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右中的“嫦娥六号”返回器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 流星 B. 极光 C. 彗星 D. 磁暴
    2. 按照天体类型,返回前,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属于( )
    A. 恒星 B. 行星 C. 流星 D. 卫星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嫦娥六号”返回器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是返回器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原因类似于流星现象,A正确;极光、磁暴都是太阳活动引发的,与大气层摩擦现象无关,BD错误;彗星是太阳系中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靠近太阳彗星冰物质挥发,在太阳风作用下,彗尾变长,和“烧焦”现象无相关之处,C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按照天体类型,在太空中飞行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围绕地球转动,属于卫星,D正确;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A错误;行星不发光,沿着固定轨道围绕恒星运动,B错误;宇宙中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C错误。故选D。
    被网友戏称为“晾衣架成精”的它,实则是我国首款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大型电动无人机——“启明星50”(如图)。为避免大气剧烈扰动,“启明星50”巡航高度保持在20000米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3. “启明星50”巡航高度的确定,主要是考虑该层( )
    A. 上部冷、下部热 B. 水汽和杂质含量多
    C. 气流以平流为主 D. 受民航飞行影响小
    4. “启明星50”的机翼均为太阳能板。下列与其能量转换形式相同的是( )
    A. 燃烧煤炭 B. 太阳能光伏电站
    C. 晾晒衣服 D. 太阳能热水器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启明星50”在20000米以上高度巡航,平均12000米以上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大致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具有上部热、下部冷的稳定温度结构,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扰动较少,这是“启明星50”巡航高度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C符合题意,排除A;“启明星50”巡航所在的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含量少,加上以水平运动为主,无云雨现象,能见度高,民航飞行主要在这一层,因此“启明星50”巡航高度上受民航飞行影响并不小,排除BD。故选C。
    【4题详解】
    机翼太阳能板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光伏电站也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两者能量转换形式相同,B符合题意;燃烧煤炭是把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利用太阳晒衣服和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这些能量转换形式与机翼上的太阳能板不同,排除ACD。故选B。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6. 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 向东 B. 向南
    C.向西 D. 向北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图可知,丙地的等压线最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风速最小,受风速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6题详解】
    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根据所学知识,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东南,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因此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再结合摩擦力的作用下,丙地近地面吹北风,孔明灯受北风的影响有可能向南飞行,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资料证明: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4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在其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下图为“辽宁古果”化石及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根据材料中信息推测,辽宁古果的生存环境最可能是( )
    A. 森林 B. 草原 C. 沙漠 D. 湖泊
    8. 依据地层中发现的化石,可以( )
    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 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③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 ④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辽宁古果”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说明当时生存环境最可能是湖泊,D正确;沙漠、草原、森林是陆地环境,不会有鱼类生存,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在“辽宁古果”化石周边同时也发现了鱼类的化石,故可以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①正确;不能根据化石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②错误;化石的发现与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无关,③错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故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年8月18日,堪察加半岛周边海域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达46km。下图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下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10. 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中心附近的船只上的渔民会感觉到( )
    A. 上下颠簸 B. 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由材料可知,该地震源深度达46km,位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属于上地幔顶部,为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地震波的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到达地面后人们的感受为上下颠簸,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到达地面后人们的感受为左右摇晃;因此在船上的渔民,只能感受到纵波带来的上下颠簸,而不能感受左右摇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目前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在我国某地出现了新型“阳光居室”,采用透明玻璃制作屋顶和墙面,可有效增加室内温度。左图为我国某地新型“阳光居室”,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右图中①~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辐射类型,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一地面辐射 B. ②一大气辐射
    C. ③一大气逆辐射 D. ④一太阳辐射
    12. 该地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阳光居室”可通过阻止空气在室内外热交换作用有效增加室内温度,此外还可使( )
    A. ③增强 B. ④增强 C. ⑤增强 D. ⑥增强
    【答案】11. C 12. B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对应图中②,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题详解】
    “阳光居室”采用透明玻璃制作屋顶和墙面,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即⑥减弱,D错误;“阳光居室”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走影响小,不会增强⑤,C错误;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玻璃可以减少大气辐射的散失,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④减弱,③增强,A正确,B错误。故选A。
    下图为“雪龙2”号前往南极科考的路线图(上海—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 上海沿海 B. 澳大利亚东北海域
    C. 新西兰沿海 D. 中山站沿海
    15. 从上海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 变深 B. 变浅 C. 先变深后变浅 D. 先变浅后变深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盐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递减,澳大利亚东北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较高;上海沿海、新西兰沿海、中山站沿海海域都不是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低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在载重不变的情况下,船只的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大小有关,密度越大,海水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反之,越深;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由上海向赤道行驶过程中,密度减小,吃水深度变深,由赤道向中山站过程,密度变大,吃水深度变浅故船只的吃水深度是先变深,后变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洋浦盐田村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市,这里的千年古盐田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当地流传着的一句俗话“洋浦盐田,朝潮夕钱”,意指早上在盐槽上倒入卤水,下午即可收益换钱,下图示意2024年1月11日洋浦湾水域潮汐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6. 14时至16时,洋浦湾水域适宜开展的活动是( )
    A. 船舶进港 B. 海边拾贝 C. 开采油气 D. 休闲观潮
    17. “洋浦盐田,朝潮夕钱”,主要是因为( )
    A. 水体交换少 B. 海水盐度高 C. 蒸发较旺盛 D. 多泥质海滩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14-16时左右潮位较低,且属于潮下降的时段,不适合船舶进港,A错误;潮水下降,是海边拾贝的最佳时间段,B正确;开采油气和潮汐变化关系不大,油气开采一般在浅海区域,不是在海滩上,C错误;潮水下降,不适合休闲观潮,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水体交换少可能会影响海水的盐度,但对于短时间内高效晒盐的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优势是有利于晒盐,和海水盐度无关,B错误;有利于晒盐说明晴天多,气温高,光照充足,卤水蒸发旺盛,C正确;泥质海滩并不是洋浦盐田特有的,其他一些盐田也可能是泥质海滩,这不是其能“朝潮夕钱”的关键因素,D错误。故选C。
    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我国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壤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下左图为自然土壤与水稻土结构示意图,下右图为黑土、红壤和水稻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南方湿热地区的自然红壤相比,经熟化后的水稻土( )
    A. pH值降低 B. 母岩风化强 C. 结构更简单 D. 土壤肥力高
    19. 经过熟化,水稻土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发生的变化表现为( )
    A. 表土层紧实,提供农作物扎根立足条件
    B. 母岩层变薄,阻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
    C. 耕作层浅薄,提高土壤有机质
    D. 犁底层紧实,提高保水保肥的能力
    20. 红壤和黑土熟化成水稻土的过程有差异,主要是下列哪一自然要素造成的( )
    A. 土壤水分 B. 矿物质 C. 有机质 D. 土壤酸碱性
    【答案】18. D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南方红壤为酸性土壤,pH值较低,水稻土酸性较弱,pH值更高,A错误;母岩风化主要受温差、植被根系腐蚀等,红壤酸性更强,对岩石风化更强,B错误;熟化是通过耕种、定向培育,将自然土壤转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且肥沃的土壤的过程,因此水稻土结构更复杂,应该富含腐殖质,肥力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C错误,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与自然土相比,水稻土的表土层因为耕作相对疏松,A错误;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的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建立起有机界与无机界的联系通道,从而使土壤圈成为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母岩层厚薄对此不产生影响,B错误;熟化后耕作层变厚,有机质含量高,C错误;对比自然土壤剖面,水稻土缺少了淋溶层,而多一个犁底层,推测可能是由于犁底层紧实,提高了蓄水、保水、保肥能力,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熟化黑土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脱沼泽(土地排水后晾晒)、再种稻形成黑泥土型水稻土;熟化红壤使之转化为水稻土,需要经过先渍水、再种稻而形成黄泥土型水稻土,两者差异主要是黑土要排水,红壤要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锥峰、塔峰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该地喀斯特锥峰会逐渐变陡,有的演变为塔峰,塔峰山麓坡积物多为重力崩塌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塔峰最可能对应喀斯特地貌类型的( )
    A. 溶沟 B. 洼地 C. 峰丛 D. 孤峰
    22. 与先形成的锥峰相比,塔峰( )
    A. 淀积作用更加显著 B. 溶蚀程度较高
    C. 坡积物的颗粒较细 D. 土层残留较厚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塔峰为锥峰底部遭受溶蚀作用之后形成,且两者为贵州地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塔峰之间并不相连,因此可以推测塔峰最可能对应喀斯特地貌发育阶段中的孤峰,而不是峰丛阶段,D正确,C错误。溶沟、洼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阶段,不是塔峰对应的发育阶段,AB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塔峰体积更小,坡度更陡,说明塔峰遭受侵蚀时间更久,因此其土层残留较锥峰薄,岩石溶蚀程度也更高,AD错误,B正确;塔峰山麓坡积物多为重力崩塌而成,表明其坡积物分选性差,C错误。故选B。
    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当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的绿色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据此完成问题。
    23. 材料所描述的植被类型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雨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24. 材料中植被垂直分层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湿度
    25. 该区域的土壤( )
    A. 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B. 有机质含量高,肥沃
    C.水分较少,矿物质偏多 D. 土层较薄,土质疏松
    【答案】23. B 24. A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植被中有茎花、巨叶、藤蔓植物,垂直群落结构复杂,林中潮湿闷热,由所学知识可知,该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B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均没有茎花等现象,且群落结构较为简单,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光照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树冠层光照条件好,乔木生长茂盛;林下层光照较弱,发育对光照条件要求较低的草本植物和灌木,A正确;热量、水分、湿度不是形成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A正确,B错误;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水分较多,C错误;雨林地区气温较高,风化作用强,土壤土层较厚,因降水丰富发育红壤,土壤较为黏重,D错误。故选A。
    雁荡山地处浙东南,是远古火山喷发时岩浆冷凝而成,后经亿万年的断裂发育、流水侵蚀而形成重岭叠嶂的山区地貌。下图为该地区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自然景观涉及地球的圈层数量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7. 在雁荡山进行野外地貌观察的一般顺序是( )
    A. 山地—沟谷—陡崖 B. 山地—崖壁—崖顶
    C. 陡崖—沟谷—山地 D. 山地—陡崖—河谷
    28. 为更好了解该地貌的起伏状况,需要测量( )
    A. 面积 B. 高度 C. 体积 D. 坡向
    【答案】26. C 27. A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共4个圈层。故选C。
    【27题详解】
    地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河岸、陡崖等,故选A。
    【28题详解】
    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B正确,排除ACD。
    2024年6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灾情。下图示意广西桂林内涝及城市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从水循环角度,推测桂林内涝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②增多,③增多 B. ①增多,②减少
    C. ①增多,③增多 D. ②增多,④增多
    30. 下列能减轻桂林内涝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将水泥路面全部置换 B. 加强通风廊道的建设
    C. 科学规划给排水设施 D. 大力拓展绿地和公园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桂林洪涝直接源于极端暴雨,极端暴雨造成地表多积水,产生严重内涝,即②(大气降水)增多,③(地表径流)增多,A正确;①为蒸发,蒸发多会减弱内涝,④为下渗,下渗增多会减弱内涝,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目前水泥路面在城市有一定的实用性,不可能全部置换,A错误;建设通风廊道,可以缓解热力环流,但对治理内涝的作用不大,B错误;科学规划排水设施,有利于水道通畅,缓解内涝,C正确;城市闲置的土地有限,不应大力拓展绿地和公园,只能因地制宜地搞绿化建设,因而不能有效减轻城市内涝,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大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左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右图为南美洲周边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图。
    (1)左图中字母ABC中代表海水盐度的是____,代表海水密度的是____。
    (2)右图南美洲东侧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发生弯曲,原因是受沿岸____流影响,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____。
    (3)①、②两海域中,表层水温度较低的是____。
    【答案】(1)C B
    (2)暖 增温增湿
    (3)①
    【解析】
    【小问1详解】
    A曲线由赤道附近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为海水温度;B曲线由赤道附近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增,为海水密度;C曲线副热带海区最高,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海水盐度。所以代表海水盐度的是C;代表海水密度的是B。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南美洲东侧海域受巴西暖流的影响,暖流流经海域的水温较同纬度其他海域的水温高,表层海水等温线凸向高纬(南方)。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使沿岸气候变得暖湿。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①、②两海域纬度相当,温度理应相当;但①海域受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的影响,表层水温较低,②两海域受巴西暖流的影响,表层水温较高。所以表层水温较低的是①。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
    (1)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 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 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 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2)若用右图表示左图该时刻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请用箭头标出运动方向,并指出甲、乙与山林、石质地面之间的对应关系____,代表石质地面的是____。
    (3)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材料二下图为“某年4月5日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4)甲地的风向为____,丙气压中心垂直气流方向为____。
    (5)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理由是____。
    【答案】(1)C
    (2) 甲
    (3)D
    (4)东北风 下沉
    (5)甲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因为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C正确;增加地面的平整度、减少下渗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纳凉不是对穿堂风的影响,AB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读右图,丁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丙等压面向低处弯曲,为低压;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正好相反,因此甲为低压,乙为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气流由丁流向丙、乙流向甲,形成顺时针运动的热力环流,如图所示:

    左图为白天,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植被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因此右图中,甲代表石质地面,乙代表山林。
    【小问3详解】
    读图联系已学可知,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而山林比石质地面温度变化小;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最小的是昼夜均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综上所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D。故选D。
    【小问4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由图可知,高压中心在甲地北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知甲地的风向为东北风。丙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
    【小问5详解】
    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所在区域等压线更密集,因此风力较大。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气候极为干旱,冬春季多大风天气,区内雅丹地貌发育典型。下图为罗布泊地区单个雅丹体地貌景观及罗布泊局部区域雅丹体的空间分布图,单个雅丹体背风侧普遍较小且矮。
    (1)雅丹属于____侵蚀地貌。
    (2)判断该地的盛行风向为____。
    (3)该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新月形沙丘形态最可能是( )
    A. B.
    C. D.
    材料二:下图为皖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图。
    (4)乙、丁两地坡度较陡的是____,光照条件较好的是____。
    (5)计算并写出图示区域最大相对高度的范围____,以及最大温差范围____。
    【答案】(1)风力 (2)东北风
    (3)C (4)乙 丁
    (5)800~1000米 4.8~6℃
    【解析】
    【小问1详解】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气候极为干旱,冬春季节多大风,区内的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雅丹群的垄槽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单个雅丹体的最高点距离东北方向更近,说明东北方向坡度更陡,说明东北方向是迎风侧,遭受风力侵蚀,该地的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小问3详解】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据上题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故沙丘东北侧较缓,为迎风坡,与图C相符,C正确;图A东南侧为迎风坡,图B南侧为迎风坡,图D西北侧为迎风坡,AB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读等高线图可知,乙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丁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丁处为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乙处为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较差。
    【小问5详解】
    读等高线图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为100米,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最高点为甲处,海拔高度为900~1000米,最低处为丙处,海拔为0~100米,故图示区域最大相对高度的范围是800~1000米;根据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该地的最大温差范围是4.8~6℃。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

    2024~2025学年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地理PDF版含解析,共2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