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4)七年级下册同步教案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分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整体概况
一、课程标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作为七年级第三单元,承接七年级第二单元教材立意,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引导我们从“核心 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三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 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传承核心思想理 念;知道我国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内涵,学会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懂得并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学会用它们滋养我们 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理解。他 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能较少。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 方法,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博 物馆、学习传统手工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培养 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课时分配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每框1课时)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每框1课时) 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每框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 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政治认同)
★初步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理 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道德修养)
学习内容要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1框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体会中华人文精神的深远影响,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政治认同) 2.学会运用中华人文精神涵养品格,实现人生价值。(健全人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中华人文精神指导学习和生活。
一、导入新课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 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A: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 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 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B: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 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千古美谈。
C: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思 考: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 你的启发。
教师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 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 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影 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新课讲授
1.读经典,析处世方法
活动一:经典解读
《礼记 · 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 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思 考:什么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提示: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 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
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 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思考:为什么要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请举例。
提示:班级准备举行元旦晚会,大家对准备什么节 目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班级氛围和谐融洽。
教师总结:中华人文精神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 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 提供重要启示。
2.荐好书,悟教化思想
活动二:好书分享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请“好书推荐官”为我们 推荐好书,分享读书感悟。
提示:课前安排4位学生准备,教师做好指导。
教师总结: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 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中华 人文精神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 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3.赏国画,品美学追求
活动三:国画鉴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给我们 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现象级舞蹈作品《只此青 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以舞蹈肢体和舞 台视觉描绘出山河无垠的壮阔画面、构筑出古与今的时 空联结。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60~61页“相关链接”, 一起鉴赏《千里江山图》。
思考:《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美在哪里?
第三单元 145
提示: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 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教师总结: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 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中华人文精神 中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 特的审美气质。
4.诵诗词,体生活理念
活动四:诗词诵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理念?这 种生活理念在今天有什么作用?
提示: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 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教师总结: 中华人文精神中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 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 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人文精神的重 要意义,通过探讨、交流,学习了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表 现。同学们,中华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我们要 积极探索中华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自觉运用中华人文 精神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教 学 反 思
1.本课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通过活动线——经典解读、好书分享、国画鉴赏、诗词诵读,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线的 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 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2.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如好书分享中推荐书籍的选择、诗词诵读要富有情感,同时四个活动要注意时间安排。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分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关爱他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二单元内容的深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单音与和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