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025春)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20489/0-17398001422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025春)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20489/0-17398001422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常见的酸和碱》教案(2025春)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20489/0-17398001423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2025春)
初中化学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题的第三部分是对酸与碱的反应,即中和反应的认识和探究,将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感受酸、碱之间的反应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化学知识对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素养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
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浓盐酸的挥发性。
3.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浓硫酸的腐蚀性。
2.酸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会看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浓硫酸是无色、黏稠状液体,不易挥发。浓H2SO4具有的特性:①吸水性,常做干燥剂;②腐蚀性,能使木材、纸张等炭化而变黑;③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H2SO4的操作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的现象,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金属与酸的反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酸的性质。
三、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常见的酸
[讲解]“酸”最早指“有酸味的酒”。在酿酒的时候,有时把比较珍贵的酒放在窖中保存,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酸味。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酸”是某一类物质的总称。在实验室,我们经常用到的酸是盐酸和硫酸。
[实验演示]由教师演示课本P66实验10-4,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步骤:①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
②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并小心闻其气味。
[汇报]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展示]播放视频,分别在已调零的天平上放置敞口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调节天平平衡后,取下试剂瓶,久置一段时间后在称量,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
[提问]以上实验中,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称浓硫酸的天平向左倾斜,称浓盐酸的天平向右倾斜。
[讲解]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瓶中的物质的质量增加,因此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干燥某些气体。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久置后溶质挥发,使瓶中物质的质量减少,因此浓盐酸需密封保存。
知识点2 浓硫酸的腐蚀性
[演示]教师演示课本P67实验10-5,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①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
②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
③观察现象并记录。
[汇报]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记录:
实验内容放置一会后的现象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纸上显出黑色字迹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甚至形成洞
特别提醒:
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因此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肤和衣服上;其次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非碱性气体的干燥剂。
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讲解]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生成黑色的炭。这种作用称为脱水作用。
知识点3 稀释浓硫酸
[实验演示]教师先分步演示,课本P67实验10-6,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后。
步骤: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汇报]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现象:温度计示数上升。
结论: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讨论]通过上面的实验可以将浓硫酸稀释,实验时是将浓硫酸缓慢注人水中,那么,为什么不能将水注人浓硫酸中呢?
[答]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若将水注人浓硫酸中,水会浮在浓硫酸表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向四周飞溅,造成危险。
[讲解]在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对于严重者应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操作练习。
知识点4 盐酸和硫酸的主要用途
[提问]除了以上两种酸,我们生活学习中还知道那些酸呢?
[答]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展示]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含酸的物品。
[讲解]洁厕灵中含有盐酸,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硫酸。这些物品都含有酸,酸在生活和生产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总结]
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二甲双胍)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硫酸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知识拓展:
浓硫酸的三个特性:
(1)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中的水分,因而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可干燥中性气体(如O2、N2、H2等)和酸性气体(如CO2、HCl等),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等)。
(2)脱水性:能将一些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生成黑色的炭,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又称炭化),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溶于水放热: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酸,学习了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了解到浓硫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干燥气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密封保存。学生们还进行了浓硫酸的稀释实验,认识到酸的特殊性质,同时也加强了实验室安全规范教育。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素养目标】
1.学习酸的分类与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5.通过对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6.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8.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
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的通性。
【教具准备】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镁条、锌片、铁丝、教学电源、导线、电极、灯泡(含灯座)、蒸馏水、乙醇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3.酸溶液能与活泼的金属反应
(1)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3)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4.酸溶液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1)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规律总结:
酸的化学性质有三点:和指示剂反应、和部分金属反应、和部分金属氧化物反应。
二、新课导入
在课题1我们学习了酸碱性和酸碱度,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物质溶液可以根据酸碱度分为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那么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溶液会发生怎样的颜色变化呢?酸为什么能使它们变色呢?酸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三、进行新课
知识点1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1 酸与指示剂作用
[复习回顾]
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酸性溶液变红色不变色
碱性溶液变蓝色变红色
[提问]稀盐酸、稀硫酸能使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预测]
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变红色不变色
稀硫酸变红色不变色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69探究实验(1),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讨论]学生讨论观察的现象是否与猜测相符。
[汇总]
酸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稀盐酸变红色不变色
稀硫酸变红色不变色
[小结]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2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复习回顾]第八单元所学几种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
镁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
锌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铁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讨论]以上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归纳]生成物都是氢气和一种金属化合物,可表示为:酸+金属→金属化合物+氢气。
[练习]祖师学生分组行进金属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
实验3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过渡]前面学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用于金属除锈,那么酸能否与铁锈反应?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69探究实验(3),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步骤:在分别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各放入生锈的铁钉,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洗净,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小组问题探讨: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酸?它们有哪些应用或性能?(如醋酸,可食用)
[汇报]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现象:
反应物现象化学方程式
铁锈+稀盐酸铁锈消失,铁钉变得光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
铁锈+稀硫酸铁锈消失,铁钉变得光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
分析:稀盐酸、稀硫酸能与铁钉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应。
[结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可表示为:酸+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水。
[注意]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
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2 mL为宜。
[讨论]以上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生成物都是水和另一种化合物。
[观察]展示变光亮后继续进行浸泡在酸中的铁钉,指导学生观察。
[归纳]久置在酸中的生锈铁钉,现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
2.当铁锈消失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
[回答]加入的酸过量,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完后,过量的酸继续与铁反应,生成氢气。
[提问]1.结合上述实验回答,清除金属制品表面的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答]不能,长时间浸泡会使除锈后的铁定被腐蚀。
[思考]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吗?为什么?
[能]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练习]请写出氧化铜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CuO+2HCl=CuCl2+H2O CuO+H2SO4 =CuSO4+H2O
知识点2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讨论]稀盐酸、稀硫酸等酸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猜想]酸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
[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本P70实验10-7,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试剂: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乙醇。
仪器:教学电源、导线若干、电极、烧杯、灯泡(含灯座)。
步骤:分别试验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可以将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
[汇报]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延伸拓展:
酸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反应后,溶液质量都增大。
特别提醒:
整个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现象:
蒸馏水乙醇稀盐酸稀硫酸
灯泡不发光不发光发光发光
结论:蒸馏水、乙醇不导电;稀盐酸、稀硫酸能导电。
[讲解]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酸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经实验验证HCl溶于水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Cl-,H2SO4在水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SO42-。
[总结]比较上述物质的电离情况,可知酸溶液都能电离出相同的H+,即不同酸溶液中都含有H+,故它们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课堂小结
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第3课时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素养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并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酸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3.通过对碱性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使学生辨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
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钙固体、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等。
白色点滴板、胶头吸管、表面皿、镊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NaOH: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并放热,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有腐蚀性,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
2.Ca(OH)2: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3.Ca(OH)2的制取:CaO+H2O=Ca(OH)2。
4.碱的化学通性
(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2)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①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②Ca(OH)2溶液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二、新课导入
明代爱国将领于谦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从化学角度看,这首诗包含了几个化学反应,你们知道是哪几个反应吗?这首诗生动描述了一种常见的碱的开采过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碱这类物质。
三、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常见的碱及其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71实验10-8,演示过程中注意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并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步骤:①用镊子夹取3小片氢氧化钠,置于表面皿上,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和
②将氢氧化钠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观察是否状态发生改变。
③将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测量温度的变化。
[汇报]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现象:
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白色固体
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表面逐渐变潮,变湿
将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测量温度的变化氢氧钠溶解后溶液温度高于溶解前水的温度
分析:氢氧化钠一般为白色固体;固体变潮湿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久置后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水温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过程放出了热量。
结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热。
[讲解]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俗称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质量分数为1%的硼酸溶液。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作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71,归纳氢氧化钠的应用。
[归纳]
NaOH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解,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3.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按照课本P72内容完成实验10-9,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
现象:
实验内容现象
观察氢氧化钙的颜色和状态白色固体
观察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部分固体溶解
分析:氢氧化钙在水中只有少部分溶解,说明氢氧化钠微溶于水。
[讲解]氢氧化钙也是一种常见的碱,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物质,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72内容,归纳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应用。
[归纳]Ca(OH)2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3.用途:作建筑材料;林业上用于保护树木,防止冻伤、虫害;农业上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或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讲解]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常见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等。
要点提示:
如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四、课外拓展
做干燥剂的物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吸收水分,二是不与被干燥的物质发生反应。常见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碱石灰等。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不能干燥CO2、SO2、HCl等气体,可用来干燥H2、CO、O2等气体。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过渡]我们前面学过,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碱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碱的化学性质。
[提问]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猜测]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以上猜测。
[方案展示]分小组展示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实验方案设计
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仪器:白色点滴板、胶头滴管。
步骤:①在白色点滴板的两穴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另两穴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②在滴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孔穴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在滴有氢氧化钙溶液的孔穴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活动]各组按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展示交流]各小组展示记录号的实验现象,比较是否相同。
[提问]实验想想是否与猜想相符?
[答]相符
[总结]碱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回顾]回忆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Ca(OH)2+CO2==CaCO3↓+H2O
[推理]请学生从物质的组成和类别的角度,与上述反应进行比较和分析,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2NaOH+CO2==Na2CO3+H2O
[提问]以上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生成物都是水和一种金属化合物。
[讲解]通过实验与分析我们知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研究表明,与盐酸、硫酸等酸类似,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的碱,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即在不同碱的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规律总结:
由于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通常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规律总结: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酸根的写法是在对应氧化物的基础上加一个氧原子,如CO2——CO32-,SO2——SO32-,SO3——SO42-。
[练习]三氧化硫(SO3)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2NaOH+SO3==Na2SO4+H2O
[提问]由上述三个反应能推知及碱具有什么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碱能和某些金氧化物反应,可表达为: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金属化合物。
[归纳总结]碱的化学性质
1.使指示剂变色。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几种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归纳出了碱的相似化学性质;一起分析了酸、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相信大家有所收获。
第4课时 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4.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5.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6.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溶液、烧杯、胶头滴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中和反应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2)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中常用熟石灰改良土壤的酸性。
(2)工业上常用Ca(OH)2来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医疗上用胃舒平[Al(OH)3]等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
二、新课导入
在腌制皮蛋的过程中生成了碱,所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要想去除皮蛋的涩味可以在吃皮蛋时蘸少量的食醋。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是不是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和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探究。
三、进行新课
知识点1 中和反应
[过渡]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74实验10-10,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滴到一定程度红色突然消失,说明了什么?
[分析]红色消失说明滴加盐酸到一定程度后,NaOH没有了,也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结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反应后生成了什么物质?
[继续实验]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有白色固体产生。
[讲解]白色固体是氯化钠,上述实验中还生成了水,因此上述反应可表示为NaOH+HCl =NaCl+ H2O。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构成它们的离子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展示]投影展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微观变化过程。
[讲解]实际上,其他的酸与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Ca(OH)2+2HCl==CaCl2 +2H2O
2NaOH + H2SO4=Na2SO4+2H2O
[提出问题]上述反应中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归纳总结]生成物中都有水。
[提出问题]上述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都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讲解]我们把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
[提出问题]上述反应从反应物看又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都是酸和碱的反应。
[讲解]我们把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
[特别提醒]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讨论交流]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归纳总结]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规律总结:
中和反应不一定会有明显现象,特别是两种无色的酸、碱溶液中和时,不会出现颜色变化,此时只能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
特别提醒:
判断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最重要的是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只有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才叫作中和反应。
知识点2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渡]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酸或碱的物质,甚至连人体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反应。那么、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5内容,并归纳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归纳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①医疗上: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含有盐酸)。
②生活中:用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涂抹,可以减轻蜂或蚂蚁等的叮咬症状。
③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用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④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特别提醒]氢氧化钠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处理方式运用的化学原理:
(1)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
(2)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 Al(OH)3+3HCl=AlCl3+3H2O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课题3 常见的盐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碱、盐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8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