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检测,共19页。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单元检测卷)(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的分类、用途正确的是A.Na2CO3:盐,食品膨松剂 B.Na2O2:碱性氧化物,供氧剂C.Na:金属单质,冶炼某些金属 D.Fe(OH)3胶体:混合物,饮用水消毒剂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水中含有氢和氧C.与所含原子数相等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3.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固体保存在细口瓶中 B.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C.钠保存在煤油中 D.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4.下列有关0.1mol•L-1NaOH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1L该溶液中含有40g NaOHB.100mL该溶液中OH-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C.在1g水中溶解4g NaOH即可配制得0.1mol•L-1 NaOH溶液D.往1mL该溶液中加入水稀释至10mL,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5.对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为黄色固体 B.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Na久置于空气中的最终产物为 D.为碱性氧化物6.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分子的数目是B.常温常压下,含有的分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含有的氧原子数为D.标准状况下,的含有的碳原子数为7.下列关于含氯消毒剂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B.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C.氯水中含有HClO,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D.向溶液中通入适量: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碱性,溶液呈酸性B.均是碱性氧化物C.不能转化成,而能转化为D.和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9.如图为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叙述错误 A.常温下,a的稀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可制取b B.d和f物质均有强的氧化性C.c和f均可用于环境杀菌消毒 D.d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0.同温同压下,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B.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D.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一定为1∶111.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C.次氯酸不稳定,光照后产生氯气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和21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水扑灭金属Na、K的燃烧B.焰色试验中用过的铂丝可以用稀硫酸洗净C.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D.若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用3%-5%的NaOH溶液冲洗13.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其中合理的装置是(气体流向从左到右)A.A B.B C.C D.D14.一定条件下,将50mL的CO2和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相同状况下的气体30mL,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A.80% B.44% C.33.3% D.20%1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10.6gNa2CO3配制1.0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时,砝码错放左盘D.配制H2SO4溶液,用浓H2SO4稀释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定容16.下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f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只能被氧化,c是酸性氧化物 B.d的水溶液能导电,d属于电解质C.d→f的转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向饱和溶液中通入d有沉淀析出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14分)(1)甲烷()的摩尔质量为 。(2)8g中约含有 个分子、含有 mol电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L。(3)所含原子数相等的甲烷和氨气的质量比为 。(4)汽车发生强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的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和,所产生的气体快速充满气囊,可以达到保护车内人员的目的。①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它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②若安全气囊内含有,则其物质的量为 。③若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气囊膨胀的体积约为 。18.(12分)X、Y、Z、W四种常见化合物,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试验火焰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臭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W的化学式是 。(2)X到Z的化学方程式是 。(3)Na2O2属于 (填物质的类别),检验其组成中所含阳离子的方法是 。(4)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Na2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分析,在这个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 。(5)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发生装置。写出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9.(14分)某小组探究氯气的性质:I.制备FeCl3。如图所示,将仪器A中的浓盐酸滴加到盛有MnO2的烧瓶中,发生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B和C,然后再通过加热的石英玻璃管D(放置有铁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 ,气体通过装置C的目的是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烧杯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资料表明D中的产物有以下性质:①受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②遇H2O(g)剧烈反应。为收集D中的产物,在D与E之间,除增加收集装置外,还需要增加 装置。II.探究氯气的漂白性。 (5)现关闭活塞K,若有色布条是干燥的,溶液A为浓硫酸,则有色布条 。(填“褪色”或“不褪色”,下同)若溶液A为饱和NaCl溶液,则有色布条 。(6)现打开K,溶液A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的氯气是湿润的,布条是干燥的,则有色布条 。(填“褪色”或“不褪色”)20.(12分)实验室需要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和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需干燥后再配制溶液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 g。(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造成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直接定容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凹液面F.配制时,溶液未冷却直接转入容量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的分类、用途正确的是A.Na2CO3:盐,食品膨松剂 B.Na2O2:碱性氧化物,供氧剂C.Na:金属单质,冶炼某些金属 D.Fe(OH)3胶体:混合物,饮用水消毒剂【答案】C【详解】A.Na2CO3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过程,因此属于盐,但其受热不会发生分解反应,因此不能作食品膨松剂,A错误;B.Na2O2与水反应产生NaOH、O2,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而是属于过氧化物,由于Na2O2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会产生氧气,因此可以作供氧剂,B错误;C.Na是只含有钠一种元素,因此属于金属单质,金属Na可以与钛、锆、铌、钽等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金属单质,因此可以用来冶炼某些金属,C正确;D.Fe(OH)3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该物质表面积大,吸附力强,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使之形成沉淀而从水中沉淀出来,因此可以用于饮用水净化作用,但不具有强氧化性,因此不能作饮用水消毒剂,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水中含有氢和氧C.与所含原子数相等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答案】C【详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其单位,故A错误;B.水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表述有误,故B错误;C.含有6mol氧原子,含有4mol氢原子和2mol氧原子,共6mol,所含原子数相等,故C正确;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mol,单位错误,故D错误;故选C。3.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固体保存在细口瓶中 B.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C.钠保存在煤油中 D.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答案】A【详解】A. 过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而变质,需要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保存,A错误; B.氯水见光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氯水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B正确;C.钠能与氧气、水反应,钠保存在煤油中隔绝空气和水分,C正确; D.漂白粉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而变质,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D正确;答案选A。4.下列有关0.1mol•L-1NaOH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1L该溶液中含有40g NaOHB.100mL该溶液中OH-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1C.在1g水中溶解4g NaOH即可配制得0.1mol•L-1 NaOH溶液D.往1mL该溶液中加入水稀释至10mL,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答案】D【详解】A.1L 0.1mol•L-1NaOH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L×0.1mol•L-1×40g/mol=4g,故A错误;B.氢氧化钠的强电解质,1个氢氧化钠电离出1个氢氧根离子,OH-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故B错误;C.在1g水中溶解4g NaOH,溶液体积未知,不能求得浓度,故C错误;D.氢氧化钠的强电解质,稀释10倍,浓度变为原来的 ,往1mL该溶液中加入水稀释至10mL,所得NaOH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1,故D正确;故选D。5.对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为黄色固体B.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Na久置于空气中的最终产物为D.为碱性氧化物【答案】C【详解】A.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故A错误;B.碱性较强,不能用于中和胃酸过多,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故B错误;C.金属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钠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NaOH吸收二氧化碳,最终生成,故C正确;D.与酸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O2,因此不是碱性氧化物,而属于过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6.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分子的数目是B.常温常压下,含有的分子数为C.常温常压下,含有的氧原子数为D.标准状况下,的含有的碳原子数为【答案】C【详解】A.无分子,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分子数小于,故B错误;C.的物质的量为n==1mol,一个由3个O原子构成,即1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故C正确;D.标准状况下,的为液体,物质的量大于0.1mol,含有的碳原子数大于,故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含氯消毒剂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B.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C.氯水中含有HClO,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D.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答案】B【详解】A.“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稀盐酸,二者发生反应2H++Cl-+ClO-=Cl2↑+H2O,故“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A正确;B.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小,工业上将氯气通入到石灰乳中反应制备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B错误;C.Cl2能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故氯水中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C正确;D.Ca(ClO)2溶液中通入适量CO2,反应可生成CaCO3和HClO,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D正确;故选B。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碱性,溶液呈酸性B.均是碱性氧化物C.不能转化成,而能转化为D.和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答案】D【详解】A.NaHCO3溶液中碳酸氢根以水解为主,溶液呈碱性,Na2CO3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B错误;C.碳酸钠能与CO2、水反应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能分解为碳酸钠,两者可相互转化,故C错误;D.由钠离子与碳酸根构成、Na2O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和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故D正确。答案选D。9.如图为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叙述错误 A.常温下,a的稀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可制取b B.d和f物质均有强的氧化性C.c和f均可用于环境杀菌消毒 D.d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A【分析】a是氯元素显-1的氢化物,即a为HCl,b为0价的铝单质,即b为Cl2,c为显+4价氯的氧化物,即c为ClO2,d为显+1的氯元素的酸,即d为HClO,e为显+5价氯元素的盐,即e为氯酸盐,同理f为次氯酸盐,据此分析;【详解】A.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不与稀盐酸反应,故A说法错误;B.d为HClO,f为次氯酸盐,两者均有强氧化性,故B说法正确;C.c为ClO2,f为次氯酸盐,均有强氧化性,能对环境杀菌消毒,故C说法正确;D.d为HClO,属于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故D说法正确;答案为A。10.同温同压下,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所占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1B.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C.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和乙的压强之比为1∶1D.等质量的甲和乙中的原子数之比一定为1∶1【答案】D【分析】ag甲气体和2ag乙气体相同条件下体积比为1:2,即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M=可知,甲和乙的摩尔质量相同,即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详解】A.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2,体积之比为1:2,由 ρ= 可知,同温同压下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 1:1,故A正确;B.a g甲气体和2a g乙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2,体积之比为1:2,由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由M=可知,甲和乙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甲和乙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乙物质的量相同,同温同体积下,压强之比为 1:1,故C正确;D.据分析,甲和乙的摩尔质量相同,等质量的甲和乙的物质的量相同,即分子数相同,但原子数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B.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都属于纯净物C.次氯酸不稳定,光照后产生氯气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和2【答案】A【详解】A.氯气为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A正确;B.氯气和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混合物,B错误;C.次氯酸不稳定,光照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C错误;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D错误;故选A。1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水扑灭金属Na、K的燃烧B.焰色试验中用过的铂丝可以用稀硫酸洗净C.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D.若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用3%-5%的NaOH溶液冲洗【答案】C【详解】A.Na、K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不能用水扑灭金属Na、K的燃烧,故A错误;B.硫酸难挥发,焰色试验中用过的铂丝用盐酸洗净,故B错误;C.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故C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NaOH溶液冲洗皮肤,若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故D错误;选C。13.实验室制取干燥纯净的,其中合理的装置是(气体流向从左到右)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图示装置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B.净化氯气,应该先将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B错误;C.氯气密度大于空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D.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用水无法充分吸收多余的氯气,D错误;故答案选C。14.一定条件下,将50mL的CO2和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相同状况下的气体30mL,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A.80% B.44% C.33.3% D.20%【答案】A【详解】根据可知生成的氧气体积是二氧化碳体积的一半,设二氧化碳体积为x mL,氮气的体积为(50-x)mL,则生成氧气的体积为0.5x mL,列出等式:,解得40,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答案选A。15.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C.称量10.6gNa2CO3配制1.0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时,砝码错放左盘D.配制H2SO4溶液,用浓H2SO4稀释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定容【答案】D【详解】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浓盐酸的体积偏小,故A错误;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故B错误;C.若称量10.6g碳酸钠时砝码错放左盘会使碳酸钠的质量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故C错误;D.若浓硫酸稀释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并定容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故D正确;故选D。16.下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f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只能被氧化,c是酸性氧化物 B.d的水溶液能导电,d属于电解质C.d→f的转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向饱和溶液中通入d有沉淀析出【答案】D【分析】根据碳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a为CH4、b为C单质、c为CO、d为CO2、e为H2CO3、f为、。【详解】A.a为CH4,为C的最低价,只能被氧化,c为CO,是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B.d的水溶液为碳酸溶液,能导电,但CO2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d→f的转化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过氧化钠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C错误;D.碳酸钠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向饱和溶液中通入d生成碳酸氢钠,有沉淀析出,D正确;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14分)(1)甲烷()的摩尔质量为 。(2)8g中约含有 个分子、含有 mol电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L。(3)所含原子数相等的甲烷和氨气的质量比为 。(4)汽车发生强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内的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和,所产生的气体快速充满气囊,可以达到保护车内人员的目的。①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它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②若安全气囊内含有,则其物质的量为 。③若完全分解,在标准状况下,气囊膨胀的体积约为 。【答案】16 g∙mol−1 5 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几个公式进行分析。【详解】(1)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 g∙mol−1;故答案为:16 g∙mol−1。(2)的物质的量为,约含有个分子,一个甲烷含有10个电子,因此0.5mol甲烷含有5mol电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故答案为:;5;11.2。(3)假设所含的原子均为1mol,甲烷和氯气的质量比;故答案为:64:85。(4)①由题目信息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反应。②;故答案为:1.5mol。③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5mol 完全分解时生成,标准状况下,;故答案为:44.8L。18.(12分)X、Y、Z、W四种常见化合物,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试验火焰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臭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W的化学式是 。(2)X到Z的化学方程式是 。(3)Na2O2属于 (填物质的类别),检验其组成中所含阳离子的方法是 。(4)在潜水艇和消防员的呼吸面具中,Na2O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分析,在这个反应中Na2O2的作用是 。(5)为实现金属钠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与水反应并收集生成的气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发生装置。写出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2)(3)过氧化物 焰色试验(4) 氧化剂,还原剂(5)【分析】火焰为黄色的元素是Na,X、Y、Z的焰色试验火焰均为黄色,则X、Y、Z均含有Na元素,根据转化关系可知X为,Z为,Y为NaOH,W为无色无臭气体,则W为;【详解】(1)W的化学式为;(2)X到Z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3)①属于过氧化物;②检验阳离子钠离子的方法是焰色试验;(4)①会和呼出的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②根据方程式可知,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过氧化钠即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5)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9.(14分)某小组探究氯气的性质:I.制备FeCl3。如图所示,将仪器A中的浓盐酸滴加到盛有MnO2的烧瓶中,发生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B和C,然后再通过加热的石英玻璃管D(放置有铁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 ,气体通过装置C的目的是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烧杯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资料表明D中的产物有以下性质:①受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②遇H2O(g)剧烈反应。为收集D中的产物,在D与E之间,除增加收集装置外,还需要增加 装置。II.探究氯气的漂白性。 (5)现关闭活塞K,若有色布条是干燥的,溶液A为浓硫酸,则有色布条 。(填“褪色”或“不褪色”,下同)若溶液A为饱和NaCl溶液,则有色布条 。(6)现打开K,溶液A为氢氧化钠溶液,通入的氯气是湿润的,布条是干燥的,则有色布条 。(填“褪色”或“不褪色”)【答案】(1) 饱和食盐水 吸收水蒸气,干燥氯气(2)2Fe+3Cl22FeCl3(3)2NaOH+Cl2=NaCl+NaClO+H2O(4)干燥(5)不褪色 褪色(6)褪色【分析】实验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氯气,制得的氯气中混有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先经过饱和食盐水除杂,再经过浓硫酸干燥后,将氯气通入装有铁粉的石英管中进行加热,反应可生成氯化铁;多余的氯气需进行尾气处理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避免污染空气;【详解】(1)根据分析,需将生成的氯气先经过饱和食盐水,将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除去;除杂后气体中含水蒸气,需经过浓硫酸干燥;(2)铁粉与氯气在加入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3)E装置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2NaOH+Cl2=NaCl+NaClO+H2O;(4)D中的产物有以下性质:①受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②遇H2O(g)剧烈反应,所以还需加干燥装置;(5)干燥的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若溶液为饱和食盐水,氯气经过后会带有水蒸气,可使有色布条褪色;(6)打开K,湿润的氯气可进入集气瓶,与有色布条接触,是有色布条褪色。20.(12分)实验室需要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和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需干燥后再配制溶液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 g。(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造成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的有_______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直接定容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凹液面F.配制时,溶液未冷却直接转入容量瓶【答案】(1) 烧杯 500 mL容量瓶(2)BCD(3)20.0(4)13.6(5)CEF【解析】(1)因为配制的是1mol/L 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除了题目提供的量筒和胶头滴管之外,还应需要的玻璃仪器有500mL容量瓶、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和烧杯。(2)A.配制溶液过程中需上下颠倒摇匀,则使用容量瓶前需检验是否漏水,故A正确;B.配制溶液过程中需加蒸馏水定溶,则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需干燥后再配制溶液,故B错误;C.容量瓶是精密仪器不能直接用于溶解固体,故C错误;D.容量瓶是精密仪器不能直接用来稀释浓溶液,故D错误;E.容量瓶摇匀溶液时,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E正确;本题答案BCD。(3)配制1mol/L NaOH溶液450mL,需要使用500 mL容量瓶,则需要NaOH的质量为m(NaOH)=c(NaOH)VM(NaOH)= 1mol/LL40g·mol-1=20.0g。(4)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2SO4)= =18.4 mol/L,则18.4 mol/LV =0.5mol/L500 mL,所以V=13.6 mL,故需要的浓硫酸体积为13.6 mL。(5)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直接定容,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偏少,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B.在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水加多了,溶液体积偏大,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故B不符合题意;C.在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水加少了,溶液体积偏小,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故C符合题意;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小,故D不符合题意;E.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凹液面,导致浓硫酸取多了,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故E符合题意;F.配制时,溶液未冷却直接转入容量瓶,热胀冷缩,最终溶液体积偏小,则最终溶液浓度偏大,故F符合题意;本题答案CEF。 A.制取B.净化C.收集D.尾气处理 A.制取B.净化C.收集D.尾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