L态(ADP、Pi与酶结合疏松)、T态(ADP、Pi与酶结合紧密),ATP合酶的催化功能是由H+跨膜回流时驱动这三种构象的动态变化实现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中存在ATP合酶,叶肉细胞中ATP合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T态有利于ATP释放,推测该酶催化中心构象呈L、T、O的周期性变化
C.ATP合酶催化的结果是使H+势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特殊的化学键中
D.温度和pH都仅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结构,进而影响ATP的合成速率
5.如图表示玉米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示大小与细胞器的实际大小无关;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B.物质①与③在b内参与的反应的场所是细胞器b的内膜
C.淹水情况下,丙酮酸产生酒精的过程有[H]消耗和少量ATP的产生
D.光合产物以物质④的形式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物各处
6.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按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中各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
B.图①细胞中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每个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图③细胞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D.配子中染色体的多样性主要与图②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有关
7.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已知雌虫均为无角,雄虫有基因F则为有角。为判断某只雌虫的基因型,现有若干只有角雄虫和无角雄虫。下列实验方案及预期的结果和结论合理的是( )
A.选择有角雄虫和该只雌虫交配,若子代出现无角雄虫,则该只雌虫的基因型为ff
B.选择有角雄虫和该只雌虫交配,若子代雄虫全为有角,则该只雌虫的基因型为FF
C.选择无角雄虫和该只雌虫交配,若子代雌虫全为无角,则该只雌虫的基因型为ff
D.选择无角雄虫和该只雌虫交配,若子代雄虫全为无角,则该只雌虫的基因型为ff
8.下图为遗传信息的表达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核糖体甲和乙合成的蛋白质相同
B.相对于①,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
C.分析②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应查阅的密码子是UUA
D.不同种类的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可能相同
9.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的实质就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和精卵随机结合
C.在自然条件下,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并不会普遍发生在各种生物类群中
D.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修改,原理是基因重组
10.单基因遗传病“卵子死亡”是人体正常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其表达产物会引起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孕。图1是一个该病患者的家系图;已知突变基因内部少了一个某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部分成员的DNA,经过该限制酶切割、相关基因电泳后的结果如图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限制酶切割后出现1.2kb片段的基因为正常基因
B.由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I1 和I2 再生一个女儿,该女儿患此病的概率为1/2
D.Ⅱ3与Ⅱ4婚配,所生女孩可能患“卵子死亡”
11.科考人员对泰山不同海拔高度的鸟类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鸟类的进化及分布图(数字代表不同物种的鸟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该地区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
B.该地区鸟类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鸟类与鸟类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
C.②③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相同,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①⑤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说明海拔高度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演化方向无影响
12.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是对人体稳态最早的描述。例如,感冒可以通过人体“阴阳自和”而实现“自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阳自和”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
B.“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C.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
D.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
13.花椒中含羟基甲位山椒醇,人们食用花椒后,该物质可激活皮下三叉神经纤维RA1,进而产生“麻”的感觉。图是三叉神经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麻”感觉的产生依赖于机体内完整的反射弧
B.三叉神经膜外Na+借助Na+通道蛋白内流产生神经冲动
C.若在M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D.若将a点接至膜内,M点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14.某人因地震被困在废墟中,下列有关被困人员在长时间等待救援期间,其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含量略有升高
B.血液流经肝脏后,血氧含量略有下降
C.由于机体缺水,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的活动加强
D.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
15.机体清除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活化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B.抗体、浆细胞、B淋巴细胞不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
D.病毒激发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进入细胞与病毒结合
16.隐花色素(CRY1)是植物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能吸收蓝光的分子。为研究蓝光通过CRYI对植物下胚轴的生长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用野生型、突变体A(无法合成CRY1)、突变体B(CRY1过量表达)三种不同品种的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蓝光强度,因变量是下胚轴伸长长度
B.该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进而测得下胚轴伸长长度
C.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D.该实验结果说明蓝光通过CRY1对拟南芥下胚轴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17.研究某种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存活个体数与各发育期的关系,可反映出不同发育时期的死亡率差别,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的RNA不完全相同
B.与四龄幼虫相比,一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
C.该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其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
D.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该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
18.大熊猫主要以各种竹子的嫩茎、嫩芽和竹笋为食,饥饿状况下,也不排斥吃羊、鸽子等动物性食物。目前大熊猫生存的主要问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水电站的建立、矿山的开采、道路的开通、景区的开发等将大熊猫生境碎片化,相关部门实行了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大熊猫繁殖基地,生态走廊等以增加大熊猫种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逐个计数法不适用于统计大熊猫种群数量
B.大熊猫与其它以竹子为食的动物一定存在生态位重叠
C.某些小种群大熊猫的灭绝,会降低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D.可以建立生态走廊联系联系碎片化生境,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19.通过分析某食物网中不同生物粪便中的食物残渣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表中共有4条食物链,D处于第四营养级
C.D和E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E增加可能会造成D减少
D.大量捕杀E有利于保护A和C,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将小龙虾养殖在稻田中,开发出“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稻虾共作”过程中,杂草、田中害虫、虫卵和浮游动物等都是小龙虾的食物,而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生物肥,虾和水稻形成和谐共生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虾共作”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B.“稻虾共作”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在稻田引入虾需要考虑每亩稻田可容纳的虾数量,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D.“稻虾共作”可实现“一田双收,生态环保”的双赢局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1.使用时间过长的玩具表面可能会有细菌,可能会导致儿童患接触性皮炎。为了检测某玩具表面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某团队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该团队使用伊红一亚甲蓝染液(用于鉴别大肠杆菌,能使其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对培养基C进行染色,初步统计大肠杆菌的数量,图中1~6表示不同菌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菌落数为30~300时适合进行计数
B.配制平板A时只需要加入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这几类物质即可
C.图中平板B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初步判断3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D.为保护儿童健康,平时可用75%的酒精对玩具进行擦拭消毒
2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不能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分别用酒精和次氯酸钠消毒30秒
C.“探究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控制自变量用了减法原理
D.利用香蕉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香蕉研磨后离心取上清液,加入95%的冷酒精,有利于DNA析出
23.当苹果削好皮或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切口面的颜色就会由浅变深,最后变成深褐色。发生色变反应主要是因为这些植物体内存在着酚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易被氧化成醌类化合物,即发生变色反应变成黄色,随着反应的量的增加颜色就逐渐加深,最后变成深褐色。氧化反应的发生是由于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和细胞中酚氧化酶的释放。下图是培育抗褐变的转基因苹果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想获得抗褐变的转基因苹果,目的基因可选择抑制酚氧化酶表达的基因
B.实施步骤①是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C.步骤④阶段使用的MS培养基中要加入植物激素和卡那霉素等物质
D.为了评估目的基因抑制苹果褐变的效果,可与导入含pBI121质粒的植株作对照
24.科研人员设法保存了北部白犀牛的精子和部分组织,欲通过胚胎移植等方法繁育该物种,其研究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注射相关激素,从卵巢中收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精子完成体外受精过程
B.③表示胚胎移植,重构胚发育为胚胎的过程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
C.两种后代细胞中的核DNA相同,细胞质DNA不同
D.后代B为雌性白犀牛,后代A与后代B的性别不一定相同
25.植物甲(2n=18)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远缘植物乙(4n=32)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科研人员欲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优良品种丙,过程如图所示。已知X射线处理会使细胞分裂功能丧失但不影响线粒体功能,丙烯酸异辛酯(10A)处理会使线粒体失活,但细胞分裂功能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可置于低渗溶液中处理,然后再将甲、乙植株的原生质体诱导融合
B.诱导愈伤组织期间必须进行光照处理
C.未融合的细胞以及同种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都不能形成愈伤组织
D.杂种植株丙为六倍体,其产生的雄配子中均含抗除草剂基因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
26.水稻和玉米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属于C3植物(图1),通过卡尔文循环完成碳的固定和还原。玉米是C4植物(图2),碳的固定多了C4途径,其光合作用需要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共同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需要光反应提供 (写出2种)。检测玉米植株光合产物——淀粉的产生场所应选择 (填“叶肉细胞”或“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
(2)与水稻相比,玉米对炎热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原因是玉米在炎热环境中:一方面可以 ,减少水分的散失;另一方面其叶肉细胞中具有CO2泵,能在细胞间隙 的情况下正常生长。
(3)玉米是农业生产应用价值最高的作物之一。在我国很多地区,将玉米与豆科植物分行相间种植,这样种植的意义是 (答出一点)。
(4)为了“探究钾肥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喷施不同浓度的钾肥,测定了水稻的气孔导度、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b比值,结果如下表所示:
要得到表中总光合速率,除了需要测得净光合速率数值外,还需要测定 条件下的实验数据,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钾肥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合理即可)。
27.已知果蝇的体色有灰身和棕身(由基因H/h控制),翅形有长翅和残翅(由基因C/c控制)。现利用纯种果蝇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若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体色中 为显性性状。
(2)据图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等位基因H/h位于 染色体上,依据是 ;若F2中出现 ,则可推断控制翅形的C、c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研究证实了C、c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形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3)已知果蝇的Ⅲ号常染色体缺失一条(即Ⅲ号单体)仍能存活并能正常繁殖后代,单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移向一极;两条都缺失则无法存活。现有纯种灰身、棕身的Ⅲ号单体雌雄果蝇和染色体正常的棕身纯种雌雄果蝇,请选择合适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探究H/h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F1 ,则H/h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②若F1 ,则H/h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
28.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部组织炎症会引起疼痛。机体疼痛与前列腺素E(简称PGE)密切相关,部分机理如图1.疼痛时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如图2.请分析回答:
(1)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觉感受器引起兴奋,当兴奋传至 处,人会产生痛觉。布洛芬是常用镇痛药,布洛芬有一定的药物依赖性,我国科学家颜宁团队发现大麻二酚能够抑制Na+的跨膜内流,从而缓解疼痛。该发现为研发非依赖性镇痛药提供了新思路,该思路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是 。
(2)据图2知,疼痛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会增加,使机体代谢增强,心跳加快,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激素 d还能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血糖升高,其机理是 。激素c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且当血液中的激素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激素c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由此说明激素c的分泌过程存在 两种调节方式。
(3)已知交感神经参与的调节对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相关调节机制如图3.我国医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了针灸治疗疼痛的方案,临床上可用电针来模仿针灸。
为探究电针缓解疼痛作用机制,结合图3和所给材料:正常大鼠和肌肉组织炎症模型大鼠若干,生理盐水,抗β-EP 抗体溶液,6-OHDA(可破坏交感神经),进行设计实验。通过设计对照组“正常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和“模型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两组,实验组①“模型大鼠+电针处理+生理盐水”;② ;③ 三组,然后检测NE 和β-EP 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可知:电针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募集含β-EP的免疫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释放β-EP 来发挥神经免疫镇痛效应。
29.浅水湖泊养殖过程中,含N、P的无机盐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转换,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食物,微囊藻是一种蓝细菌,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形成曲线如图2所示。
(1)湖泊从清水态变成浑水态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2)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角度来看,湖泊中的鱼鳞藻和脆杆藻属于 营养级。根据图2推测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属于 (填“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
(3)据图2可知,微囊藻的数量随着营养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其数量变化可通过 法进行调查。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虾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即 平衡等被破坏。选择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种植,除了能通过 (种间关系)抑制微囊藻的繁殖,治理富营养化,还可以获得经济收益,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至少写出两个)
(4)该生态系统中养殖的各种鱼类都占据着各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科研人员对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据表分析,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KJ/(cm2·a),从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30.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肽类激素。P载体含有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GFP。将目的基因插入GFP基因后,能表达出目的蛋白和GFP的融合蛋白,根据荧光的强弱,可确定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为研究瘦素的功能,科学家构建了瘦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疫素基因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瘦素基因及载体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PCR扩增瘦素基因时,与引物1互补的a链左侧是脱氧核苷酸链的 (填“5′”或“3′”)端。据图推测,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时,P载体上应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以便与酶切后的瘦素基因正确连接。
(2)已知HindIII和BamHI在P载体上的切割位点非常接近。为确定重组质粒是否构建成功,用HindIII、BamHI分别对瘦素基因PCR产物、P载体和重组质粒双酶切,再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请在图中将P载体和重组质粒酶切结果对应位置的条带涂黑 。
(3)Kanr/Ner是一种抗性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具有新霉素抗性,而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具有卡那霉素抗性。本实验中为筛选转化的细胞,应在培养基中添加 。
(4)为检测瘦素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可用的鉴定方法是 (答出2种)。为进一步获得更多能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还需要进行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粪便中食物残渣来源
B
B
A、C、E
A、C
供钾浓度(μml/L)
总光合速率(μml/m2)
气孔导度(μml/m2)
叶绿素总量(mg/m2)
叶绿素a/b比值
0
8.2
0.00
301
2.0
100
10.5
0.10
352
2.2
200
11.4
0.16
502
2.3
500
1301
0.17
615
2.3
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
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草鱼粪便中的能量
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301.2
117.6
15.2
55.6
?
42.4
《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参考答案:
1.B
【分析】有机物的鉴定方法: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蔬菜沙拉中的纤维素无法被人体消化,A错误;
B、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中的某些化合物,B正确;
C、煮熟的鸡蛋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容易被人体消化,没有破坏蛋白质的肽键,C错误;
D、用斐林试剂检测豆浆中的糖类时,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含有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蓝细菌、②是衣藻、③是硝化细菌、④是伞藻、⑤是病毒、⑥是水绵。
【详解】A、分析题图,①为蓝细菌、②是衣藻、③是硝化细菌、④是伞藻、⑤是病毒、⑥是水绵,⑥水绵为多细胞丝状结构个体,A错误;
B、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②衣藻和⑥水绵是真核生物,故①和②⑥在细胞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是①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①蓝细菌、②衣藻、④伞藻和⑥水绵均可进行光合作用,③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故①②③④⑥是自养型生物,⑤病毒是异养型生物,C错误;
D、以上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D正确。
故选D。
3.B
【分析】由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K+和NO3-的速率也在增加,超过该范围后,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K+和NO3-的速率就不再增加,说明K+和NO3-的吸收不仅需要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所以是主动运输。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K+和NO3-吸收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根细胞吸收K+和NO3-的过程消耗能量,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O2浓度大于a时限制作物甲吸收K+速率,此时的限制因素不再是能量,而是载体蛋白,可能载体蛋白达到饱和,B错误;
C、与K+最大吸收速率时相比,根细胞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消耗氧气更多,所以根细胞在NO3-最大吸收速率的呼吸速率大,C正确;
D、在农业生产中,定期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因此定期松土可促进农作物对K+和NO3-的吸收利用,D正确。
故选B。
4.C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酶结构通过改变其构象催化ATP的合成和水解,且ATP的合成和水解同时进行。
【详解】A、原核细胞中有ATP合成,因此存在ATP合酶,叶肉细胞中ATP合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A错误;
B、催化中心的蛋白质呈O态时,ATP与酶亲和力低,有利于ATP释放,推测该酶催化中心构象呈L态、T态、O态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
C、ATP合酶催化的结果是将ADP、Pi合成ATP,该过程中H+势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到特殊的化学键中,C正确;
D、温度和pH不仅影响蛋白质的结构,还通过影响H+跨膜回流的速度影响ATP的合成,D错误。
故选C。
5.A
【分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叶绿体,b表示线粒体,c是液泡,①表示水、②表示CO2,③表示O2,④表示葡萄糖、⑤表示ATP。
【详解】A、据图分析,c是液泡,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A正确;
B、物质①表示水、物质③表示O2,b表示线粒体,水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基质,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是在线粒体内膜,B错误;
C、淹水情况下,丙酮酸产生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H]消耗,不产生ATP,C错误;
D、④表示葡萄糖,光合产物主要是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被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分,D错误。
故选A。
6.B
【分析】分析题图:①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形成子细胞,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详解】A、分析题图:①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形成子细胞,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故按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中各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A正确;
B、图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每个细胞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因缠绕可能发生片段交换,C正确;
D、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配子中染色体的多样性主要与图②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有关,D正确。
故选B。
7.D
【分析】测交是指让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类型相交,以测定未知基因型个体的基因型,目的是判断基因型,判断是否是显性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详解】A、有角雄虫的基因型为Ff时,雌虫的基因型为Ff或ff时,子代均会出现无角雄虫,无法判断该雌虫的基因型,A错误;
B、有角雄虫的基因型为FF时,雌虫的基因型为FF、Ff或ff时,子代雄虫均全为有角,无法判断该雌虫的基因型,B错误;
C、由题已知,无论哪种基因型的雌虫均为无角,选择无角雄虫和该只雌虫交配,若子代雌虫全为无角(基因型为FF、Ff或ff),无法判断该雌虫的基因型,C错误;
D、选择无角雄虫和该只雌虫交配,若子代雄虫全为无角,说明该雌虫不含F基因,该只雌虫的基因型为ff,D正确。
故选D。
8.C
【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据图分析,①表示mRNA,②表示tRNA。
【详解】A、翻译的模板是mRNA,以相同的模板翻译得到的多肽氨基酸顺序相同,故通常状况下,核糖体甲和乙合成的蛋白质相同,A正确;
B、根据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由图可知核糖体乙合成的肽链较长,故相对于①,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B正确;
C、②表示tRNA,该物质上有反密码子,没有密码子,故分析②所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应查阅的密码子是与其反密码子相互补的AAU,C错误;
D、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所以②tRNA不同时,其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C。
9.C
【分析】1、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其本质是: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2、CRISPR/Caw9成为应用最广泛基因组编辑技术。使用该技术,需要向要进行编辑的细胞中加入以下组分:人工合成的短链RNA和一种来自细菌的核酸游Cas9。短链RNA作为“向导”,它的部分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目的基因中希望被输辑的DNA序列相结合;该酸酵Cas9也与短链RNA结合,然后切割与“向导"RNA结合的DNA,使DNA应链折裂;这种情况下,细胞内原有的负责修复DNA切口的醉将“行动”起来,够复断裂的DNA。此时,如果向细胞中加入大量可用于修复的模板DNA(即大部分序列与被切割位点附近的序列相同,但个别位点被人工改变的DNA)细胞就会以这些片段为模板合点DNA。就这样,人类希望改变的碱基序列被引入基因组中,基因组的准确编辑由此实观。此外,如果想让某个基因失去功能,也可以利用基因组编辑来破坏目的基因。
【详解】A、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A错误;
B、一般认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再通过精卵随机结合,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所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和精卵随机结合,B错误;
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其本质是: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导致基因重组,不是所有生物都可以进行有性生殖,C正确;
D、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修改,导致基因多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原理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10.D
【分析】由题干信息知:该遗传病“卵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不育,该基因在男性个体中不表达”,故患者中只有女性,男性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会患病。
【详解】A、由题意可知,突变基因内部少了一个某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被该限制酶切割后致病基因会比正常基因长,因此出现1.2kb片段的基因为正常基因,出现1.4kb片段的基因为致病基因,A正确;
B、根据该病的发病特点,Ⅱ4同时携带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故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I1同时携带两种基因,可知该病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I1是杂合子,I2是隐性纯合子,I1和I2再生一个女儿,女儿是该病患者的概率为1/2,C正确;
D、图中Ⅱ4为“卵子死亡”患者,不能产生后代,D错误。
故选D。
11.A
【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2、生物的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A、由图可知,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是该地区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因素,A正确;
B、该地区鸟类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间、鸟类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B错误;
C、分析演化图示可知,四个物种中②③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物种的时间最晚,其亲缘关系最近,但其生活的区域不同,利用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也不相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种群,C错误;
D、由图可知,①⑤的亲缘关系比较远,说明海拔高度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演化方向具有一定影响,D错误。
故选A。
12.B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阴阳自和”是指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需要多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A正确;
B、“阴阳自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而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感冒发高烧是内环境“阴阳失和”的一种表现,C正确;
D、内环境稳态受到环境因素等影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维持较好的“阴阳自和”状态,D正确。
故选B。
13.B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因此人们食用花椒后“麻”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该过程不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结构,没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三叉神经膜外Na+借助Na+通道蛋白内流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
C、若在M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兴奋先后到达电流计的两侧,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C错误;
D、若将a点接至膜内,则M点给予刺激后,a点的电位会从负变成正,再变成负,a与b之间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偏转,D错误。
故选B。
14.C
【分析】1、人体水盐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细胞代谢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详解】A、血液流经肝脏后,储存在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血糖含量略有升高,A正确;
B、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细胞有氧呼吸消耗氧气,血氧含量略有下降,B正确;
C、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因不能摄取水分,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由于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C错误;
D、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增加散热,D正确。
故选C。
15.D
【分析】1、据图分析可知,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作为第一信号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第二信号刺激,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同时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被抗原感染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促进该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裂解靶细胞,发挥效应,释放出来的抗原再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
3、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
【详解】A、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A正确;
B、抗体、B淋巴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
C、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作为第一信号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再由辅助性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第二信号刺激,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过程为: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被抗原感染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与分化;因此辅助性T细胞可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C正确;
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病毒激发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在体液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D。
16.D
【分析】分析题意,研究人员用野生型、突变体A(无法合成CRY1)、突变体B(CRY1过量表达)三种不同品种的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不同光照强度和植物类型,因变量是下胚轴伸长长度,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蓝光强度和CRY1的含量(可通过不同类型的拟南芥进行控制),因 变量是下胚轴伸长长度,A错误;
B、CRY1是感光受体,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光照,B错误;
C、与野生型 相比,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突变体A基本不受影响,野生型和突变体B都被抑制,且突变体B被抑 制得更明显,C错误;
D、突变体A缺少CRY1,不能接受蓝光的刺激,下胚轴基本不受影响,而突变体B 由于CRY1过量表达,导致蓝光的抑制作用更强,可以得出蓝光通过CRY1对拟南芥下胚轴生长具有 抑制作用,并且蓝光强度越强,抑制作用越强,D正确。
故选D。
17.C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是通过出生率、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该食草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的产物是RNA,所以不同细胞中的RNA不完全相同,A正确;
B、与四龄幼虫相比,一龄幼虫对应的曲线下降快,说明一龄幼虫的死亡率较高,B正确;
C、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中反映出的是不同发育期存活数量的变化,所以图中数据不能判断该食草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
D、食物和天敌等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该食草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D正确。
故选C。
18.C
【分析】1、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生殖隔离进而产生新物种。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A、大熊猫种群数量少,体型相对较大,对于数量较少的种群可以用逐个计数,A错误;
B、大熊猫与其它以竹子为食的动物可能取食部位不同,生态位不一定重叠,B错误;
C、某些小种群大熊猫的灭绝,则其基因库中的基因就不再存大,会降低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
D、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故选C。
19.C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如DDT)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营养级越高,富集物浓度越高。
【详解】A、分析题表可知,A以B为食,C以B为食,而D以A、C、E为食,E以A和C为食,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可见表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表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B→C→E→D、B→A→E→D、B→C→D、B→A→D,D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B错误;
C、由B项分析可知,D和E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E增加可能会造成D减少,C正确;
D、大量捕杀E,则与捕杀之前相比较,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C。
20.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稻虾共作”防治害虫利用的是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生物防治,该系统中小龙虾产生的粪便,被稻 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营养,从而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A正确;
B、“稻虾共作” 可实现比稻虾单独种植(养殖)更高的产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不改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在稻田引入虾需要考虑每亩 稻田可容纳的虾数量,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错误;
D、“稻虾共作”模式,在稻田中饲养小龙虾,实现“一 田双收,生态环保”的双赢局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21.B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微生物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的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自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可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的活菌 。
【详解】A、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培养出的菌落数计数要在30~300的范围内,否则导致结果误差大,A正确;
B、平板 A为固体培养基,配制时还需要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B错误;
C、用伊红一亚甲蓝染液对培养基C进行染色,根据平板D的结果,可判断平板B中3是大肠杆菌菌落,C正确;
D、可用75%的酒精对玩具进行擦拭消毒,从而达到保护儿童健康的目的,D正确。
故选B。
22.D
【分析】1、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虽然没有颜色,但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和(或)质量分数为1%的次氯酸钙溶液中2~4min→无菌水再冲洗3~5次,B错误;
C、“探究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加入了无机催化剂、肝脏研磨液等,控制自变量用了加法原理,C错误;
D、DNA不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而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香蕉研磨后离心取上清液,加入95%的冷酒精,有利于DNA析出,D正确。
故选D。
23.B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褐变是细胞中的酚氧化酶催化酚类化合物生成黄色所致,故要想获得抗褐变的转基因苹果,可选择抑制酚氧化酶表达的基因作为目的基因,A正确;
B、步骤①是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中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B错误;
C、步骤④是脱分化阶段,该阶段使用的MS培养基中要加入植物激素(影响细胞的发育方向)和卡那霉素(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C正确;
D、为了评估目的基因抑制苹果褐变的效果,可与导入不含 目的基因质粒的植株作对照,本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排除质粒导入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能检测导入目的基因的效果,D正确。
故选B。
24.D
【分析】1、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
2、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如马、犬等,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如猪、羊等。但它们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当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MⅡ中)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详解】A、收集的卵母细胞须培养到M II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A错误;
B、③表示胚胎的早期发育,重构胚需要经激活处理才能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B错误;
C、两种后代细胞中的核DNA与细胞质DNA均可能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后代B的细胞核来自北部白犀牛(雌性),故后代B为雌性白犀牛,后代A有性生殖产生的,性别不确定,D正确。
故选D。
25.C
【分析】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过程,①是酶解法去壁,②是原生质体融合,方法有物理法(电融合法、离心法)和化学法(聚乙二醇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③获得所需杂种细胞,④是脱分化过程,⑤是再分化过程。
【详解】A、为防止原生质体吸水涨破,过程①可置于等渗溶液中处理,然后再将甲、乙植株的原生质体诱导融合,A错误;
B、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不需要进行光照处理,B错误;
C、X射线处理会使细胞分裂功能丧失但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IOA(一种化学试剂)可使细胞的线粒体失活,但不影响细胞分裂,因此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的融合细胞都不能形成愈伤组织,只有甲和乙融合的细胞由于生理互补,可以形成愈伤组织,C正确;
D、甲为二倍体,乙为四倍体,因此二者细胞融合后的杂种植株丙为六倍体,融合杂种植株丙的抗除草剂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而花粉几乎只有细胞核,故细胞质基因一般不会通过花粉遗传给后代,即杂种植株丙产生的雄配子中几乎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D错误。
故选C。
26.(1) ATP和NADPH 维管束鞘细胞
(2) 关闭气孔(或气孔关闭) CO₂浓度较低
(3)更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或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充分高效利用,或垂直结构可更有效地利用光能)
(4) 黑暗 叶绿素总量增加,光反应速率加快(或气孔导度上升,吸收CO₂速率加快)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1)C₃的还原是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玉米是C4植物,从图中看出,该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场所是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
(2)在炎热环境中,植物为降低蒸腾作用而关闭气孔减少水分散失,与水稻相比;玉米的叶肉细胞中具有CO₂泵,利 用低浓度CO₂的能力更强,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更适应炎热环境。
(3)玉米与豆科植物分行相间种植的意义是更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充分高效利 用;垂直结构可更有效地利用光能等。
(4)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十呼吸速率,因此需要测定黑暗组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实验数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 出,随供钾肥浓度不断增加,叶绿素总量增加,说明光反应强度增大,光反应速率加快;气孔导度也增大,吸收CO2 速率加快。
27.(1)灰身
(2) 常 由亲代到F1可知灰身为显性,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雄果蝇均为棕身,雌果蝇均为灰身 雌性全为残翅(或残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残翅雄果蝇=2∶1∶1) 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
(3) 选取纯种灰身的Ⅲ号单体果蝇与Ⅲ号单体的纯种棕身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F1表型及比例(或选取纯种灰身的Ⅲ号单体果蝇与正常棕身纯种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F1表型及比例) 灰身:棕身=2:1 (或灰身:棕身=1:1 ) 不出现棕身果蝇(或均为灰身果蝇)[或不出现棕身果蝇(或均为灰身果蝇)]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详解】(1)亲本灰身和棕身杂交,后代均为灰身,可知灰身为显性性状。
(2)由亲代到F1可知灰身为显性,若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雄性均为棕身,雌性均为灰身,因此判断出H、h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亲代到F1可知残翅为显性,若控制翅形的C、c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CXC、XcY,F1 的基因型为XCXc、XCY,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残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残翅雄果蝇=2:1:1。因此若F2中出现残翅雌果蝇:长翅雄果蝇:残翅雄果蝇=2:1:1,则可推断控制翅形的C、c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C、c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 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探究控制体色的H/h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可选取Ⅲ号单体的纯种灰身果蝇与Ⅲ号单体的纯种棕身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F1表型及比例。思路1:若 H/h 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亲代为H0×h0(0表示一条染色体缺失),因两条Ⅲ号染色体都缺失的个体无法存活,F1灰身(Hh、H0):棕身(h0)=2:1;若 H/h 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亲代为HH×hh,则F1全为灰身。思路2:若H/h 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亲代为 H0×hh,则F1灰身(Hh): 棕身(h0)=1:1;若 H/h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亲代为 HH×hh,则F1全为灰身。
28.(1) 大脑皮层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髓质 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抗β-EP 抗体处理”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6-OHDA 处理”
【分析】感觉只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受器只是感受外界信息。只有信息在大脑皮层经过处理后,才可以产生痛觉。分析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对激素c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因此当激素a分泌增多时,会引起激素c的分泌增多,当激素c含量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1)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分析图1可知,PGE可以促进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布洛芬的镇痛机理可能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 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大麻二酚能够抑制Na⁺的跨膜内流,这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肾上腺髓质属于人体的内分泌腺,在该神经调节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髓质一起构成效应器;激素d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肝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使肝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引起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激素c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说明激素c的分泌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当血液中的激素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激素c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说明激素c的分泌还存在负反馈调节。
(3)本实验的目的是为探究电针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实验的自变量是电针处理的有无,因变量是检测NE 和β-EP 的含量。通过设计对照组“正常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和“模型大鼠+不做处理+生理盐水”两组,实验组“模型大鼠+电针处理+生理盐水”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抗β-EP 抗体处理” 、 “模型大鼠+电针处理+6-OHDA 处理”三组,然后检测NE 和β-EP 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可知:电针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募集含β-EP的免疫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释放β-EP 来发挥神经免疫镇痛效应。
29.(1)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2) 第一 生物因素
(3) 抽样检测 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 种间竞争 协调、自生、整体
(4) 有利于鱼类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9.6 15.5%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2分析,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随着N、P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逐渐增加,贫营养化时鱼鳞藻最多,中营养化时脆杆藻最多,营养化时微囊藻最多。随着营养化程度的增加,鱼鳞藻数量逐渐减少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脆杆藻先升高后降低直至消失,其最多出现于中营养化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微囊藻一直在增加最后略微减少。
【详解】(1)湖泊从清水态变成浑水态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是有限的。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湖泊中的鱼鳞藻和脆杆藻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鱼鳞藻、脆杆藻和微囊藻都属于生产者,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微囊藻大量繁殖,导致鱼鳞藻、脆杆藻不断下降,该原因属于生物因素。
(3)据图2可知,微囊藻的数量随着营养化程度的提高而升高,其数量变化可通过抽样检测法进行调查。微囊藻大量繁殖,造成鱼虾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等被破坏。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除了获得经济收益,这些挺水植物还可以通过遮挡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吸收无机盐(竞争养分),种间竞争抑制微囊藻的繁殖,进而治理富营养化,这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通过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研究湖泊中草鱼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该生态系统中养殖的各种鱼类都占据着各自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鱼类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据表分析,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17.6-55.6-42.4=19.6KJ/(cm2·a),草鱼同化藻类中的能量=草鱼同化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117.6-55.6-15.2=46.8KJ/(cm2·a),则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草鱼同化藻类中的能量/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100%=46.8/301.2×100%≈15.5%。
30.(1) 3′ Hind Ⅲ和BamH Ⅰ切割位点
(2)
(3)新霉素
(4)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绿色荧光强弱 动物细胞培养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因此引物1左侧为5'端,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因此与引物1互补的a链左侧是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时,P载体上应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Hind Ⅲ和BamH Ⅰ切割位点。
(2)由于Hind Ⅲ和BamH I在P载体上的切割位点非常接近,因此用Hind Ⅲ、BamH I对P载体进行切割后,会形成一个大片段,接近4700bp,一个超小片段可忽略,即对P载体酶切产物电泳后,只出现4700bp的条带,若重组质粒构建成功,重组载体上会携带瘦素基因,用Hind Ⅲ、BamH I对重组质粒切割后,会出现两个片段,一个是瘦素基因,一个是近4700bp的片段,则电泳结果会出现两个条带,如图所示: 。
(3)Kanr /Ner抗性基因在真核与原核细胞中有不同的启动子或转录后的加工不同或翻译后的加工不同,因此同种基因在真核、原核细胞中表达结果不同。本实验中受体细胞为小鼠成纤维细胞,为真核细胞,则Kanr/Ner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具有新霉素抗性,为筛选转化的细胞,应在培养基中添加新霉素,能存活的细胞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4)瘦素基因表达产物为蛋白质,因此可以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瘦素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同时目的基因插入GFP基因后,能表达出目的蛋白和GFP的融合蛋白,根据荧光的强弱,可确定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即可以检测绿色荧光的强弱。为进一步获得更多能表达融合蛋白的细胞,还需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1(新高考通用,16 5)-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文件包含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1新高考通用-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1全解全析docx、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1新高考通用-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1考试版docx、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1新高考通用-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1参考答案docx、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1新高考通用-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1答题卡docx、开学摸底考高三生物开学摸底考01新高考通用-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01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通用,单选版)(含解析版及原卷版及答题卡),文件包含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解析版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考试版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答题卡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开学考】新高三上册开学摸底考试卷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zip,文件包含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解析版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考试版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答题卡docx、生物新高考通用单选版01答题卡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