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和课件
小学科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4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4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是什么样的?》这一内容聚焦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却又蕴含诸多奥秘的物质——水。教材以观察和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水的特征。通过辨别不同杯子中的液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水的基本属性;玩水活动则进一步挖掘水的流动性、形状随容器变化等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水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古今供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用水的影响,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水,对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较为零散和表面。他们能大致辨别水与其他明显不同的物质,但对于水的具体特征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在观察能力方面,学生虽具备一定基础,但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在思考和总结能力上,学生还难以从观察和实践活动中归纳出全面、准确的结论。此外,对于水与生活、科技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理解也较为浅显,需要教师引导其深入思考。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准确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气味、触感等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通过玩水实验,自主发现水具有流动性,且形状会随容器的改变而变化,并能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举例说明水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理解水对生命和生活的不可或缺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4.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供水方式,阐述科技进步在改善人们用水条件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面观察并准确描述水的物理特征,了解水在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深入理解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特性,体会科技发展与供水方式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材料]每组准备4个透明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水、牛奶、白醋、白糖水;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如圆形玻璃瓶、方形塑料盒、锥形烧瓶等)若干;塑料滴管、塑料板、水槽、纸巾等玩水工具;用于展示水的应用、古代和现代供水方式的图片、视频资料;观察记录单、彩笔等。
[场地]选择宽敞、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室或实验室,确保场地有水源和排水设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展示4个装有不同液体的杯子,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4杯神奇的液体,其中有一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大家猜猜是哪一杯呢?先别急着回答,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找出水。”
2.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辨别方法,如看颜色、闻气味等,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观察水的特征(15分钟)
1.感官观察指导: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4杯液体和观察记录单。强调观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能随意品尝未知液体。指导学生按照“看闻摸”的顺序观察液体,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闻水的气味,用手指轻轻触摸感受水的触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小组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观察方法是否正确,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观察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共同总结水的特征。
3.全班汇报与总结: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记录水的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引导学生完善观察记录单上的内容。
(三)玩水活动,探索水的更多特征(20分钟)
1.水的形状变化实验:给每组发放同样多的水和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提出问题:“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水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试试,然后把看到的水的形状画在记录单上。”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水在容器中的形状变化,鼓励学生思考原因。
2.水的流动性实验:在塑料板上滴几滴水,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然后将塑料板倾斜,提问:“现在水怎么了?它会向哪个方向流动呢?请大家在记录单上画出水的流向。”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流动的原因,组织小组讨论。
3.实验总结与分享:实验结束后,邀请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总结水的流动性和形状随容器变化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四)水在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
1.生活场景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展示厨房清洁、洗衣服、浇花、个人卫生等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场景,加深对水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2.拓展应用探讨:提问:“除了我们生活中用到的这些,水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水的应用,展示农田灌溉、工厂用水等图片或视频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
3.节约用水教育:展示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图片或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珍贵,讨论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五)古今供水方式对比(10分钟)
1.古代供水介绍:展示古代桔槔、水车等取水工具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古代人们取水、运水的困难,以及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想象古代人们的用水生活,感受古代供水方式的不便。
2.现代供水讲解:展示现代供水系统、自来水生产流程图的图片或视频,详细讲解自来水从水源到家庭的生产和输送过程。引导学生对比古代和现代供水方式的差异,讨论科技进步给人们用水带来的便利。
3.科技与生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科技发展对供水方式的影响,以及未来供水方式可能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水的哪些知识呢?”邀请学生回答,回顾水的特征、应用以及古今供水方式的差异。
2.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水的重要性和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水,发现更多关于水的奥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2024)9 玩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6 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5 玩转小水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