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48分)
1.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解除关系时封君要正式地归还象征骑士领的木棍、羊茅植物等物品,并同时宣布“我自愿废除你对我的臣服,我使你我平等起来”。这说明当时的西欧()
A.封建生产关系已经实质解体 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封君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 D.征服了古代罗马帝国的文化
2.历史学家蒙森在《罗马史》中指出:“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其辉煌与光荣有增无减,却无一人自戴王冠,无一人炫耀紫袍;他们每年无论使何人为国主,便无人不听国主的命令。”蒙森意在强调,该时期罗马( )
A.贵族风尚与寡头特征浓厚 B.权力制约与政治稳定并存
C.社会等级与身份差异淡化 D.辽阔疆域与民主制度共生
3.唐前期,出身于名门大族且精通琴、棋、书法的卢藏用,在高中进士后并未顺利进入仕途,他留下《芳草赋》之后,选择在长安郊外的终南山隐居,一时名声大噪。不久,卢藏用被武则天征召并授予官职,一路升迁至吏部侍郎。有助于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唐代科举制下()
A.世家大族投考受到限制 B.乡举里选传统影响深刻
C.进士出身仅为授官资格 D.吏部铨叙发挥重要作用
4.汉代统治者提出:“讼理刑狱,必原父子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虽然汉律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但在司法实践中,出于伦理而促使法官缘情疏法之事比比皆是。这一反差表明()
A.儒家伦理成为汉律的核心思想 B.政府注重司法的教化功能
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 D.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5.下表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变迁的7个阶段: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外交长期受到意识形态严重影响
B.国内外形势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C.建国初期的外交急于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D.独立自主始终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6.维也纳体系对欧洲领土作出了安排:首先筑起防止法国崛起的一道安全堤坝;会议所进行的地缘政治安排,使得中欧出现了德意志邦联,同时也使俄国的势力局限于东欧,让英国把扩张重点放在海外。由此可见,该体系()
A.侧重协调英法矛盾 B.维护欧洲封建制度
C.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D.力求保持欧洲均势
7.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商业资本,如徽商和晋商;同时,白银也成为主要货币,但一直没有出现银铸货币,还是使用锭银或散银。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B.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传统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D.明清政府保守的货币政策
8.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修正案,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及融资能力显著提升,但该修正案拖至2009年才生效。2010年又通过新的修正案,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与美元等构成新的货币篮子,但修正案直至2016年才生效。据此可知,这些改革()
A.加强了区域集团间的联系 B.解决了世界货币不足问题
C.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D.冲击了美国的金融话语权
9.明隆庆元年四月,户部尚书葛守礼上疏,直言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情况不同,不适宜推广“一条鞭法”。此后陆续有官员上书,反对在北方实行“一条鞭法”。这表明“一条鞭法”的推广()
A.受北方官员一致反对 B.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
C.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 D.存在教条机械的现象
10.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中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这一现象()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A.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B.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反映了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 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11.中世纪中期,各类书面文件成为英国庄园管理的基石。领主的管家、庄头根据文件记载安排农业耕作、地租征缴、劳役折算等,领主及审计员则详查各类账目,以防弄虚作假,提高领地收益。这种管理方式()
A.改变了农民的经济地位 B.侵害了领主的经济利益
C.提高了庄园的管理效率 D.调整了庄园的内部关系
12.英国政府于2000年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事务和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英国此举旨在()
A.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B.自主制定食品政策
C.方便食品安全执法 D.赢得公众普遍信任
13.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这些变化源于()
A.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 D.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生活
14.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的演变反映了( )
A.贸易体系逐步调整 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15.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这反映出该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 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
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 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16(原创题).乾嘉之际,学风大变。乾嘉学派分为吴派和皖派两派。吴派以惠栋(1697-1758)为开创者。该派主要特点是博而尊闻,罕及义理,信古尊汉,述而不作。皖派以戴震(1723-1777)为创始者。该派从音韵训诂入手,直探儒家经典义理,主要特点是通人情,致实用,断制谨严,条理绵密,他们在音韵、文字、训诂诸方面都有卓越的创见。吴派得到皇帝的支持,皖派得到学术界的推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乾嘉学派对专制政治强烈不满
B.乾嘉学派比较注重严谨的治经方法,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C.体现了在专制政治和文字狱的威压下的思想沉闷
D.乾嘉儒学与清初儒学相比较,有由“经世”向“逃世”的退化趋向
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南亚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路段,在其沿海及一些岛屿上发现大量与当时海上交通及贸易有关的考古遗存,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中国汉朝的文物。目前,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共20余处遗址出土了汉朝文物,这些汉朝文物的出土,再现了汉代中国和汉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历史图景,是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外交流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西汉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环绕中南半岛,即“大陆东南亚”航行,并沟通印度的。到了东汉,其走向变得复杂起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通向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一些线路。
--摘编自杨勇《汉代中国人和汉文化如何沿海上丝路走向世界》
材料二 明朝永乐年间,海内升平日久,国运昌隆,明帝国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明成祖更倾心于追溯历代盛世中帝王的治绩,向往在海外树立威望。于是明成祖决定,令庞大的中国船队驶出国门,活跃在东南亚、南亚乃至阿拉伯和非洲东岸的广大海域,向世界显示中国作为航海大国的强大实力。下西洋前期,郑和使团的活动范围在东南亚各国之间,主要解决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树立起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中的威信,为“重振已坠之国威”而进行广泛的外交活动。后期航海的主要任务是向南亚以西继续航行,到达波斯湾以及更远地方,通过开辟新的航路,让从来没到达过中国的海外远国,“宾服”中国。在后期航海中,郑和船队经过南洋群岛,横渡印度洋,取道波斯湾,穿越红海,沿东非之滨南下,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部沿岸诸国及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摘编自武斌《郑和下西洋》
(1)根据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唐代)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诸造籍起正月,毕三月,所须纸笔、装潢、轴帙皆出当户内,口别一钱。
--摘编自《唐六典》卷3“户部郎中、员外郎”条
乙:(自公元755年起,民户流亡、簿册散失。780年,唐德宗行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予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白居易写诗道:“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泼(榨取)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治国的制度),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摘编自李三谋《重新认识“一条鞭法”的征收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乙材料分别体现了唐代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居易与陆贽对两税法的观点的异同。(10分)
19(原创题,12分).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中提出了以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中轴的新发展观,即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由于每种新形态的生产力都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发展弹性和适应性,同一性质与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种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几种不同的社 会结构。例如,小农经济和独立的手工业生产,在从原始公社解体后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中都是存在的。同样,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既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也可以适应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相关系不能作机械的单线解释。历史上的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多维的互动作用体系,凡属社会形态的转变亦即巨大的社会变革过程,都是众多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元性是社会发展的共性,多线性是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两者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共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概括材料中有关现代化的一个观点,运用近代史以来的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准确)
参考答案
1-5CBCBB6-10DDDDC11-15DABAB16A
17.(1)状况:以东南亚为重要路段;西汉时,从东南沿海出发,经中南半岛进入印度洋,最终到达印度;东汉时,又增加了通向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一些线路。
(2)条件:明朝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强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支持。
(3)影响:促进了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了沿线各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影响了古代中国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华文化,增强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18.(1)甲: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制度实施严格规范。
乙:贯彻新的财政原则;由舍地税人转向舍人税地;弱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收税对象增加,赋税趋向公平合理;税目趋向统一和简化。
(2)同:都认为两税法的施行加重了民众负担;都认为两税法的施行问题出自于具体执行过程中。
异:白居易认为两税法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基层官吏在执行过程中敛索无度;陆贽认为两税法的弊端在于两税定额以钱谷最多之时为依据,而安史之乱后地方人口锐减,致使定额过高。
19.观点:社会发展体现了一元多线,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一生产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关系。
阐释:每种新形态的生产力都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发展弹性和适应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代了封建生产关系;此后,随着三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相继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每种新形态的生产力也具有巨大的发展弹性和适应性,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关系。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同时,随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并探索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模式,此后,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走向多国,中国在不断地探索、改革中,社会主义建设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中,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都还在不断进步发展。
由上可知,一元性是社会发展的共性即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多线性是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多样性,同一生产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生产关系。时间
阶段特征
1949-1958年
“一边倒”
1959-1968年
“反帝必反修”
1969-1978年
“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1979-1988年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989-1998年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999-2008年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009-2019年
“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年份
田赋
税
厘金
关税
1842
76
13
0
11
1885
48
11
19
22
1911
27
26
24
2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魏晋时期,江南三郡,宋神宗忧心忡忡地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