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课件PPT+分层练习(原卷+解析卷)全套
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蒲柳人家(节选)/刘绍棠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8课《蒲柳人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8课《蒲柳人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全身上下就像刚从 yān cōng(
)里爬出来。
2.不能叫你们ā zā(
3. 还 wēi hè(
)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要三天不给他饭吃。
4. 何满子却 yǐn nì(
)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
5. 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 rú zuò zhēn zhān(
),身上像 máng cì zài bèi
(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很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叶先生您请教。
B.广大医护人员在此次抗疫战中执行任务不折不扣,面对困难不折不挠,对抗疾病“不依不
饶”,对待患者不离不弃。
C.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D.上海市加快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3.下列对《蒲柳人家》的分析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
B. 《蒲柳人家》中的“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句
话运用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蒲柳人家》中何满子的奶奶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教训几个不识好歹的年轻纤夫。
正是这种泼辣大胆、刚正不阿,乡亲们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
D. 《蒲柳人家》体现了刘绍棠小说特有的语言风格,小说大量使用了口语。
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①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
贼扣儿。
②那一年是 1936 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
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
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③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
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
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
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④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
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
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
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
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
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
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
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
腌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
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
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
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
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
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
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
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
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⑤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一来,一丈青大娘可就跟
儿媳妇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⑥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
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⑦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⑧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
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
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
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
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
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
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
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番,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1.选文是《蒲柳人家》整部小说的开头部分,请在选文中找出能够串起小说情节的一句话,
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2.请用简洁的语言为选文第④段拟小标题。(字数不超过 10 个字)。
3.何大学问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请用简洁的语句分别加以概括。
4.请赏析下列句子。(可从词语的选用和句式、修辞、描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
子。
②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③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
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
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嘱咐
孙犁
情节提示:水生是八路军的副指导员,他已经八年没有回家乡了,一场大战前他特意绕道回家去看看。
他悠闲地走着,四面八方观看着,铁路旁边并排的炮楼,有的已经拆毀,破墙上洒落了一片鸟粪。铁
路两旁的柳树黄了叶子,随着铁轨伸展到远远的北方。一列火车正从那里慢慢地滚过来,惨叫,吐着白雾。
一时,八年的战斗景象涌到心里来。他笑了一笑想,现在应该把这些事情暂时地忘记,集中精神看一
看家乡的风土人情吧。他想享受一个人在特别兴奋时的愉快心情,于是看看麦地,又看看天,看看周围那
像深蓝淡墨涂成的村庄图画。这里离他的家不过九十里路,一天的路程。今天晩上,就可以到家了。
不久,他觉得这种感情有些做作。心里面并不那么激动。幼小的时候,离开家半月十天,当黄昏的时
候走近了自己的村庄,望见自己家里烟囱上冒起的袅袅的轻烟,心里就醉了。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
家近了,就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的确实年岁忘记了,
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是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
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
黄昏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的家门,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关闭外面的梢门。水生热
情地叫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
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进家去吧!”他在前
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在前面,到屋里去点灯。水生在院里停了停。他听着女
人忙乱地打火,灯光闪在窗户上了,女人喊:“进来吧!还做客吗?”
女人在叫唤着一个孩子,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
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说:“来,我抱抱。”
女人把孩子送到他怀里,八九岁的女孩子竟有这么重。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
这个“八路”。女人转身拾掇着炕上的纺车线子等等东西。
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
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水生靠在炕头上。外面起了风,风吹着院里那棵小槐树,月光射到窗纸上来。水生觉得这屋里是很暖
和的,在黑影里问那孩子:“你叫什么?”“小平。”“几岁了?”
女人在外边拉着风箱说:“别告诉他,他不记的吗?”
孩子回答说:“八岁。”
“想我吗?”“想你。想你,你不来。”孩子笑着说。
女人在外边也笑了。说:“真的!你也想过家吗?”
水生说:“想过。”
“在什么时候?”“闲着的时候。”“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
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着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点,就放下
了。
从窗户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上结起来的冰花,知道夜已经深了。
“你能在家住几天?”“就是这一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望你。”
“为什么不早些说?”“还没顾着啊!”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半天,她说:
“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就先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
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
再说,女人不肯。她说:
“你去看看,爹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呆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老
年人照顾了咱们全家。这是什么日子呀?整天价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惟恐不到。
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
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么冷,多么热,他老人家背着孩子逃跑,累的痰喘咳嗽。
是这个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他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
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
床子前进了。大雾笼罩着水淀,只有眼前几丈远的冰道可以望见。河两岸残留的芦苇上的霜花飒飒飘落,
人的衣服上立时变成银白色。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冰床像飞一样前进,好像离开了冰面行走。
她的围巾的两头飘到后面去,风正从她的前面吹来。她连撑几竿,然后直起身子来向水生一笑。她的脸冻
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前面
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就抬起头来,
窜过去了。
水生警告她说:“你慢一些,疯了?擦破了鼻子就不闹了。”
“不会。这是从小玩熟的东西。在这八年里,你知道我用这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
“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敌人在这里,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得活,不然
我们就活不了。
“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好好打仗。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在被大雾笼罩,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他望着呆呆站在冰上的女人说:“你们也到
村里去暖和暖和吧。”
女人忍住眼泪,笑着说:
“快去你的吧!我们不冷。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5.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
6.在回家的路上,水生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分点概述。
7.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列火车正从那里慢慢地滚过来,惨叫,吐着白雾。
(2)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
8.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蒲柳人家》,请与本文画线部分的内容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
农村妇女(文中女人可称为“水生媳妇”)有什么不同特点,文章分别用什么手法刻画出她们的形象。
【链接材料】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
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
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
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思
放行。
9.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中的“爹”既然已经去世,就无需用太多笔墨去提及。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曹刿论战/《左传》优秀测试题,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20课《曹刿论战》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20课《曹刿论战》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枣儿/孙鸿优秀精练,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19课《枣儿》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19课《枣儿》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九年级下册(2018)屈原(节选)/郭沫若优秀精练,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17课《屈原》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九下第17课《屈原》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