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3综合能力多选不定项(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含解析答案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3综合能力多选不定项(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含解析答案第1页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3综合能力多选不定项(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含解析答案第2页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3综合能力多选不定项(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含解析答案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3综合能力多选不定项(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3综合能力多选不定项(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含解析答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节食可减轻体重,但容易发生回弹,乳酸链球菌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
    2023·山东·高考真题
    1.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单位时间内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表示O2吸收量
    B.O2浓度为b时,该器官不进行无氧呼吸
    C.O2浓度由0到b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
    D.O2浓度为a时最适合保存该器官,该浓度下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小
    2023·湖南·高考真题
    2.盐碱化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植物可通过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H+泵和液泡膜NHX载体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下图是NaCl处理模拟盐胁迫,钒酸钠(质膜H+泵的专一抑制剂)和甘氨酸甜菜碱(GB)影响玉米Na+的转运和相关载体活性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跨膜转运都会引起细胞膜两侧渗透压的变化
    B.GB可能通过调控质膜H+泵活性增强Na+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Na+的积累
    C.GB引起盐胁迫下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H+泵活性有关
    D.盐胁迫下细胞质基质Na+排出细胞或转入液泡都能增强植物的耐盐性
    2023·辽宁·高考真题
    3.下面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所有个体均未发生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
    B.Ⅲ2、Ⅲ3出现说明Ⅱ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
    C.Ⅱ2减数分裂后生成AB、Ab、aB、ab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
    D.若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
    2023·辽宁·高考真题
    4.DNA在细胞生命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如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如图1);如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DNA经复制后有半数子代DNA含该损伤导致的突变基因
    B.图1所示转录产生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
    C.图2所示的转录过程是沿着模板链的5'端到3'端进行的
    D.图2所示的DNA聚合酶催化DNA损伤链的修复,方向是从n到m
    2023·河北·高考真题
    5.节食可减轻体重,但容易发生回弹。如图所示,下丘脑前区神经元在体重下降时兴奋,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使下丘脑内侧区神经元兴奋,增加饥饿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是调节摄食和协调躯体运动的中枢
    B.该神经通路参与维持体重的相对稳定
    C.抑制下丘脑前区神经元可降低饥饿感
    D.谷氨酸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内侧负电荷增加
    2023·湖南·高考真题
    6.番茄果实发育历时约53天达到完熟期,该过程受脱落酸和乙烯的调控,且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的脱落酸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果肉。基因NCEDI和AC01分别是脱落酸和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NDGA抑制NCED1酶活性,1-MCP抑制乙烯合成。花后40天果实经不同处理后果实中脱落酸和乙烯含量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番茄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这种发育模式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果实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生成时,果实中必需有NCEDI酶的合成
    C.NCED1酶失活,ACO1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
    D.脱落酸诱导了乙烯的合成,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
    2023·山东·高考真题
    7.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
    2023·河北·高考真题
    8.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乳酸链球菌分泌的一种抗菌肽。研究者对Nisin发酵生产过程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度提高乳酸链球菌接种量可缩短Nisin发酵生产周期
    B.发酵的中后期适量补加蔗糖溶液可促进菌体生长
    C.向发酵罐内适时适量添加碱溶液可提高Nisin产量
    D.发酵结束后主要通过收获并破碎菌体以分离获得Nisin产品
    [典例1]
    2024·河北沧州·模拟预测
    9.线粒体内膜合成ATP的能量来自膜两侧H+的浓度差,该过程与ATP合成酶密切相关。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离子转运蛋白,这种蛋白质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浓度差,影响ATP的正常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一样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的分解
    C.H+经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D.UCP可将H+运输到线粒体基质中,导致ATP合成量增多
    技巧点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变式—1]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0.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其中膜间腔比线粒体基质的H+浓度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DH可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B.H+跨越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时需要消耗能量
    C.ATP合酶既具有催化作用,又可作为离子通道
    D.有氧呼吸产生的ATP都来自此过程
    [典例2]
    2024·辽宁·一模
    11.某科研人员从某种微生物体中分离得到了一种酶Q,为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实验,各组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2为酶Q在60℃催化一定量的底物时,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该种微生物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
    B.增加每个温度条件下实验的次数,可使得到的酶Q的最适温度更准确
    C.图2实验中若升高温度,酶Q的活性不一定升高
    D.图2实验中,若在t2时增加底物的量,酶Q的活性不变
    技巧点拨:与酶的特性有关的曲线模型
    (1)图1中酶参与的反应对应曲线A,无机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对应曲线B,未加催化剂时对应曲线C,由此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图2中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而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3)①图3中b点表示最适温度,e点表示最适pH。
    ②温度在a点时,酶的活性较低,但不会失活;温度≥c点,酶会失活。pH≤d点、pH≥f点,酶都会失活。
    ③由图3可知,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变式—2]
    2024·湖南长沙·二模
    12.两种常用农药久效磷、敌百虫都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某消化酶活性来杀灭害虫的。为确定两种农药抑制酶活性的机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测量指标可以是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
    B.久效磷可能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抑制作用可逆
    C.敌百虫可能导致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抑制作用可逆
    D.这两种农药对消化酶活性的抑制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来缓解
    [典例3]
    2024·湖南·一模
    13.在某mRNA的3'端存在UTR(非翻译区)和聚腺苷酸等序列,3'-UTR与结合蛋白结合可防止mRNA被酶降解。转铁蛋白mRNA的3'-UTR中存在铁应答元件(IRE)的序列,该序列呈茎环结构,其与铁离子调节因子(IRF)的结合受细胞内铁浓度的调节,并控制着转铁蛋白的合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转铁蛋白mRNA的3'端存在终止子序列
    B.铁过剩时,转铁蛋白mRNA与IRF分离后易被酶降解
    C.铁与IRF的结合可能会引起降解mRNA的酶的募集
    D.IRF与IRE的结合将使细胞内转铁蛋白无法合成,转铁蛋白数量减少
    技巧点拨:表观遗传的分子机制
    (1)DNA的甲基化
    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表型。
    (2)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
    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DNA与一些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带负电荷的DNA“缠绕”在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如组蛋白)上,使细长的DNA卷成紧密的结构。组蛋白的正电荷一旦减少,其与DNA的结合就会减弱,这部分的DNA就会“松开”,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
    (3)RNA干扰
    RNA干扰是正常生物体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的一种现象。当细胞中导入或内源产生与某个特定mRNA同源的双链RNA时,该mRNA发生降解或者翻译阻滞,导致基因表达沉默。这种现象发生在转录后水平,又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是表观遗传的重要机制之一。
    [变式—3]
    2024·湖南常德·三模
    14.细胞感知氧气变化及对氧气供应的适应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HIF-1α: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EPO:促红细胞生成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HIF-1α发挥作用需要与DNA聚合酶结合在一起
    B.HIF-1α调控产生的EPO和VEGF可缓解机体缺氧症状
    C.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的条件有O2、双加氧酶、VHL泛素、蛋白酶体
    D.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细胞中会大量合成EPO和VEGF
    [典例4]
    2024·江西·模拟预测
    15.安纳托利亚牧羊犬的两种稀有性状的遗传模式,分别以垂直线和水平线表示。如图1是某安纳托利亚牧羊犬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不带有两种稀有性状突变基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种性状的遗传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的基因型可能有两种
    C.Ⅲ-4的稀有性状基因来自I-2
    D.Ⅲ-2表现两种稀有性状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技巧点拨: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来源的判断
    (1)一看亲子代基因型
    ①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二看细胞分裂方式
    ①如果是有丝分裂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
    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三看细胞分裂图
    ①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图甲。
    ②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同白或同黑)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图乙。
    ③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颜色不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交叉互换(基因重组)的结果,如图丙。
    [变式—4]
    2024·辽宁·一模
    16.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Ⅲ-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A.图2中个体Ⅱ-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
    B.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
    C.Ⅲ-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
    D.Ⅲ-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
    [典例5]
    2024·山东烟台·一模
    17.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经纤维素酶催化水解后,可被微生物发酵利用。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I-Ⅲ均需在超净台上进行,I和Ⅲ均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B.培养基②的每一个菌落均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C.步骤Ⅱ是根据菌落特征初步鉴定并扩增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过程
    D.④从功能来看应为选择培养基,以便选出透明圈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种
    技巧点拨: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变式—5]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8.为从大豆田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分解蛋白质的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待培养基乙中长出菌落后,向其中添加酪蛋白粉末(黄白色),一段时间后,观察透明圈的产生情况,根据情况筛选出表中四种菌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目标菌是霉菌,则需将培养基甲调至中性或弱碱性
    B.③过程将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灼烧后立即进行涂布
    C.若进行计数,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
    D.四种菌株中,C2菌株降解蛋白质的能力最强
    [典例6]
    2024·黑龙江哈尔滨·二模
    19.在体细胞克隆猴培育过程中,为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使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提高,具体培育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去核时使用的梯度离心、紫外光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可以在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的情况下进行
    B.灭活的仙台病毒表面含有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而发生融合
    C.组蛋白低甲基化和高乙酰化水平均有利于重构胚的发育
    D.胚胎移植前需要对供、受体进行HLA检测
    技巧点拨: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通过任何一项技术(如转基因、核移植和体外受精等)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变式—6]
    2024·湖南长沙·一模
    20.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D/PGS)是对早期胚胎细胞进行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测后再进行胚胎移植,流程如图所示。图中检测包括PGD、PGS(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采集的卵子需培养至MI才能与获能的精子进行受精
    B.PGD和PGS技术可分别用于筛选红绿色盲和唐氏综合征
    C.将成熟的精子放入ATP溶液中进行获能处理
    D.“理想胚胎”需培养至桑葚胚或原肠胚才能植入子宫
    2024·河北·模拟预测
    21.纳米银因其抗菌特性而被应用,但其进入水环境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毒理效应。为了研究纳米银对水生藻类呼吸作用的影响,科研团队将不同浓度的纳米银稀释液加入小球藻藻液中,在黑暗条件下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藻消耗氧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B.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纳米银稀释液的浓度和培养时间
    C.由实验结果可知,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有氧呼吸表现为促进作用
    D.在黑暗条件下测量是为了避免小球藻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024·河北·模拟预测
    22.细胞内有种微小的分子机器叫马达蛋白,能够与运输的“货物”(囊泡或细胞器)结合后沿细胞骨架“行走”,精准地将各种结构运输到相应位置,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马达蛋白沿细胞骨架“行走”是一种放能反应
    B.马达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所运输的囊泡和细胞器
    C.马达蛋白可精准地将囊泡从核糖体运输到内质网
    D.马达蛋白功能异常会影响下丘脑细胞的激素分泌
    2024·河北沧州·一模
    23.茶树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引种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种植地区的最低极限温度及持续时间。某研究小组监测了-5℃条件下,2个茶树品种叶片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逆境胁迫下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低温时产生超氧自由基,会损伤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处理2天SOD活性降低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处理2~8天SOD活性上升说明两种茶树均有一定的低温适应能力
    D.推测乌牛早品种比舒茶早品种更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种植
    2024·河北·二模
    24.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猞猁和雪兔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猞猁占据着稳定的生态位,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猞猁个体间及猞猁和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B.可食植物增加和猞猁减少是雪兔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存在负反馈调节
    D.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在1890-1935年,雪兔的K值大约为60000只
    2024·辽宁·二模
    25.某地区蝗虫(二倍体)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蝗虫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B.蝗虫产卵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可能改变DNA的碱基序列
    C.蝗虫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套遗传信息
    D.蝗虫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2024·黑龙江·二模
    26.尿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最后形成终尿排泄出去。如图表示血浆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与重吸收情况。下表为正常人滤过量与排泄量中几种成分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被滤过后部分被重吸收,乙被滤过后完全被重吸收,则甲是Na+,乙为尿素
    B.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的原理与血浆形成组织液的原理基本相同
    C.葡萄糖的重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但其吸收有限量,血糖过高可导致尿糖
    D.若发生丙物质大量滤过,则表明肾小球功能异常,病人表现为组织水肿
    2024·河北·模拟预测
    27.针灸中的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某些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如图甲、乙分别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阈电位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绝对值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产生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A.图示结果说明,用细针治疗和粗针治疗时的刺激强度存在差异
    B.用细针治疗时没有发生Na+内流,用粗针治疗时发生了Na+内流
    C.利用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力度加大可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D.图乙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依靠载体蛋白完成
    2024·江西·模拟预测
    28.植物在受到机械损伤或昆虫取食时,会产生防御反应。为研究合作杨损伤信号传递中脂氧合酶(LOX)、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变化及关系,进行如下实验,用止血钳快速夹伤合作杨植株叶片,迅速将损伤植株与另一长势相同健康植株放入同一密闭玻璃气室内,避免枝叶相互接触。以气室外健康植株叶片为对照,定期采集叶片(诱导叶指密闭玻璃气室内健康植株叶片)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机械损伤在一定时间内可提高损伤叶和诱导叶LOX活性
    B.图2显示,与损伤叶相比,诱导叶ABA和J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峰值滞后
    C.损伤叶产生防御反应的同时可能还会释放挥发性物质,诱导邻近健康植株叶片也产生相同的防御反应
    D.在降低自身损伤的同时,使邻近的健康植株提前出现防御反应,不利于种群生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29.野生黑枸杞营养丰富,但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为探究利用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率(单位:%)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与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K组所用赤霉素浓度应为0
    B.赤霉素调控野生黑枸杞种子萌发时,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
    C.赤霉素促进野生黑枸杞萌发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浓度800ppm、浸种24h
    D.该实验过程中应该保证种子品质、温度等变量一致
    2024·湖南岳阳·二模
    30.如图是我国北方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农场生态农业结构简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蚯蚓和苍蝇属于分解者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
    C.由图可知,能量在沼气池的微生物和农作物之间双向传递
    D.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2024·辽宁锦州·一模
    31.栖息地碎片化是指在自然干扰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栖息地被分隔成小面积不连续的栖息地斑块的过程。一些捕食者总是沿着被捕食者栖息地的边界觅食,并可深入到某一固定深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B.H/R增大,被捕食者生存压力随之减小
    C.相对安全区范围影响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的速率
    D.增加相邻“碎片”的连通性,R值增大,有助于生态恢复
    2024·河北沧州·模拟预测
    32.下表表示某科研小组比较了不同脱毒方法对滁菊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的效果;下图是对不同试管苗进行RT-PCR(逆转录PCR)后的电泳示意图(引物根据CVB的基因序列设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苗2、5号已成功脱去CVB
    B.只脱除CSVd时,可选择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区组织培养
    C.与第一组相比,热处理对试管苗同时脱去两种病毒的脱毒率没有显著作用
    D.相比于第一组,热处理、病毒唑处理后,试管苗存活率下降
    2024·河北邯郸·一模
    33.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由多种抗原刺激机体,相应地就产生多种抗体混杂在一起,称为多克隆抗体。如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技术均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②③④⑤的差异是由细胞内基因不同造成的
    B.两种技术均需要对小鼠进行特定抗原的免疫和特定细胞的筛选、鉴定和培养
    C.两种技术均需要从小鼠的血清中收集抗体,但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D.①含有的多种抗体,源于不同的浆细胞,可与同种病原体的不同抗原结合
    菌株
    菌落直径D1(cm)
    透明圈直径D2(cm)
    C1
    1.4
    1.6
    C2
    1.3
    1.6
    C3
    0.6
    1.1
    C4
    0.6
    1.0
    物质
    滤过量/天
    排泄量/天
    葡萄糖
    180mg
    0
    钠离子
    630g
    3.2g
    尿素
    50mg
    28mg

    180L
    1.8L
    浓度
    时间
    6h
    12h
    24h
    48h
    72h
    CK
    15.33
    18.67
    28.33
    26.00
    21.67
    200 ppm
    23.33
    30.67
    35.00
    33.67
    29.00
    400 ppm
    29.67
    35.67
    39.33
    35.00
    33.67
    600 ppm
    44.33
    48.00
    55.33
    51.67
    32.00
    800 ppm
    42.00
    55.33
    59.67
    49.33
    30.67
    1000 ppm
    28.00
    43.67
    40.67
    37.33
    23.33
    脱毒方法
    样本存活数
    脱除CSVd率/%
    脱除CVB率/%
    脱除(CSVd+CVB)率/%
    第一组茎尖分生区组织培养
    77
    20.78
    44.16
    16.88
    第二组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
    71
    36.62
    63.38
    35.21
    第三组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
    71
    46.48
    49.30
    36.62
    《培优专题03 综合能力 多选不定项(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 -【查漏补缺】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参考答案:
    1.BC
    【分析】据图分析,甲曲线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乙曲线表示氧气吸收量。氧浓度为0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氧浓度为a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的氧浓度。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图中横坐标是氧气浓度,据图可知,当氧气浓度为0时,甲曲线仍有释放,说明甲表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乙表示氧气吸收量,A错误;
    B、O2浓度为b时,两曲线相交,说明此时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全部为葡萄糖,故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O2浓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a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b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故O2浓度由0到b的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逐渐增加,C正确;
    D、O2浓度为a时并非一定最适合保存该器官,因为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不一定能满足某些生物组织的储存,且该浓度下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一定不是最小, 据图,此时气体交换相对值 CO2为0.6,O2为0.3,其中CO2有0.3是有氧呼吸产生,0.3是无氧呼吸产生。 按有氧C6 : O2 : CO2=1:6:6,无氧呼吸C6:CO2=1:2,算得C6(葡萄糖)的相对消耗量为0.05+0.15=0.2。 而无氧呼吸消失点时,O2和CO2的相对值为0.7,算得C6的相对消耗量为0.11,明显比a点时要低!所以a点时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一定不是最小,D错误。
    故选BC。
    2.BD
    【分析】分析上两个题图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显著增加,钒酸钠处理抑制了质膜H+泵后,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略微增加;分析下两个题图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明显增强,而液泡膜H+泵活性几乎无变化,所以GB引起盐胁迫时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有关,而与液泡膜H+泵活性无关。
    【详解】A、溶质的跨膜转运不一定都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的渗透压变化,如正常细胞为维持渗透压一直在进行的跨膜转运,再如单细胞生物在跨膜转运时,细胞外侧渗透压几乎很难改变,A错误;
    B、对比分析上两个题图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显著增加,钒酸钠处理抑制了质膜H+泵后,NaCl胁迫时,加GB使Na+外排略微增加,说明GB可能通过调控质膜H+泵活性来增强Na+外排,从而减少细胞内Na+的积累,B正确;
    C、对比分析下两个题图可知,NaCl胁迫时,加GB使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明显增强,而液泡膜H+泵活性几乎无变化,所以GB引起盐胁迫时液泡中Na+浓度的显著变化,与液泡膜NHX载体活性有关,而与液泡膜H+泵活性无关,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植物通过质膜H+泵把Na+排出细胞,也可通过液泡膜NHX载体和液泡膜H+泵把Na+转入液泡内,以维持细胞质基质Na+稳态,增强植物的耐盐性,D正确。
    故选BD。
    3.ABD
    【分析】Ⅱ1、Ⅱ2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孩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A、Ⅱ1、Ⅱ2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孩子,说明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病,II2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说明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I2的基因型为XabY,Ⅲ1的基因型为XabY,I2与Ⅲ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A正确;
    B、Ⅱ1的基因型为XABXab,Ⅱ2的基因型为XABY,Ⅲ2、Ⅲ3出现说明Ⅱ1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换,产生了XAb、XaB的配子,B正确;
    C、Ⅱ2的基因型为XABY,能产生XAB、Y两种配子,C错误;
    D、在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Ⅱ1(XABXab)能产生XAB、Xab两种配子,由于存在交叉互换,Ⅱ1(XABXab)产生配子的种类为XAB、Xab、XAb、XaB,产生的XAB的配子概率低于1/2,但Ⅲ-5号个体会得到她父亲给的一条XAB的配子,所以Ⅲ-5号个体产生XAB的配子的概率一定会大于1/2,Ⅲ5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XABY)结婚,儿子中表型正常的概率大于1/2,D正确。
    故选ABD。
    4.ABD
    【分析】由题意可知,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所转录出的mRNA较正常的mRNA插入了一个碱基A,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一定改变,而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即修复因子Mfd识别在前,滞留的RNA聚合酶,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修复在后。
    【详解】A、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图1所示的DNA经复制后有半数子代DNA含该损伤导致的突变基因,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图1所示为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因为密码子存在简并性,mRNA掺入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之后,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绝对相同的氨基酸,B正确;
    C、转录时mRNA是由5'端到3'端进行的,模板链是由3'端到5'端进行的,C错误;
    D、由mRNA的合成方向可知,2中上侧为模板链,m是3’端,n是5’端,切除后DNA聚合酶会以下侧链为模板,根据 DNA聚合酶合成子链方向可知,修复是从n向m进行,D正确。
    故选ABD。
    5.AD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协调躯体运动的中枢位于小脑,而非下丘脑,A错误;
    B、下丘脑前区神经元在体重下降时兴奋,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使下丘脑内侧区神经元兴奋,增加饥饿感,故该神经通路参与维持体重的相对稳定,B正确;
    C、抑制下丘脑前区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下丘脑内侧区神经元不兴奋,可降低饥饿感,C正确;
    D、谷氨酸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主要对钠离子有通透性,钠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内侧正电荷增加,D错误。
    故选AD。
    6.ACD
    【分析】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
    【详解】A、种子的成熟期早于果肉,能确保果实成熟后被传播时的种子也是成熟的,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NCED1是脱落酸合成的关键基因,且由左题图分析可知,NCED1酶活性被抑制时几乎没有脱落酸,所以只能说明脱落酸的生成必须有NCED1酶的作用,但不能说明脱落酸合成的同时就必须有NCED1酶的合成,B错误;
    C、基因ACOI是乙烯合成的关键基因,由右题图分析可知,NDGA组(抑制NCEDI酶)前10天乙烯含量都很少,第10-12天乙烯含量略有一点增加,后面时间乙烯含量未知,因此,NCED1酶失活,ACOI基因的表达可能延迟,C正确;
    D、由右图分析可知,脱落酸组乙烯含量更多,所以可推测脱落酸诱导了乙烯合成,但脱落酸+1-MCP组乙烯含量极少,说明其诱导效应可被1-MCP消除,D正确。
    故选ACD。
    7.AC
    【分析】阿利效应,群聚有利于种群的增长和存活,但过分稀疏和过分拥挤都可阻止生长,并对生殖发生负作用,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许多小种群不稳定,一旦种群密度低于某一水平,种群的相互作用就会消减。
    【详解】A、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起到阻止作用,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数量小于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种群数量大于b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并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
    D、自然状态下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比例,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人为提高雄性比例时,需要更大的种群密度才能弥补,使种群增长率维持到0而不为负,即此时b点右移,D错误。
    故选AC。
    8.ABC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
    【详解】A、适量提高乳酸链球菌的接种量,可以使菌体数量增加较快,进而使Nisin浓度更快提高,因此可以缩短发酵生产周期,在较短时间收获产品,A正确;
    B、蔗糖是乳酸链球菌的营养物质,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蔗糖含量逐渐降低,因此中后期补加一定量的蔗糖溶液利于菌体生长,B正确;
    C、乳酸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发酵罐内pH下降,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向发酵罐内适时适量添加碱液,可以创造适于Nisin生产的pH条件,C正确;
    D、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获得产品。如果产品是分泌到发酵液中的,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从发酵液中获得产品。Nisin为乳酸链球菌的分泌产物,主要存在于发酵液,D错误。
    故选ABC。
    9.ABC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体现了生物界的共性,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并合成少量ATP,因此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丙酮酸和水的分解,B正确;
    C、据图分析,H+经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进行的,需要蛋白质参与,故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
    D、UCP可将H+运输到线粒体基质中,使线粒体内膜两侧H+的浓度差减小,导致ATP合成量减少,D错误。
    故选ABC。
    10.AC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将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并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CO2和NADH;第三阶段为电子传递链过程,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详解】A、NADH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从膜间腔跨越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是顺浓度梯度运输,运输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ATP合酶既可以催化ATP合成,又可作为氢离子跨膜的通道,C正确;
    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而图示仅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错误。
    故选AC。
    11.ACD
    【分析】酶的作用条件温和,最适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温度过高,酶会变性失活,温度过低,酶活性下降但不会失活。
    【详解】A、由图1可知,在实验条件下,该微生物体内的酶在60℃时反应速率最高(60℃底物剩余量最少,说明相同时间内底物反应的更多,反应速率快),说明这种微生物可能适合在较高的温度环境中生存,A正确;
    B、进行重复实验可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但并不能使酶Q的最适温度的范围更精准,要使得到的酶Q的最适温度更准确需要进一步缩小温度梯度范围进行实验,B错误;
    C、60℃有可能是酶Q的最适温度,因此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C正确;
    D、增加底物的浓度并不能改变酶的活性,因此酶Q的活性不变,D正确。
    故选ACD。
    12.C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A、测定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测定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A正确;
    B、施加久效磷后,随着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提高,所以久效磷可能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抑制作用可逆,是可逆性抑制剂,B正确;
    C、从图中看出,施加敌百虫后,随着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在较低的水平保持稳定,所以敌百虫是不可逆抑制剂,C错误;
    D、根据BC选项,施加久效磷后,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缓解,而施加敌百虫后不能,D错误。
    故选CD。
    13.BC
    【分析】翻译过程中,在mRNA的5'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在3'端存在终止密码子,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将由mRNA的5'端向3'端移动;据图可知,铁过剩时,铁与IRF结合,使IRF与IRE分离,失去IRF的转铁蛋白mRNA会被酶降解;铁缺乏时,IRF与IRE结合,可防止mRNA被酶降解,同时有利于转铁蛋白的合成,进而使细胞内转铁蛋白的数量增多;铁过剩时,铁与IRF结合并使IRF与IRE分离,转铁蛋白mRNA被酶降解,这可能与相应酶募集在mRNA周围有关。
    【详解】A、翻译过程中,在mRNA的5'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在3'端存在终止密码子,而不是终止子,与mRNA结合的核糖体将由mRNA的5'端向3'端移动,A错误;
    B、据图可知,铁过剩时,铁与IRF结合,使IRF与IRE分离,失去IRF的转铁蛋白mRNA会被酶降解,B正确;
    C、铁与IRF结合并使IRF与IRE分离,转铁蛋白mRNA被酶降解,这可能与相应酶募集在mRNA周围有关,C正确;
    D、IRF与IRE结合,可防止mRNA被酶降解,同时有利于转铁蛋白的合成,进而使细胞内转铁蛋白的数量增多,D错误。
    故选BC。
    14.BCD
    【分析】据图分析,常氧激活双加氧酶形成羟基化HIF-1α,然后与VHL泛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缺氧促进HIF-1α与特定的DNA片段结合,调控产生EPO和VEGF合成。
    【详解】A、HIF-1α是一种由蛋白质组成的转录调控因子,因此其发挥作用需要与RNA聚合酶结合在一起,A错误;
    B、据图分析,缺氧条件下促进HIF-1α与特定的DNA片段结合,调控产生EPO和VEGF合成,目的就是缓解机体缺氧症状,B正确;
    C、据图分析,常氧激活双加氧酶形成羟基化HIF-1α,然后与VHL泛素结合形成复合物,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降解,因此HIF-1α被识别降解所需的条件有O2、双加氧酶、VHL泛素、蛋白酶体,C正确;
    D、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就会导致细胞缺氧,缺氧条件下促进细胞中大量合成EPO和VEGF,D正确。
    故选BCD。
    15.CD
    【分析】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 以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详解】A、根据系谱图中Ⅱ-3和Ⅱ-5雄性出现与 I-1不同的稀有表型,推出I-2携带有稀有性状突变基因。根据系谱图中Ⅲ-2同时出现两种稀有性状,Ⅲ-4与Ⅲ-5分别出现稀有性状之一,而系谱图中雌性犬Ⅱ-2表型正常,已知Ⅱ-1不带有两种稀有性状的致病基因,可知控制这两种稀有性状的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根据Ⅲ-4与Ⅲ-5分别出现稀有性状之一,可知Ⅱ-2的基因型只有一种,两条X染色体上分别带有两种不同的致病基因,B错误;
    C、Ⅲ-4的稀有性状基因来自Ⅱ-2,Ⅱ-2的稀有性状基因来自Ⅰ-2,C正确;
    D、根据Ⅲ-4与Ⅲ-5分别出现稀有性状之一,可知Ⅱ-2的两条X染色体上分别带有两种不同的致病基因,Ⅲ-2(同时带有两种稀有性状基因)的表型可能是因为Ⅱ-2的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的结果,D正确。
    故选CD。
    16.ABC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已知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而Ⅱ-1和Ⅱ-2的后代有痴呆患者,说明Ⅱ-2是易位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有4种:79、7+9、79+、7+9+,A正确;
    B、Ⅱ-2是易位携带者,Ⅱ-3与Ⅱ-2是兄弟关系,Ⅱ-3表型正常,但不确定其染色体组成,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Ⅱ-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B正确;
    C、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Ⅲ-2是痴呆患者,根据题意知Ⅲ-2含有3个R片段,因此由Ⅱ-2产生的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7+9)和Ⅱ-1的正常卵子(79)结合生成的受精卵中含有3个R片段,B正确;
    C、由A项分析可知,Ⅱ-1的染色体组成正常,产生配子为79,Ⅱ-2是易位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有4种(79、7+9、79+、7+9+);Ⅲ-3表现正常,Ⅲ=3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或77+99+,两者的比例为1:1,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Ⅲ-4已经出生(染色体组成不可能为7799+),但不知道是否痴呆,则Ⅲ-4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正常)、77+99+(携带者)、77+99(痴呆),Ⅲ-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3,D错误。
    故选ABC。
    17.BD
    【分析】1、 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2、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可以保证平板上长出的菌株均能分解利用纤维素。
    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I和Ⅲ均属于接种,Ⅱ是挑取单菌落转接,为了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目标菌株,均需要在超净台上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题图可知,I和Ⅲ均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A正确;
    B、培养基②的菌落可能存在由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B错误;
    C、步骤Ⅱ挑取直接最大的菌落转接到液体培养基,该过程是根据菌落特征初步鉴定并扩增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过程,C正确;
    D、题干为了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培养基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④富含纤维素且含有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的刚果红,从功能上来看其应为选择+鉴别培养基(以鉴别为主),选出透明圈与菌落比值较大的菌落作目的菌种,D错误。
    故选BD。
    18.ABD
    【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①当样品的稀释庋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②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来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的活菌数。
    【详解】A、若目标菌是霉菌,则需将培养基甲调至酸性,A错误;
    B、③过程将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灼烧,等冷却后再进行涂布,B错误;
    C、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正确;
    D、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的比值越小说明降解能力越强,先计算表中每种菌株D1与D2的比值,可得C3菌株的比值最小,所以,对蛋白质分解能力最强的是C3菌株,D错误。
    故选ABD。
    19.ABC
    【分析】细胞核移植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直接去除法还有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
    【详解】A、采用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去除细胞核。这些方法都是在没有刺破透明带或卵母细胞质膜的情况下实现细胞核的去除或使卵细胞核DNA变性,从而达到去核的目的,A正确;
    B、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主要是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B正确;
    C、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了它,即将组蛋白去甲基化和增加乙酰化(高乙酰化),有利于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C正确;
    D、由于供受体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不会发生免疫排斥,故胚胎移植前不需要进行HLA检测,D错误。
    故选ABC。
    20.ACD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通过任何一项技术(如转基因、核移植和体外受精等)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详解】A、体外受精时,需要将所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MⅡ期,才可以与精子完成受精作用,A错误;
    B、PGD是指胚胎植入前的基因诊断,PGD可用于筛选红绿色盲;PGS是指胚胎植入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检测,PGS可用于筛选唐氏综合征,B正确;
    C、将成熟的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溶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C错误;
    D、“理想胚胎”需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才能植入子宫,D错误。
    故选ACD。
    21.ABD
    【分析】由图可知,黑暗条件下,纳米银稀释液浓度为0时,藻液中溶解氧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说明小球藻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 ,加入不同浓度的纳米银稀释液后,当培养时间相同时,各实验组的溶解氧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球藻呼吸作用消耗的O2 量较少。
    【详解】A、小球藻呼吸作用过程中,氧气消耗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正确;
    B、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纳米银稀释液的浓度和培养时间,B正确;
    C、由题图可知,同一培养时间,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溶解氧含量上升,说明呼吸作用耗氧量下降,所以纳米银对小球藻的有氧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错误;
    D、在光下小球藻光合作用会释放氧气,为了避免小球藻光合作用对实验测定结果的干扰,本实验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选ABD。
    22.AC
    【分析】细胞内需要吸收能量进行的反应是吸能反应;细胞内的反应进行时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
    【详解】A、由题图可知,马达蛋白沿细胞骨架“行走”伴随着ATP水解为ADP和Pi的过程,所以推测其是一种吸能反应,A错误;
    B、马达蛋白能精确地定向运输多种结构,说明马达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所运输的囊泡和细胞器,B正确;
    C、核糖体属于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能产生囊泡,C错误;
    D、下丘脑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会以囊泡的形式与马达蛋白结合,再转运到细胞膜,所以在下丘脑细胞中马达蛋白功能异常会影响激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AC。
    23.ACD
    【分析】1、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低温时会产生超氧自由基,而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分子和磷脂等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会损伤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酶的活性温度影响,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结构。
    【详解】A、低温时产生超氧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分子和磷脂等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会损伤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
    B、处理2天SOD活性降低的原因是低温降低了相关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处理2~8天SOD活性都上升了,说明两种茶树均能适应一定的低温环境,具有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C正确;
    D、乌牛早品种的SOD活性高于舒茶早品种的,可推测乌牛早品种比舒茶早品种更适合在低温环境下种植,D正确。
    故选ACD。
    24.BC
    【分析】雪兔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
    B、可食植物增加和猞猁减少是雪兔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
    C、从多年的调查看,猞猁和雪兔相互制约,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两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容纳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D错误。
    故选BC。
    25.BD
    【分析】基因重组分为两类:自由组合型和互换型。自由组合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重新组合。互换型: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的互换。
    【详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交换,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蝗虫产卵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若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的互换,则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会改变整个DNA的碱基序列,B正确;
    C、蝗虫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DNA已经复制,但着丝粒未分裂,含有2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C错误;
    D、气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蝗虫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正确。
    故选BD。
    26.BCD
    【分析】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液中的大分子的如血细胞、蛋白质等不能被过滤出去,其余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经过过滤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还有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会形成尿液,所以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
    【详解】A、据图可知,甲被滤过后部分被重吸收,可能是Na+也可能是尿素,乙被滤过后完全被重吸收,可能是葡萄糖,A错误;
    B、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的原理与血浆形成组织液的原理基本相同,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等不能被过滤出去,B正确;
    C、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数量有限,因此其吸收有限量,血糖过高超过其重吸收能力可导致尿糖,C正确;
    D、据图可知,丙物质不能被肾小球滤过且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若发生丙物质大量滤过,则表明肾小球功能异常,即其通透性增加,由于血浆中丙物质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病人表现为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BCD。
    27.BCD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由题图可知,用细针治疗时膜内外电位差没有超过阈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而用粗针治疗时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细针刺激和粗针刺激的强度存在差异,A正确;
    B、用细针和粗针治疗时膜内外电位差都发生了变化,说明都发生了Na+内流,B错误;
    C、用粗针治疗时产生了动作电位,但力度加大不能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C错误;
    D、图乙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依靠通道蛋白完成,D错误。
    故选BCD。
    28.ABC
    【分析】由图1可知,随着损伤处理时间的延长,损伤叶和诱导叶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根据图2可知,随着损伤处理时间的延长,损伤叶中ABA和JA最先达到最大值,且ABA的相对含量大于JA的相对含量。
    【详解】A、由图1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在一定损伤时间内,损伤叶和诱导叶中脂氧合酶(LOX)活性均表现为增加,说明机械损伤在一定时间内可提高损伤叶和诱导叶LOX活性,A正确;
    B、由图2可知,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损伤叶与诱导叶内ABA和JA的相对含量都是先增加后减少,即与损伤叶相比,诱导叶ABA和J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峰值滞后,B正确;
    C、由于损伤叶与诱导叶没有直接接触,但诱导叶内脂氧合酶(LOX)、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变化趋势与损伤叶基本相同,且诱导叶内ABA和JA含量变化比损伤叶滞后,说明损伤叶产生防御反应的同时可能还会释放挥发性物质,诱导邻近健康植株叶片也产生相同的防御反应,C正确;
    D、在降低自身损伤的同时,使邻近的健康植株提前出现防御反应,有利于提高种群抗机械损伤或昆虫取食的能力,有利于种群在容易被机械损伤(和啃食)的环境中生存,D错误。
    故选ABC。
    29.BC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自变量为是否赤霉素浸种,因变量为种子萌发率。
    【详解】A、分析题表,CK组为对照组,所用赤霉素浓度应为0,A正确;
    B、题表中数据显示,所用赤霉素浓度均促进野生黑枸杞种子萌发,B错误;
    C、根据实验结果只能确定促进野生黑枸杞萌发时,使用赤霉素的最佳浓度范围和浸种时间范围,C错误;
    D、在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应适宜且相等,该实验过程中种子状况、温度等为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BC。
    30.ABD
    【分析】资源化的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是由于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能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从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是由于减少了环境污染.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A、由图示可知,苍蝇和蚯蚓以秸秆为食物来源,属于分解者,A正确;
    B、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④优于③一是由于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能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二是由于减少了环境污染,B正确;
    C、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在沼气池的微生物和农作物之间双向传递,C错误;
    D、增加生物种类,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故答案为:ABD。
    31.ACD
    【分析】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详解】A、栖息地碎片化会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降低生物多样性,A正确;
    B、H/R增大,说明捕食者可以深入到被捕食者栖息地的深度更大,被捕食者生存压力随之增大,B错误;
    C、相对安全区范围影响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的速率,相对安全区范围越小,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的速率越快,C正确;
    D、增加相邻“碎片”的连通性,栖息地增大,R值增大,有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恢复,D正确。
    故选ACD。
    32.AC
    【分析】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的脱毒方法对滁菊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脱毒方法,因变量是样本存活率等,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图可知,2、5号电泳结果显示标准片段之外的阳性结果,3、4号则没有,说明3、4号成功脱去CVB,2、5号未能脱去CVB,A错误;
    B、据表可知,只脱除CSVd时,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区组织培养的脱毒率最高,脱毒效果相对较好,B正确;
    C、据表可知,热处理和病毒唑处理后,试管苗同时脱去两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是35.21%、36.62%,与第一组(16.88%)相比,有显著作用,C错误;
    D、相比于第一组,热处理和病毒唑处理后,试管苗的存活个体数减少,存活率下降,D正确。
    故选AC。
    33.ABC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两种技术中只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涉及细胞的融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淋巴细胞的基因相同,②③④⑤的差异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A错误;
    B、两种技术均需要对小鼠进行特定抗原的免疫,但只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特定细胞的筛选、鉴定和培养,B错误;
    C、多克隆抗体需要从小鼠的血清中收集抗体,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获得,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C错误;
    D、①含有的多种抗体,源于不同的浆细胞,多种抗体的获得是因为病原体表面的不同抗原导致不同浆细胞的形成,不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同种病原体的不同抗原结合,D正确。
    故选ABC。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8生物技术与工程(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生物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8生物技术与工程(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生物含解析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7生态(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冲刺过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7生态(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冲刺过含解析答案,共28页。

    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6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植物激素(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含解析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培优专题06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植物激素(挑战真题练技巧点拨用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含解析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哮喘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