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1页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2页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矛盾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矛盾的含义
    提醒 哲学矛盾≠逻辑矛盾,结合《逻辑与思维》矛盾律的知识加深理解。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②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归纳提升 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图示如下: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双方。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分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一 矛盾的含义
    典例1 (2022·广东高考)下图漫画《当你阻碍别人前进的同时,无疑切断了自己的后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事物发展有曲折性,要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事物联系是多样的,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做事情要分清主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错提醒:混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变式1 (2021·北京高考)浅溪曲涧,步石几点。汀步本是小溪中的渡水设施,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铺设在草坪上,营造出独特的意趣。有人说,汀步的间距不合理,一步太小,两步又太大;也有人说,汀步间距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人放慢脚步,边走边欣赏,而且这种设计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对此,评论恰当的是( )
    A.草坪汀步作为园林道路其个性寓于路的共性之中
    B.草坪汀步说明审美追求和以人为本可以有机结合
    C.同一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因人而异
    D.矛盾的解决是以牺牲矛盾双方的某一方为条件的
    考向二 矛盾的基本属性
    典例2 (2022·湖北高考)下图漫画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该漫画表明( )
    ①“后退”与“前进”没有明确的界限
    ②“后退”的表象蕴含着“前进”的规定
    ③“后退”与“前进”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④“后退”与“前进”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口诀法巧辨同一性和斗争性
    变式2 (2018·江苏高考,节选)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考点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时政术语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2.矛盾的特殊性
    归纳提升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表现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的解决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一 矛盾的普遍性
    典例1 (2021·河北高考)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段话体现了( )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1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考向二 矛盾的特殊性
    典例2 (2022·浙江1月选考)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滚铁环》哲学寓意相通的是( )
    ①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变式2 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 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 ”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考向三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典例3 (2022·江苏高考)“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B.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变式3 (2022·湖南高考)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
    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
    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错提醒:误认为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正确理解
    (1)“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2)“事物内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哲学上的矛盾不能被随意制造或消灭。“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
    哲学矛盾
    逻辑矛盾
    含义不同
    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
    形成不同
    客观存在的
    主观造成的(可以避免)
    断定不同
    两个方面都是真的
    两个方面不可能同时是真的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点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性
    斗争性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方法论
    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含义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理
    ①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②二者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关学案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十八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十八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共11页。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1大题攻略主观题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考查: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1大题攻略主观题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考查,共2页。

    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4大题攻略主观题对“矛盾分析法”的考查: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第二十课课时4大题攻略主观题对“矛盾分析法”的考查,共2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