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2.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2.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分类作为一种关键的科学探究手段,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有力工具。正如科学书籍的序言中所提到的,科学家通过将物体和生命进行分类,以期更精确地理解世界。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识别物体特征的基础框架,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如何将同类物体的特征进行归纳整理,掌握分类这一科学研究方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物质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聚焦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对周围的物体进行分类?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回顾和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关于分类的经验。接着,在探索环节中,学生将之前观察过的物体分成两类,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编号、选择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尝试根据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在研讨环节,学生们将讨论可以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分类,以及分类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最后,在拓展环节,通过体育器材的分类摆放为例,让学生体会到分类可以使复杂的器材变得井然有序。
【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探究了物体的多个特征,包括重量、厚度、颜色、表面质感和形状等,从而构建了对物体特征的基本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分类意识还不够强,可能无法独立地对不同物体的特征进行比较和联系,因此在根据物体特征进行分类时,他们可能会因为难以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共同点而感到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分类任务。在上一节课观察并记录物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他几种物体的特征,并提示学生选择一个特征,以此为依据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将它们分为两类。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多样化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思维]
以物体的特征为分类依据,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探究实践]
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态度责任]
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关注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选择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尝试按其他特征进行分类,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受标准细化的影响。
【材料准备】
[学生]小木块、火山石、塑料尺、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方橡皮、钢尺、标签纸。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市场蔬菜分类摆放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一、 我们身边有哪些分类?
1.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分类场景图片或视频,比如市场里的蔬菜经常是分类摆放的、垃圾分类、图书馆里的书籍、家里的衣柜等学生常见的分类场景。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对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呢?”学生一般会想到按照物体的功能把同类物体放在一起,比如把笔分成一类,书分为一类,玩具一类等。
接下来,教师可以出示前面观察过的7个物体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给这些物体分成两类,引导学生回看第一课的记录单,先问“我们探究了物体的哪些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提到的各种特征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物体的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举例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市场里同种类的蔬菜整齐有序地摆放,隐含分类是将具有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我们怎样对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呢?调查并唤起学生原有的分类经验,同时可以让学生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了解学生对分类的认识。
二、给物体分类的方法
1.出示实验材料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先给物体编号、再选择一个分类标准,最后进行分类,让学生初步感受分类。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这节课的操作比较简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特征分成两类。小组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特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后再交流。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分类活动,先小组商量选择一个特征,大家按照这个特征将这些物体分成两类,比如选择“透明”这个特征,把塑料尺单独放一类,其他的物品放一类。在做之前需要向学生解释“透明”的含义。将分类结果用序号记录下来。还可以让小组的一个学生将这些物体分成两类,其他同学根据分类结果猜一猜是按照什么特征分类的,依此方法,再让小组其他同学用不同的特征分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描述物体特征的框架,提示学生选择一个特征,根据这个特征观察物体,通过比较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相似性的物体分为一类。比如根据轻重这个特征分类,用掂一掂把重的分为一类,轻的为一类。鼓励学生选择另一个特征,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下来。或者,可以由一位学生操作,组内猜一猜分类依据。也可以观察或在研讨时提供同学的分类结果,猜测分类依据。
三、我们是怎样给物体分类的?
1.提问:“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对物体分类 ?”
2.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结果,并将他们的分类结果和分类特征记录在黑板上。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追问:“根据同一个特征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有不同吗?”,这时应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分类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分类结果受到了什么因素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观察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四、拓展:分类有什么作用?
分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如教科书给出体育老师将同款球类、毽子等体育器材分类摆放,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可以使繁杂的器材变得井然有序,让我们的生活、学习更有条理。
[设计意图]分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如教科书举例将同款球类、毽子等体育器材分类摆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2.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ppt:2-4,ppt:5-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1 捡石头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用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一年级下册(2024)2.给物体分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