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4)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政治 (道德与法治)严于律已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严于律已课文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活观察,新课导入,学习目标,相关链接,以案说法二,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情境一 安某嫌下楼扔垃圾费劲,把垃圾从楼上扔了下去,砸到了人。
情境二黄某拨打火警电话,想看看消防人员是否会来,结果消防车真来了!
情境三 袁某借了吴某的钱一直不还,吴某把他关了几天让他还钱。
如何避免上述情境中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这些人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我们应当了解法律,树立法治意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严于律己,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法治观念)
以案说法一:在某校内,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学生在学校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生活、学习。人民法院对这起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了宣判,虽然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且被告人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但鉴于他们随意殴打辱骂他人致伤,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最后朱某及其他四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及有期徒刑11个月。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节选)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如何做到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思考:这几名欺凌者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道理?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结合案例,说说犯罪带来了哪些危害。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受法律制裁,葬送自身前程
带来致命的精神打击和无法弥补的伤痛
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违法犯罪会对他人、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1.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说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
2. 陈某的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警示?
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下列六种行为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严重不良行为?二者有何区别?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良行为危害程度较轻,通常是指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但尚未达到违法或犯罪程度的行为;而严重不良行为危害程度更重,往往已经接近或触及法律的红线,其行为已经严重危害社会,但尚不够刑事处罚。
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人须有自尊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生活观察,自尊的表现,“后来误会解除了”,探究与分享,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请你支招,发展自我赢得尊重,相关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犯罪与刑罚授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新课导入,学习目标,刑法的作用,犯罪的含义及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受到刑罚处罚,刑罚的含义及分类,有期徒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做自信的人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启思导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