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分层练习卷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同步测试题,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分钟,千米/时,看统计图填空,的气温变化情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春•青白江区期末)观察如图气温变化统计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隔2小时测一次气温
B.气温1小时最多升高了 2°C
C.10:00时气温是 21°C
D.气温从14:00后开始下降
2.(2023春•山西期末)下面第( )种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A.统计学生每天睡眠时间
B.统计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C.统计各年级学生人数
D.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3.(2023•梅州)如图所示:笑笑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她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钟。
A.20B.40C.60D.80
4.(2023•顺德区)如图笑笑从学校出发,先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后便乘车回到学校,出发时乘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A.2.5B.5C.7.5D.10
5.(2023春•惠山区期末)小红早上乘妈妈的车去学校,放学后,自己步行回家。下图中,( )表示了小红一天的离家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A.B.C.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2023春•陆河县期末)某商场2017年下半年的营业额情况统计图如图: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 月的营业额最高,是 万元。
(3)平均每月的营业额是 万元。
(4)10月到12月,该商场的营业额呈 趋势。
7.(2023春•府谷县期末)如图是李季2018~202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数量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季在 年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数量相差最多。
(2)李季在2022年收到普通贺卡的数量占全年收到贺卡总数的 。(填分数)
(3)从总体上看,李季2018~2022年收到电子贺卡的数量呈 趋势。(填“上升”或“下降”)
8.(2023春•太仓市期中)如图是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机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 秒,乙飞机飞行了 秒,从第 秒到第 秒,甲飞机飞行的高度没有变。
(2)从图上看,第25秒甲的飞行高度是 米,第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9.(2022秋•连云区期末)看统计图填空。
两地季平均气温最接近的是第 季度;两地季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是第 季度。第一季度两地平均气温相差 摄氏度;一年中 地的季平均气温高于 地。
10.(2023秋•寒亭区期末)如图所示 图能大概反映出我省(山东省)的气温变化情况。
三.判断题(共2小题)
11.(2024•吉县模拟)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12.(2024•蓟州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
四.操作题(共3小题)
13.(2024春•高明区期末)体育强,则国强。如图是育才小学2019年~2023年参加全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男、女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量统计图。
(1)在2019年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育才小学的女运动员取得的奖牌数是男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的29,根据信息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14.(2022春•东平县期末)仔细观察。
某地区2021年月降水量统计表
月降水量最大,是 毫米。 月降水量最小,是 毫米。1月份到6月份,降水量呈 趋势。
15.(2021春•楚雄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昭通市和昆明市2021年6月1~7日的气温统计图。
(1)昭通市的最低气温是 ℃,昆明市的最低气温是 ℃。
(2)从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看出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
五.应用题(共5小题)
16.(2023春•罗庄区期末)下面是甲、乙两店2022年12月~2023年5月“午睡地垫”月销售量统计图。
(1)近半年以来,甲、乙两店“午睡地垫” 月销售相差最大,相差 万条。
(2)近半年销售量最高的是 店。
(3)如果你是校办老师,你会选择在哪家店购买,为什么?
17.(2022秋•盱眙县期末)“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3日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下,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图是2015~2019年某地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问题:
①2016年,当地年人均食品支出占年人均支出的几分之几?
②到2019年,当地年人均教育支出已经占到年人均支出的18.2019年,当地年人均教育支出为多少元?
18.(2023•城厢区)“九鲤飞瀑天下奇”,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从宁德前往九鲤湖景区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
(2)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19.(2023•瑞安市模拟)小乐到6千米远的西溪去玩。请你根据折线图回答:
(1)小乐在西溪玩了多少时间?
(2)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多少小时到达西溪?
(3)求出返回时小乐骑自行车的速度。
20.(2021秋•清新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希望小学各年级学生近视人数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希望小学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趋势吗?
(2)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比五年级多24%,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是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拔高作业)2024-2025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人教新版五年级同步个性化分层作业第7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3春•青白江区期末)观察如图气温变化统计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隔2小时测一次气温
B.气温1小时最多升高了 2°C
C.10:00时气温是 21°C
D.气温从14:00后开始下降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答案】A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每隔1小时测一次气温;气温1小时最多升高2℃;10:00时气温是21℃;气温从14:00开始下降。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分析得:
A、每隔2小时测一次气温。说法错误;
B、气温1小时最多升高2℃。说法正确;
C、10:00时气温是21℃。说法正确;
D、气温从14:00开始下降。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2023春•山西期末)下面第( )种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A.统计学生每天睡眠时间
B.统计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C.统计各年级学生人数
D.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
【答案】B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特点是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据此判断。
【解答】解:A.统计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B.统计病人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C.统计各年级学生人数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D.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应选用扇形统计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特点,理解和应用折线统计图特点是解答关键。
3.(2023•梅州)如图所示:笑笑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她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钟。
A.20B.40C.60D.80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B
【分析】根据统计图知,笑笑骑车从家去相距5千米的图书馆借书,行驶20分钟后停留了20分钟,继续前行,又经过20分钟后,共行驶了5千米到达图书馆,在图书馆逗留40分钟后,骑车回家只用了20分钟;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00﹣60=40(分钟)
答:她在图书馆借书用40分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行驶时间与行驶路程的数量关系,以及利用统计图中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023•顺德区)如图笑笑从学校出发,先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后便乘车回到学校,出发时乘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A.2.5B.5C.7.5D.10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D
【分析】从学校出发到科技馆的路程是5千米,时间是0.5小时,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即可。
【解答】解:5÷0.5=10(千米/时)
答:出发时乘车的速度是10千米/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用到速度=路程÷时间。
5.(2023春•惠山区期末)小红早上乘妈妈的车去学校,放学后,自己步行回家。下图中,( )表示了小红一天的离家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A.B.C.D.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B
【分析】因为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一定,所以小红早上乘妈妈的车去学校,用时间少;放学后,自己步行回家,用时间多。据此对照下面四幅图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小红早上乘妈妈的车去学校,用时间少;放学后,自己步行回家,用时间多。图B表示了小红一天的离家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2023春•陆河县期末)某商场2017年下半年的营业额情况统计图如图:
(1)这是一幅 折线 统计图。
(2) 12 月的营业额最高,是 50 万元。
(3)平均每月的营业额是 30 万元。
(4)10月到12月,该商场的营业额呈 上升 趋势。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填空题;应用意识.
【答案】(1)折线;(2)12,50;30;上升。
【分析】(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
(2)由图可知,12月的营业额最高,是50万元;
(3)求出这6个月的营业总额,再除以6,即可求出平均每月的营业额;
(4)10月到12月,该商场的营业额呈上升趋势。
【解答】解:(1)(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
(2)由图可知,12月的营业额最高,是50万元;
(3)10+20+30+30+40+50=180(万元)
180÷6=30(万元)
答:平均每月的营业额是30万元。
(4)10月到12月,该商场的营业额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折线;12,50;(3)30;(4)上升。
【点评】从统计图中正确读取数据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7.(2023春•府谷县期末)如图是李季2018~202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数量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季在 2018 年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数量相差最多。
(2)李季在2022年收到普通贺卡的数量占全年收到贺卡总数的 1843 。(填分数)
(3)从总体上看,李季2018~2022年收到电子贺卡的数量呈 上升 趋势。(填“上升”或“下降”)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应用意识.
【答案】(1)2018;(2)1843;(3)上升。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2018年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数量相差最多;
(2)2022年收到普通贺卡18封,电子贺卡25封,用普通贺卡的数量除以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数量和即可解答;
(3)观察统计图可知:从总体上看,李季2018~2022年收到电子贺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解答】解:(1)观察统计图可知:2018年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数量相差最多;
(2)2022年收到普通贺卡18封,电子贺卡25封,
18÷(18+25)
=18÷43
=1843
答:李季在2022年收到普通贺卡的数量占全年收到贺卡总数的1843。
(3)观察统计图可知:从总体上看,李季2018~2022年收到电子贺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1)2018;(2)1843;(3)上升。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8.(2023春•太仓市期中)如图是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机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甲飞机飞行了 35 秒,乙飞机飞行了 40 秒,从第 15 秒到第 20 秒,甲飞机飞行的高度没有变。
(2)从图上看,第25秒甲的飞行高度是 20 米,第 15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应用意识.
【答案】(1)35,40,15,20;
(2)20,15。
【分析】(1)图中横轴表示飞行时间,纵轴表示飞行高度,实线为甲飞机的数据,虚线为乙飞机的数据;从两架飞机飞行高度、返回时间可看出两架飞机各飞行了多少秒及从第几秒到第几秒时,甲飞机飞行高度没有变;
(2)找到图中横轴第25秒中甲飞机的飞行时间,相对应的纵轴即可看出飞行高度为20米;实线与虚线的交叉点表示两架飞机在同一时间处于同一高度;
【解答】解:(1)从图上看,从起飞到落地甲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飞行了40秒。从第15秒到第20秒,甲飞机飞行的高度没有变。
(2)从图上看,第25秒甲的飞行高度是20米;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故答2案为:35,40,15,20;20,15。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9.(2022秋•连云区期末)看统计图填空。
两地季平均气温最接近的是第 二 季度;两地季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是第 四 季度。第一季度两地平均气温相差 8 摄氏度;一年中 乙 地的季平均气温高于 甲 地。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答案】二,四,8,乙,甲。
【分析】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两地季平均气温最接近的是第二季度,两地季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是第四季度,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求出第一季度两地平均气温相差多少℃,一年中乙地的季平均气温高于甲地。据此解答。
【解答】解:11﹣3=8(℃)
答:两地季平均气温最接近的是第二季度,两地季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是第四季度,第一季度两地平均气温相差8℃,一年中乙地的季平均气温高于甲地。
故答案为:二,四,8,乙,甲。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0.(2023秋•寒亭区期末)如图所示 B 图能大概反映出我省(山东省)的气温变化情况。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B。
【分析】根据生活实际可知,山东省的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四季变化较为明显,冬天气温较低,夏天天气较热,据此解答。
【解答】解:上图B图能大概反映出我省(山东省)的气温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判断题(共2小题)
11.(2024•吉县模拟)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
【考点】统计图的特点.
【专题】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应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2.(2024•蓟州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 .
【考点】统计图的特点.
【答案】√
【分析】(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反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所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四.操作题(共3小题)
13.(2024春•高明区期末)体育强,则国强。如图是育才小学2019年~2023年参加全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男、女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量统计图。
(1)在2019年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育才小学的女运动员取得的奖牌数是男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的29,根据信息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应用意识.
【答案】(1);(2)育才小学女运动员田径竞技水平提升较快。(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据此用2019年育才小学男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乘29,即可求出2019年育才小学女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再补充统计图即可;
(2)育才小学女运动员田径竞技水平提升很快。
【解答】解:(1)9×29=2(枚)
(2)育才小学女运动员田径竞技水平提升较快。(答案不唯一)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4.(2022春•东平县期末)仔细观察。
某地区2021年月降水量统计表
6 月降水量最大,是 296.6 毫米。 12 月降水量最小,是 34.4 毫米。1月份到6月份,降水量呈 上升 趋势。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①6; ②296.6;③12; ④34.4;⑤上升。
【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个月份的降水量,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解答】解: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6月降水量最大,是296.6毫米;12月份的降水量最小,是34.4毫米;1月份到6月份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6;296.6;12;34.4;上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关系解答问题的能力。
15.(2021春•楚雄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昭通市和昆明市2021年6月1~7日的气温统计图。
(1)昭通市的最低气温是 18 ℃,昆明市的最低气温是 25 ℃。
(2)从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看出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答案】(1)18,25;
(2)答案不唯一。从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6月2日两个城市的气温相差最大,6月6日两个城市的气温相差最小。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直接回答问题。
(2)答案不唯一。从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6月2日两个城市的气温相差最大,6月6日两个城市的气温相差最小。据此解答。
【解答】解:(1)昭通市的最低气温是18℃,昆明市的最低气温是25℃。
(2)答案不唯一。从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6月2日两个城市的气温相差最大,6月6日两个城市的气温相差最小。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应用题(共5小题)
16.(2023春•罗庄区期末)下面是甲、乙两店2022年12月~2023年5月“午睡地垫”月销售量统计图。
(1)近半年以来,甲、乙两店“午睡地垫” 12 月销售相差最大,相差 0.8 万条。
(2)近半年销售量最高的是 甲 店。
(3)如果你是校办老师,你会选择在哪家店购买,为什么?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题;应用意识.
【答案】(1)12,0.8;
(2)甲;
(3)甲店,因为近半年销售量最高的是甲店。(答案不唯一)
【分析】(1)用减法列式分别计算6个月份两个店相差多少万条,由此解答本题;
(2)用加法列式计算两个店半年的销售量,由此解答本题;
(3)选择销量高的店,由此解答本题。
【解答】解:(1)2.4﹣1.6=0.8(万条)
2.6﹣1.9=0.7(万条)
2.7﹣2.0=0.7(万条)
2.4﹣1.9=0.5(万条)
2.1﹣2.0=0.1(万条)
2.4﹣1.8=0.6(万条)
0.8>0.7>0.6>0.5>0.1
答:近半年以来,甲、乙两店“午睡地垫”12月销售相差最大,相差0.8万条。
(2)2.4+2.6+2.7+2.4+2.0+1.8=13.9(万条)
1.6+1.9+2.0+1.9+2.1+2.4=11.9(万条)
答:近半年销售量最高的是甲店。
(3)我选择甲店来购买,因为近半年销售量最高的是甲店。(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12,0.8;甲。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7.(2022秋•盱眙县期末)“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3日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在党中央的关心和领导下,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图是2015~2019年某地年人均支出和年人均食品支出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问题:
①2016年,当地年人均食品支出占年人均支出的几分之几?
②到2019年,当地年人均教育支出已经占到年人均支出的18.2019年,当地年人均教育支出为多少元?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
【答案】①35;
②500。
【分析】①把2016年某地年人均支出额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②把2019年某地年人均支出额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解答】解:①300÷500=35
答:2016年,当地年人均食品支出占年人均支出的35。
②4000×18=500(元)
答:2019年,当地年人均教育支出为500元。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8.(2023•城厢区)“九鲤飞瀑天下奇”,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从宁德前往九鲤湖景区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12
。
(2)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考点】复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综合填空题;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1)12。(2)36千米。
【分析】(1)从图中获得信息,用路程÷时间=速度,代入即可。
(2)从图中获得信息,先求从3.5小时到6小时所走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从3.5小时到6小时的速度,再用所求的速度乘从5小时到6小时所走的时间就是所求的路程。
【解答】解:(1)甲的速度:
210÷3.5=60(千米/时)
乙的速度:
210÷1.75=120(千米/时)
60÷120=12。
则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2。
(2)(300﹣210)÷(6﹣3.5)×(6﹣5)
=90÷2.5×1
=36×1
=36(千米)
答: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36千米。
故答案为:(1)1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19.(2023•瑞安市模拟)小乐到6千米远的西溪去玩。请你根据折线图回答:
(1)小乐在西溪玩了多少时间?
(2)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多少小时到达西溪?
(3)求出返回时小乐骑自行车的速度。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1)30分钟,(2)23小时,(3)12千米/小时。
【分析】(1)小乐2时到西溪,2时30分开始返回。
(2)小乐在去西溪的途中休息了20分钟,他是从1时出发,2时到达西溪,如果一直走不休息,到达西溪的用时就是1时减去20分钟。
(3)返回时小乐用时30分钟,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
【解答】解:(1)2:30﹣2:00=30(分钟)
答:小乐在西溪玩了30分钟。
(2)1时﹣20分钟=40分钟=23小时
答:如果一直走不休息,23小时到达西溪。
(3)6÷0.5=12(千米/小时)
答:返回时小乐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
【点评】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0.(2021秋•清新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希望小学各年级学生近视人数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希望小学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趋势吗?
(2)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比五年级多24%,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是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考点】单式折线统计图.
【专题】统计数据的计算与应用;数据分析观念.
【答案】(1)上升趋势;
(2)62人;
(3)由于近似人数的上升,想对同学们说,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我们的视力。(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折线的走势说出小学生近视眼变化的趋势;
(2)把五年级近视人数看作单位“1”,六年级比五年级多24%,六年级是五年级的(1+24%),用五年级近视人数乘(1+24%),即可求出六年级近视人数;
(3)根据折线的变化趋势,说出自己的建议,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1)从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趋势可以看出,希望小学学生近视人数的变化趋势是上升趋势。
(2)50×(1+24%)
=50×1.24
=62(人)
答:六年级近视的人数是62人。
(3)由于近视人数的上升,想对同学们说,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我们的视力。(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
考点卡片
1.简单的行程问题
【知识点归纳】
计算路程,时间,速度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两地的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问题=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速度慢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5千米,4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根据题意,应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即63.5+56.5=120(千米),然后乘相遇时间,列式解答即可.
解:(63.5+56.5)×4
=120×4
=48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48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例2: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16小时行了全程的23,王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
分析:先依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王华16小时行驶的路程,再运用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
解:4×16÷23,
=23÷23,
=1(千米),
答:王华家离学校有1千米.
点评:分数除法意义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王华16小时行驶的路程.
例3: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距中点14千米的地方相遇,两车相遇时,它们所行路程的差是( )千米.
A、7 B、14 C、28 D、42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据此即可进行解答.
解:因为两车相遇时,快车超过中点14千米,
而慢车距离终点还有14千米,
因此它们的路程差为14×2=28千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间、路程、速度差的掌握情况.
2.单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1.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表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折现统计图制作步骤:
(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先画纵轴,后画横轴,横、纵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描点、连线: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去时的车速为每小时48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每小时 72 千米.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48×(4+5)÷(19﹣13),
=48×9÷6,
=72(千米);
答:汽车从C站返回A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72千米.
故答案为:72.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
3.复式折线统计图
【知识点归纳】
1.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用线段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项目的具体数量,又能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2.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可以用来作股市的跌涨和统计气温.
3.作用:
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工作进度和增长.
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
4.区别: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条线,和第二个单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趋势.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哥哥和弟弟周末分别骑车去森林动物园游玩,下面的图象表示他们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请根据哥哥、弟弟行程图填空.
①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 正 比例.
②弟弟骑车每分钟行 0.3 千米.
分析:此题是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成正比例的意义可知,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观察统计图可得出弟弟行驶的路程为30千米,时间为3:40﹣2:00=100分钟,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问题.
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
所以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
3:40﹣2:00=100(分钟),
30÷100=0.3(千米);
答:哥哥骑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弟弟骑车每分钟行0.3千米.
故答案为:正;0.3.
点评:此题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成正比例的意义.
4.统计图的特点
【知识点归纳】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能够使人们一眼看出各个数据的大小.
(2)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
【命题方向】
常考题型:
例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 )
A、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B、数量的多少 C、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分析】(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故选:B.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
B
B
D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册8 数学广角-----找次品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最优化,次就能找出这个次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5 图形的运动(三)精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它有 条对称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练习题,共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