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PPT+教学设计+分层练习)
初中科学第3节 化学方程式优秀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3节 化学方程式优秀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课题
化学方程式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下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三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质量守恒定律”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化学方程式”,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第三部分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后续化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化学的基础内容,学好本节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后续化学的相关内容。所以本节内容分3课时完成,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本课时在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计算。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之间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规范解题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质的含义和量的计算,形成“质”和“量”的相对与统一的观念。
重点
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难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说说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
教师点评:通过质量比我们可以知道每12份质量的 C 跟32份质量的 O2完全反应可生成 44份质量的 CO2
学生回答
复习帮助学生巩固
讲授新课
思考与讨论:现有 24份质量的 C 能与多少份质量的 O2完全反应?最后能生成多少份质量的 CO2 ?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
计算依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
计算的步骤
已知和求之间有什么联系?利用化学方程式
规范解题
练习:发射通信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 )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 )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2H4+ N2O4 = 3____+ 4H2O。
(2)计算 9.6克 N2H4完全燃烧时需要助燃物N2O4多少克。
常见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类型
类型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能在氧气中燃烧
D.物质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类型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的纯度
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20 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t6
剩余固体的质量/g
20
20
19.6
18.8
18.6
18.4
18.4
(1)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2)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3)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4)该反应中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占高锰酸钾中氧元素质量的 多少?
类型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过量的问题
某同学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表数据(已知Fe+S=FeS):
(1)第二次实验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原因是什么?
(2)通过实验说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之间存在着比例关系,从上表可知,参加反应的铁和硫的质量比是多少?
(3)若该同学要进行第四次实验,如果要将48克硫粉完全反应,则需要铁粉多少克?能生成硫化亚铁多少克?
类型四:多步反应的计算(关系式法)
现有6.4克铜屑,将它在空气中加热使其全部生成氧化铜,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微热,氧化铜完全溶解得蓝色溶液硫酸铜,在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可得氢氧化铜沉淀多少克?
类型五:差量法计算
56g足量的铁块投入到1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称得铁块的质量为56.8g,求: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类型六:关于无数据问题的计算
C和CaCO3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强热充分反应后,若生成CO2的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类型七:根据物质质量书写化学方程式
将A、B、C三种物质各16克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有12克A,27克C和一定质量的D,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式量分别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
2A + B = C + 2D
A + 2B = C + 2D
2A + B = 2C + D
A + B = C + D
类型八:求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在A+B=C+2D的反应中,已知2.9克A跟4.9克B完全反应生成6克C,有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学生回答: 能与64份质量的O2完全反应,能生成88份质量的 CO2
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和规范解题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化学方程式计算
类型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类型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的纯度
类型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过量的问题
类型四:多步反应的计算(关系式法)
类型五:差量法计算
类型六:关于无数据问题的计算
类型七:根据物质质量书写化学方程式
类型八:求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课后
作业
3.3《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课时练习
课后反思
亮点:
不足:
教学建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节 氧化和燃烧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情境导入,边解边板书,归纳总结,讲解补充,辨析正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