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10.3 平行线的性质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10.3 平行线的性质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学习难点】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混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组织学习,温故知新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三个判定都是由已知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得出两直线位置(平行)关系.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二、实验探索
1.利用练习本上的平行横线,从中任选两条分别记作直线AB,CD,画一条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得8个角.
任选一对同位角,并猜测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答:同位角相等.验证略.
2.再画一条截线试试,看看结论是否成立.请试着把上面的发现用文字表述出来.
答:结论仍然成立,据此得出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下图中的内错角∠3与∠5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同旁内角∠4与∠5又有什么样的大小关系呢?能说出理由吗?
解:因为AB∥CD,所以∠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1=∠3(对顶角相等),
所以∠3=∠5.
从而得出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仿照推导性质2的过程推出性质3:
因为AB∥CD,所以∠1=∠5.
又因为∠1+∠4=180°(平角的定义),
所以∠5+∠4=180°.
从而得出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总结:两直线平行eq \(,\s\up14(性质),\s\d5(判定))eq \b\lc\{(\a\vs4\al\c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由角的数量关系,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条直线平行是结果.
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条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
三、例题分析
【例1】 填空:如图.
(1)因为AD∥BC(已知),
所以∠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因为AB∥CD(已知),
所以∠1=__∠D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因为AD∥BC(已知),
所以∠C+__∠D__=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2】 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三角形ABC的边AB,AC,BC上,且DE∥BC,∠B=48°.
(1)求∠ADE的度数;
(2)如果∠DEF=48°,那么EF与AB平行吗?
解:(1)因为DE∥BC,
所以∠ADE=∠B=4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由(1)得∠ADE=48°,而∠DEF=48°,
所以∠ADE=∠DEF,
所以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3】 如图,BCD是一条直线,∠A=75°,∠1=53°,∠2=75°,求∠B的度数.
解:因为∠A=75°,∠2=75°,
所以∠A=∠2=75°,
所以AB∥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B=∠1=5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4】 如图,已知DE⊥AO于点E,BO⊥AO于点O,FC⊥AB于点C,∠1=∠2,试说明DO⊥AB.
解:因为DE⊥AO,BO⊥AO(已知),
所以∠DEA=∠BOE=90°,
所以DE∥OB,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1=∠2(已知),
所以∠1=∠3(等量代换),
所以CF∥DO(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BCF=∠O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FC⊥AB(已知),所以∠FCB=90°,
所以∠ODB=90°,所以DO⊥AB(垂直的定义).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如图,已知∠1=120°,∠2=60°,∠3=50°,求∠4的度数.
解:∠4=130°.
3.如图,AB∥CD,∠1=120°,∠3=70°,求∠2和∠4的度数.
解:∠2=60°,∠4=110°.
4.如图,AB∥CD,探究∠BED与∠CDE与∠ABE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ED=∠CDE+∠ABE.
理由:过点E作EF∥AB,
因为AB∥CD,
所以AB∥CD∥EF,
所以∠B=∠BEF,∠D=∠DEF,
又因为∠BED=∠BEF+∠DEF,
所以∠BED=∠CDE+∠ABE.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10.3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文件包含专题103平行线的性质举一反三沪科版教师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举一反三系列沪科版pdf、专题103平行线的性质举一反三沪科版学生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举一反三系列沪科版pdf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3 平行线的性质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随堂练习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