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讲专题课件(全国通用)
九上13《湖心亭看雪》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九上13《湖心亭看雪》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一词多义,副词全都,数词一,副词更加还,三练古今异义,是日更定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凡是短篇杂记一类的文章,均可称之为小品文。 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论、跋、碑、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 晚明小品文创作风格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人化,不少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日常生活状况及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尚。
1.更定: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 毳: 4.雾凇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 。更:7.客此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 )
上下一白( )长堤一痕( )
是日更定( )更有痴似相公者( )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古义: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下了船,船夫低声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1.找出文中体现张岱“痴行”的具体语句,并分析张岱的性格特性。
十二月 大雪三日 人鸟声俱绝更定 一小舟 独往
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
与众不同、特立独行、不随流俗
2.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 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 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 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 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
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 果”。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 “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 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 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 “独往湖雪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会有第二 拨儿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 联系后文,舟子 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 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 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2022·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甲】张岱《湖心亭看雪》全文【乙】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①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②,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跌坐③古根上,茗饮④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⑤,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⑥,喧嚣怒诟⑦,山情水意,了不相属⑧,于乐何有也。(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注】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参(zhěn),袁氏兄弟的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跌(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níng)饮:饮茶。⑥侑(yòu):用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gòu):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拥毳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拥:______。(2)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 谓:______。(1)句意为: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拥:穿着,带着。(2)句意为:而我们私下认为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谓:认为。
2.下面是前人阅读【甲】文后的两处批注。你认为这两处批注恰当吗?请选择其中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批注:景象寒气逼人) 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读来如觉寒气逼人。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身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批注:文中有画) 示例:这个批注是合适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
3.【甲】文中舟子的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语气。因为舟子对于作者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环境下独去看雪、痴迷于山水的行为是不理解的。
4.【甲】【乙】两段选文中主人公的“痴行”有多重内涵。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1)痴迷山水,表达对山水美景的喜爱;(2)表达超脱世俗的高雅情怀。
译文【乙】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王生章甫、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中有薄薄的雾气,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
(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甲】《湖心亭看雪》全文【乙】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3)僧澄波善弈 弈:________(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_______(1)是:代词,这。(2)拥:抱,持,这里是穿着,裹着。(3)弈:下棋。(4)曳:拖,拖拉。
6.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语句“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的意思是: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正确的句读是: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句中的“三日(多日)、俱(全,都)、绝(消失)”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句中的“复(再)、作(起,这里是‘响起’)”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8.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甲文从视觉角度写景,乙文从听觉角度写景。9.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湖心亭看雪》写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峡江寺飞泉亭记》选段写飞泉亭,表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译文【乙】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厚的诗集,来求我作序。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八上11《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文学知识,一练课下注释,二练古今异义,三练一词多义,连词和跟,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上10《三峡》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作者简介,《水经注》,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副词极非常,二练一词多义,介词从,代词自己,名词清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下20《曹刿论战》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练文言字词积累,读准字音,一练课下注释,二练词类活用,课堂小测,三练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缘故原因,既克公问其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