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实验7-5,问题分析,问题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本课题是从定量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溶液的组成,为今后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另外,本节课中涉及溶液的稀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这些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 浓度
【素养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
(3)初步学会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溶液的浓度。
(4)进一步从定量的视角认识溶液。
(5)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6)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
(7)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试管;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
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像,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盐分多,浓度大。
老师:说得好!学完这节课中知识,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二、推进新课
知识点1 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示]教师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播放实验视频,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1mL水的质量大致为1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实验记录:
分析:1号烧杯中溶液最稀;2号烧杯中溶液较浓;3号烧杯中溶液最浓。
结论: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思考]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交流讨论]
观察现象: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组成:浓度越大,颜色越深。
判断依据: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教师讲解]我们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粗略判断有色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的浓稀程度。但是要准确地解决有色或无色溶液的浓稀问题,就要涉及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即浓度的问题。在溶液中,浓度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作溶质的质量分数,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知识点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生活动]请阅读课本P45“问题探讨”内容,计算柯柯和悦悦所配制的营养液浓度,结合阅读肥料说明书的信息,解释绿萝长势不同的原因。
记录:
[提出问题]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有人说:“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对,溶解度不能等同于质量分数。
[总结]溶解度是对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限度的表达,质量分数是对某溶液的组成成分的定量表达。
[提出问题]有办法计算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吗?
[学生回答]可以,由“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可知,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每100g溶剂(水)中溶解了36g溶质(氯化钠),代入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
[总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变形进行计算:
[过渡]在上面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和简单的计算,我们在解决整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不一定能知道溶剂和溶液的质量,能否利用质量分数的公式快速的解决问题呢?
[回答]由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可以推导出: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小结]已知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中的两个量,便可求其余两个量。
[思考]对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
[学生发言]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浓稀。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练习]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课件展示]例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食盐溶液去选种。现要配制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为多少?
[分析交流]
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结果展示]
设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x,可得x=15% × 80 kg = 12 kg。
水的质量= 80 kg - 12 kg = 68 kg。
答:配制80 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12 kg和水68kg。
三、典例剖析
例 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面对敌人对食盐的疯狂封锁,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用河水将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将食盐送给了红军。结合下表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回答有关问题。
温度/℃01020304050
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0
(1)氯化钠属于 (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2)从表中数据发现氯化钠溶解度的主要特点是 。
(3)假设潘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 g水才能完全溶解。
(4)20℃时,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解析】
(1)由于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10g,则氯化钠属于易溶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5.8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要想完全溶解358g氯化钠,最少需要水的质量为 ;
(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则将20g食盐放入50g水中,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案】
(1)易溶(2)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不大(3)1000(4)26.5%四、课堂检测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当堂训练练习,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并预习后续内容。
第2课时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素养目标】
(1)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一般步骤。
(3)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4)初步学习或学会相关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
(5)掌握有关溶液稀释的相关计算原理。
(6)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7)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
有关溶液的稀释的计算。
【教学准备】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医用生理盐水标签的部分内容。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 溶液质量分数为0.9%
[注意] 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
瓶身细微裂缝等均不可使用
[贮存] 密封保存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此信息中的0.9%表明的含义有哪些?
[过渡]那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呢?
二、推进新课
知识点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阅读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7“学生探究实验”内容。
[布置任务]请结合【实验7-5】中给出的实验用品和设计实验方案的部分内容,设计并完成实验方案,并将内容补充到课本上。
[结果展示]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案。
[教师讲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学生实验]请各小组根据选定的实验方案,按照如上步骤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在进行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思交流](1)固体称量操作要点:①“左物右码”;②两托盘上放上质量
相等的称量纸,调节天平平衡,准备进行称量;③先将砝码以及游码调整到所需硝酸钾的质量的刻度,然后逐渐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④称量完毕,砝码和游码还归原位。
(2)液体量取操作要点: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倾倒操作要点:将量筒中的水沿烧杯壁倒入烧杯中,切勿洒出。
(4)搅拌操作要点: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烧杯内壁。
[教师讲解]注意当我们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提问]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交流]例如在给农作物或树木喷农药时,农药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农药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大,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因此需要准确配制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此外,无土栽培营养液;医疗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水;化学实验中药品都需要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师讲解]若需用已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 的硝酸钾溶液配制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0.3%的硝酸钾溶液,需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课件展示]
知识点2 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过渡]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回答]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总结]增加溶质时,溶剂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溶液加水稀释时,只是溶液的总质量发生变化,而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例题讲解]例 如何将悦悦配制的过高浓度的营养液转变为适合绿萝生长的营养液呢?
【问题分析】实际求解的问题是:利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48%的硝酸钾溶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3%的硝酸钾溶液,需要1.48%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讨论交流]溶液稀释前后,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变化?
[学生回答]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总质量发生变化,溶剂的质量发生了变化,而稀释前后溶液里的溶质质量保持不变。
【问题解答】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的一般过程:
[教师总结]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1)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稀溶液。
(2)关系式:①加入溶剂 A×a% =(A+m溶剂)×c%;
②加稀溶液 A×a%+B×b% =(A+B)×c%。
[练习]配制铅蓄电池用的28%硫酸溶液460g,问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是多少?已知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学生活动]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对演示答题内容做出评价
[结果展示]解:设需要98%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列式得
460g×28%=x×98%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浓硫酸的体积=溶液质量/溶液密度,可得
答:配置28%硫酸溶液460g,需要98%浓硫酸71.4cm3。
[过渡]同学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有时候,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纯净的溶质,用已经配好的9%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需要通过哪几步完成?和以上有何不同?
[学生总结]往浓溶液中加一定质量的水或稀溶液。
[提问]用液体配制时不需要天平,但是我们计算出的是溶液的质量,可是液体的量在生活中用体积表示更为方便,该如何完成这个转化呢?
[学生回答]用密度公式进行换算。
三、典例剖析
例1 (四川成都中考)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_______(填步骤名称)。
(2)配制过程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_____g,称量时,NaCl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填“左盘”、“右盘”)上。
(4)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如图该同学观察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5)若用C观察方式量取水的体积,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
(1)配制溶液的步骤是: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2)配制过程除了用到图中所需仪器,还缺少玻璃棒。(3)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60g×5%=3g;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物右码,NaCl应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4)量取蒸馏水时,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5)俯视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水体积偏少,会造成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答案】
(1)溶解 (2)玻璃棒 (3)3 左盘 (4)胶头滴管 A (5)偏大
例2 将60g 20%的食盐溶液和30g 5%的食盐溶液相混合,求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是混合溶液的计算,解这类题应抓住: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混合前浓、稀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总和。
m浓:混合前浓溶液的质量
c浓%:混合前浓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m稀:混合前稀溶液的质量
c稀%:混合前稀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m混: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c混%:混合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m浓×c浓%+m稀×c稀%=m混×c混%
根据上式列出方程,可求c混%。
解:混合溶液的质量m混=60g+30g=90g
根据m浓×c浓%+m稀×c稀%=m混×c混%得
=15%
答:混合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四、课堂检测
教师布置学生做当堂训练,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了本节课,你还有哪些问题有疑惑,需要解决?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实验操作学习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其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2.溶液稀释的一般过程:计算→量取→混匀→装瓶。
3.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1)方法:加入溶剂或加入稀溶液。
(2)关系式:①加入溶剂 A×a% =(A+m溶剂)×c%;
②加稀溶液 A×a%+B×b% =(A+B)×c%。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并预习下节的内容。
2.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
烧杯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1
淡蓝
20
0.1
20.1
2
蓝
20
0.5
20.5
3
深蓝
20
2
22
学生
溶质(硝酸钾)质量/g
溶剂(水)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柯柯
3
1000
1003
0.3%
悦悦
15
1000
1015
1.5%
步骤
图示
操作
计算
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出所需的硝酸钾的质量和水的体积
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质量的硝酸钾,倒入烧杯中,用合适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水
溶解
将量筒里的水注入盛有硝酸钾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硝酸钾充分溶解
装瓶
把上述硝酸钾溶液装入贴有试剂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标签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放到指定的液体试剂柜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9.4 化学与健康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实验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9.3 化学与能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9.2 合成材料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表9-2,表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