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卷(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15978/1-17396742149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卷(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715978/0-17396742142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含素材)+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
八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卷(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八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卷(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八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卷教师版doc、八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卷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0分)
阅读,是一段A.长途跋涉的旅程:我们看到孩子们在yǒng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连山中撑船而行,感受到“信天游”歌声中浓yù 的陕北风情,注意到周而复始的物候现象同农业生产的关系,探索恐龙化石与板块构造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之所在,听见大雁用喃喃低语打破冬季的缄 默,循着化石在痕迹,拉开大自然记录的帷 幕的一角。
Ⅰ通过读书,使我们的认知找开眼界,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感谢书,Ⅱ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何惧日月长。在阅读中,我们心怀B.锐不可当的志气。努力学习,我们的能力才会C.潜滋暗长。D.日薄西山之际,我们定能创造辉煌。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4分)
yǒng 跃 浓yù 缄 默 帷 幕
(2)文中四个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个是( )(2分)
(3)Ⅰ处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 我们的思想,因读书而纯洁 ② 我们的生活,也因读书而更加滋润
③ 我们的品德,因读书而高尚 ④ 我们的双眼,因读书而明亮
A.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1)踊 郁 jiān wéi (2)D (3)删去“通过”或“使” (4)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每到满山片片桃花粉红,朵朵梨花雪白的________,劳动便将在广袤的大地上开始了。这个时节啊,经历了北方凛冽的寒冬,穿过了乍暖还寒的料峭春风的大地________在暖暖的阳光下,草木萌发,万物葱绿,整个世界一派________的景象。这时的我们,抖擞精神,舒展臂膀,________开始了新一轮的劳动。
A.时节 沐浴 生机勃勃 又 B.时节 淋浴 生机勃勃 又
C.时候 沐浴 朝气蓬勃 就 D.时候 淋浴 朝气蓬勃 就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①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三位,惊蛰之前的节气是雨水,之后是春分。②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越冬的昆虫。③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④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⑤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
A.“惊蛰”是名词,“最”是副词,“春雷始鸣”是主谓短语,“听到雷声”是动宾短语。
B.第②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春分”。
C.“‘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吻合”一句适合放在第③句后。
D.第④句有语病,句中的“因为”应替换为“由于”。
4.文学与文体常识。(8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均收录在这本散文集中。
B.《回延安》 的作者贺敬之是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1945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白毛女》。
C.《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是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D.《大雁归来》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科学观察笔记,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充盈着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A》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B》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
①选文出自《经典常谈》,作者是__________,A处作品是《________》,B处作品是《________》。(3分)
②作为名著阅读推广大使,你受邀参加一个名著阅读会。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给同学们推荐《经典常谈》这部作品,写出推荐理由。(3分)
推荐理由:
①朱自清 礼记 诗经 ②示例:《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5.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1分)
【材料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宣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材料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可把三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材料三】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
(1)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2分)
①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速度;②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一系列。
(2)阅读【材料二】请补充填写你对“低碳生活”的理解。(2分)
“低碳生活”的关键是____和____。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量。
(3)从材料三中提取:通过自己的观察,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2分)
因为在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加强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
(3)宣传委员准备制作一期海报,请你再帮助他设计几个栏目。(2分)
栏目一:拟低碳标语
栏目二:
栏目三:
提低碳建议 或讲低碳故事 或画低碳图画 或过低碳生活。
(4)作为班长,你向同学们提出哪些建议,以实现“低碳生活”?(3分)
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一旦不用电灯、空调,就随手关掉;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洗机。(其他标语建议合理亦可)
6.默写(6分)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而不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关雎》中“ , ”主人公辗转难眠中,看出他对意中人强烈的思念; 《式微》中“ , ”以质问的语气,表情达意,有对亲人泥浆中劳作的关切,亦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怼;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以旷达之词来安慰友人,空间的阻隔妨碍不了真挚的友情。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12分)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7.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
选文②-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候鸟迁徙的路线 候鸟迁徙的智慧 候鸟迁徙的困难
8.选文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9.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3分)
A. 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 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 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 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10.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悠悠豆花香
曹淑玲
①门前小街上,多了一家豆腐摊儿。一辆电动三轮车,装得满满当当,豆腐,豆浆,豆片,豆皮,好像豆子开会,热热闹闹。小街一景似的,每到日落,很多人特意陆续来等。
②卖豆腐的是个女人。五十刚出头的样子,外地口音,衣着朴素干净,手脚很麻利。人们因急着回家,或怕买不到,都有点迫不及待,纷纷先付了账。倒是女人始终微笑着,轻声应着:“好,……”并不抬头看,只淡定娴熟地切,称,拿,递。豆花香幽幽地飘出来,深深浅浅,萦绕不绝。
③“呀!”好久没有闻到如此地道清醇的豆花香了,儿时的故事好像倏忽间被唤醒了,似一粒胖豆子,正从记忆的土壤里拱出来。
④秋日的田埂上,祖母总会带我去收豆子。看着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豆荚,稍不留意,就要“噼噼啪啪”爆开来。祖母会笑得合不拢嘴,一面念叨着“好哦,好哦”,一面轻手轻脚地收割,仿佛那是她养育的孩子,生怕碰伤抑或遗落一粒。
⑤祖父过世早,祖母一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维持生计的唯一出路是做豆腐。看祖母做豆腐,仿佛看一场大戏,夜的帷幔刚一拉开,祖母就要登台了。经过一天的浸泡,豆子像沐浴过的美人,体态丰腴莹润。此时,祖母却并不急着做,而是有仪式感地虔诚静默地凝视着。她喃喃自语:“你们啊,得熬过了多少晴天和雨天,不易,到了家了,我会好好伺候你们的。”
⑥磨豆子最累,祖母却从不交予别人,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推着磨盘,就像她竭尽全力推动着生活压给她的那些苦难,不急不恼,不怨不艾。一圈又一圈,白色的琼浆汩汩淌下来,那是豆子平凡生命的奉献。压轴大戏是祖母用卤水“点花”,那是做豆腐的秘诀。每每此时,祖母表情显得很凝重,既从容淡定,又严谨认真。多一点,豆腐就老了,又黄又涩。少一点,豆腐又嫩了,易碎,失了弹性。
⑦祖母做的豆腐细腻醇香,十里八村都等着买。我问过祖母“点花”秘诀,什么样的比例,才能把豆腐点得恰到好处。慈爱的祖母爽朗地笑起来:“傻孩子,哪儿有啥秘诀啊,奶奶不认字儿,可奶奶懂一个理儿,‘点花’就是把握好分寸,就像咱做人,遇到事,莫慌神儿,拿得起,稳得住,像这豆腐,清清白白。”
⑧后来,读《苏东坡传》,读到苏轼因官职被贬,薪俸不高,每次待客,便亲自下厨,在豆腐上大做文章,他写“箸上凝脂滑,盘中软玉香”,我掩书而笑,豆腐的身影不仅在民间,也在隽永的诗意里。
⑨祖母走后,我就很少买豆腐了,用石膏点就的豆腐像一个丢了生命的壳子,空有一副皮囊,早已无味。
⑩一阵晚风掠过,浓郁密匝的豆花香飘散出来,弥漫了我的味蕾。我喜欢上女人的豆腐。
⑪有几次买豆腐,总见一男人坐在马扎上,虚胖,苍老,稍显病态,牙齿尽已脱落,只偶尔帮女人收个零钱。听人说,那是他男人,是做豆腐好手,一场大病如大厦将倾,她硬是靠卖豆腐撑了起来。她说一盘子好豆腐,怎么压都不碎,人的肩上被生活压了点苦难,也不该怕。好的豆腐,撑得起的不单单是压在身上的石头,还有人心。不管啥时候,人心都得像豆腐一样,不能散了个儿。
⑫晚风中,豆花香幽幽地飘荡着,萦萦绕绕,绵绵不绝,香溢在整个人世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我”喜欢上女人的豆腐,除了因为豆花香,“我”还从女人身上看到了祖母的影子。
B.作者对儿时故事的深情回忆,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外祖母的无限思念。
C.“点花”是外祖母做豆腐的压轴大戏,那是做豆腐的秘诀,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
D.第⑫段以“豆花香”巧妙点题,同时流露出对祖母的思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2.文章以“悠悠豆花香”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①标题“悠悠豆花香”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标题中“豆花香”是贯穿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③标题“悠悠豆花香”蕴含着作者对儿时往事、对祖母的深情,点名了文章的主旨。
13.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4分)
祖母会笑得合不拢嘴,一面念叨着“好哦,好哦”,一面轻手轻脚地收割,仿佛那是她养育的孩子,生怕碰伤抑或遗落一粒。
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出祖母和善、勤劳的形象,表现出祖母对豆子的珍惜和喜爱之情。
14.结尾部分写到卖豆腐女人的丈夫,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
不多余。这里表现出卖豆腐女人坚强、乐观的美好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5.从文章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出三点即可)(3分)
示例:①遇事要不急不恼,不怨不艾,保持淡定;②人要学会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苦难;③做人要把握好分寸,遇到事,莫慌神儿,拿得起,稳得住。
(三)比较阅读,回答问题。(13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广通①见有野猪食其稼,因举弩射中之。流血而走,寻十余里,入一穴中。行三百许步,豁然明晓,忽见数百家居止②,莫测其由来,视所射猪,已归村人圈中。有翁呼文通至厅上,见十数书生,皆冠章甫之冠③。有童子酌酒,呼令设客。观其墟④陌人事,不异外间,觉其清虚独远, 自是胜地,徘徊欲住。翁乃遣小儿送之,令坚关门,勿复令外人来也。至洞口,文通自所入处,见所用弩皆已朽断。明日,与村人寻其穴口,唯见巨石塞之,烧凿不可为攻焉。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广通:文广通,人名。②居止:住所。③章甫之冠:古代一种礼帽。④墟:村庄。
16.请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缘溪行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流血而走
(4)勿复令外人来也
1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自是胜地,徘徊欲住。
18.“世外桃源”美好恬静,【甲】【乙】两个语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之处在于 。(3分)
19.【甲】【乙】两个语段都对“世外之地”进行了具体描绘,试分析其有哪些共同特征。(2分)
答案:
16.(1)沿着,顺着。 (2)类。 (3)逃跑。 (4)再。
17.(1)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自然是个美好的地方,(文广通)犹豫不决想要住下来。
18.与世隔绝,远离纷争;环境优美,令人向往;生活美好,安乐闲适。
19.均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译文:
【乙】文广通看见有只野猪吃他家的庄稼,就举起弓弩射中了野猪。(野猪)流着血逃跑,(文广通)寻找了它十几里,进入一个洞中。又走了三百多步,(周围)变得开阔明亮,忽然看见几百家住所,没有(时间)猜测这里的由来,(文广通)看见(自己)所射中的野猪,已经跑回村中人的猪圈里了。有个老翁招呼文广通到大厅里,(文广通)看见有十几个书生,都戴着礼帽。有位童子在倒酒,(老翁)招呼(童子)让(他)接待客人。(文广通)观察村庄里和路上的人与事物,和外界没什么不同,(但)发觉这里环境清幽远超外界,自然是个美好的地方,(文广通)犹豫不决想要住下来。老翁(不答应)就派遣小孩送文广通(出去),让(小孩)坚决关上大门,不要再让外人进来。到了洞口,文广通从进入这里的地方,看到用来射野猪的弓箭都已经腐朽断折了。第二天,(文广通)和村里人寻找那个洞口,只见有块大石头堵着洞口,用火烧、用凿子凿都不能打开了。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社戏》中一群小伙伴度过了美好难忘的一天; 《回延安》中描绘了重归故里的一天; 《安塞腰鼓》里敲响的腰鼓是震撼的一天……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
我们一定也有这样的一天,那天从早到晚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都值得我们记忆。请以“ 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 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 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认识与行为
低碳理念
生活方式
生活习惯
城镇
初中学生
85%
65%
50%
做工人员
75%
70%
65%
退休老人
50%
85%
9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领航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领航卷教师版docx、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领航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测试题,文件包含八下语文第六单元《核舟记》考点知识训练教师版doc、八下语文第六单元《核舟记》考点知识训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八下古诗文默写及名著阅读测试卷(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八下古诗文默写及名著阅读测试卷教师版doc、2023-2024学年度部编语文八下古诗文默写及名著阅读测试卷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