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广东省肇庆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肇庆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23分)
1.默写古诗文。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7)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感而发。杜牧创作咏史诗善于反弹琵琶,生发出新意。在他创作的《题乌江亭》一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就让我们再次感慨项羽的命运,杜牧《赤壁》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反弹琵琶的效果。
(8)王维的《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千古绝唱”,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请写出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2)感时花溅泪 (3)星河欲转千帆舞 (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5)黑云压城城欲摧 (6)心远地自偏 (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8)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请你根据杜甫《春望》诗歌内容和知识卡片,写一写“烽火连三月”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古时当有敌人来侵犯时,就会点火报警,所以诗人用“烽火”指代战争。诗句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多月,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结合知识卡片“《新华字典(第11版)》对‘烽’的解释: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敌人来侵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报警”可知,“烽火”在古代是敌人侵犯时用来报警的烟火,所以在诗歌中“烽火”指代战争。由此可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代表着战争这一背景。
结合“烽火连三月”可知,此句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持续了多个月。战火长时间不停止,体现出战争的持久和残酷。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身处乱世,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由此可知,“烽火连三月”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题材影视,故事底本十分重要。底本不行,反复zhēn zhuó的改编也难免àn rán shī sè。不少作品都停留在有佳句无佳篇的遗憾中,让观众滋生juàn dài 之感。
相较而言,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选了一个好底本。电影中出现的高适、李白等人的诗 都收录其中。用诗歌串联起诗人的一生,使影片折射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也许因为唐代诗人喜欢观照现实、记录时代,才使得唐诗选本有了影视化改编的可能。从灯火盈门的市井酒巷,到长风浩荡的辽阔原野,盛唐气象随影片镜头映入眼帘,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巨制。
如果说故事是国漫长期以来的短板,《长安三万里》可谓 了国漫故事的格局, 了叙事的短板。它所带来的共鸣与感动 了更大的家国情怀、中华文明之思,以及有关人生、生命价值的感悟。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zhēn zhuó( ) (2)àn rán shī sè( ) (3)juàn dài(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打开 修补 步入 B.打开 弥补 走向
C.开启 弥补 步入 D.开启 修补 走向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串联起一生的诗人,使影片折射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
B.影片用诗歌串联,折射出诗人的一生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
C.用诗歌串联起诗人的一生,折射出影片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
D.影片用诗歌串联起诗人的一生,折射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
【答案】3.(1)斟酌 (2)黯然失色 (3)倦怠
4.B 5.D
【解析】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斟酌(zhēn zhuó):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也指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è):本指心情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比之下有很大差距,远远不如别人。
倦怠(juàn dài):疲乏,懈怠,形容非常劳累、困倦,不想做事情。
【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打开:侧重于将原本关闭或限制的状态变为开放,使事物的空间、范围等得以拓展,更强调动作的结果是使某种状态发生改变,让原本受限制的东西得以展现或发挥作用。开启:更强调动作的开始、启动,有开创、开拓的意思,常与“时代”“征程”等搭配。此处与“格局”搭配,“打开”更恰当;
弥补:侧重于把不够的部分填足,使缺陷、损失等得到补偿。修补:则更侧重于对破损、损坏的东西进行修理使之恢复完整,一般与具体的物品搭配。这里与“叙事的短板”搭配,“弥补”更恰当;
走向:表示朝着某个方向发展、前进,更强调方向感和趋势,后面可接比较抽象的概念。步入:更侧重于进入某种具体的空间或阶段。此处与“更大的家国情怀……感悟”搭配,用“走向”更能体现一种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根据“用诗歌串联起诗人的一生,使影片折射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可知,病句类型是成分残缺中的“主语残缺”。由于“用诗歌串联起诗人的一生”是一个介词短语作状语,“使影片……”中“使”字导致句子没有了主语。修改方法有两种:去掉“使”字,让“影片”成为句子的主语,即“用诗歌串联起诗人的一生,影片折射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在“用诗歌”前加上“影片”,去掉“使影片”,即“影片用诗歌串联起诗人的一生,折射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兴衰”;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她静静地站在10米高台上,耳朵里没有任何嘈杂的声响,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大家都在等这个前三跳令人赞不绝口的选手的这一次的表现。
②这是全红婵的第四跳,也是唯一一个倒立动作。她将手紧贴在台面上,双腿打直,双手渐渐向腿靠近,撑在双脚之间,两条腿轻轻地抬起,在空中并拢,完成了倒立,不掀起一丝波澜。
③突然,她猛地抬头,双腿弯曲,手掌撑了一下,离开了跳台,动作干脆得仿佛在空中停顿了一秒,定格成了一幅画。她先是空中转体三周,自如得活像一只在水里自在的游鱼,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灵巧活泼却不失一个“梦之队”队员的稳重。整套动作安排合理,倒立后跳更是展现出了全红婵纤细的身材。虽是一个3.2的难度系数,但整个在空中的动作的完成度和连贯性是其他选手比不上的。
④还没等大家从她完美的动作中反应过来,全红婵像一根针笔直地掉进水里一般,在一串串小到不用在意的白色泡沫中消失在了水中,没有落水的声音,只有气泡从水底轻轻冒上来然后破裂的声音,水花在她的感染下,也全然消失不见。
⑤此时,全场的气氛拉到了高潮,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大家都被这个14岁的小女孩震撼得哑口无言。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抖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远比之前任何对一个参赛队员的都要洪亮。
⑥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成绩让第四跳的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成绩锁定了这枚金牌,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0的优异成绩,碾压其他选手,夺得了这枚金牌。
⑦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和独门秘籍“水花消失术”使所有人都记住了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
6.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7.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全场的反应?
【答案】6.示例一:14岁小将全红婵斩获(获得、荣获)女子10米跳台冠军。
示例二:正标题为“惊艳一跳”、“轻轻一跳满座惊艳”、“飞天”凌空、碧水上空的“红箭”、“从天而降”的少女……
副标题:14岁小将全红婵斩获(获得、荣获)女子10米跳台冠军;跳水姑娘全红婵夺魁记……
7.①写全场的反应,是为了渲染现场紧张或热烈的气氛,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②同时也是侧面描写,通过写观众从“肃静”到热烈的“呐喊声”的反应,衬托出全红婵第四跳的不同凡响。
【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示例一:结合第⑥段“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成绩让第四跳的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成绩锁定了这枚金牌,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0的优异成绩,碾压其他选手,夺得了这枚金牌”以及第⑦段“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可知,文章详细描述了全红婵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最终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且文中明确提到她14岁。由此可知,“14岁小将全红婵斩获(获得、荣获)女子10米跳台冠军”这个标题准确概括了文章核心内容,即全红婵的年龄、比赛项目及夺冠结果。
示例二:结合第③段“突然,她猛地抬头,双腿弯曲,手掌撑了一下,离开了跳台,动作干脆得仿佛在空中停顿了一秒,定格成了一幅画”以及第④段“全红婵像一根针笔直地掉进水里一般,在一串串小到不用在意的白色泡沫中消失在了水中,没有落水的声音,只有气泡从水底轻轻冒上来然后破裂的声音,水花在她的感染下,也全然消失不见”可知,全红婵跳水动作干脆利落,入水时水花极小,整个过程惊艳全场。由此可知,“惊艳一跳”“轻轻一跳满座惊艳”“飞天”凌空、碧水上空的“红箭”、“从天而降”的少女等正标题,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全红婵跳水时动作的精彩与令人惊叹,吸引读者兴趣。
结合第⑥段“10分,10分,10分!全场满分的成绩让第四跳的全红婵已经以断层式的成绩锁定了这枚金牌,她征服了所有的裁判,以三跳满分,总分466.0的优异成绩,碾压其他选手,夺得了这枚金牌”以及第⑦段“她震惊世界的精彩表现……有这样一个14岁的中国姑娘——全红婵”可知,文章主要讲述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比赛中夺冠的事情。由此可知,“14岁小将全红婵斩获(获得、荣获)女子10米跳台冠军”“跳水姑娘全红婵夺魁记”等副标题,清晰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与正标题相互补充,既突出了精彩瞬间,又明确了核心内容。
【7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结合第①段“她静静地站在10米高台上,耳朵里没有任何嘈杂的声响,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大家都在等这个前三跳令人赞不绝口的选手的这一次的表现”可知,此处描述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营造出一种紧张、安静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比赛现场,等待全红婵跳水的那一刻。结合第⑤段“此时,全场的气氛拉到了高潮,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大家都被这个14岁的小女孩震撼得哑口无言。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抖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远比之前任何对一个参赛队员的都要洪亮”可知,这里描写全场气氛达到高潮,观众和教练的称赞声、中国助威团的呐喊声,生动地展现出热烈的现场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由此可知,文中对全场反应的描写,能够渲染现场紧张或热烈的气氛,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比赛的氛围,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结合第①段“全场肃静,连呼吸声都能听见”可知,开场时全场的肃静,体现出大家对全红婵此次跳水的高度关注和期待,从侧面反映出此次跳水的重要性和紧张程度。结合第⑤段“会场中的音乐声被观众和教练们无限的称赞声压下去了,大家都被这个14岁的小女孩震撼得哑口无言。观众席上的中国助威团一个个都抖动着手中的红旗,呐喊声远比之前任何对一个参赛队员的都要洪亮”可知,全红婵跳水后,全场从肃静转为热烈的称赞和呐喊,这种强烈的反差,突出了全红婵的表现给观众带来的巨大震撼,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衬托出全红婵第四跳的不同凡响。由此可知,通过写观众从“肃静”到热烈的“呐喊声”的反应,能够从侧面衬托出全红婵第四跳的精彩,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出色表现。
二、阅读鉴赏(47分)
(一)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 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阚泽字德润①,会稽山阴人也;家贫好学,与人佣工,尝借人书来看,看过一遍,更不遗忘;口才辨给,少有胆气。孙权召为参谋,与黄盖最相善。盖知其能言有胆,故欲使献诈降书。泽欣然应诺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黄盖滚下床来,拜而谢之。泽曰:“事不可缓,即今便行。”盖曰:“书已修下了。”
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
(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注】①阚:kàn,姓。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丈夫之冠也 (2)父命之 (3)贫贱不能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夜寒星满天
C.尝借人书来看/答谢中书书
D.孙权召为参谋/为人谋而不忠乎
1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12.结合选文,分别说说在孟子和阚泽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答案】8.(1)行冠礼 (2)教导、训诲 (3)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9.(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0.B
11.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12.①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做事合乎道义;始终不放弃“仁、义、礼”;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动摇。②阚泽心目中的大丈夫以国事为重,可牺牲自我,建功立业。
【解析】
【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行冠礼;
(2)句意: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3)句意: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怒:发怒;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实现;志:志向;由:遵从;独:独自;道:原则,行为准则。
【10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叫做,称作/认为;
B都是“这”的意思;
C.书籍/书信;
D.做、担任/给,替;
故选B。
【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阚泽拿了书信,只身一人趁着夜晚扮作渔翁,驾着小船,望北岸而行。“泽领了书”是主谓句,“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均省略主语“阚泽”,是主语的连续的一系列行为动作,其间需要断开。故断为: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甲文中,结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意思是大丈夫要守礼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大丈夫要讲仁、礼、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仁、义、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大丈夫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乙文中,结合“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可知,阚泽认为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以国事为重,捐躯报国,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才可谓大丈夫。
【参考译文】
[甲]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当作做人的原则,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
阚泽字德润,是会稽山阴人;自幼家境贫穷、热爱学习,给别人当佣工,曾经借别人的书来看,看过一遍后就不会忘记;反应快,口才好,年少就有胆识。孙权召用他做参谋,和黄盖关系最好。黄盖知道他能说有胆识,所以想让他(去曹营)献诈降书。阚泽高兴地答应道:“大丈夫立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最终结局)不是几乎和草木一同腐烂吗!您既然舍身报效君主,我又怎会爱惜卑微的性命?”黄盖滚下床来,行礼谢他。阚泽说:“事情不要拖延,我现在就走。”黄盖说:“书信(我)已经写好了。”
阚泽拿了书信,只身一人趁着夜晚扮作渔翁,驾着小船,望北岸而行。这夜上满是寒星。半夜时分,(阚泽)便已来到曹军水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上班群体的快节奏生活常态化,“懒宅经济”兴起。能够让人们快速准备一餐饭食的“预制菜”变成了人们追求健康与快捷的方便之选。
②“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
③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预制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有一定的依赖性,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成为了限制单个企业配送半径的主要因素。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国家标准亟待出。2020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380697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29153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11%,而餐饮食品样品不合格率为4.79%,为总体不合格率的两倍有余。产品品类相对单一,大部分产品口感还原度较差,也是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
(选编自《预制菜行业现状及问题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摘编自《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情况研究》)
材料三:
①推动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守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红线”。记者在采访得知,要做好预制菜,并非只是简单的“冰冻”“冷链”配送即可,如何“锁鲜”并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非常有讲究。
②地处干亿大镇北滘的佛山市新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深耕速冻、预制美味32载。该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品质好的预制菜关键是靠高效的速冻设备“锁”住食品的鲜味,延长保存的时“一般来说,食品加工完后,会进行零下47℃的急速降温,通过速冻水分子实现‘锁鲜’,保持食材的还原度。”该名负责人称,当前,正规的厂家会注重食材、成品日常生产管理的监管和溯源工作;结合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每一款产品进行检测、跟踪,确保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的预制菜是安全、有保障的。
③“食品安全问题,是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一条‘生命线’。佛山市粤香食品制造有限公司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行业自律和加强监管其实是‘双向’的,只有做好工作,让市场和生产企业建立双向信任,才能够打开产业未来发展格局。”
(选自《预制菜的“退”与“进”》)
13.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预制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有一定的依赖性,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成为了预制菜无法量产的主要因素。
B.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抽检批次和不合格样品数目之多,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
C.消费者只关注预制菜的口味、新鲜度和营养,不关注预制菜的外观情况。
D.正规的厂家非常注重食材、成品日常生产管理的监管和溯源,确保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的预制菜品质达标。
14.结合材料一,概述预制菜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5.以预制菜生产为核心业务的“顺佳肴”食品有限公司最近在征集网络留言,了解如何优化生产过程和产品才能契合市场需求。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实际,为该公司提出三条建议。
【答案】13.D
14.①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②食品安全问题严峻;③产品品类相对单一,大部分产品口感还原度较差。
15.①建议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保证食品安全;②市面上预制菜菜品种类较单一,建议增加菜品类型,让菜品多样丰富;③消费者希望吃到口感好、够新鲜、有营养的预制菜,所以建议改进技术,物的风味。尽量做到“锁鲜”保存食。
【解析】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结合材料一第③段“预制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有一定的依赖性,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成为了限制单个企业配送半径的主要因素”可知,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是限制单个企业配送半径的主要因素,而不是预制菜无法量产的主要因素;
B.有误,结合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子“2020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380697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29153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11%,而餐饮食品样品不合格率为4.79%,为总体不合格率的两倍有余”可知,划线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抽检批次、不合格样品数目以及不合格率等情况,反映出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但并未使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
C.有误,结合材料二图表“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关注点情况”可知,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口味、新鲜度、营养关注度较高,但并不是只关注这三项,也有部分消费者关注预制菜的热量、外观、价格、便捷性等;
故选D。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比如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预制菜产品对于冷链运输有一定的依赖性,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成为了限制单个企业配送半径的主要因素”可知,文中明确指出预制菜产业存在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的问题,且说明了因冷链运输等因素限制单个企业配送半径,这反映出产业集中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大规模企业的现状。由此可知,预制菜产业目前存在集中度低,规模化企业较少的问题。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国家标准亟待出。2020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380697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29153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11%,而餐饮食品样品不合格率为4.79%,为总体不合格率的两倍有余”可知,通过列举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的抽检数据,表明餐饮食品不合格率较高,说明预制菜产业食品安全问题严峻,且国家标准亟待出台。由此可知,食品安全问题是预制菜产业目前存在的严峻问题之一。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产品品类相对单一,大部分产品口感还原度较差,也是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可知,文中直接点明产品品类和口感还原度方面存在问题。由此可知,产品品类相对单一,大部分产品口感还原度较差是预制菜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5题详解】本题考查意见建议。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依旧严峻,国家标准亟待出”以及材料三第①段“推动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守牢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红线’”和第②段“当前,正规的厂家会注重食材、成品日常生产管理的监管和溯源工作;结合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每一款产品进行检测、跟踪,确保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的预制菜是安全、有保障的”可知,预制菜产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而正规厂家注重监管和溯源以保障安全。由此可知,“顺佳肴”食品有限公司应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保证食品安全,以契合市场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产品品类相对单一,大部分产品口感还原度较差,也是预制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之一”可知,目前预制菜产业存在产品品类相对单一的问题。由此可知,为契合市场需求,“顺佳肴”食品有限公司应增加菜品类型,让菜品多样丰富,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
结合材料二图表“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关注点情况”可知,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口味(占比66.06%)、新鲜度(占比55.60%)、营养(占比51.37%)关注度较高。再结合材料三第②段“品质好的预制菜关键是靠高效的速冻设备‘锁’住食品的鲜味,延长保存的时间。‘一般来说,食品加工完后,会进行零下47℃的急速降温,通过速冻水分子实现‘锁鲜’,保持食材的还原度’”可知,好的预制菜需通过技术“锁鲜”保持食材还原度。由此可知,“顺佳肴”食品有限公司应改进技术,尽量做到“锁鲜”保存食物的风味,以满足消费者对口感好、够新鲜、有营养的预制菜的需求。
(三)记叙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人之家
赵刚
①历经20多个小时的跋涉,火车终于在这座北国边城小站终止了奔波。刚迈出车厢,我便被呼啸的寒风撞了个趔趄,作训帽也飞出老远。
②3个月前,我赴团部参加业务骨干技能集训。离队时,老班长千叮万嘱:“集训结束后,一定提前和连部联系,商定返程日期、会合地点……”
③眼下,真是应了“不听老兵言,吃亏在眼前”,面对半尺厚的积雪,我傻了眼。在大雪封山封路的情况下,勤务卡车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从天而降的。
④“同志,住旅店吗?”正一筹莫展时,一辆自行车一步三滑地从身后跟来。骑行者大概30多岁,从头到脚裹得似粽子,裸露在棉帽外的面孔又乌又紫。见我疑惑,“粽子”跳下车,笑呵呵道,他叫陈爱军,是“军人之家”的店主,估摸末班车已进站,便骑车子到火车站附近转转。“别把咱们子弟兵落在这冰天雪地,多遭罪!看样子,你是头一次归队吧?难怪衣服穿得这么单薄!把行李放到后座上,这样咱们能早一点回家暖和。”不容我再有迟疑,他已将我沉甸甸的行李拎上自行车改装加宽的后座。
⑤“看你文质彬彬的,该是南方人吧?浙江、江苏,还是湖南、四川?”见我不置可否地笑,店主大哥憨厚地“嘿嘿”几下,又忍不住问,“你是空军的?还是陆军的?”我不禁仔细打量一番这位其貌不扬的大哥,纳闷他为何对部队如此清楚。大约看出我的疑惑,他脸上泛出得意的光彩,那原本微驼的背脊也变得笔挺,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了。
⑥走进“军人之家”,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氤氲着砖茶浓香,桌上摆放着油光光、辣汪汪的御寒大烩菜,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有五六名官兵正一边热闹地围坐在一起吃饭喝茶,一边给主人那对可爱的龙凤胎姐弟讲故事。见我进来,他们站起身热情地帮忙搬行李。店主大哥将我与众人彼此介绍后,那粗厚的手使劲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开玩笑道:“怎么样?陆、空大聚会,咱们的‘军人之家’够热闹吧?”
⑦谈及“军人之家”的来历,大哥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⑧20多年前的一天,他随父亲在戈壁深处放牧,突然腹痛难忍。就在父亲心急如焚之际,一辆军用卡车从不远处的主路上疾驰而过。父亲看见了救星,一边用放牧杆将皮袄高高举在空中使劲摇晃,一边大声呼喊:“解放军同志,救救我的儿子吧!”看到求救信号,军用卡车立即驶离主路,颠颠簸簸赶奔父子面前。看到几近昏厥的孩子,坐在副驾驶座的解放军二话没说,将父子让进驾驶室,自己则移到硬邦邦的车厢上。车子飞也似的直奔边城医院。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必须立即手术。父亲身上钱带得不多,急得吧嗒吧嗒直掉泪,那名解放军慷慨解囊,承担了全部费用,一直陪护到手术成功。“事后,我们才知道,这位救命恩人是离队探亲的空军技师老唐。为了我们,他不仅错过当日的火车,而且没有了食宿费用,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冻了一宿……”
⑨边城小镇人烟稀少,只有稀稀拉拉两三家仅可容纳四五人的微型旅社。倘若大雪封山,官兵无法及时归队,连住的地方都难找。于是,他们一家商量,在边城开办一家专为子弟兵提供家庭式服务的旅社。
⑩指着正围着官兵撒欢的一对儿女,店主大哥笑眯眯道:“你知道为什么每次胡军医、林班长来,我这个老爸就不吃香了吗?因为,孩子的血管里流着他们的血哩!”那是7年前的一个寒夜,妻子提前分娩,情势十分危急。当日下榻的陆军某团胡军医、林班长闻讯,立即用床板搭成简易担架,将她抬往医院,又是喊医生,又是垫费用,还争相献血,直到大人孩子都平安,才长舒一口气。“多亏人民子弟兵,要是迟送几分钟,情况可就危险啦!我们给姐弟俩起名小兵,小军,就是要让孩子一辈子牢记解放军的恩情啊!”
⑪为了方便官兵尽快回到“家”,店主大哥牢记每趟火车的到站时间,提前守候当向导,还帮助留宿官兵留意勤务车辆的到达和返程时间,确保他们及时搭乘归队。在“军人之家”入住过的官兵,每到探亲返程,也会特意多带些家乡土特产,让旅店主人和战友们尝尝鲜。
⑫屋外又飘起雪花,我接过小军递过来的糖果,看着小旅店门堂暖黄的灯光,不禁感叹:多么可爱的人民呵!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5月27日,有删改)
16.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爱军开办“军人之家”的原因。
17.选文有几个段落采用了插叙的写法,请你找出一个例子并写一写其作用。
18.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9.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本文标题的内涵。
【答案】16.因为20多年前的一天,陈爱军突发疾病,路过的解放军同志帮助他们,后来陈爱军一家得知救命恩人错过了火车,在火车站挨饿受冻了一晚。陈爱军一家考虑到边城小镇人烟稀少,若大雪封山,无法归队的官兵没有吃住的地方,于是他们开办了“军人之家”。
17.示例一:选文第②段采用了插叙的写法,补充交代了“我”离队参加集训老班长曾叮嘱“我”要提前联系部队,为下文“我”遇到大雪封山无法归队,遇到陈爱军并随他进入“军人之家”做铺垫。使用插叙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示例二:选文第⑧⑨段采用了插叙的写法,补充交代了“军人之家”的来历,也为后文陈爱军妻子难产,留宿“军人之家”的胡军医和林班长出手相助做铺垫。使用插叙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满,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18.环境描写写出了“军人之家”的温暖与欢乐,渲染了温暖热闹的氛围,与室外寒冷的天气形成对比,突出“军人之家”为无法归队的解放军们提供了良好的食宿条件,表达了“我”对“军人之家”的喜爱与赞美。
19.①表层含义:陈爱军在边城开办的一家专为子弟兵提供家庭式服务的旅社。
②深层含义:它是本文线索,一语双关。解放军爱护百姓,百姓爱护解放军,军民互助互爱,军民鱼水情深,军民成了一家。
【解析】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⑧段“20多年前的一天,他随父亲在戈壁深处放牧,突然腹痛难忍……看到几近昏厥的孩子,坐在副驾驶座的解放军二话没说,将父子让进驾驶室,自己则移到硬邦邦的车厢上……为了我们,他不仅错过当日的火车,而且没有了食宿费用,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冻了一宿……”可知,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20多年前陈爱军突发疾病,是解放军伸出援手,不仅送他就医、垫付手术费,还因帮助他们错过火车,在火车站挨饿受冻。这份救命之恩让陈爱军一家心怀感激。
根据第⑨段“边城小镇人烟稀少,只有稀稀拉拉两三家仅可容纳四五人的微型旅社。倘若大雪封山,官兵无法及时归队,连住的地方都难找。于是,他们一家商量,在边城开办一家专为子弟兵提供家庭式服务的旅社”可知,此段明确指出边城小镇的住宿条件有限,一旦大雪封山,归队官兵的吃住就成问题。陈爱军一家出于对官兵的关怀,决定开办“军人之家”,为子弟兵提供家庭式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17题详解】本题考查插叙手法。
根据第②段“3个月前,我赴团部参加业务骨干技能集训。离队时,老班长千叮万嘱:‘集训结束后,一定提前和连部联系,商定返程日期、会合地点……’”可知,此段插叙补充说明“我”参加集训的情况以及老班长的叮嘱。联系后文第③段“眼下,真是应了‘不听老兵言,吃亏在眼前’,面对半尺厚的积雪,我傻了眼。在大雪封山封路的情况下,勤务卡车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从天而降的”可知,正因为“我”没听老班长的话提前联系,才导致在大雪封山时陷入困境,进而引出遇到陈爱军并进入“军人之家”的情节,为故事发展做了铺垫。避免了文章直接从“我”到达小站写起的平铺直叙,通过插叙老班长的叮嘱,使情节有了前后呼应,让文章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也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让读者了解到“我”归队前的背景信息,使“我”此次归队的经历更加丰富立体。
根据第⑧段中“20多年前的一天,他随父亲在戈壁深处放牧,突然腹痛难忍……在火车站候车大厅冻了一宿……”和第⑨段“边城小镇人烟稀少,只有稀稀拉拉两三家仅可容纳四五人的微型旅社。倘若大雪封山,官兵无法及时归队,连住的地方都难找。于是,他们一家商量,在边城开办一家专为子弟兵提供家庭式服务的旅社”可知,第⑧段详细讲述了20多年前陈爱军被解放军救助的经历,第⑨段接着说明因边城住宿条件差,为解决官兵归队困难,陈爱军一家开办“军人之家”。这两段插叙清晰地交代了“军人之家”的来历,让读者明白其创办的原因和背景,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为后文第⑩段“那是7年前的一个寒夜,妻子提前分娩,情势十分危急。当日下榻的陆军某团胡军医、林班长闻讯,立即用床板搭成简易担架,将她抬往医院……”陈爱军妻子难产时胡军医和林班长出手相助的情节做铺垫。因为有前文解放军对陈爱军的救助,才有了“军人之家”,进而有了胡军医和林班长在此留宿并帮助陈爱军妻子的故事,使情节发展顺理成章。
采用插叙打破了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常规,使文章结构更加灵活多变,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让文章情节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18题详解】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第⑥段“走进‘军人之家’,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氤氲着砖茶浓香,桌上摆放着油光光、辣汪汪的御寒大烩菜,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可知,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对“军人之家”内部场景的描绘,如“氤氲着砖茶浓香”“桌上摆放着油光光、辣汪汪的御寒大烩菜”“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等,展现了“军人之家”的具体环境。“氤氲着砖茶浓香,桌上摆放着油光光、辣汪汪的御寒大烩菜,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些描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温馨、热闹的画面,营造出温暖、欢乐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军人之家”里其乐融融的场景。
结合第①段中“刚迈出车厢,我便被呼啸的寒风撞了个趔趄,作训帽也飞出老远”可知,所描述的车外寒冷恶劣的环境,此处“军人之家”的温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军人之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为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无法归队的解放军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御寒大烩菜”表明这里为军人提供了能抵御寒冷的食物,从侧面反映出“军人之家”为军人提供了良好的食宿条件,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作者通过对这种温暖热闹环境的描写,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传达出“我”对“军人之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是“我”个人的,也代表了广大受益于“军人之家”的军人的共同感受,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中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
【19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含义。
根据第⑨段中“于是,他们一家商量,在边城开办一家专为子弟兵提供家庭式服务的旅社”可知,从这一段可以明确看出,“军人之家”在文中直接所指的就是陈爱军一家开办的这家旅社,它为子弟兵提供住宿等家庭式服务,这是标题的表层含义。
文章围绕“军人之家”展开叙述,从“我”来到“军人之家”,到了解“军人之家”的来历,以及在“军人之家”发生的各种故事,“军人之家”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线索。
根据第④段中“正一筹莫展时,一辆自行车一步三滑地从身后跟来。骑行者大概30多岁……他叫陈爱军,是‘军人之家’的店主”可知,引出“军人之家”,之后的情节都与“军人之家”紧密相连。
根据第⑧段中“20多年前的一天,他随父亲在戈壁深处放牧,突然腹痛难忍……那名解放军慷慨解囊,承担了全部费用,一直陪护到手术成功”可知,解放军对百姓有救命之恩,体现了解放军爱护百姓。
另一方面,根据第⑨段中“边城小镇人烟稀少……于是,他们一家商量,在边城开办一家专为子弟兵提供家庭式服务的旅社”以及第⑩段中“妻子提前分娩,情势十分危急。当日下榻的陆军某团胡军医、林班长闻讯,立即用床板搭成简易担架,将她抬往医院……”可知,表明百姓感恩解放军,通过开办“军人之家”为子弟兵提供便利,在遇到困难时也得到军人的帮助,体现了百姓爱护解放军。这种军民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行为,就像一家人一样,深刻地诠释了“军民鱼水情深,军民成了一家”这一深层含义。
标题“军人之家”通过这种双关的手法,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巧妙地表达出来,深化了文章军民一家亲的主题,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这种情谊的珍贵和美好。
(四)名著阅读
20.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以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了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B.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在某种意义来说,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C.在法布尔笔下,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用了拟人的修辞,读起来情趣盎然。
D.法布尔详写了自己坚持弄明白象态橡栗象的产卵方式及过程,是为了告诉读者探索的过程常常是曲折而且困难重重的,但是坚持下去终将探明真相的道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B.有误,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在某种意义来说,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而不是北方少数民族南迁。长征途中,红军经过许多地区,宣传了革命思想等,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故选B。
21.“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请联系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书本内容,说说当代青少年应继承红军队伍哪些精神。
【答案】当代青少年应继承红军队伍的以下精神:①勇敢无畏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畏惧,勇往直前。②团结协作的精神,在集体活动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③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怕吃苦,努力奋斗。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关心他人,乐于奉献。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名著人物蕴含的精神。结合名著内容谈,言之有理即可。
勇敢无畏的精神:《红星照耀中国》详细描述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无畏精神,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壮举。勇敢无畏的精神是红军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团结协作的精神:《红星照耀中国》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手拉手组成人链,确保每个同志的安全;他们勇敢探路,为后来者开辟道路。红军与群众的鱼水情深:书中描绘的红军与群众同甘共苦的故事,让读者深刻理解了军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
艰苦奋斗的精神:《红星照耀中国》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以及物资极其匮乏的艰苦环境,红军战士们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当时陕甘宁边区受到敌人的封锁,物质非常贫乏,红军战士和将领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万难。例如,吴起镇的工业计划目标是要使红色中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红星照耀中国》中所描写的红军战士,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红军无论在作战还是平时的生活中,都充分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为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这种精神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示例:当代青少年可以从红军队伍中继承以下精神: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军战士们有着统一而坚定的信仰,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始终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青少年应坚定信念,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保持定力,不轻易放弃。
②艰苦奋斗的精神: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斗争,睡硬炕、穿单衣、吃粗粮,却毫无怨言。当代青少年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生活上,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学习上,勤奋刻苦,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写作(50分)
22.截图,用特定的技术手段保存图像,通常是为了展示特定的动作、表情、场景等、以表达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画面会被你用心截取,并珍藏于心……
请以“为美好截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或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解析】一些具体的、有真情实感的美好瞬间进行描述。这些瞬间可以是与家人的温馨时光、与朋友的欢乐时光、或是与陌生人之间的暖心瞬间等。可以通过截取雨中以幕感人的美好场景,反映了世间平凡的感动。雨中老人艰难地推车前行,陌生男子帮老人盖好车上的货物,并帮老人把车推到家门口就要离开。老人热情地把男人拉进家中。留下了这感人的“截图”。文章可以回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主题。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议论抒情的语句来揭示“截图”的意义,升华主旨。知识卡片
《新华字典(第11版)》对“烽”的解释: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敌人来侵犯时,守卫的人就点火报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9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原卷版),共10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肇庆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题,填空题,单选题,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