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八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2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考生号号码涂黑。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暗夜可以提供良好的地球夜间环境和星空资源。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和江西省的葛源是暗夜星空保护地。下图为阿里暗夜公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人们在暗夜公园中看到的天体主要是( )
A. 星云 B. 行星 C. 流星 D. 恒星
2. 对比江西葛源,西藏阿里( )
A. 降雨多,空气较为清新 B. 氧气多,空气质量好
C. 水汽少,大气透明度高 D. 海拔高,昼夜温差小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恒星是夜空中的主要光源,它们像太阳一样是巨大的气体球,通过核聚变反应发光发热。在无光污染的环境中,如暗夜公园,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千上万的恒星点缀在夜空中,形成壮观的星空景象,D正确;星云、行星、流星不是人们在天空中看到的主要天体,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阿里地区位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大气透明度更高,更有利于观测星空;而葛源位于低海拔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大气透明度会受到一定影响,C正确。西藏阿里比江西葛源降水少,氧气含量少,昼夜温差大,ABD错误。故选C。
2024年5月15日,太阳耀斑爆发,峰值强度为X8.7级,达到大耀斑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耀斑主要发生于(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电离层
4. 耀斑可能导致( )
A. 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B. 赤道地区出现极光的范围扩大
C. 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旱灾频发 D. 全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频发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耀斑是发生在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B正确;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错误;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C错误;电离层不是太阳大气分层,没有耀斑发生,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耀斑为激烈的太阳活动,会干扰电离层,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A正确;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区不会出现极光,B错误;耀斑不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也不一定导致降水减少,出现旱灾,C错误;耀斑会影响降水,但降水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D错误。故选A。
在某煤炭矿区发现距今约2.1亿年前的蕨类植物化石,属于三叠纪晚期地质沉积。左图为蕨类植物化石,右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蕨类植物化石所属的地质年代是( )
A. 新生代 B. 中生代 C. 古生代 D. 前寒武纪
6. 该类化石通常广泛分布于( )
A. 岩石圈 B. 大气圈 C. 生物圈 D. 水圈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蕨类植物化石形成于距今约2.1亿年前。读右图可知,距今约2.1亿年前属于中生代,B正确;新生代为距今6600万年至今,A错误;古生代为距今5.41亿年-距今2.52亿年,C错误;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为距今5.41亿年以前,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该类化石分布于沉积岩中,因此广泛分布于岩石圈,A正确;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均属于地球外部圈层,没有化石广泛分布,BCD错误。故选A。
左图为我国某市2024年11月6~10日的昼夜平均气温及天气情况,右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影响该市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对比11月9日,11月6日温差较大的原因是( )
A. 白天大气保温作用强 B. 白天大气逆辐射强
C.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D. 白天大气反射较强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图中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③地面辐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左图可知,6日天气晴朗,9日阴天。6日昼夜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当日为晴天,云层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导致白天气温较高;夜晚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以大气逆辐射返还给地面的热量少,散失的热量多,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年12月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影响,我国黄淮、华北、东北等地伴随大风天气,渤海、黄海等海域风力可达7级及以上。下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地区12月7日17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时刻风力最大的地点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0. 关于下列四地的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东南风 B. 乙地为西北风
C. 丙地为偏东风 D. 丁地为偏北风
【答案】9. B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分析,此时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作出四地的风向(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可知,甲地为东北风,乙地为西南风,丙地为西南风(偏南风),丁地为西北风(偏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鲍鱼因其肉质肥美,被誉为“海珍之冠”。鲍鱼最适宜生长在水温10~22℃的海水中。在养殖过程中,需根据季节和海况灵活调节网笼深度。2004年开始,山东荣成和福建莆田合作开展鲍鱼南北转场、冬夏对调养殖合作。下图为人工鲍鱼养殖网袋吊养笼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根据季节灵活调节网笼深度,主要考虑( )
A. 盐度 B. 温度 C. 密度 D. 水质
12. 鲍鱼从福建转场至山东的时间可能是( )
A. 1月 B. 3月 C. 5月 D. 12月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鲍鱼适宜在水温10~22℃的海水中生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层海水温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为了保障鲍鱼有适宜生长的温度,夏季表层海水温度较高,鲍鱼笼应调深一点;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较低,鲍鱼笼应调深一点。因此调节养殖笼的深度位置主要考虑是海水温度,B正确;根据季节灵活调节网笼深度与海水盐度、海水密度和水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材料“鲍鱼最适宜水温在10℃~22℃”,山东处于温带,10月份到次年3月份属于冬半年,此时山东养殖场海水温度较低,不适合鲍鱼生长,因此此时鲍鱼在福建养殖,而4、5月份开始,气温开始快速回升,福建水温过高已不再适宜鲍鱼生长,而山东养殖场海水温度回升,适合鲍鱼生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冲浪是一项依赖于海浪的运动,对海浪有一定的要求。海浪的特性影响着冲浪的难度和风格。位于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是世界著名的冲浪胜地。下图为海上冲浪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波浪的动力来源主要是( )
A. 地转偏向力 B. 月球引力 C. 风力作用 D. 地球重力
14. 为获得最佳的冲浪体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冲浪区域的海水盐度 ②冲浪区的海洋生物状况
③波浪的类型、形态和速度 ④波浪的高度、周期和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波浪大多数是在风吹过海面并将能量传递给水体时形成的,因此波浪的动力来源主要是风力作用,而不是地转偏向力、月球引力和地球重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海浪的特性影响着冲浪的难度和风格,因此需要考虑波浪的类型、形态和速度、高度、周期和方向,③④正确;海水盐度和海洋生物状况对冲浪的影响较小,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某研学小组收集到的不同植被景观照片,代表了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以上四幅景观图中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植被景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关于图中各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严寒 B. 图②全年高温多雨,季节变化明显
C. 图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 图④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片植被特征判断可知,①为亚寒带针叶林,②为温带草原,③为荒漠,④为热带雨林。故选D。
【16题详解】
图①为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严寒,A正确;图②和图③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干燥少雨,BC错误;图④为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D错误。故选A。
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的七星岗古海岸遗址,曾经是大海深入内陆的“终结点”。下图为七星岗古海岸遗址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甲处海岸地貌为( )
A. 海蚀平台 B. 海蚀崖 C. 海蚀穴 D. 海蚀柱
18. 该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 冰川堆积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海浪侵蚀
【答案】17. A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处海岸地貌为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结果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形,A正确,BCD错误。
【18题详解】
海蚀平台是在海浪侵蚀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D正确,与冰川、流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BC。故选D。
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广西桂林某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 近处村落 B. 山峰山顶 C. 山麓地带 D. 河中游船
20. 下列观察地貌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山地—河谷—陡崖 B. 陡崖—山地—河谷
C.河谷—陡崖—山地 D. 山地—陡崖—河谷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观察点需要能够俯瞰整个河流、山峦和田野,以获得壮丽的自然景观。近处村落位置较低,视野受限;山麓地带虽然能看到部分景观,但缺乏全局感;河中游船虽然可以沿着河流欣赏风景,但同样无法俯瞰全局;而山峰山顶则能够提供最佳的视野,可以俯瞰整个河流、山峦和田野,是观察地貌的最佳地点。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题详解】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景观主要由山地、河谷和远处的山峰组成。在观察地貌时,我们应该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观察。首先,从高处(如山峰山顶)开始观察山地地貌,了解山脉的走向、高度和形状等特点;然后,沿着河流观察河谷地貌,了解河谷的宽度、深度、河流的流向和侵蚀等特点;最后,观察远处的山峰和陡崖,了解它们的形态、高度和与周围地貌的关系。因此,正确的观察顺序是山地—河谷—陡崖,故选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0月28日,受台风“潭美”影响,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导致琼海市出现严重内涝。受强降雨影响,万泉河上游水库泄洪,河流水位急剧上升,沿河低洼区域受淹,进一步加剧了内涝。下图为海南岛示意图。
(1)指出万泉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该循环类型的动力来源。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此次琼海城区内涝严重的原因。
(3)为缓解琼海城市内涝,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阳辐射、重力。
(2)连续降雨;降水强度大;万泉河水位暴涨,河流排水能力下降;水库泄洪,加剧水位上升。
(3)建设海绵城市,增强雨水下渗,提高雨洪调蓄能力;完善排水设施,增强城市的排水能力;完善暴雨洪涝应急预案,提前做好防洪准备;充分利用GIS和R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天气预报,实时监测和制定防洪方案等;提前做好放水腾库工作,提高防洪能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万泉河发源于陆地,最终注入海洋,完成了从陆地到海洋的水循环过程。海陆间循环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蒸发作用、水汽输送)和重力(降水、地表径流等)。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琼海城区内涝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受台风“潭美”影响,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其次,万泉河水位暴涨,使得河流排水能力下降;再次,上游水库为应对强降雨而泄洪,进一步加剧了城区水位的上升,造成了严重的内涝现象。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为缓解琼海城市内涝,可采取以下措施: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增加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增强雨水下渗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提升雨洪调蓄功能;完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迅速排出,避免积水;制定并优化暴雨洪涝应急预案,提前部署防洪物资和人员,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利用GIS和RS技术,实时监测天气变化,精准预测洪涝风险,科学制定防洪方案;提前调整水库水位,腾出库容,增强防洪能力。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在丹霞地貌形成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丹霞山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谷内山谷风显著。丹霞梧桐为其特有物种,喜光、耐旱、耐贫瘠,一般分布在阳坡的崖壁地带。图1示意丹霞山崖壁后退的演化过程,图2为丹霞山围合的沟谷示意图。
(1)简述河流侵蚀导致丹霞崖壁后退的变化过程。
(2)结合丹霞梧桐的生长特性,分析崖壁地带的土壤特征。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2中添加箭头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
【答案】(1)河流侵蚀导致丹霞崖壁底部岩石被侵蚀(形成凹槽);失去支撑的上部岩石发生崩塌,最终使崖壁整体后退。
(2)崖壁地带坡度陡,土壤发育困难,土层较薄;易受侵蚀,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等含量低,土壤贫瘠;坡度陡,土壤保水能力弱;位于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土壤水分蒸发快,土壤含水量较低。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在丹霞地貌形成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读图可知,在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下,丹霞崖壁底部岩石被侵蚀形成凹槽,导致上部岩石失去支撑;失去支撑的上部岩石受重力作用发生崩塌,最终使崖壁整体后退。
【小问2详解】
丹霞梧桐为该地特有物种,喜光、耐旱、耐贫瘠,一般分布在阳坡的崖壁地带。崖壁地带坡度陡,土壤发育困难,土层较薄,加之崖壁地带坡度大,易受侵蚀,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等含量低,土壤十分贫瘠;坡度陡,土壤水分易流失,土壤保水能力弱,水分条件差,加之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接受太阳辐射多,土壤增温快,水分蒸发快,土壤含水量较低。
【小问3详解】
丹霞山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谷内山谷风显著。由于山坡与山谷上方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山坡比同高度山谷上方的自由大气升温快,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山谷上方的自由大气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热力环流示意图如图所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一)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