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2019年新疆城镇化率为51.87%,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区域地理环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91个县域城市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即区域人口累计百分比对应的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 )
①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均匀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③城市空间分布集中④城市空间分布较分散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④D. ②③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
A. 天山山地B. 塔里木盆地
C. 阿尔泰山D. 准噶尔盆地
3.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 )
A. 城镇人口容量扩大B. 生态环境压力减轻
C. 农业人口大量剩余D. 城市竞争力明显减弱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即区域人口累计百分比对应的土地面积累计百分比的点所组成的曲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人口分布洛伦兹曲线先急剧升高后缓慢升高,斜率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相对集中,城市空间分布较分散,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所以选C。
【2题详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城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准噶尔盆地,因为准噶尔盆地的水源比较充足,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D正确;天山山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活动,A错误;塔里木盆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不适宜人类活动,B错误;阿尔泰山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人类活动,C错误。所以选D。
【3题详解】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人口容量扩大,A正确;人口数量增多,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B错误;农业人口大量转移,C错误;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明显增强,D错误。所以选A。
由于速度、票价、合理运距等技术经济特征和网络布局等差异,我国高速铁路(简称“高铁”)与普通速度铁路(简称“普铁”)承载了差异化的空间运输联系。由于高铁和普铁技术、经济特征的差异化(包括高铁与普铁铁路系统检修的时段差异),二者得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共存,同时也导致旅客出行需求的差异化更显著。下表示意2019年中国高铁与普铁网络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4. 与普铁网络相比,高铁网络( )
A. 城市服务更具均衡性B. 三大地区城市占比差异小
C. 中部城市数量差异最小D. 与经济发展格局耦合性更好
5. 高铁和普铁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共存,主要是因为普铁( )
A. 适合短途运输B. 距离衰减率显著
C. 平均运距较长D. 能满足夜间出行
【答案】4. D 5. D
【解析】
【4题详解】
高铁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的契合性更好,D正确;普铁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服务城市,因此普铁网络的城市服务更具均衡性,A错误;由表中信息可知,与普铁网络相比,高铁网络的三大地区城市占比差异较大,B错误;由表中信息可知,普铁网络与高铁网络的差异表现为东部城市数量差异最小,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高铁因夜间乘客数量少、动卧车的数量非常少,且需要每天进行日常检查维修和保养,造成高铁夜间不运行,因此高铁和普铁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共存,主要是因为普铁能满足夜间出行,D正确;高铁运行速度快,运行时间短,短途和长途旅行均有优势,普铁运行速度慢,但能满足夜间出行,这是普铁运行的主要优势,距离衰减率和平均运距都不能直接体现普铁的优势,不是其与高铁并存的主要原因,AB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目前全球掀起了工业4.0智能制造的浪潮,日本和德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备领先优势。1978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为拥有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多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世界工厂”。目前我国珠江三角洲共有工业机器人企业1206家,集中分布在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地。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工业机器人企业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6. 珠江三角洲本地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大的直接原因是( )
A. 劳动力素质低B. 劳动力数量少
C. 产业优化升级D. 技术创新升级
7. 与德国相比,珠江三角洲本地工业机器人企业迅速发展得益于( )
A. 产业基础雄厚B. 政府政策支持
C. 外来技术引入D. 产业集聚催化
8. 为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最应( )
A. 发展多样化产业B. 提高创新能力
C. 引进先进技术D. 扩大制造规模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由材料:1978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为拥有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多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世界工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发生产业转移,现阶段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主要是从经济发达的地区迁入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总是趋向劳动力成本低的落后地区迁移,珠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造成珠江三角洲本地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大,C正确;本地经济社会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A错误;珠三角地区劳动力数量并未减少,B错误;工业机器人是技术创新升级成果,但技术创新升级不是其需求增大的原因,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珠三角有着良好的机械设备生产基础,如模具、齿轮轴承等五金零配件生产。作为制造高地,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珠三角已为机器人生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能促进众多电子制造、家电制造企业衍生出机器人制造企业。由以上分析可知,珠江三角洲本地工业机器人企业迅速发展得益于产业集聚催化,D正确;德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排除A;政府政策支持和外来技术引进不是本地工业机器人企业迅速发展主要因素,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为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珠三角需在机器人制造技术上进行突破,冲破国外的技术壁垒,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将机器人生产与相关产业的具体生产过程结合,打造出本地的机器人新产业,催生具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辐射全国。由以上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发展多样化产业和扩大制造规模,不能提升竞争能力,AD错误;引进先进技术会造成机器人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中国的机器人行业将会受限于国外,C错误。故选B。
岩溶储层是重要的碳酸盐岩油气储层之一,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古生代二叠纪茅口组发育有典型的风化壳岩溶储层。下图为该地区二叠纪茅口组岩性地层综合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茅口组时期,该地区( )
A. 地壳抬升明显B. 板块呈下沉趋势
C. 海平面不断升高D. 海平面保持稳定
10. 推测四川盆地南部茅口组岩溶储层( )
A. 溶洞、暗河发育少B. 受外力作用影响弱
C. 油气资源丰富D. 富含金属矿藏
11. 茅口组时期该地沉积的生物碎屑可能包含( )
A. 灵长类动物B. 蕨类植物
C. 鸟类D. 被子植物
【答案】9. A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茅口组一段至四段碳酸盐台地亚相依次为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台内滩、滩间海,由亚相的变化可以看出茅口组一段至四段期间海平面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地壳抬升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岩溶储层是重要的盐酸盐油气储存之一,茅口组发育有典型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可推测茅口组岩溶储层油气资源丰富,C正确;茅口组所在的四川盆地地区气候湿热且为碳酸盐分布区,受流水溶蚀作用影响强,溶洞和暗河较为发育,AB错误;金属矿藏多为岩浆活动的产物,碳酸盐为沉积作用的产物,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二叠纪是蕨类植物的繁盛期,茅口组沉积的生物碎岩可能包含蕨类植物,B正确;灵长类动物和被子植物都出现在新生代,AD错误;鸟类起源于中生代,C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日甲、乙两地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左曲线为甲地,右曲线为乙地),已知甲地位于北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乙地相比,甲地( )
A. 纬度位置较低B. 无太阳直射的机会
C. 当日夜长较短D. 当日正午日影较长
13. 该日最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是( )
A. 甲地日出东南方B. 乙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C. 地球公转速度最慢D. 地中海沿岸河流正值汛期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甲地的日出日落时刻,计算出甲地的昼长=18:08-5:52=12小时16分,昼长夜短,C正确;北半球昼长夜短时,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昼夜等长。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上,甲地纬度更高,A错误;当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较乙地大,正午日影较短,D错误。乙地位于赤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5°,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此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甲处昼长略长于12小时,因此甲处距离赤道较近,有太阳直射的机会,B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日出东北,A错误;乙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B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靠近远日点,但还没到达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并不是最慢,C错误;夏至日地中海沿岸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河流正值枯水期,D错误。故选B。
大气受热过程影响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时空分布状况。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一日内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的变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推测,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大连B. 西宁
C. 重庆D. 拉萨
15. 图示甲、乙、丙最高值的出现存在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面是外层大气的直接热源B. 物体介质影响增温速度
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不同D. 热量传递的滞后性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甲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气温曲线;乙曲线白天数值高,夜晚数值低,最高值出现在13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应为地面温度曲线;丙曲线白天有,夜晚没有,最高值出现在正午前后,应为太阳辐射曲线。因此可知,该地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4时左右,而日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当地时间14时左右,说明该地经度应在120°E附近,因此四选项中大连最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太阳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再由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热量的传递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太阳辐射在正午12时左右最强,地面辐射在13时左右最强,气温在14时左右最高,因而丙、乙、甲最高值出现的时间依次延后。因此热量传递的滞后性是图示甲、乙、丙最高值的出现存在时间差异的原因,D正确;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对流层属于近地面大气层,A错误;物体介质影响增温速度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不同都不是导致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高值的出现存在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哀牢山位于我国云南省,海拔2000m以上,呈西北—东南走向。2020年8月,当地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研究发现,该山脉附近存在一个高压系统;17日迎风坡位于山脉西侧,18日转为山脉东侧。图示意哀牢山17日、18日主导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17日图示主导风的形成取决于山脉( )
A. 东北侧强高压B. 东北侧弱高压
C. 西南侧强高压D. 西南侧弱高压
17. 与18日相比,17日迎风坡的降水强度( )
A. 较小B. 相等
C. 较大D. 无法确定
18. 若该季节主导风向不变,18日以后山脉西侧主导风最可能为( )
A. 西南风B. 西风
C. 东南风D. 东风
【答案】16. C 17. C 18. A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文信息可知,17日迎风坡位于山脉西侧,主导风为左图中西风。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由高压吹响低压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此高压应位于山脉西南侧,西南风向右偏转后形成西风。17日西风由两个箭头组成,说明风力较强劲,西南侧高压势力强。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17日迎风坡的西风势力比18日迎风坡的东南风势力更强,因此17日迎风坡的降水强度较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哀牢山位于我国云南省,夏季深受西南季风影响,8月处于夏季,若该季节主导风向不变,8日以后山脉西侧主导风最可能为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海洋热浪是指发生在海洋中,能够对海洋生态系统持续造成影响的异常暖海水事件。研究表明,从全球海洋来看,海洋热浪在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海洋热浪水平尺度通常可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可从海表延伸至数百米的深度,时间尺度从数天至数年。海洋热浪的形成在本质上与海表温度波动有直接关联。完成下面小题。
19. 从全球海洋来看,海洋热浪多发生在( )
A. 春季 B. 夏季C. 秋季 D. 冬季
20. 能诱导海洋热浪发生的因素有( )
①反气旋长久滞留②极地海水卷入③海域上升流减弱④海域下降流减弱
A. ①③ B. ②④C. ①④ D. ②③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海洋热浪是指发生在海洋中,能够对海洋生态系统持续造成影响的异常暖海水事件,海洋热浪在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海洋热浪发生的频率最高强度最大,B正确;春季和秋季海洋表面温度较低,AC错误;冬季海洋表面温度更低,D错误,所以选B。
【20题详解】
极地海水卷入,水温低,不利于海洋热浪的发生,②错误;反气旋长久滞留,海水运动减弱,不利于热量扩散,①正确;海域上升流减弱,底层冷海水上泛减少,利于海洋热浪的发生,③正确;海域下降流减弱,底层冷海水上泛增强,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水青冈群落是贵州省雷公山(26°24'~26°38'N,108°16'~108°29'E;海拔2178.8m)自然保护区地带性群落,分布在海拔800~1800m的山地杂木林中。该群落结构主要分为乔木层(树体冠幅大,为落叶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整个水青冈群落的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的比值)极高。研究发现,雷公山地区不同水青冈群落在更新上也存在差异,该水青冈群落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水青冈群落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的主要原因是( )
A. 林中光热条件较好B. 水源涵养能力强
C. 林下枯枝落叶较多D. 树体冠幅偏小
22.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水青冈群落的郁闭度极高,在该灌木层中,雷山方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进而( )
A. 加速水青冈幼苗幼树生长B. 导致灌草层物种较为单一
C. 增加灌木层物种丰富度D. 避免人为活动的过度干扰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水青冈群落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的主要原因是水青冈群落林主要分为乔木层(树体冠幅大,为落叶阔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树下枯枝落叶较多,土壤肥沃,C正确;水青冈群落和常绿阔叶林林中光热条件差异不大,A错误;水青冈群落水源涵养能力强,但不是更新得比常绿阔叶林要好的主要原因,B错误;水青冈群落树体冠幅偏大,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灌木层中,雷山方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当某一个物种占绝对优势地位时,会与其他植物争夺养分等生物资源,进而会抑制水青冈幼苗幼树生长,A错误;雷方山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会抢夺其他灌草的光照和水分等,导致灌草层物种较为单一,B正确;雷方山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导致灌草层物种较为单一,进而使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降低,C错误;雷方山竹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人类活动的的过度干扰与人类活动的强度有关,与雷方山竹的优势地位无太大关系,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北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之一。斯里兰卡西北部的保克海峡平均水深仅2~3m,全年风浪较小,洋流流向季节变化显著。周围其他海域夏季和冬季风浪较大,对海运安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下图为斯里兰卡周边海域示意图。
(1)分析保克海峡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
(2)简述保克海峡全年风浪较小的原因。
(3)图示海域夏季船舶停航频次最高,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1)保克海峡洋流受季风影响较大,洋流随季风风向转换而流动;保克海峡夏季盛行西南风,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冬季盛行东北风,洋流向西南方向流动。
(2)四周有半岛阻挡,削减风力;大陆架海域水深较浅,对风浪有削弱作用。
(3)该海域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夏季风浪较大;夏季水温高,易形成热带气旋,风大浪急,影响行船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印度洋北部,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向西南方向流动;受季风变换的影响,洋流发生周期性变化。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保克海峡四周被半岛和岛屿包围,海域轮廓较为封闭,受风力影响较小,风浪较小;根据材料信息“斯里兰卡西北部的保克海峡平均水深仅2~3m”可知,该海域位于沿海大陆架,海水深度较浅,对风浪的削弱作用较强,风浪较小。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亚地区夏季风势力强于冬季风势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风浪较大;夏季该海域水温较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形成热带气旋,风力较大,风浪较大,不利于船舶的安全,为了保障船舶运行安全,图示海域夏季船舶停航频次最高。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河谷发育大量沙丘与黄土物质,其黄土沉积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我国计划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建设多座水电站。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黄土冰川成因的模型。
(1)分析雅鲁藏布江黄土的沉积过程。
(2)指出雅鲁藏布江黄土沉积速度快的季节,分析其原因。
(3)如果若干年后位于该地不远处下游的水电站建成并蓄水后,推测该地黄土沉积速率发生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1)冰盛期,气温降低,山坡发育大量冰川和冰碛物;在冰雪融化的早期,沉积物受冰雪融水的侵蚀并被搬运至河谷;间冰期,气温升高,风力搬运河漫滩出露的沉积物,遇到山坡阻挡,沉积形成黄土。
(2)冬春季节。原因:雅鲁藏布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冰川融化量小,河流水位较低,河漫滩出露的沉积物较多;冬春季节风力较大,搬运的沉积物较多。
(3)黄土沉积速率减小。理由:水电站蓄水后,河流水位上升,河漫滩出露的沉积物减少;水域面积扩大,谷地降温幅度变小,谷风变弱,搬运的沉积物减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冰盛期,气温低,冰川分布面积广,冰川作用强烈。冰川携带大量冰碛物堆积于山脚,由于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地表,被冰雪融水侵蚀并被搬运至河谷堆积。间冰期,气温升高,冰川消退,河流获得的冰川融水也减少,加上降水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漫滩沉积物出露地表,在谷风的吹拂下,将黄土沉积物带到河谷坡地上,由于山坡对风的阻挡,风速减慢,沉积形成黄土。
【小问2详解】
雅鲁藏布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冰雪融水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冰川融化量小,河流水位较低,河漫滩出露的沉积物较多,为风沙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冬春季节风力较大,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风力搬运的沉积物较多。因此雅鲁藏布江黄土沉积速度快的季节为冬春季。
【小问3详解】
水电站位于该地上游,蓄水后,水库以上河段河流水位上升,该地河流水位增加后,河漫滩出露的沉积物减少,风沙活动的物质来源减少;读图可知,黄土为谷风挟带风沙在山坡堆积而成,由于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谷地降温幅度变小,谷风变弱,风沙搬运地的动力减弱,搬运的沉积物减少。因此如果若干年后位于该地不远处下游的水电站建成并蓄水后,该地黄土沉积速率将减小。
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洼”“淀”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地名用语,指示了部分特殊的地理环境。白洋淀位于中国河北省安新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区域内的传统民居通常依堤坝或高地而建,呈高低错落的格局,其建筑坚固耐用,在修建过程中多用麦糠泥与苇秆交替铺置墙体。下图示意白洋淀流域及白洋淀传统民居的墙体设计。
(1)从地理名词的角度,推测白洋淀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白洋淀传统民居多用麦糠泥与苇秆交替铺置墙体的原因。
(3)近年来,白洋淀传统民居不断减少,试为保护白洋淀传统民居提供合理性建议。
【答案】(1)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浅)湖数量较多;易受洪涝灾害。
(2)就地取材,降低建筑成本;增强建筑的保温性能,提高建筑的适应性;防止潮湿和霉变,减少潮湿对建筑的影响,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答出三点,6分)
(3)明确保护范围和重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传承技艺,并将部分传统民居改造为旅游景点,引导社会参与保护行动;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加深公众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了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洼”“淀”常指地势低洼、浅湖遍布的地区,浅湖遍布说明当地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易汇集雨水,引发洪涝。
【小问2详解】
白洋淀位于中国河北省安新县,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湿地多芦苇生长,麦糠与苇秆等材料较多,方便就地取材,降低建筑成本;用麦糠泥与苇秆交替铺置墙体,有利于增强建筑的保温性能,提高建筑的适应性;用麦糠泥与苇秆交替铺置墙体,有利于防止墙体潮湿和霉变,减少潮湿对建筑的影响,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地域传统文化特色。
【小问3详解】
明确保护范围和重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鼓励传承技艺,并将部分传统民居改造为旅游景点,引导社会参与保护行动,完善旅游设施,提供更好的游客接待和服务设施,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对传统民居文化的整理和研究,打造专题展览和文化 活动,加深公众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了解。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油菜传统产区主要有长江流域冬油菜区、黄淮流域冬油菜区和北方春油菜区。近年来,受价格、成本和利润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呈现“东减西移”的总体发展趋势。加拿大油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带。与我国春油菜、冬油菜不同,加拿大油菜播期普遍较晚,全部为春油菜。由于播期晚、收获早,加拿大油菜单产相对我国略低。下图示意加拿大油菜主产区位置。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东减西移”趋势的成因。
(2)与加拿大油菜主产区相比,分析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种植区的区位优势。
(3)为提高我国菜籽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试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答案】(1)长江下游油菜产区属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益较低,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低;长江流域上、中游区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成本较低,油菜生产效益较下游高,因此油菜种植由长江流域东部向西部转移。
(2)长江流域纬度位置较低,气候条件更加适宜油菜生产;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属冬闲农业,投入成本较低,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远远高于加拿大;长江流域种植的是冬油菜,每年油菜籽上市时间比加拿大早4~5个月,对参与国际竞争非常有利。
(3)扩大油菜标准化示范田,提高油菜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加强油菜产业流通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延长油菜产业链,实施产品化开发战略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东减西移”趋势的成因主要受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影响。长江下游油菜产区属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向第二、三产业调整,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增高,生产效益较低,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低,油菜种植面积逐渐减小;长江流域上、中游区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生产成本较低,成本相对减小,经济效益较高,油菜生产效益较下游高,油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因此油菜种植由长江流域东部向西部转移。
【小问2详解】
我国长江流域油菜种植区的区位优势主要从气候、农作物成熟时间等角度分析。加拿大油菜主产区处在北纬50度以北地区,长江流域纬度位置较低,热量条件更好,气候条件更加适宜油菜生产,油菜生长条件好;长江流域油菜生产属冬闲农业,能够较好的安排作物轮作,投入成本较低,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远远高于加拿大;长江流域种植的是冬油菜,每年油菜籽上市时间比加拿大早4~5个月,避开加拿大油菜籽上市时间,对参与国际竞争非常有利。
【小问3详解】
提高我国菜籽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对应措施主要从油菜籽品质、数量、农业科技、榨油产业等角度分析。提升油菜籽品质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可以,扩大油菜标准化示范田,提高油菜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新品种的研发推广;选育良种;提高加工技术水平,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完善榨油产业发展可以,加强油菜产业流通体系建设,完善配套产业配置,提升服务能力,延长油菜产业链,实施产品化开发战略,提升国际知名度,完善外贸服务业布局(如港口物流、商业贸易等)。地区
高铁网络
普铁网络
城市数量/个
占比/%
客运服务能力
占比/%
城市数量/个
占比/%
客运服务能力
占比/%
东部
79
37.09
76405
51.97
88
30.45
50291
39.08
中部
81
38.03
48981
33.31
113
39.10
53015
41.20
西部
53
24.88
21638
14.72
88
30.45
25377
19.72
全国
213
100.00
147024
100.00
289
100.00
128683
100.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联考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 地理答案,共1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 地理,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