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如图为某日昼夜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甲地的昼长最接近( )
    A. 8小时B. 10小时
    C. 14小时D. 16小时
    2. 再过6小时,甲地可能是( )
    A. 繁星满天B. 艳阳高照
    C. 夕阳西下D. 日出东方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经度间隔,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45°,时差3小时。甲地昼夜长短之比大约是7:5,故昼长14小时,夜长10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按顺时针方向自转,甲位于昏线上,6小时后,甲地正值深夜,若天气晴好,可见繁星满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3日,我国迎来了霜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霜降后的两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 )
    A. 逐渐变快B. 逐渐变慢
    C. 先快后慢D. 先慢后快
    4. 与霜降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接近的节气为( )
    A. 芒种B. 处暑
    C. 大雪D. 雨水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2024年的霜降为10月23日。霜降后的两个月,到冬至为12月22日。此时地球逐渐接近近日点,则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故选A。
    【4题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霜降与雨水距离冬至日都为三个节气,为对称关系。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霜降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日到雨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由于霜降与雨水呈对称关系,因此太阳直射点移动到与霜降接近的纬度位置。因而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纬度最接近。故选D。
    汤加属大洋洲,是由173个岛屿组成的岛国,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热带地区。汤加海沟是世界第二深的海沟(最深处达10882m),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壳活动强烈区,地壳强烈活动使得汤加频繁遭遇地震和海底火山喷发。如图为汤加海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汤加海沟两侧板块运动方向为( )
    A. B.
    C. D.
    6. 汤加海沟附近伴生的宏观地貌是( )
    A. 海岭B. 火山岛链
    C. 褶皱山系D. 海底丘陵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汤加海沟由西侧的印度洋板块与东侧的太平板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并不是板块分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汤加海沟是板块俯冲形成的,板块俯冲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岛链,B正确;海岭一般由海洋板块张裂形成,A错误;褶皱山系通常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一般出现在大陆的边缘或内部,C错误;海底丘陵是较小的海底地形,与板块构造无关,D错误。故选A。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海水温度大范围季节性异常变化的现象,导致部分地区的气候异常。如图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资源的分布与渔获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表层海水温度( )
    A. 略微升高B. 略微降低
    C. 异常升高D. 异常降低
    8. 与拉尼娜年相比,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柔鱼( )
    A. 捕鱼纬度范围扩大,渔获量增加B. 捕鱼纬度范围扩大,渔获量减少
    C. 捕鱼纬度范围缩小,渔获量增加D. 捕鱼纬度范围缩小,渔获量减少
    9.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地区降水增多B. 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水温降低
    C.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台风活动增多D. 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大量减少
    【答案】7. C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实际捕鱼作业的纬度位置厄尔尼诺年是41°N—45°N,拉尼娜年为41°N—43°N。据此可知,与拉尼娜年相比,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柔鱼分布纬度范围变大,左图显示,单位渔区面积渔获量厄尔尼诺年每天约1.2—1.8吨,拉尼娜年每天约为1.8—3.2吨,与拉尼娜年相比,厄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相对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降低,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出现旱灾;热带太平洋西部气温相对升高,盛行上升气流,低压强盛,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增多,秘鲁寒流的势力增强,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增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苏木吉林湖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湖区年降水量163.6mm,年蒸发量1261mm。如图示意苏木吉林湖的补给量和排泄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苏木吉林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
    ①大气降水②地下水③冰川融水④河流水
    A. ①②B. ③④
    C. ②③D. ①④
    11. 苏木吉林湖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时段为( )
    A. 1—2月B. 4—5月
    C. 7—8月D. 10—11月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区年降水量163.6mm,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方式之一,①正确;从湖泊总补给量动态变化曲线分析,湖泊总补给量全年较稳定,波动较小,可推测该湖泊的主要水源补给是周围的地下水,②正确;该地位于巴达吉林沙漠中,没有冰川融水和河流水补给湖泊,③④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5月至10月,该时间段湖泊总补给量小于总排泄量,湖面面积减小,10月至次年4月,湖泊总补给量大于总排泄量,水量不断积累,湖面面积不断扩大,故湖泊面积在10—11月达到面积最小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青藏高原隆起带动地理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图为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各要素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a和b分别代表( )
    A. 气候寒冷 水热不足B. 地势起伏大 水热不足
    C. 气候寒冷 地势起伏大D. 水热不足 气候寒冷
    13. 青藏高原过度放牧,会( )
    A. 导致气候变暖B. 加剧土壤侵蚀
    C. 减少地表径流D. 增加植物蒸腾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信息,由于外围环山可能导致地形起伏大、水热不足,AC错误;由于水热不足,导致该地发育草甸草原植被,故a为水热不足,地势高导致气候寒冷、水热不足,由于b导致了冰川和冻土发育,所以b为气候寒冷,C错误,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过度放牧会导致青藏高原的植被减少,会使得植物蒸腾作用减弱,D错误;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会减少下渗,地表径流增加,对土壤的侵蚀能力加强,此外由于缺乏植被,风力对土壤侵蚀作用也加强,B正确,C错误;植被减少会导致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会对气候变暖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化石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的,A错误,故选B。
    闽宁镇是全国唯一以两个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小镇,是闽宁协作的“窗口”,也是全国易地搬迁、东西部协作的成功典范。二十几年来,两省区群众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东西部协作的“闽宁合作”模式。如图为宁夏和福建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闽宁镇最初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面积小B. 劳动力流失
    C. 昼夜温差大D. 自然环境恶劣
    15. “闽宁合作”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 发挥区域发展优势B. 治理宁夏沙漠化
    C.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D. 促进宁夏城镇化
    16. “闽宁合作”模式反映了( )
    A. 区域内部整体性B. 区域间开放性
    C. 区域内部差异性D. 区域间整体性
    【答案】14. D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闽宁地区地处沙漠,降水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导致该地工农业发展受阻,因而经济落后,D正确;该地区城镇稀少,土地面积较大,但土地质量较差,A错误;材料所给信息并不能推测该地劳动力的流失情况,B错误;昼夜温差大影响农作物生长,但不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才会有“闽宁合作”,C正确。发挥区域发展优势、治理宁夏沙漠化、促进宁夏城镇化都不是“闽宁合作”模式的主要目的,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必须建立在两地高度开放的条件上,才能深化两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闽宁合作”模式反映了体现了区域之间的开放性,B正确。“闽宁合作”模式未能体现区域内部整体性、区域内部差异性、区域间整体性,A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果民主共和国是非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欠发达的国家之一,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如图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自然环境特征。
    (2)简述刚果民主共和国与我国经济合作中两国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特点。
    (3)从因地制宜角度,简述刚果民主共和国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
    【答案】(1)纬度低,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植被发育;受盆地地形影响,水系呈向心状。
    (2)刚果民主共和国向我国输出矿产资源、农产品等;我国向刚果民主共和国输出资金、技术等。(合理即可)
    (3)采掘业;矿产资源加工工业;生态旅游业。(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境内河流众多;热带雨林气候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和水分,以热带雨林植被为主,森林资源丰富;地处刚果盆地,受盆地地形影响,形成向心状水系。
    【小问2详解】
    由材料“是世界上欠发达的国家之一,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可知,我国的经济水平较刚果民主共和国更高,资金较为充裕、具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在合作中可以向刚果民主共和国输出资金和技术等;刚果民主共和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处热带,盛产热带作物,可以向我国出口矿产资源和热带农产品等。
    【小问3详解】
    该国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采矿业;以矿产为原料,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利用雨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辫状河流是由多个不规则沙洲分割而形成的浅水多汊道系统。青藏高原腹地长江源地区的瓣状河流发育受宽窄相间的河谷影响,下游窄谷在上游宽谷中的辫状河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汛期,河道冲刷以横向变形为主,使辩状河床呈现千变万化的平面状态。长江源地区辨状河流在夏季发育典型。如图为辫状河流景观图。
    (1)从水量的角度,分析长江源地区辨状河流在夏季发育典型的原因。
    (2)推测汛期长江源地区辨状河流以横向变形为主的原因。
    (3)说明下游窄谷在长江源地区瓣状河流发育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1)长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大;夏季降水相对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河道更易分汊,形成辫状河流。
    (2)海拔高,地下冻土层厚度大,不利于下切侵蚀;汛期径流量大,集水面积大,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弱;辫状河道宽且浅,多弯曲,侧向侵蚀作用强。
    (3)由上游宽谷到下游窄谷,由于河谷变窄,河水受到地形的阻挡作用,水流下泄速度减慢;地形阻止上游宽谷段泥沙向下游下泄,使得更多的泥沙在上游宽谷处堆积,形成沙洲;主河道变浅,河水溢出,形成上游辫状河景观。
    【解析】
    【小问1详解】
    辫状河流发育规模大,说明此时河流的水量较大,形成的汊流数量较多,而长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大;夏季降水相对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河道更易分汊,形成辫状河流。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汛期,河道冲刷以横向变形为主,使辩状河床呈现千变万化的平面状态。该地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冻土广布,地下冻土层厚度大,不利于下切侵蚀,不利于河道加深;汛期径流量大,集水面积大,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辫状河道宽且浅,多弯曲,侧向侵蚀作用强,故使得长江源地区辨状河流以横向变形为主。
    【小问3详解】
    由上游宽谷到下游窄谷,在两者过渡地带由于河谷缩窄,河水会受到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宽谷和窄谷过渡地带水流下泄速度减慢,有利于阻止宽谷段泥沙向下游下泄,使得更多的泥沙在上游宽谷处堆积形成沙洲,减慢水流速度,主河道变浅,河水溢出,促进了上游辫状河景观形成。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受海陆位置、水热条件、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为世界某地自然带分布图。
    (1)指出甲自然带类型,并说明依据。
    (2)说出影响自然带②→③→④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
    (3)当③自然带草木枯黄时,简述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及成因。
    【答案】(1)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依据:甲自然带位于30°S—40°S大陆西岸;主要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是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类型。
    (2)主要因素:水分。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3)盛行风向:东南风。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亚洲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形成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风。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由经纬网及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甲位于30°S-40°S大陆西岸,西临海洋,应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植物为减少蒸腾,叶片通常较小,表面覆盖有蜡质层,形成硬叶林;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常绿林。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②→③→④从位置上纬度差异不大,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从植被类型上看,依次是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是由于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所致,反映了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干湿地带性分异规律。
    【小问3详解】
    ③为热带草原带,当草木枯黄时,为南半球的冬季,此时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我国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邻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势力强大的低压中心;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势力强大的高压中心。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从而形成东南季风。

    相关试卷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共6页。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