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精讲专题课件(全国通用)
八下10《小石潭记》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八下10《小石潭记》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作者介绍,“柳河东”,“唐宋八大家”,文章背景,朗读正音,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古停留今居住,古大约今可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柳宗元:字( ),山西人,世称( )。唐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 游记散文的宗师”。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部分教科书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 ),蒙络摇缀( zhuì ),参差(cēn 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篁竹: 。2.如鸣佩环: 。3.心乐之: 。 4.水尤清冽: 。尤:5.全石以为底: 。6.卷石底以出: 。7.坻: 。堪:
8.翠蔓: 。9.蒙络摇缀: 。10.可: 。许: 11.若空游无所依: 。12.日光下澈: 。澈:13.佁然: 。14.俶尔远逝: 。俶尔:
15.翕忽: 。16.斗折蛇行: 。17.犬牙差互: 。 18.凄神寒骨: 。19.悄怆幽邃: 。悄怆: 邃:20.清: 。21.隶而从: 。
古:映照今:棉、麻织成的材料。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影布石上 (3)不可久居(4)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今:往,与“来”相对。
(1)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2)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3)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全石以为底 为堪,为岩(5)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6)心乐之 似与游乐者相乐
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之 (8)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之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心乐之凄神寒骨
(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 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游来游去动作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逗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砍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5.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寂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请理清游记的线索和游踪。
以作者的游览顺序为线索: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同游者
2.在想象还原过程中分步归纳出游记所描述的面面:
例如:闻声寻潭图(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石潭全景图(潭水清冽,潭石奇特) 潭边景物图(绿树缠绕,动静多变) 光影变幻图(光影相生,再衬水清) 潭中游血图(群鱼静动,自得其乐) 潭水寻源图(溪水蜿蜒,源远流长) 潭边氛围图(寒树苦竹,凄凉幽深)
3.细品归纳: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着怎样的面貌?水——尤清冽。 石——形态各异; 树——蓊郁参差,摇曳多姿。鱼-— 自由轻灵,自得其乐。 源流——狭长蜿蜒,源远流长。
4.作者采用了何种手法写水的清澈? “水尤清冽":直接写潭水的清澈,一个“尤"字,突出了作者见水异常清澈的高兴喜爱之情。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寥寥数笔,光影相衬,间接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5.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由“隔篁竹”听到淙淙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 “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注】①树杪(miǎ):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乙】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 ②头不得顾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 ④乃记之而去 ( )
像; 回头; 参差不齐; 离开
6.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中“于”的意思是“在”。A.对,对于;B.在;C.到;D.比;故选B。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父叔辈张灯龙山”句意为:父叔辈在龙山放灯。“父叔辈”名词,做主语,应在“辈”后停顿;“张灯”动词,作谓语,应在“灯”后停顿; 因此,断句为:父叔辈/张灯/龙山。
8.翻译下列句子。(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重点词语:自:从。至:到。灯:用如动词,挂灯。 译文: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2)重点词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 译文:(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9.【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甲】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乙】表达了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译文【甲】 万历辛丑年(1601),父叔辈在龙山放灯。沿山道路上、山谷里、树枝上,没有地方不挂灯;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水势汹涌,山间到处有灯,灯下到处有席,席间到处有人,每个人都在唱歌打鼓欢庆。所有看灯的男男女女,一进入庙里面,头也回不得,脚也转不得,只能跟随人潮前行,也不知道要走去什么地方,只能随大流。父辈们坐在大松树下的台阶上,也是席地而坐,也在大声歌唱,每天晚上都是在丝竹管弦的声音中,不知不觉迎来天亮。
(2022·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全文 【乙】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0.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明灭可见”的是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身影,而非表现“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故选C。
11.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下,向下照射。澈:透过。布:照映,分布。译文: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2.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乐”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忧”的原因是:环境凄清,不能久留
13.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_________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潭周围环境 到桃林村 环翠亭 明教院
译文【乙】 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是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山泉声在道路两旁叮咚作响,路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珍奇花草,数不胜数。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摆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景色清新脱俗,忽然怀疑自己在人世之外,我留连美景,慢慢前行。傍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八下23《马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文题解读,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古今异义,三练一词多义,四练词类活用,练重点句子翻译,练课文内容要点,练中招考试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古今异义,①不知其旨也,②教然后知困,③教学相长也,三练词类活用,①弗食不知其旨也,②不知其善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下21《北冥有鱼》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古今异义,三练一词多义,四练词类活用,《齐谐》者志怪者也,练重点句子翻译,练课文内容要点,练中招考试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