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1页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2页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3页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4页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5页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6页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7页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1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知识图谱,古代诗歌,总结方法,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意象作用,何为事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二十一 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
    1.诗歌鉴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的特点。 2.关联了多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学习任务群8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14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3.综合了学业质量水平4的内容积累、梳理、理解、表达、鉴赏、发现、探究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表现什么
    古代诗歌创作时代之久远,场景之陌生,意向内涵之丰富,语言之凝练,情感之复杂,技巧之多样诸此种种,导致了对古代诗歌阅读的障碍。正因如此,要想读懂古代诗歌,品味到诗香,就应如沸水泡茶一样,需要“诗语的散开”“思维的发散”“场景的联想”等。 一言以蔽之,读诗须具备思维的宽度。
    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选材特点
    朝代范围:限于唐朝(2首)和宋朝(10首),宋代诗歌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体裁特点:诗词兼有,诗7首,词5首。诗人特点:有非常有名的,也有相对不知名的,陆游诗歌三年出现2次(10年内陆游的诗歌有5次)。文本组合:以单首诗歌为主,只有1例是双诗歌对比。
    10年内的双诗歌对比阅读 2014 年全国Ⅱ卷韦庄《含山店梦觉作》与郭震《宿渔家》)
    题材内容:交际诗的比例较大(9首)
    交际诗类型: 干谒诗 酬答诗 题画诗 送别诗 …… 不是一个人的情感抒发,有情感交流的对象。
    情感内容:以情感积极为主。
    ①注重教育说理,阐述对学习、做人、做事的思考。
    特别关注:2020年全国3卷《苦笋》陆游 2020年全国2卷《赠赵伯鱼(节选)》韩 驹 2020年新高考2卷《读史》王安石 同一年三套试卷都涉及教育说理的内容!
    ②连续三年里都有在题目或者内容中涉及到友人的。
    特别关注:2020年新高考1卷《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③抒发诗人个人情志的,或惬意,或闲适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
    可分为杂剧、散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套数(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押韵 平仄对仗字数、句数
    (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结构章法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等。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词类活用、倒装、省略)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如何读懂一首诗歌?1、知晓“活用”,还原词性。2、识别“倒装”,还原语序。3、注意“省略”,补足成分。4、留意“空白”,补足空白。5、分析“用典”,理解用意。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bì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新雨后(之)竹怜,夕阳时(之)山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 1、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诗歌内容的概括; 3、写作缘由或目的; 4、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 5、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李白:豪迈飘逸 王昌龄:雄健高昂 杜牧:清健俊爽 李商隐:朦胧隐晦 王维:诗画一体 温庭筠:绮丽香艳 高适:悲壮苍凉 苏东坡:豪放旷达 陆游:悲壮爱国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常见的注释所包含和暗示的内容见下表:
    (四)看关键词句 ,揣测情感内容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关键词句,阅读时准确抓住关键词句,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七)从诗歌题材情感入手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真挚友情之珍视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苦闷蔑视权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深情贬官谪居之怨愤时光易逝之感慨愤世嫉俗之怨绪
    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湖上晚归宋·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注释:望中:想望之中。浑恐:意同还恐。浑:犹,还。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泛指仙境。翠羽:翠鸟红蕖:红荷花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诛茅:芟除茅草,结庐安居。《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解析] C选项涉及的信息是尾联“鸡犬林萝隐隐声”,通过“鸡鸣狗吠”来表现环境的优美宁静,农村生活的安乐朴实,恰当地表现处农村生活气息,展现出一幅朴实地农村生活图景,营造了一种安静祥和的意境,给人以自然、恬静之感。与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似,故“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误,诗人并没有感觉仙境和心情被破坏。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答案] 首联“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透露出诗人清静自然的心绪,全诗景物随着这种清静自然的心绪逐次展开。正是因为诗人安然自在的心境,故而营造出美景如画的蓬莱瀛洲仙境。颔联借秋色中的小桥水木以及晚霞中的山寺云峰的闲静之景,暗合诗人心态的平和、心境的明澈。颈联借翠羽见避、红蕖相迎,寄托悠然闲适之情,用“见避”“相迎”等词语,将“翠羽”“红蕖”人格化,移情于物,富有情趣地托出诗人晚归愉悦的心情。尾联借鸡鸣犬吠之声,以动衬静,突出农村生活的祥和宁静,传达出诗人闲适恬静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我来观察景物,所以景物都会附着我的情感色彩。”王国维这句话出自《人间词话》,完整地一句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可能考虑到怕学生理解不了“有我之境”,出题老师省略了,《人间词话》前面也有举例:“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其实解决这道题只需要把它转换为王国维说的另外一句话就简单了,把外物转化为内心观照和移情的对应物,使景语变成情语和心语。即《人间词话删稿》:“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移情于景,染情于物,借景抒情,着力突出诗人的主观情感、思想色彩。 首联“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透露出诗人清静自然的心绪,全诗景物随着这种清静自然的心绪逐次展开。正是因为诗人安然自在的心境,故而营造出美景如画的蓬莱瀛洲仙境。 颔联借秋色中的小桥水木以及晚霞中的山寺云峰的闲静之景,暗合诗人心态的平和、心境的明澈。 颈联借翠羽见避、红蕖相迎,寄托悠然闲适之情,用“见避”“相迎”等词语,将“翠羽”“红蕖”人格化,移情于物,富有情趣地托出诗人晚归愉悦的心情。尾联借鸡鸣犬吠之声,以动衬静,突出农村生活的祥和宁静,传达出诗人闲适恬静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我一个人好无聊啊。我只爱你。我等你等得好辛苦。苦中作乐。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鹭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陌陌水悠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别林斯基:“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C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D、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偏重托物言志的诗歌)
    E、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偏重特定意象的诗歌)
    (1)简析诗中的人物形象。(2)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歌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诗歌为什么选取这个人物进行描写?(2)诗歌中某某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简析诗歌是怎样刻画某个人物形象的。(2)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某个形象?(3)请从某个描写人物的角度评析诗歌中的某个人物形象。
    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三个角度设题:(1)从人物个性特征上进行比较;(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方面设题;(3)从在人物形象中寄寓的情感方面设题。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常见题型
    1、鉴赏人物形象的四个切入口(1)从标题、注释入手,因为标题或者注释往往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身份、经历及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2)由塑造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如例1中的“停杯”“投箸”等行为,显露出诗人的烦闷。(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来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能体现人物心境。 (4)析典故分析人物形象。
    2.答题步骤: 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内容分析+手法+作用(情感)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英姿飒爽、武艺超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羁旅天涯、幽独苦闷、辗转漂泊、报国无门、建功报国等。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请写出以下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作者形象《客至》中的杜甫形象: 《短歌行》中的曹操形象: 《临安春雨初霁》中的陆游形象: 《声声慢》中的李清照形象:塑造的人物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形象:《插秧歌》中的劳动者形象:《燕歌行》中的士兵形象:《春江花月夜》中的游子形象: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象。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的志士形象。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形象。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象。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民形象。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即学即练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1.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3.体现了诗人对竹轩生活的喜爱之情。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2.诗的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3.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2.主要运用了虚写(或联想、想象)手法(1分)。作者想象冬季雪压竹枝,配以凌寒开放的梅花,更显清净雅致的情景(1分),表现出诗人高洁、闲雅的情趣(2分)。
    3.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相伴升起的动态美。(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情调和境界。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寄情、寓理、显志。(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 (刻画人物)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蓄势),奠定情感基调。 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 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贯穿:线索。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 苍凉悲壮 瑰丽雄壮 肃杀荒寒 孤寂凄清 萧瑟凄凉 沉郁忧愁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恬静安谧 闲适恬淡 清幽明镜 生机勃勃 雅致繁华
    注意看每个意象的修饰性词语,它呈现一种怎样的感觉,再看看它们组合在一起的组合顺序(即时间空间)、色彩冷暖、动静,即为氛围。
    概括意境特点的角度: 察物象,看时空,辨色彩,感冷暖,听声响。
    意境(画面)特点,要注意参照以下专业术语:(一般为四字词语)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伤感类:凄清冷寂、哀怨低沉、苍凉悲壮。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瑰丽神奇。
    ①找准意象,抓住关键,概括特点。②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时间地点的名词+概括景物特色的形容词+图画如: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图画、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图画、初春时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结合表现手法)(看分值或要求)③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题步骤:找意象(翻译)+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作用)
    念奴娇·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词韵朱 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注】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注】姑射:神话中的山名,神仙所居之处。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选取了“梅花、清溪、霜月”为意象,描绘了黄昏时刻梅花摆弄姿态,梅的芳姿倒映在水中的,月色清凉,构成了一幅清雅幽静、安谧美好的画面。
    请判断,哪首诗中的菊花才是事物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 (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托物言志 (陆游《卜算子•咏梅》)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 为描写对象,抓住其 着意描摹,借以表达 的诗歌。
    某一物(风、蝉、柳絮)
    “物的特征”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外表状态,处境际遇 内在特征:精神品格、思想性格 志趣追求(拟人)
    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鉴赏事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外在形态及拟人化的内在品格);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第三步:寻找形象所指向的对象,抓住契合点,点出形象的意义(于物、于人、于己、于理。)
    答题步骤: 物象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品格+情感(作用)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你从那些诗句读到了苦笋的特征?能否为找到的特征进行区分?请你用词语概括其特征。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如: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应对策略】所谓诗评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评价谈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解这类题,首先,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这是做诗评题的根本。其次,读懂诗论内涵,把握评论角度。再次,结合相关诗句或内容,分析阐释诗论内容。最后,总结评价内容,分析作用效果。
    1.得分意识。考生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每一个作答环节都必须臻善臻美,力求选择题满分,主观题得高分。2.草稿意识。不是只有数理化学科才打草稿,语文的主观题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纸上书写作答的意识,甚至养成良好使用草稿纸的习惯。3.再创造的意识。作者的作品是第一次创造,我们的鉴赏是第二次创造,更具有个性色彩,真正体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主观题作答不是机械地写一堆文字,而是运用技法,能动地再创造。写出自己的感受、体悟,要有强烈的角色代入感:我不仅是考生,我就是诗人,我是审美再创的作者。4.揣摩命题意图的意识。试题上的诗歌鉴赏,不是平时的品读赏玩,是有使命感的,要完成命题人的问题设置,要多得分。考生必须要养成揣摩意图的意识,这个题考诗歌鉴赏哪一个知识点,命题者的导向是什么,命题者答案拟制有什么内在的规律和特点。这些方面需要老师经常引领学生去思考,去实践,进而形成作答的硬核素养。5.明确答案构成要点(给分点)。不要多答,也不要少答。试题开口小的,按规定角度切入,问什么答什么;试题开口大的,须自选角度切入,考查一点,关涉全面。

    相关课件

    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读懂诗歌(含答案)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 读懂诗歌(含答案)课件PPT,共25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打开诗歌人物“库存”,忧国忧民,豪放洒脱,感悟分析展示,牛刀小试,苍凉悲壮,雄浑壮阔,清冷孤寂,明净绚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形象,主要是咏物诗,人物形象,规范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