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第1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第2页
    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秦岭生活着大熊猫等珍稀生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其中1~10小题,每小题2分;11~20小题,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着多种生化反应。下列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 淀粉水解B. ATP的合成
    C.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 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详解】A、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ATP的合成可发生在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发生在血浆中,该反应是可以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D正确。
    故选D。
    2. 激素和酶都是人体中重要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酶都由内分泌细胞产生B. 激素和酶都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C. 激素和酶都能催化细胞代谢D. 激素和酶的作用都具有高效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详解】A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AC错误;
    B、激素由细胞分泌至细胞外,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酶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B错误;
    D、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特点,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因此,激素和酶的作用都具有高效性,D正确。
    故选D。
    3.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有增大的趋势
    C. 一块池塘中所有草鱼的数量就是该草鱼种群的种群密度
    D.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详解】A、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
    B、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有增大的趋势,B正确;
    C、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一块池塘(不知道面积)中所有草鱼的数量不一定属于该草鱼种群的种群密度,C错误;
    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4. 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探究活动,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对于土壤小动物,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
    B. 采集的小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C. 该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的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
    D. 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
    【答案】C
    【解析】
    【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原理: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详解】A、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正确;
    B、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防止腐烂,B正确;
    C、该生物兴趣小组采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C错误;
    D、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越多,则该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越大,因此可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B.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C. 机体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并将其清除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D. 机体识别并排除人乳头瘤病毒(HPV)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免疫防御: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②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详解】A、不只免疫细胞,多种细胞可以合成溶菌酶,A错误;
    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B错误;
    C、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
    D、免疫防御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识别并排除人乳头瘤病毒(HPV)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故选D。
    6. 失温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大脑、心、肺等部位温度降低,出现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失温现象说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 失温初期,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C. 心肺功能衰竭可能是体温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异常
    D. 注意保暖、补充营养物质,可一定程度预防失温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体温就会降低;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会导致体温升高。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详解】A、失温现象是人体散热大于产热,说明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正确;
    B、骨骼肌战栗是人体抵御寒冷的自然反应,依赖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参与,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骨骼肌,促进骨骼肌的收缩,增加产热,并非通过体液调节,B错误;
    C、失温时,人体体温降低,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导致代谢异常,进而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等,C正确;
    D、注意保暖防护可以减少散热、及时补充体能可以保证产热,因此可以一定程度预防失温,D正确;
    故选B。
    7. 在进行异体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时都要先进行配型,即检查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自身细胞和移植的器官
    B. 利用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C. 进行器官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必须完全一致
    D. 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进行移植,可提高移植成活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HLA,它们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物质,正常情况下不会攻击自身的细胞。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研究表明,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器官移植。为了避免免疫排斥的问题,需要给器官移植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
    【详解】A、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信息交流,来识别自身细胞和移植的器官,A正确;
    B、利用免疫抑制剂,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器官移植,C错误;
    D、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的器官进行移植,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可提高移植成活率,D正确。
    故选C。
    8. 秦岭生活着大熊猫等珍稀生物。大熊猫的栖息地受道路、农田及村民砍柴等干扰出现破碎化,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局域种群。2017年,有关部门决定统筹规划、建设秦岭国家公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B. 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有利于种群基因交流
    C. 连接大熊猫分布区,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D. 建设秦岭国家公园,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1、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等。
    (1)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将森林砍伐或开垦为耕地,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修建水坝)设施、房地产工程项目的修建,都可能导致某些野生物种栖息地的丧失或者碎片化。例如,野生大熊猫种群原本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东大部以及缅甸和越南的北部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现有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侧6个彼此分隔的山系内。彼此隔离的栖息地“孤岛”让大熊猫种群难以维持。
    (2)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例如,珍贵药用动植物和皮毛动物、海洋经济鱼类、珍贵食药用菌等,经人工长期大量捕捞或采掘,它们的种群数量已大大减少。
    (3)此外,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外来物种的盲目引人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等,也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措施。
    (4)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5)保护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自觉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和习惯。
    (6)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详解】A、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等,因此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A正确;
    B、大熊猫被分割成多个种群,导致栖息地的丧失或者碎片化,彼此隔离的栖息地“孤岛”让大熊猫种群难以维持,不利于种群基因交流,B错误;
    C、隔离的栖息地“孤岛”让大熊猫种群难以维持,因此连接大熊猫分布区,利于种群基因交流,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C正确;
    D、建设秦岭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正确。
    故选B。
    9.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效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应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B. 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禽畜和鱼类的食物,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 垃圾分类宣传应从幼儿开始,以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和环保意识
    D. 相对垃圾的掩埋处理,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小生态足迹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垃圾分类处理中,可回收垃圾是为了达到废物资源化,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处理应考虑它们被快速分解,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选择合适的处理场所和处理方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同时还应在适宜的温度和pH、否通入空气等环境中处理。
    【详解】A、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尽量减少垃圾的生成,以减少对系统造成的危害,A正确;
    B、厨余垃圾处理后可作为禽畜和鱼类的食物,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C、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垃圾分类宣传应从幼儿开始,以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和环保意识,C正确;
    D、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垃圾回收再利用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态足迹的值,D正确。
    故选B。
    10. 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荒漠中的蜥蜴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 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腊质层,能抵御干旱
    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木高大,以利于争夺阳光
    D. 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同群落类型的生物有不同的特征。荒漠中的生物有耐旱的特征。草原耐寒旱生的多年草本植物占优势,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抵抗干旱;动物大多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森林中树栖和攀援的动物种类多,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有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的特点,以适应林下的弱光环境。
    【详解】A、荒漠中的爬行动物如蜥蜴表皮有角质鳞片,这样的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荒漠生活,A正确;
    B、草原中的植物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使叶片狭窄,而且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抵抗干旱,B正确;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C正确;
    D、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植物的地带性分布,D错误。
    故选D。
    11. 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使某同学受到惊吓,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撒腿就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受到惊吓时,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B. 撒腿就跑,属于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分级调节下完成
    C. 呼吸急促受到呼吸运动中枢——脑干的调节
    D. 受惊吓的经历会刺激大脑皮层某个区域,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1、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受到惊吓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当机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A错误;
    B、“撒腿就跑”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分级调节下完成,B正确;
    C、人的呼吸基本中枢位于延髓,位于脑干的下方,与人体的脊髓直接相连,也是心跳控制中枢位置,因此呼吸急促受到呼吸运动中枢脑干的调节,C正确;
    D、受惊吓的经历会刺激大脑皮层某个区域,形成条件反射,就会成为记忆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A。
    12.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对患儿的伤害比较严重,需尽早治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婴幼儿发育迟缓、智力受损
    B. 通过抽取血样可检测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水平
    C. 甲状腺激素可以随着体液定向运送至靶器官
    D. 治疗该病除使用药物外,日常可适当补充含碘的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婴幼儿发育迟缓、智力受损,A正确;
    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故可通过抽血检测激素水平,B正确;
    C、激素的作用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不是特异性地运输到靶器官,C错误;
    D、碘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治疗该病除使用药物外,日常可适当补充含碘的食物,D正确。
    故选C。
    13. 研究人员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结果如图1所示。幼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F点对应的浓度对芽和茎都起促进作用
    B. 若图2中b侧浓度为H点对应浓度,则a侧浓度大于10-6ml⋅L-1
    C. 根的向地性是由于重力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衡
    D.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为根茎,D错误。
    故选C。
    14. 古诗词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C.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D.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草、牛、羊组成了生物群落
    【答案】A
    【解析】
    【分析】1、群落季节性变化:因为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所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演替。
    3、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互利共生、寄生、捕食及种间竞争。
    【详解】A、“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雁的迁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A正确;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烧过后,仍留有土壤条件及部分繁殖体或种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B错误;
    C、“兔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错误;
    D、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因此,诗中草、牛、羊缺了分解者,不能组成生物群落,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酵母菌培养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B. 应先将培养液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边缘,再盖上盖玻片
    C. 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稀释培养液后重新计数
    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方格内及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均需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培养中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抽样检测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实验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等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计数室内再计数。
    【详解】A、抽样检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A错误;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B错误;
    C、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计数,此时应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后再计数,C正确;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方格内的细胞需计数,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压在左边线、上边线及两边线交点上的,D错误。
    故选C。
    16.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同时参与人体渗透压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后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B.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
    C. 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对Na+重吸收
    D. 水盐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1、Na+的浓度对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细胞外液Na+浓度,即保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因此,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通常称为渗透压调节,主要是通过肾完成的。
    2、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详解】A、当内环境中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后可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增加,使渗透压升高,B错误;
    C、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C正确;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17. 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且K值约为200
    B. 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大约在第6天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 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增长受到食物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D.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在第22天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像,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时,种群数量都呈现S型曲线;而混合培时,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降为0,说明两者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详解】A、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且K值约为200,A正确;
    B、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大约在第6天种群数量增长最快,此时对应该种群的K/2,B正确;
    C、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增长受到食物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故其数量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最后降为0,C正确;
    D、混合培养第22天后大草履虫数量较少,此时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D错误。
    故选D。
    18. 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为了更好地控制实验变量,一般选择在实验室中进行探究
    B. 处理时,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恒温箱中处理1h
    C. 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好选择洗净后的同种落叶进行实验
    D. 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解速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应去除土壤中微生物,即对实验组进行灭菌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详解】A、将土壤埋在实验室设置的环境中,能更好地控制实验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为了尽量避免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组土壤的处理方法是将土壤放在60℃恒温箱中处理1h,B正确;
    C、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最好选择洗净后的同种落叶进行实验,C正确;
    D、实验组应去除土壤中微生物,即对实验组进行灭菌处理,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存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因此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D错误。
    故选D。
    19. 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厉行禁毒是我国一贯的立场和主张。可卡因既是一种毒品,也是一种兴奋剂,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传递愉悦感。下图是可卡因作用机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多巴胺合成后,通过多巴胺转运体释放到突触间隙
    B. 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 吸食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产生持续兴奋
    D. 应全面响应国家的禁毒政策,禁止使用可卡因等毒品
    【答案】A
    【解析】
    【分析】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 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详解】A、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时,由突触前膜经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错误;
    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B正确;
    C、据图可知,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多,产生持续兴奋,C正确;
    D、吸食可卡因者可产生心理依赖性, 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有皮下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 应全面响应国家的禁毒政策,禁止使用可卡因等毒品,D正确。
    故选A。
    20. 光敏色素是调控种子萌发的主要光受体。光敏色素在远红光条件下,从活性形式(Pfr)转化为非活性形式(Pr),光敏色素活性降低。在红光条件下,从Pr转化为Pfr。活化的光敏色素可诱导PIF1蛋白降解,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使赤霉素(GA)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比增大,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光敏色素活化后,信号传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B.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可发生Pr与Pfr的相互转化
    C. 推测Pr可使PIF1蛋白大量积累,导致GA/ABA下降
    D. 粮食贮藏的过程中配合红光照射,有利于延长保存时间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依题意,活化的光敏色素可诱导PIF1蛋白降解,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使赤霉素(GA)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比增大,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因此,光敏色素活化后,信号传到细胞核,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A正确;
    B、依题意,光敏色素在远红光条件下,从活性形式(Pfr)转化为非活性形式(Pr),在红光条件下,从Pr转化为Pfr,即光敏色素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可发生Pr与Pfr的相互转化,B正确;
    C、依题意,活化的光敏色素可诱导PIF1蛋白降解,(Pfr)转化为非活性形式(Pr),光敏色素活性降低,可使PIF1蛋白大量积累,导致GA/ABA下降,C正确;
    D、粮食贮藏的过程中若配合红光照射,光敏色素会被活化,活化的光敏色素诱导PIF1蛋白降解,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使赤霉素(GA)与脱落酸(ABA)的含量比增大,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不利于种子的保存,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1. 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进行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鲤鱼、鲫鱼被喻为水底“清洁工”,栖息在水体底层;鳊鱼被喻为水中“卫生员”,栖息在水体中下层。群落中鱼类分层现象具有的优势是______。
    (2)20世纪60-80年代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
    (3)若要研究金鱼藻的生态位,研究的内容有______(答出2点即可)。
    (4)为恢复湖泊生态,当地实施退田还湖,同时排除人类活动的干扰。请预测实施该措施后湖泊群落结构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21. 充分利用栖息空间、食物条件(食物)
    22. 围湖造田造成湖泊环境变化
    23. 金鱼藻在湖泊中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4. 物种丰富度增大、优势物种改变、空间结构变复杂、种间关系变复杂
    【解析】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 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 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小问1详解】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的分层可以充分利用栖息空间、食物条件(食物)。
    【小问2详解】
    依题意,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围湖造田造成湖泊环境变化,使得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改变。
    【小问3详解】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 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若要研究金鱼藻的生态位,研究的内容有金鱼藻在湖泊中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小问4详解】
    恢复湖泊生态过程中,排除人类活动的干扰,湖泊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大、优势物种改变、空间结构变复杂、种间关系变复杂。
    22. 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研究人员制备了神经-肌肉标本,开展了系列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点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这种收缩反应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
    (2)为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还是单向。在上图装置中电刺激B点,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
    (3)神经与肌肉细胞之间通过______联系,兴奋在该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慢,其原因是______。
    (4)神经-肌肉接头易受化学因素影响。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毒扁豆碱等物质具有如下作用,其中能导致肌肉松弛的是______。
    A. 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脂酶失去活性
    B. 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
    C. -银环蛇毒同乙酰胆碱竞争结合位点导致接头传递受阻
    D. 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但不能导致Na+通道开放
    【答案】(1) ①. 不属于 ②. 无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2)电表指针偏转(或者偏转2次),肌肉发生收缩
    (3) ①. 突触 ②. 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或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需要经历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需时间较长 (4)BCD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3、静息电位由K+外流产生并维持,动作电位由Na+内流产生。
    【小问1详解】
    反射发生在完整的反射弧上,该现象中肌肉收缩时无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
    【小问2详解】
    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B点电表指针会偏转,肌肉会收缩。
    【小问3详解】
    神经与肌肉细胞之间通过突触结构联系,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或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需要经历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需时间较长。
    【小问4详解】
    A、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脂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碱无法被分解,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肌肉持续收缩,A不符合题意;
    B、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释放,则肌肉无法接收到收缩的信号,导致肌肉处于松弛状态,B符合题意;
    C、α -银环蛇毒同乙酰胆碱竞争结合位点,则乙酰胆碱无法与受体结合,接头信号传递受阻,肌肉无法收缩,导致肌肉处于松弛状态,C符合题意;
    D、动作电位由Na+内流产生,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但不能导致Na+通道开放,因此无法产生动作电位,肌肉处于松弛状态,D符合题意。
    故选BCD。
    23. 桑基鱼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模式。图1是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可表示______,B1+C1+D1可表示第二营养级用于______的能量。用图中字母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
    (2)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乙、丙都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二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在适宜光周期的刺激下,鱼塘中某种睡莲开花结果。光照对其是一种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影响种群的______。
    (4)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合适的陆地与水面的配比,需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关系,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基本原理。
    【答案】(1) ①. 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②. 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③. C/A+B+C+D(A1+B1+C1+D1/A+B+C+D)
    (2) ①. 消费者 ②. 捕食和种间竞争
    (3) ①. 物理 ②. 繁衍
    (4)自生、整体
    【解析】
    【分析】1、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短时间内)。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部分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图中
    C表示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A代表在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能,B+C+D代表用于个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为生产者流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其中A1+B1+C1+D1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命活动的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即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1+B1+C1+D1)/草的同化量(A+B+C+D)或C/(A+B+C+ D);
    【小问2详解】
    由图2 可知,甲、乙、丙构成二条食物链,其中甲是生产者,乙和丙均为消费者,二者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种间竞争关系;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中信息有三种,其中光照是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信息的,属于物理信息。在适宜光周期的刺激下,鱼塘中某种睡莲开花结果,这个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对于种群来说可以促进生物种群的繁衍;
    【小问4详解】
    设计桑基鱼塘时,考虑陆地与水面的配比及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关系,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和整体基本原理。
    24. 新的降糖理念强调“控糖”与“稳糖”并重。研究发现小肠K细胞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GIP)可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机制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空腹时,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主要通过促进______使血糖回升至正常水平。
    (2)K细胞分泌GIP的方式属于______;GIP是一种激素,据图判断,依据是______。
    (3)研究发现口服或者注射葡萄糖后,达到相同的血糖浓度时,口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增高。据图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健康人中,正常血糖或低血糖期间,GIP还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实现______,达到“稳糖”。
    (5)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患者也逐渐增加。因此,青少年在生活方式上应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24. 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25. ①. 胞吐 ②. 由小肠k细胞产生,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信使传递信息
    26. 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GIP还能调节胰岛素分泌
    27. 相抗衡(相互作用)
    28. 控制饮食、多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果存在肥胖现象,要纠正肥胖问题等
    【解析】
    【分析】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GIP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小问1详解】
    空腹时,血糖浓度降低,可刺激胰岛A细胞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回升至正常水平;
    【小问2详解】
    GIP是多肽,大分子物质,K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将GIP分泌到细胞外;GIP是由小肠K细胞合成分泌的,并能与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特异性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别合成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GIP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物质,所以GIP是一种激素;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口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增高最可能是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合成分泌GIP,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胰岛素分泌含量显著增高;
    【小问4详解】
    GIP还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上具有拮抗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实现”稳糖“的效果;
    【小问5详解】
    青少年在预防糖尿病时做到:注意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每天都要保持适量的有氧运动,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炸及盐量过大的食物,不要吃太多高热量的东西,多吃蔬菜水果,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果存在肥胖的现象要纠正肥胖问题等。
    25.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可引起婴幼儿发生支气管炎、肺炎,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抗病毒作用。为了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感染RSV小鼠的治疗效果,研究者开展了以下实验:将雌雄数目相当、生理状况相同的感染RSV小鼠随机分为A~E等5组。其中A组雾化吸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B至E组分别雾化吸入剂量为3.125μg、12.5μg、25μg、50μg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连续雾化吸入5天后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再次感染RSV引起的哮喘效应,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
    (2)A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3)图1实验结果说明______,结合图2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根据本研究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否在治疗儿童呼吸道RSV感染疾病上推广使用?______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__。
    【答案】(1)过敏反应
    (2)排除生理盐水(溶剂)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 ①. 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抗RSV病毒的作用,随着吸入剂量的增加,抗RSV病毒的作用增强 ②. 随着吸入剂量的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促进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降低病毒载量
    (4) ①. 否 ②. 需要考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使用效果等,该研究只能为治疗儿童呼吸道RSV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解析】
    【分析】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许多过敏反应还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小问1详解】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再次感染RSV引起的哮喘效应,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过敏反应。
    【小问2详解】
    不同浓度的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用生理盐水配制的,A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与B-E组形成对照,排除生理盐水(溶剂)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小问3详解】
    据图1可知,随着重组人干扰素α1b浓度升高,病毒载量在减小,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抗RSV病毒的作用,随着吸入剂量的增加,抗RSV病毒的作用增强。据图2可知,随着重组人干扰素α1b浓度升高,细胞毒性T细胞水平升高。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吸入剂量的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促进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降低病毒载量。
    【小问4详解】
    药物推广使用,需要考虑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使用效果等,该研究只能为治疗儿童呼吸道RSV感染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小动物类群
    鼠妇
    马陆
    蚯蚓
    线虫
    甲螨
    个体总数
    3
    2
    1
    1
    1
    生物类群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水生植物
    种类
    92种
    68种
    优势物种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
    鱼类
    种类
    74种
    54种
    优势物种
    鲤鱼、鲫鱼、鳊鱼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相关试卷

    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高二生物试题pdf、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高二生物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