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1页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2页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3页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4页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5页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6页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7页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第8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八下22《虽有佳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古今异义,①不知其旨也,②教然后知困,③教学相长也,三练词类活用,①弗食不知其旨也,②不知其善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五经”分别指哪几部作品吗?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的汇编,相传是( )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1.旨: 。2.至道: 。3.困: 。 4.自反: 。5.教学相长: 。6.学学半: 。两个学: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名词用作动词,吃。名词用作形容词,味美。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好处。
    同“敩”,音xià,教导
    人不知而不愠不知其善也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 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 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 “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 “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学习的重要性(教与学的关系)
    2.这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举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 “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虽有……, 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 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3.下面是《礼记 · 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谈谈你的理解。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2.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强调学习的时效性)3.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 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4.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 平顺)有疙瘩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2022·湖南·中考真题)完成问题。【甲】《虽有佳肴》全文【乙】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节选自徐干《治学》
    9、下列句子中标红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味道)B.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C.久而愈足(值得)D.然后知被褐之陋(被子)A.不知其旨也:就不知道它的美味。旨:味美C.久而愈足:越久越充足。足:充足;  D.然后知被褐之陋: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被:通“披”,穿;故选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此之谓乎        以其难而懈之B.视衮龙之文         不如速行之必至也C.故学者如登山焉     且焉至土石D.倚立而思远        执策而临之A.副词,表猜测,大概/代词,它;B.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独;C.助词,无实意/代词,哪里;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故选D。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①虽:即使。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善:好处。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②则:连词,就。无以:没有办法。懿德:美好的品德。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
    12、甲乙两段选文都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论述。 示例:甲: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导别人能够发现句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发奋努力。学习中我们要主动给别人在知识上提供帮助,既能帮助他人,也能提升自己。 乙:学习有助于培养品德,学习帮助我们明白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坚持;治学要付诸实践行动,要跟随老师,博览众家所长,学习中要有具体行动,而不能只设立目标,要跟随老师,多听多学,少说多做。
    译文【乙】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2022·辽宁沈阳·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甲】《虽有嘉肴》全文【乙】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20、下面句子中标红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则吾师也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C.于是喟然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D.自周反鲁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A.谓:动词,对……说/动词,是;B.师:名词,老师/名词,军队;C.然:助词,……的样子/连词,然而;D.反:都同“返”,返回;故选D。
    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②及去周,老子送之。①重点词语:吾:我。乃:才。今:现在。知:知道,了解。圣:圣明。之所以:……的原因。王:名词动用,称王。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②重点词语:及:等到。去:离开。送:送行。之:指孔子。等到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亲自去送他。
    2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意思是: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至周”动宾结构,应在“周”后停顿;“问礼于老聃”动宾结构,状语后置句式,应在“聃”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23、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根据【乙】“吾闻老聃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可提炼为: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②【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根据【甲】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阐述“教学相长”的道理,可知,注重把教与学结合起来;根据【乙】文“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孔子不仅学习礼乐知识,还亲自实地考察,可知,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译文【乙】 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考察明堂的规则,察看宗庙朝堂的制度。于是感叹地说:“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离开周国时,老子去送他。从周国返回鲁国,孔子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从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大约有三千人。。

    相关课件

    八下23《马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八下23《马说》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全国通用),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文学文化常识,文题解读,练文言字词积累,一练课下注释,二练古今异义,三练一词多义,四练词类活用,练重点句子翻译,练课文内容要点,练中招考试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虽有佳肴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虽有佳肴教学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最好的道理,自我反思,好美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4篇 虽有佳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总复习语文(河北)古诗文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第14篇 虽有佳肴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河北·中考,原文呈现+参考译文,作品拓展,全文主旨,实词释义,一词多义,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释义,句子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