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讲专题课件(全国通用)
九下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九下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练文言字词积累,练重点句子翻译,练课文内容要点,练中招考试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战国策》是一部( )体史书,经西汉末学者( )加以汇编整理,共33篇。这部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在各国的政治活动和言论,反映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它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战国策》还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其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昳丽( ) 朝服衣冠 ( )窥镜( ) 谤讥( ) 间进( ) 期年( ) 朝于齐( )
1.讽谏: 。2.修: 。3.昳丽: 。 4.朝服衣冠: 。5.窥镜: 。6.孰与: 。7.旦日: 。明日:8.孰: 。
9.弗如远甚: 。10.美我: 。11.私: 。 12.皆以美于徐公: 。13.莫: 。14.四境之内: 。15.蔽: 。16.面刺: 。17.谤讥于市朝:
18.闻: 。19.时时: 。20.间进: 。 21.期年: 。22.朝于齐: 。23.战胜于朝廷: 。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 )明日徐公来( )
古义: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今义: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
古义:长,这里指身高。今义:修理。
古义:第二天。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动词,偏爱。今义:自私。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古义:国君旁边的侍臣。今义:方位 词)
能谤讥于市朝( )面刺寡人之过者( )
古义:议论。今义:诽谤,恶意中伤。
古义:指责。今义:尖锐的东西扎入或穿透。
朝服衣冠( )吾妻之美我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
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容貌光艳美丽。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审视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5.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参考答案】 课文情节为: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 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 变化。(参见译文)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威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功绩。 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
2.从本文看,“三叠”式结构对表达文意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 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 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 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 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
【参考答案】 2.比如: 这也与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 意识相关。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他在生活中经历了“比 美”经历,能够深入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情状心理,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 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这也离不开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 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 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
邹忌比美徐公,妻、妾、客皆以邹忌美于徐公,邹忌“不自信”,待“徐公来,孰视之”,认为自己“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恍然大悟,人们会因偏私、害怕或有求于己,而说些讨好的假话。 邹忌善于思考,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他由己及王,推断出“王之蔽甚矣”。 邹忌进谏时以切身体验类比国家大事,入情入理,易于被齐王接受,体现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邹忌有担当、有责任意识,他意识到齐王有可能受蒙蔽后, 勇于向齐王进谏。
三、“谏”与“纳”分别勾画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
(1)“谏”字勾画出了一个睿智的邹忌。
齐威王纳谏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雷厉风行的行动上,有从善如流、行事果断的理政智慧。 敢于直面指责,在“三赏赐”中,“面刺寡之过者,受上赏”,有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气度。 有励精图治的举措,“皆朝于齐"是“战胜于朝廷”的表现
(2)“纳”字勾画出一个英明、果断的齐主。
2022·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王曰:“善。”乃下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③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吴王忿然作色,不说。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⑦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赏赐。诛:指刑罚。③暴:损害。④进:进用,任用。⑤退人之君: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ǐng):排除,消除。⑦锧(zhì):腰斩时所垫的砧板。斧锧,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1.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红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下令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B.闻寡人之耳者 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C.故世不逆其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D.故民不疾其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A.副词,于是/副词,于是;B.动词,使……听到/动词,听说;C.名词,意志/动词,记载;D.动词,厌恶/形容词,快;故选A。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吴王忿然作色,不说。忿然:气愤的样子。说:同“悦”,高兴。吴王愤怒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的国君交办的事情完毕了,我晏婴没有刀斧砍头之罪,请求告辞回国。“矣”是句末语气词,可在其后断开。“婴无斧锧之罪”的意思是我晏婴没有刀斧砍头的罪名。意思完整,应在其后断开。据此可知这个句子正确的断句为: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八下21《北冥有鱼》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古今异义,三练一词多义,四练词类活用,《齐谐》者志怪者也,练重点句子翻译,练课文内容要点,练中招考试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下《爱莲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练文学文化常识,宋代理学,“漉溪先生”,了解作者,了解文体,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一词多义,水陆草木之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这里指身高,光艳美丽,照镜子,第二天,次日第二天,同“熟”仔细,认为美,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没有谁,当面指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