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的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不同的文化、代表性建筑都具有区域特色。图示①②③④四个“福”字中最可能代表云南的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2. 人们追踪放生野外的③图所示动物,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RSB.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C. 地理信息系统GISD. 地球观测系统EOS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图“福”字为蒙古包,代表内蒙古自治区,A与题意不符;②图“福”字为国际大都市,东方明珠塔是其代表性建筑,因此②代表上海,B与题意不符;③图由竹子和熊猫组成,代表四川省,C与题意不符;④图中有傣族舞,代表云南,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③图示动物为大熊猫,要追踪放生的大熊猫需要精确的定位,因此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S) 技术,B正确;RS是遥感技术,实行大范围监测,不能做精确定位,A错误;GIS是管理和处理数据,不能定位,C错误; EOS是地理观测系统,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操作系统,也是一种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不能用以监测大熊猫放生,D错误。故选B。
    2024年欧洲杯足球赛于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举办,汉堡(53°33′N,10°00′E)人民公园体育场在北京时间6月16日晚上9时迎来了首场比赛,图1示意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卫星影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首场比赛开始时,当地区时为( )
    A. 6月16日14时B. 6月16日2时
    C. 6月16日15时D. 6月16日1时
    4. 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 )
    A. 1/23B. 23/24
    C. 13/24D. 13/23
    5. 比赛期间天气晴朗,汉堡人民公园体育场受阳光干扰最大的区域是( )
    A. ①B. ②
    C. ③D. ④
    6. 承办比赛期间,汉堡市( )
    A.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C. 昼长先变长后变短D.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答案】3. A 4. B 5. A 6. C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首场比赛为北京时间6月16日晚上9时,即东八区为6月16日21时,汉堡属于东一区,两地相差7个小时。汉堡时间为:6月16日21时-7:00=6月16日14时,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题详解】
    北京时间6月16日21时,东十一区为17日0时,东十一区往东至东十二区为17日的范围,共跨1.5个时区,不与北京处在同一个日期;东十区往西至西十二区为16日的范围,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共跨22.5个时区,约占全球的23/24。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6月19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比赛在当地下午的14时开始,比赛期间太阳应该位于西南方位,故受阳光干扰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北,即图中的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承办比赛期间,即6月14日至7月14日,太阳直射点先往北移动,6月22日到达最北,后往南移动,故昼长先变长,后变短,C正确,B错误;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不变,D错误。故选C。
    温宿大峡谷位于亚欧大陆温带干旱区,是我国西北干旱气候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该地虽然降水量少,但是河流作用明显。温宿大峡谷地层产状较缓,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多样,主要岩性为红色砾岩和砂岩以及少量泥质岩。该地极具特色的丹霞地貌是顶盖型石柱,石柱的顶部覆盖着一层砾岩,石柱主体部分主要为紫红色砂岩,而顶盖为灰紫色砾岩,泥质含量相对较低,胶结较致密,硬度较大。图1示意新疆阿克苏温宿大峡谷顶盖型石柱景观,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温宿大峡谷丹霞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A. 甲B. 乙
    C. 丙D. 丁
    8. 形成温宿大峡谷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冰川侵蚀
    C. 海浪侵蚀D. 风力堆积
    9. 温宿大峡谷顶盖型石柱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 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B. 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C.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 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地壳下沉
    【答案】7. D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读图可知,温宿大峡谷主要岩性为红色砾岩和砂岩以及少量泥质岩,属于沉积岩;根据所学知识判读,图2中甲为喷出岩,乙为侵入岩,丙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虽然降水量少,但是曾经河流作用明显,当地的丹霞地貌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A正确;冰川侵蚀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风力堆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温宿大峡谷顶盖型石柱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地区,主体部分为紫红色砂岩,沉积岩呈紫红色说明岩石含铁量多,在干旱环境下发生氧化作用,说明初期沉积环境气候干旱,大量陆源碎屑物沉积形成紫红色沉积岩;顶部覆盖有砾岩,砾岩的物质组成颗粒大,说明后期气候暖湿化,是流水沉积环境,形成砾石沉积;现在形成石柱,说明后期有显著的地壳抬升;随着地势抬升,岩层上覆物质不断受风化、风蚀、水蚀被剥蚀,由于上部砾岩与下部砂岩性质差异大,最后形成顶盖型石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历史上古徽州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山区,气候湿热,徽派建筑在布局上因地制宜,构思精巧,天井贯通院落中间,四周住房相围,寓意为“四水归堂”,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下图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B.
    C. D.
    11. 天井民居布局格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②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
    ③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④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天井可以通风透气,白天民居内与室外相比,气温偏低,气压偏高,在气压差作用下,气流在近地面由民居内流向室外,把民居内的热量和湿气排向室外,晚上气流流向正相反,由外流进民居内,带来外部冷空气,起到通风透气的作用。因此,白天天井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气流外流,晚上天井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外部气流流进室内。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徽派民居四周住房相围,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气温,故①正确;结合上题,在温差作用下,白天气流向外,利于排泄室内潮气,故④正确;四周住房相围,仅留天井,不利于光照进入室内,故③错误;夜晚室内气温高,外界气温低,气流由室外流进室内,主要目的为通风,降温,故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B。
    截至2024年9月28日,重庆当年出现了80天高温天气,创造了新的历史。面则同温,天性豁达的重庆人,开启了松弛感满满的“熟人”模式(如图)。如图为重庆9月28~30日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导致重庆夏秋季节持续高温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13. 下列关于影响重庆28~30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 冷锋大风降温伴强降水B. 气旋大风降温后持续阴雨
    C. 暖锋北风吹来绵绵细雨D. 寒潮大幅降温伴强风大雨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导致重庆今年长时间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副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半球反气旋(高压系统)的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辐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据图2可知,重庆28~30日气温下降,伴有降水(大雨),与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变化一致,A正确;气旋过境不会造成大风降温,B错误;暖锋从偏南风带来降水,且过境后气温会回升,C错误;寒潮不是天气系统,而是冷锋引起的一种自然天气现象,D错误。故选A。
    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 )
    A. 叶片较宽大B. 叶片较厚实
    C. 根系欠发达D. 根茎抓力强
    15. 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艳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 )
    A. 雨季泥沙多,水体浑浊
    B. 旱季泥沙少,水体清澈
    C. 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
    D. 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
    16. 为了保护河苔草,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关闭附近工厂,消除河流污染
    B. 限制景区客流,减少生态破坏
    C. 下游修建水库,减少河流泥沙
    D. 上游修建大坝,降低河流流速
    【答案】14. D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根茎抓力强,D正确;叶片较宽大和叶片较厚实,与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无关,AB错误;根系欠发达,容易被急流冲走,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河苔草转为艳丽需要有充足的光照,该地位于北半球,每年7~11月,应该是雨季转旱季,光照充足,C正确;河苔草要求水体洁净、透光、透气,水体浑浊不利于河苔草生长,A错误;每年7~11月不是该地的旱季,B错误;光照减弱不利于河苔草生长,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该地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了保护河苔草,当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是限制景区客流,减少生态破坏,B正确;关闭附近工厂不利于该地经济发展,A错误;下游修建水库,不会减少上游河流的泥沙,C错误;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上游修建大坝,降低河流流速,不利于河苔草生长,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某地理学家这样描述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新京报记者2023年5月1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科考人员在“世界屋脊”的珠峰地区再次发现昔日三叠纪海洋霸主—喜马拉雅鱼龙的化石,为了解地壳板块运动和生命演化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
    (3)说出海洋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过程。
    【答案】(1)地貌类型:背斜谷。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
    (3)喜马拉雅山脉本来是低洼海洋,在外力作用下有大量沉积物发生沉积;海洋生物遗体被沉积物覆盖,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化石;由于板块挤压,地壳被抬升形成山脉,化石也随之出现在山脉上。
    【解析】
    【小问1详解】
    构造地貌的表述,既要说出地质构造类型,也要说出地貌类型。读图可知,多雄拉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而顶部地势相对较低,地貌为谷地,所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小问2详解】
    本题既要解释高峰耸峙,又要解释峡谷幽深。首先,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岩层受板块挤压而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山体高大。其次,地壳抬升的背景下,河流落差增大,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深切河谷,河谷幽深。
    【小问3详解】
    在远古时代,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在这片海洋中,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包括鱼龙等‌;在外力作用下有大量沉积物发生沉积,海洋生物遗体被沉积物覆盖,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化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发生了剧烈的运动,由于地壳的挤压和抬升作用,原本位于海洋底部的地层逐渐上升,形成了山脉,化石也随之出现在山脉上。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在冷、暖气团交汇界面上发展起来的雷暴称为锋面雷暴。
    2023年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开始出现雷暴天气。下图示意4日8:00江西省及其周边地区风向和风力。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锋面,并解释该锋面形成的原因。
    (2)分析锋面在此次南昌雷暴天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1)作图如下:(注意:南昌市位于锋线上或靠近锋线的锋后, 锋面是冷锋,向南运动)
    北方干冷空气南下,风力大,势力强;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 ,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锋面过境时,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引发雷暴天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4月4日,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团的共同影响,江西省自北向南经历了一次区域性降水过程"分析,锋面自北向南运动,是北方干冷空气南下,而且南下的冷空气风力大,势力强盛,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 ,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从而形成冷锋。8:00南昌市受锋面影响出现雷暴天气应该是冷锋过境时。结合图中偏北风、偏南风(西南暖湿气团)画出锋面位置如下:
    【小问2详解】
    读题干"雷暴是指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的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烈的气流抬升会带来短时间的强降水"判断,雷暴形成需要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且伴随强烈的上升气流,锋面过境时,锋面附近温差较大,气压差大,大气层不稳定;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可以形成上升气流;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空气受热进一步抬升空气,促进强对流的形成,形成不稳定的大气环境,形成雷暴天气。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在成因上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尼罗河三角洲示意图。

    (1)用外力作用的相关原理解释图中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共同过程。
    (2)分析甲图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3)比较甲、乙两三角洲冬季的主要风向及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1)河流流动过程中,上游水流挟带大量泥沙到下游,在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变平,流速降低,水流动力减弱,泥沙逐渐沉积,在入海口处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地貌。
    (2)全年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汛期时中上游来水量大;夏季常受台风的影响,带来暴雨;该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破坏,水土流水严重,加剧洪涝灾害。
    (3)乙三角洲冬季盛行偏西风(西南风、西风);气流源自海洋,受其影响,冬季温和多雨;甲三角洲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风);气流来自较高纬度的内陆地区,受其影响,冬季低温少雨。
    【解析】
    【小问1详解】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受水流动力影响,上游地区由于地势高差大,水流动力强,对河床冲击强烈,因而挟带大量泥沙奔向下游。在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势变平,流速降低,水流动力减弱,泥沙逐渐沉积,当河流来到入海口处时,由于地势更加平坦,此时粒径更小的泥沙开始大量沉积,受到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三角状河流堆积地貌。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判断可知,甲三角洲为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且夏季常受台风的影响,带来暴雨;长江水系庞大,支流众多,汛期时中上游洪水流量大;该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河口地区潮汐具有顶托作用,导致洪水不易泄入海洋,使得洪水水位高;流域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加剧洪涝灾害。
    【小问3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乙三角洲为尼罗河三角洲,位于30°N以北,临近地中海,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盛行偏西风(西南风、西风),风从大西洋和地中海吹来,温暖湿润,受其影响,冬季气温温和,空气中水汽丰富,形成较丰富的降水。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形态判断,甲三角洲为长江三角洲,位于亚洲东海岸,冬季盛行冬季风(偏北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少,降水少;冬季风由高纬度吹来低,导致当地气温较低。

    相关试卷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B卷)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B卷)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2015年该地沿海最可能出现, 读图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A卷)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A卷) Word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2015年该地沿海最可能出现, 图中绘制有错的项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森格藏布的主要水源补给类型是,冬季中游河水很少封冻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