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4* 致云雀精品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4* 致云雀精品教案,共8页。
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作家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
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
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等。
背景探寻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鸣叫有感而作。雪莱曾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滥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活动一:诵读入境,感受诗歌美
1.视频诵读鉴赏
2.问题研讨: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3.播放配乐,进行朗诵(提供背景配乐,供师生课堂朗诵)
4.理清脉络
活动二:研读诗歌,品味语言美
如何理解开头第一节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诗歌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热情赞美了云雀这欢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奠定了诚挚热情的抒情基调。
第二节诗主要表现了云雀怎样的特点?
这一节主要描写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赋予了云雀蔑视地面、勇于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特点,这是全诗一切想象的依据。
有人说诗中的云雀是“光明的信使,幸福的化身”,请结合第一至六节简要分析。
云雀热爱光明,它总是迎着正在升起的朝阳,冲破云天,穿越晓雾,振翅飞翔,而且愈升愈高,直逼碧霄,不达日边,决不罢休,不到天上,决不止息;万道霞光,伴随着它飞行的身影;淡淡紫霭,仿佛消失于它的羽翼之旁;一支支利箭,恍如发射自它的歌喉之内。它边唱边飞,边飞边唱,了无滞碍,一片沉酣,从而给下界尘寰携来光明,携来欢乐,携来欣慰,携来温暖。
如何理解诗人把云雀比作“为爱所苦”的高贵少女?
“为爱所苦”其实是诗人雪莱的自况。他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业,他爱“全人类”,但是他的爱在当时甚至不被自己的同胞理解,因而诗人怀有一种为爱所苦的寂寞。诗,是他的爱不能自已地流露。
第八至十四节中,诗人是如何描写云雀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从各个角度对云雀加以描绘、赞美。他把云雀比作“一位诗人”“一位高贵的少女”“一只金色的萤火虫”“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使云雀的美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了云雀歌声的无比美妙。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借对云雀歌声的赞美,倾诉了自己对自然界中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类美好前景的憧憬。
《致云雀》最后四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在诗歌的最后四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凡人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凡人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越云雀的境界。在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的一半的欢欣,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一半的自我。
活动三:解读云雀,体会青春美
阅读《致云雀》,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比喻来形容云雀?写出了云雀的哪些特点?分别有何寓意?
合作探究:解读云雀象征意义
诗人与云雀有何相似之处?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露、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合作探究:表现云雀形象采用的写作手法。
1、比喻: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2、对比: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3、设问、反问:第13-16节强调“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声。
全诗以壮美的激情、辽阔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手法为诗人赢得极高声誉,诗中的云雀倾注了诗人雪莱高贵的灵魂,人格化的云雀,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课堂小结
《致云雀》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
拓展延伸
《西风颂》节选(雪莱)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了象征手法。这句话表面是说冬天到来了,春天也会很快来的。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
雪莱名句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致云雀》
课 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致云雀》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雪莱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品味语言,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领会诗歌主题,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领会诗歌主题,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2.4* 致云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含英咀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美句导入,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美句导入,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