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0分)(2024秋•合肥期末)默写。
(1)以诗文为友吧!诗文中有画,去欣赏山月与江水的融合变幻:“ ,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文中有情,去感受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文中也有哲思,去领悟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论语>十二章》)。
(2)虚实相生的手法为诗歌增加了生动的气韵。李商隐想象着团聚的欢乐,安慰着眼前的愁苦:“ , ”(李商隐《夜雨寄北》);陆游将耳边的风雨编入梦境,表达报国之志:“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12分)(2024秋•合肥期末)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lì,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fá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乙】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
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严lì
②蝉蜕
③fá 跪
④嵌金
(2)【甲】文段中的先生是 ,他有一把戒尺,但是不常用;【乙】文段中唐僧虽然给孙悟空带上了紧箍儿,但也不常用。传授唐僧紧箍咒的是 。(填人名)(2分)
(3)下列回目中,唐僧没有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是 (3分)
A.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B.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D.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4)有人认为紧箍是禁锢孙悟空的一把枷锁,也有人认为紧箍是对孙悟空成长的鞭策。请结合原著内容或自己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3分)
3.(13分)(2024秋•合肥期末)学校准备开展“最美合肥”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请你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抄写合肥的城市名片。(2分)
(2)为了推荐合肥的旅游资源,请你为下面的景点选择恰当的推荐语。(填写字母)(3分)
A.铁面无私朝政谋,一身浩气写春秋。
B.凭栏远望赛乌镇,人杰地灵皖中骄。
C.寻觅人间烟火,尝尽特色美食。
(3)下面是小庐同学搜集的有关合肥介绍的一段文字,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
在长江之畔,淮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她以温婉的姿态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又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的游客,她就是合肥。一踏入合肥,便仿佛走进了一幅泼墨山水画。【甲】那碧波荡漾的巢湖,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映照着城市的繁华与宁静。湖边的柳树依依,仿佛低语着古老的传说。而那远处的蜀山,更是如诗如画,【乙】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识着合肥的沧桑变迁。
①【甲】处画线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2分)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2分)
(4)2024年9月14日,合肥市博物馆项目“媒体开放日”现场,学校小记者采访了项目相关负责人,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补充完整。(4分)
负责人:这是合肥市历史上首个综合性博物馆——“天际相拥•淝水环抱”的建筑形态已初现鮓形,预计明年9月竣工。
小记者:① ?
负责人:市博物馆整体造型呈一艘钢铁帆船乘风破浪之势,设计师称之为“庐州之帆”,象征着合肥人民勇往直前的进取之姿。
小记者:造型很符合合肥的气质。② ?
负责人:集多元化、数字化、智慧化为一体的合肥市博物馆的建成,对文物保护和文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R技术可让观展人沉浸式感受文物的魅力,让文物“活”起来,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阅读(55分)
4.(22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只不抓耗子的猫
张洁
①我常对人说,我们家的猫出身于书香门第。只要书橱上的玻璃门没有拉严,它肯定会跳进去,挨着个儿把每本书嗅一遍,好像它能把书里写的事,嗅个一清二楚。
②每当我伏案写作的时候,它不是在我的稿纸上走来走去,便是安静地蹲在我的稿纸旁,看我写作,两个眼珠子随着我的笔尖移来移去,好像能看懂那些字……
③它是一只记性和悟性都不差的猫。第一次接来我家时,一进家门,我就把它在一个装了煤灰的纸盒子里放了放,它便领悟那是给它准备的厕所,当即举行了开幕典礼。它的下巴齐着纸盒的边沿,只露出小脑袋和竖着的尾巴,然后神色庄重地撒了第一泡尿。我们被它那专注、严肃而又认真的神情逗得哈哈大笑,它却不为所动,眼睛眨也不眨,依旧瞧着正前方。
④它听得出家里每个人的脚步声,尽管我们走路很轻,每次我们还在门外楼梯上踏步的时候,它便早早守在门旁。它会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蹲在窗台上,看窗外的飞鸟、风中抖动的树叶、院子里嬉戏的孩子……
⑤逢到我写作累了,或是心绪不好的时候,就和它玩上一阵,那是我一心一意、死心塌地的休息。
⑥但是它长大了,越来越淘气,过去我们认为万无一失的地方,现在都不安全了。你前脚出门,它后脚就干坏事:咬断毛线,踹碎瓷器,把眼镜、笔、手表、钥匙,不知四到什么地方去,害得你一通好找,或是在我那唯恐别人乱动的书桌上驰骋一番……然而,只要一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它便立刻回到窝里,没事人似的假寐起来。
⑦我们就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最后促使我下决心的原因,是它咬碎了一份我没留底稿的文章。于是我们决定把它送给邻居。
⑧它走了,连同它的窝、它的厕所,一起搬走了。
⑨屋里安静了,所有怕碰、怕磕、怕撕的东西,全都安全地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然而我们都感到缺了点什么。
⑩那一整天,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老在想它,我感到自己“出卖”了它。
⑪第二天一早,母亲终于耐不住了,去领养它的邻居家看看情况如何。邻居抱怨说,一进他们家,它就不见了。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已经二十四小时没吃、没喝了。
⑫可它听见母亲说话的声音,立刻从遁身之处钻了出来。母亲抱住了它,心疼地说:“我们不给了。”
⑬母亲抱着它和它的窝、它的厕所又回来了。一进家门,它在沙发上、床上、书桌上、柜橱上,跳上跳下,猛一通疯跑。母亲一面给它煮猫鱼,一面叨叨说:“他们连人都喂不好,还能喂好猫?以后就是送人,也得找一家疼猫的。”
⑭现在,它依旧不断惹我们生气,生气之后我们依旧会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
⑮可我知道,除非它自己不愿在我们家待下去,不然,它会老死在我们家了。
(节选自《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决心送走猫的直接原因是它咬碎了我未留底稿的文章,根本原因是我并不喜欢这只猫。
B.当猫被送走后,我们都感到“缺了点什么”,可见猫已经成为我们家里的重要一员。
C.当猫再次被抱回来后,在家里各处跳跃疯跑,显示出的是久别重逢后的兴奋和喜悦。
D.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既写出了猫的呆萌可爱,也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2)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猫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3)请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它不是在我的稿纸上走来走去,便是安静地蹲在我的稿纸旁,看我写作,两个眼珠子随着我的笔尖移来移去,好像能看懂那些字。
(4)“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在文中出现两次,其内涵是否一样?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分)
(5)文章以“一只不抓耗子的猫”为题,有何妙处?(6分)
5.(17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①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职高、技校在校学生。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以上在校生共1.99亿。
【材料二】
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情况
①《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复习学过知识的比例最高,为46.5%;利用互联网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的比例均在35%至40%之间。
②《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54.1%的未成年网民表示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77.5%的家长表示会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沉迷网络,受到不良诱导。
【材料三】
专家建议
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建议,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认为,要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
加强网络普法教育
①过去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对网络沉迷防治作出了具体规定。
②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施行,各地各部门纷纷进社区、进校园普及相关知识。北京市海淀区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面向居民开展普法教育,提醒家长强化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天津市南开区、河北区等同信部门联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将法治宣讲平台由“线下”搬至“线上”……各地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引导。
(以上材料摘编自202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1)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未成年人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B.专家建议,要强化对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家长的上网技能。
C.专家建议,网络要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D.普及网络健康安全宣传,需要很多部门联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2)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不得出现数字)。(4分)
(3)班级对同学们互联网使用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请根据材料二,参照下面示例,设计问卷中的一个问题,问题的选项不少于三项。(4分)
(4)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让网络促进青少年成长提出三点建议。(6分)
6.(16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做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與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汝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朴陋:粗俗鄙陋。②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年与时驰
③但使皮袍呢褂
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2)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汝与诸弟戒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此即日趋于奢矣。
(4)甲、乙两文是古代家训名篇,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作者对家人提出的要求有什么共同点。(4分)
三、写作(55分)
7.(55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才思敏捷不卑不亢的少年陈元方,在逆境中充满勇气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远赴中国救死扶伤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光芒。因为这光芒,我们便无惧征途的黑夜;因为这光芒,我们更热爱人间的烟火;因为这光芒,我们更坚定心中的远方……
上述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感悟?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我也有自己的光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0分)(2024秋•合肥期末)默写。
(1)以诗文为友吧!诗文中有画,去欣赏山月与江水的融合变幻:“ 峨眉山月半轮秋 , 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诗文中有情,去感受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诗文中也有哲思,去领悟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2)虚实相生的手法为诗歌增加了生动的气韵。李商隐想象着团聚的欢乐,安慰着眼前的愁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陆游将耳边的风雨编入梦境,表达报国之志:“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考点】理解型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2)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注意“阑”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12分)(2024秋•合肥期末)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甲】
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lì,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fá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乙】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
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念。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严lì 厉
②蝉蜕 tuì
③fá 伐 跪
④嵌金 qiàn
(2)【甲】文段中的先生是 寿镜吾 ,他有一把戒尺,但是不常用;【乙】文段中唐僧虽然给孙悟空带上了紧箍儿,但也不常用。传授唐僧紧箍咒的是 观音菩萨 。(填人名)
(3)下列回目中,唐僧没有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是 D
A.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B.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C.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D.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4)有人认为紧箍是禁锢孙悟空的一把枷锁,也有人认为紧箍是对孙悟空成长的鞭策。请结合原著内容或自己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西游记》;名著人物;名著情节;名著评价;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朝花夕拾》.
【分析】《西游记》为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于1994年4月岳麓书社出版。该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严 lì”写作“严厉”,“厉”有严格、严肃的意思,注意不要写成“历”。
②“蝉蜕”的“蜕”读音为“tuì”,指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③“fá 跪”写作“罚跪”,“罚”是处罚的意思,不要写成“伐”。
④“嵌金”的“嵌”读音为“qiàn”,意思是把东西填镶在空隙里。
(2)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
【甲】文段中的先生是寿镜吾。文中“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等语句表明这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先生的描述,三味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私塾。
【乙】文段中传授唐僧紧箍咒的是观音菩萨。在《西游记》原著中,观音菩萨将紧箍儿交给唐僧,让他以此约束孙悟空,当孙悟空不听管教时,唐僧就可念紧箍咒制服他。
(3)本题考查情节的分析。
A“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孙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唐僧埋怨他,孙悟空一气之下离开,后来唐僧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儿,念紧箍咒制服了他。
B“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白骨精三次变化迷惑唐僧,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所变之人,唐僧认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念紧箍咒惩罚他,最后将他赶走。
C“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孙悟空打死了抢劫的草寇,唐僧念紧箍咒,还将他赶走。
D“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主要讲述唐僧师徒扫塔除妖的故事,没有唐僧对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情节。
故选:D。
(4)本题考查开放性学习。
示例一:我认为紧箍是禁锢孙悟空的一把枷锁。在原著中,如“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情节里,孙悟空明明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并将其打死,是在保护唐僧,可唐僧却不辨是非,认为他滥杀无辜,念紧箍咒对他进行惩罚,还执意将他赶走。这紧箍咒限制了孙悟空的行动自由,让他在保护唐僧的过程中饱受痛苦,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像一把枷锁束缚住了他的能力和个性。示例二:我觉得紧箍是对孙悟空成长的鞭策。孙悟空一开始野性难驯,行事冲动,如在“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他因为唐僧对他打死六个强盗的指责,就想直接离开。戴上紧箍后,每当他冲动行事,唐僧念紧箍咒带来的痛苦就能让他及时收敛。慢慢地,孙悟空学会了克制自己的脾气,懂得了遵守规则,从一个不羁的石猴逐渐成长为有担当的斗战胜佛,所以紧箍对他的成长起到了鞭策作用。
答案:
(1)①厉。
②tuì。
③伐。
④qiàn。
(2)寿镜吾 观音菩萨
(3)D
(4)示例:我认为紧箍是禁锢孙悟空的一把枷锁。在原著中,如“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情节里,孙悟空明明识破白骨精的诡计并将其打死,是在保护唐僧,可唐僧却不辨是非,认为他滥杀无辜,念紧箍咒对他进行惩罚,还执意将他赶走。这紧箍咒限制了孙悟空的行动自由,让他在保护唐僧的过程中饱受痛苦,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像一把枷锁束缚住了他的能力和个性。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13分)(2024秋•合肥期末)学校准备开展“最美合肥”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请你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抄写合肥的城市名片。
(2)为了推荐合肥的旅游资源,请你为下面的景点选择恰当的推荐语。(填写字母)
A.铁面无私朝政谋,一身浩气写春秋。
B.凭栏远望赛乌镇,人杰地灵皖中骄。
C.寻觅人间烟火,尝尽特色美食。
(3)下面是小庐同学搜集的有关合肥介绍的一段文字,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在长江之畔,淮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她以温婉的姿态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又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的游客,她就是合肥。一踏入合肥,便仿佛走进了一幅泼墨山水画。【甲】那碧波荡漾的巢湖,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映照着城市的繁华与宁静。湖边的柳树依依,仿佛低语着古老的传说。而那远处的蜀山,更是如诗如画,【乙】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识着合肥的沧桑变迁。
①【甲】处画线句运用了 比喻 、 拟人 的修辞手法。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病,请提出修改建议。
(4)2024年9月14日,合肥市博物馆项目“媒体开放日”现场,学校小记者采访了项目相关负责人,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补充完整。
负责人:这是合肥市历史上首个综合性博物馆——“天际相拥•淝水环抱”的建筑形态已初现鮓形,预计明年9月竣工。
小记者:① 市博物馆整体造型是怎样的 ?
负责人:市博物馆整体造型呈一艘钢铁帆船乘风破浪之势,设计师称之为“庐州之帆”,象征着合肥人民勇往直前的进取之姿。
小记者:造型很符合合肥的气质。② 建设市博物馆有什么重要意义 ?
负责人:集多元化、数字化、智慧化为一体的合肥市博物馆的建成,对文物保护和文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R技术可让观展人沉浸式感受文物的魅力,让文物“活”起来,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考点】综合性学习;汉字书写;病句辨析与修改;修辞手法;推荐介绍;情景对话.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根据要求,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抄写合肥城市名片中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八个字即可。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①根据景点“罍街”和其特点可知,答案为:寻觅人间烟火,尝尽特色美食。故选:C。
②根据景点“包公祠”和其特点可知,答案为:铁面无私朝政谋,一身浩气写春秋。故选:A。
③根据景点“三河古镇”和其特点可知,答案为:凭栏远望赛乌镇,人杰地灵皖中骄。故选:B。
(3)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病句辨析与修改。
①该句把巢湖比作明珠,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赋予杨柳以人的情态,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方法。
②该句用词不当,应把“见识”改为“见证”。
(4)本题考查采访。
①根据回答“市博物馆整体造型呈一艘钢铁帆船乘风破浪之势,设计师称之为‘庐州之帆’,象征着合肥人民勇往直前的进取之姿”可知,答案可为:市博物馆整体造型是怎样的?
②根据回答“集多元化、数字化、智慧化为一体的合肥市博物馆的建成,对文物保护和文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R技术可让观展人沉浸式感受文物的魅力,让文物‘活’起来,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可知,答案可为:建设市博物馆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答】答案:
(1)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2)①C②A③B
(3)①比喻 拟人
②把“见识”改为“见证”。
(4)①市博物馆整体造型是怎样的
②建设市博物馆有什么重要意义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55分)
4.(22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只不抓耗子的猫
张洁
①我常对人说,我们家的猫出身于书香门第。只要书橱上的玻璃门没有拉严,它肯定会跳进去,挨着个儿把每本书嗅一遍,好像它能把书里写的事,嗅个一清二楚。
②每当我伏案写作的时候,它不是在我的稿纸上走来走去,便是安静地蹲在我的稿纸旁,看我写作,两个眼珠子随着我的笔尖移来移去,好像能看懂那些字……
③它是一只记性和悟性都不差的猫。第一次接来我家时,一进家门,我就把它在一个装了煤灰的纸盒子里放了放,它便领悟那是给它准备的厕所,当即举行了开幕典礼。它的下巴齐着纸盒的边沿,只露出小脑袋和竖着的尾巴,然后神色庄重地撒了第一泡尿。我们被它那专注、严肃而又认真的神情逗得哈哈大笑,它却不为所动,眼睛眨也不眨,依旧瞧着正前方。
④它听得出家里每个人的脚步声,尽管我们走路很轻,每次我们还在门外楼梯上踏步的时候,它便早早守在门旁。它会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蹲在窗台上,看窗外的飞鸟、风中抖动的树叶、院子里嬉戏的孩子……
⑤逢到我写作累了,或是心绪不好的时候,就和它玩上一阵,那是我一心一意、死心塌地的休息。
⑥但是它长大了,越来越淘气,过去我们认为万无一失的地方,现在都不安全了。你前脚出门,它后脚就干坏事:咬断毛线,踹碎瓷器,把眼镜、笔、手表、钥匙,不知四到什么地方去,害得你一通好找,或是在我那唯恐别人乱动的书桌上驰骋一番……然而,只要一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它便立刻回到窝里,没事人似的假寐起来。
⑦我们就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最后促使我下决心的原因,是它咬碎了一份我没留底稿的文章。于是我们决定把它送给邻居。
⑧它走了,连同它的窝、它的厕所,一起搬走了。
⑨屋里安静了,所有怕碰、怕磕、怕撕的东西,全都安全地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然而我们都感到缺了点什么。
⑩那一整天,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老在想它,我感到自己“出卖”了它。
⑪第二天一早,母亲终于耐不住了,去领养它的邻居家看看情况如何。邻居抱怨说,一进他们家,它就不见了。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已经二十四小时没吃、没喝了。
⑫可它听见母亲说话的声音,立刻从遁身之处钻了出来。母亲抱住了它,心疼地说:“我们不给了。”
⑬母亲抱着它和它的窝、它的厕所又回来了。一进家门,它在沙发上、床上、书桌上、柜橱上,跳上跳下,猛一通疯跑。母亲一面给它煮猫鱼,一面叨叨说:“他们连人都喂不好,还能喂好猫?以后就是送人,也得找一家疼猫的。”
⑭现在,它依旧不断惹我们生气,生气之后我们依旧会说:“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
⑮可我知道,除非它自己不愿在我们家待下去,不然,它会老死在我们家了。
(节选自《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我决心送走猫的直接原因是它咬碎了我未留底稿的文章,根本原因是我并不喜欢这只猫。
B.当猫被送走后,我们都感到“缺了点什么”,可见猫已经成为我们家里的重要一员。
C.当猫再次被抱回来后,在家里各处跳跃疯跑,显示出的是久别重逢后的兴奋和喜悦。
D.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既写出了猫的呆萌可爱,也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
(2)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猫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请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它不是在我的稿纸上走来走去,便是安静地蹲在我的稿纸旁,看我写作,两个眼珠子随着我的笔尖移来移去,好像能看懂那些字。
(4)“这猫太闹了,非把它送人不可”在文中出现两次,其内涵是否一样?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文章以“一只不抓耗子的猫”为题,有何妙处?
【考点】散文;文章题目;词句理解赏析;内容理解概括;文章语言赏析.
【分析】本文通过对家中猫的日常点滴描写,展现了人与猫之间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文章细致描绘了猫的各种习性与行为,如爱嗅书、看主人写作、能分辨家人脚步声等,展现出猫的可爱与灵性。尽管猫淘气捣乱,给家人带来不少麻烦,如咬断毛线、踹碎瓷器、咬碎文章等,但当它被送走后,家人心里都空落落的,最终又将它接回。这一系列情节体现出人与猫在长期相处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反映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时所产生的美好情感羁绊,表达了对这种跨物种情感的珍视。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赏析。从文中“每当我伏案写作的时候,它……好像能看懂那些字”“逢到我写作累了……那是我一心一意、死心塌地的休息”“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老在想它,我感到自己‘出卖’了它”等语句可以看出,“我”是喜欢这只猫的,决心送走猫主要是因为它淘气闯祸,而不是不喜欢它。
故选:A。
(2)本题考查概况主要内容的能力。从猫爱嗅书可看出有书香气质;第一次就知道煤灰纸盒是厕所,体现记性和悟性好;能听出家人脚步声表明机灵;咬断毛线、踹碎瓷器等说明淘气;离开后不吃不喝,听到母亲声音就出来,显示对家有感情。根据以上内容概况即可。
(3)本题考查加点词的赏析。先分析叠词“走来走去”“移来移去”对猫动作的生动描绘,再点明“好像能看懂那些字”的拟人手法及效果,最后指出表达的情感。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两次说这句话的具体语境,第一次是因猫闯祸生气,想真送;第二次是习惯猫的淘气,只是调侃,表达复杂情感。
(5)本题考查题目的好处。从标题对读者的吸引力、对文章内容的暗示以及对猫形象的突出等方面分析妙处。
答案:
(1)A
(2)①有书香气质,对书感兴趣;
②记性和悟性好,能领会主人意图;
③机灵,能听出家人脚步声;
④淘气,常在家里捣乱闯祸;
⑤对家有感情,不愿离开家。
(3)“走来走去”“移来移去”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猫在稿纸上活动以及专注看“我”写作的样子,“好像能看懂那些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猫人的情感,表现出猫的可爱与灵性,也体现出“我”对猫的喜爱之情。
(4)内涵不一样。第一次说这句话,是因为猫淘气捣乱,咬碎未留底稿的文章,让“我们”生气,此时说要送人,是真的想把猫送走;第二次说这句话,尽管猫依旧不断惹“我们”生气,但“我们”已经离不开它,说送人只是一种调侃,并非真的要送,体现出“我们”对猫又爱又无奈的情感。
(5)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心,促使读者阅读文章探寻猫不抓耗子的原因及这只猫的故事。
②暗示文章内容,文章重点描写的是这只猫的种种生活习性和趣事,而非抓耗子,突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③从侧面反映出这只猫的独特,与其他传统印象中抓耗子的猫不同,强调其个性,表达作者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5.(17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明:①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职高、技校在校学生。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以上在校生共1.99亿。
【材料二】
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情况
①《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复习学过知识的比例最高,为46.5%;利用互联网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的比例均在35%至40%之间。
②《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54.1%的未成年网民表示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77.5%的家长表示会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沉迷网络,受到不良诱导。
【材料三】
专家建议
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建议,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认为,要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
加强网络普法教育
①过去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对网络沉迷防治作出了具体规定。
②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施行,各地各部门纷纷进社区、进校园普及相关知识。北京市海淀区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面向居民开展普法教育,提醒家长强化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天津市南开区、河北区等同信部门联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将法治宣讲平台由“线下”搬至“线上”……各地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引导。
(以上材料摘编自202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1)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B
A.很多未成年人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网络,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B.专家建议,要强化对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家长的上网技能。
C.专家建议,网络要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D.普及网络健康安全宣传,需要很多部门联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2)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不得出现数字)。
(3)班级对同学们互联网使用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请根据材料二,参照下面示例,设计问卷中的一个问题,问题的选项不少于三项。
(4)请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让网络促进青少年成长提出三点建议。
【考点】图表分析;信息筛选与辨析;意见建议.
【分析】这是关于未成年人与互联网使用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第二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第三题考查调差问卷,第四题考查意见与建议。
【解答】(1)ACD.正确;
B.有误,与材料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认为,要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表述不一致。
故选:B。
(2)根据浏览短视频内容分类占比统计:87.1%未成年网民对至少一项与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其次是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为1.9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7.2%;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达88.7%,认为互联网对自己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比例达77.4%。由此得出结论:绝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占比高,且认可互联网学习的比例有增长
(3)首先仔细阅读四组材料,梳理出关键信息:材料一给出了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材料二介绍了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的情况,包括利用互联网复习知识、在线答疑等学习行为以及看短视频等娱乐行为,同时提到家长对孩子看短视频的担心。材料三提出专家建议,如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培训等 材料四强调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严格,且各地开展了网络普法教育活动。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可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学习方式、娱乐活动、对网络监管的看法等方面设计问题。示例:你在网上主要进行哪些活动?(可多选)□复习学过知识□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看短视频□其他娱乐活动(请注明)。
(4)本题考查意见与建议。
根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复习学过知识的比例最高,为46.5%;利用互联网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的比例均在35%至40%之间”可知,认互联网助力发展;根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54.1%的未成年网民表示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77.5%的家长表示会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沉迷网络,受到不良诱导”可知,应科学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根据“北京市海淀区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面向居民开展普法教育,提醒家长强化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可知,要虚心接受家长的监督。
答案:
(1)B
(2)①绝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②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③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占比高,且认可互联网学习的比例有增长。
(3)示例:你使用互联网开展过哪些学习活动?(可多选)□复习知识□在线答疑□学习课外知识□背单词□做作业
(4)认互联网助力发展;应科学使用互联网,避免沉迷;要虚心接受家长的监督。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6.(16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做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與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汝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朴陋:粗俗鄙陋。②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
②年与时驰 迅速逝去。
③但使皮袍呢褂 只要。
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代词,代指乡人。
(2)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汝与诸弟戒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此即日趋于奢矣。
(4)甲、乙两文是古代家训名篇,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作者对家人提出的要求有什么共同点。
【考点】读书学习;《诫子书》;诸葛亮(181﹣234);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断句;文言翻译;内容理解.
【分析】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世家的子弟最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不一定锦衣玉食之后才说他奢侈,只要是皮袍呢褂到处都是,乘车骑马跟着随从仆人习以为常,就一天天地接近奢侈了。看见乡下的人就讥笑他粗俗鄙陋,看见雇的人就随意支使人,这就是一天天地习惯傲慢了。京师子弟的坏毛病,没有不因为“奢”“傲”这两个字。你和各位弟弟要引以为戒,注意注意。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广:增长。
②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迅速逝去。
③句意:只要是皮袍呢褂。但:只要。
④句意:看见乡下的人就讥笑他粗俗鄙陋。其:代词,代指乡人。
(2)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京师子弟的坏毛病,没有不因为“奢”“傲”这两个字,你和各位弟弟要引以为戒故断为: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汝与诸弟戒之。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①重点词: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养性情。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重点词:日,一天天地;趋,接近。句意:就一天天地接近奢侈了。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甲文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可知要勤俭节约。从文中的“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者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可以看出,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节俭习惯的养成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平时时时提醒自己,衣食住行每一方面都要注意节俭。
答案:
(1)①增长;②迅速逝去;③只要;④代词,代指乡人。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汝与诸弟戒之
(3)①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这样就一天天地习惯于骄奢了。(4)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节俭和戒骄戒躁的重要性,要求家人保持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态度。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写作(55分)
7.(55分)(2024秋•合肥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才思敏捷不卑不亢的少年陈元方,在逆境中充满勇气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远赴中国救死扶伤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光芒。因为这光芒,我们便无惧征途的黑夜;因为这光芒,我们更热爱人间的烟火;因为这光芒,我们更坚定心中的远方……
上述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感悟?请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我也有自己的光芒”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我也有自己的光芒”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光芒”。“光芒”原意是向四面八方放射的强烈光线,这里显然是比喻义,即人身上的亮点。“我”是第一人称代词,写作时也指称他人也是合适的。当然还可以代指人之外的其他事物,如一株小草,一棵大树等等。题目的寓意是,要善于发现自身或他人的亮点,进而能正确评判自己和他人。构思时可以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个性特长,也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根据题干要求,写作时对体裁不限,建议以写作记叙文为主。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写自身的“光芒”。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的不自信,进而通过某种经历或经别人提示,才发现自身的亮点光芒,从而扬起生活的信念,培养起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写他人的“光芒”。即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亮点光芒,或给予肯定,或择其善者而从之,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确立公正、客观评判他人的观点。可以写事物的“光芒”,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展现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进而感悟生活,感悟成长,为自身发展寻找正能量。
【解答】例文:
我也有自己的光芒
窗外,雨拍打着地面,溅起朵朵水花。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充斥在双耳的只有急躁的雨声。
我撑着伞,听着哗啦啦的雨声,驻足在大礼堂前,任思绪飘飞。小学时那次演讲比赛,我因忘词而出丑的情景,又历历在目。今年的演讲比赛,我说什么也不想参加了。
“给我一个理由!”妈妈一脸的严肃。“我怕嘛!”有什么好怕的,你胆子太小了。之前的比赛仅仅因为紧张而忘词,今年再试一试吧,要勇于超越自己。”
台下,思绪飘回。大礼堂内非同寻常的热闹,黑压压的人群把我的心好像困住了,让我透不过气来。我坐在第一排,手中紧攥着稿子,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些我早已滚瓜烂熟的文字。旁边的同学嘀嘀咕咕地在说着什么我完全听不见,心里除了稿子还是稿子。
我是第一个上台演讲的人,这让我的心里又平添了几分恐惧。随着主持人上台的一挥手,吵闹声戛然而止,空气骤然变得无比的安静,头顶那台电扇却一直呼啦啦地转个不停。此时,哪怕是一根针掉在地上全礼堂的人都能听见。
上台,比赛开始。起身,三百多双眼睛同时扫向我,那么多双单纯柔和热情的眼睛此时却让我有点不寒而栗。“加油,你可以的。”这是我上台前妈妈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似乎明白了,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我这样鼓励自己,于是揪紧的心慢慢放松下来。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把那些紧张、恐惧都抛到了脑后。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可是这时的我却早已不在乎台下的人对我的评价,我沉浸在那属于我的八分钟之中。我的心如开阔的大海,深邃却蕴含着力量;又像窗外雨后一尘不染的天空,纯粹而干净。妈妈也过来了,她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妈妈很开心!”然后又拍了拍我的肩膀温柔地对我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多么成功,而是勇于超越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妈妈,谢谢你!是你的鼓励伴我一路成长,让我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点评】这篇文章以一次演讲经历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从恐惧到自信、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文章通过回忆小学演讲出丑而不想参加今年比赛,在妈妈的鼓励下参加,以及在大礼堂的紧张、自我鼓励和最终成功的过程,情节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景点
罍街
包公祠
三河古镇
推荐语
①
②
③
示例: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与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多选)
□学校主题教育□法治宣讲进校园□网络素养课堂□社区普法宣传□家长的教育
景点
罍街
包公祠
三河古镇
推荐语
① C
② A
③ B
示例: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与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多选)
□学校主题教育□法治宣讲进校园□网络素养课堂□社区普法宣传□家长的教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