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2025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2025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蜡烛燃烧
C.酒精挥发 D.水通电分解
2.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是银白色的固体
C.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D.能够导电、能够导热
3.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盐水是中性物质B.肥皂水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柠檬汁酸性比唾液强D.洗涤剂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4.下列促进燃烧和灭火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断向燃煤锅炉的炉膛中吹入空气
B.汽车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C.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D.电器起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5.关于化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古代炼丹术士发明了许多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
D.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气体组成的结论
6.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D.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8.小明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了一套发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若无纺布包内药品为大理石,利用该装置可制二氧化碳
C.利用该装置制氧气,液体试剂为双氧水
D.利用该装置制氧气,无纺布包内二氧化锰越多,生成氧气就越多
9.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
A.紫色石蕊试液B.生锈的铁钉
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
10.做好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观察并正确描述实验现象是必要的能力。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通过红热的氧化铁时,固体慢慢变成红色粉末
B.镁片与盐酸剧烈反应,固体很快消失,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热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成黑色氧化铜
11.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可以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12.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B.液氧可用作火箭燃料
C.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D.氧气使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14.Mg、Zn的混合物共10g,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了9.6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水分则得到的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 )
A.24.8gB.9.2gC.29.2gD.50g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6.某同学在室温下(20℃)称7.5g固体物质M,加入50mL水中(物质M不与水反应,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充分搅拌,最终得到无色溶液,同时通过传感器测得溶液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M一定易溶于水
B.a、b两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a、b、c三点时所得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D.b→c的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硫原子的质子数是 ;
(2)硫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相对较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8.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碳元素,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 自然界中,碳元素存在状态有游离态和 ,写出一种碳单质的名称 ;
② 采用木炭取暖,不通风往往会形成有毒的一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而一氧化碳的产生,人们往往不能感知,是由于其具有 的物理性质。
③ 葡萄糖(C6H12O6)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来源,葡萄糖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9.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回答问题:
(1)空气中体积分数为78%的气体 ;
(2)氯离子 ;
(3)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20.请从化学的视角回答下列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 。
(2)蒸鸡蛋是一道非常适合补充营养的食品,鸡蛋中的鸡蛋清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 ;新鲜牛奶的pH约为7,贮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 (填“变大”或“变小”)。
(3)洗涤剂能洗净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洗涤剂具有 功能。
(4)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 (填“元素”、“分子”或“原子” 或“离子”)。
(5)第24届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胶外壳采用环保PVC(聚氯乙烯)制作而成。PVC塑料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1.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A所示.图B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图A和图B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
(2)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 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 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 .
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D.乙(状态3)>丙(状态3)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试管口还缺少 ,其作用是 。写出可以用你所选装置另一钟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
(3)已知: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块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得,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选“a”或“b”)端进入。
(4)重庆凤中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用高锰酸钾自制氧气。同学们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矿泉水瓶、酒精炉等,还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还需借用的仪器有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试管③水槽 ④带导管的橡皮塞⑤铁架台 ⑥集气瓶⑦量筒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Y型管中的某一药品更换,你的思路为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小明将30%的溶液加水稀释,并用其制取氧气。
(1)稀释过程中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填序号)
a.量筒 b.烧杯 c.托盘天平 d.玻璃棒 e.漏斗 f.胶头滴管
(2)用稀释后的溶液按如图实验,分析并计算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解析】【解答】A. 食物腐败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 酒精挥发,只有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 水通电分解有新的物质氢气、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一般来说金属的硬度大,熔点高,但金属汞的熔点很低,常温下呈液态。A答案错误;
B、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固体,但金为黄色,铜为紫红色。B答案错误;
C、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C答案错误;
D、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是金属的共性。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一般来说金属的硬度大,熔点高分析;
B、根据大多数金属是银白色的固体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分析;
D、根据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分析。
【解析】【解答】A、食盐水的pH=7,是中性物质。A答案正确;
B、肥皂水呈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答案错误;
C、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pH=2.5,唾液pH=6.8,柠檬汁酸性比唾液强。C答案正确;
D、洗涤剂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食盐水的pH=7,是中性物质分析;
B、根据肥皂水呈碱性分析;
C、根据pH越小,酸性越强分析;
D、根据洗涤剂呈碱性分析。
【解析】【解答】A、不断向燃煤锅炉的炉膛中吹入空气,为可燃物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A答案正确;
B、汽车的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燃料能够充分燃烧。B答案正确;
C、炒菜时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C答案正确;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D答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B根据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分析;
C、D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A答案正确;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答案正确;
C、古代炼丹术士发明了许多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做出了贡献。C答案正确;
D、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分析;
B、根据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分析;
C、根据古代炼丹术士发明了许多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分析;
D、根据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分析。
【解析】【解答】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数目均为2,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分子数目,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解析】【解答】A、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A答案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B答案错误;
C、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C答案正确;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C、根据空气污染物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促进光合作用分析。
【解析】【解答】A、捏瓶身可以将固体和液体接触,反应发生,放瓶身可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使反应停止。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答案正确;
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若无纺布包内药品为大理石,利用该装置可制二氧化碳。B答案正确;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利用该装置制氧气,液体试剂为双氧水。C答案正确;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D答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分析;
B、根据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析;
D、根据二氧化锰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分析。
【解析】【解答】A、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利用石蕊试液无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硫酸都能与氧化铁、铁反应,且现象相同,无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与盐酸和硫酸都能反应且都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别,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与盐酸不反应,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可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加以区别,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盐酸和硫酸都呈酸性,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无现象,氯化钡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与盐酸不反应分析。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通过红热的氧化铁时,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A答案错误;
B、镁片与盐酸剧烈反应,固体消失,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热量。B答案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答案错误;
D、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通过红热的氧化铁时,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分析;
B、根据镁片与盐酸剧烈反应,固体消失,产生大量气体并放出热量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分析;
D、根据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分析。
【解析】【解答】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A答案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B答案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在生活中可用来洗去油污。C答案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分析;
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分析。
【解析】【解答】A、硝酸固体溶于水会吸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用水能鉴别硝酸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A答案正确;
B、稀盐酸能与铁粉发生反应,与铜粉不能发生反应,稀盐酸不能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B答案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C答案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用紫色石蕊溶液能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硝酸固体溶于水会吸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分析;
B、根据稀盐酸能与铁粉发生反应,与铜粉不能发生反应分析;
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分析。
【解析】【解答】A、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A答案错误;
B、液氧具有助燃性,可以做助燃剂。B答案错误;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C答案错误;
D、氧气使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分析;
B、根据液氧具有助燃性分析;
C、根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分析;
D、根据氧气使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分析。
【解析】【解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9.6g=0.4g;
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
x=19.2g
所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9.2g+10g=29.2g;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镁、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生成氢气与参加反应硫酸根离子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的干燥管可以将二氧化碳除去。A答案正确;
B、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硝酸钠中混有的硫酸钠。B答案正确;
C、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C答案正确;
D、盐溶液不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将混合溶液通过二氧化碳无法除去氯化钾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钙。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除杂质的原则,不增(指的是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指的是不把主要物质减少),易分(指的是最后得到的混合物易于分离)分析。
【解析】【解答】A、在室温下(20℃)称7.5g固体物质M,加入50mL水中,充分搅拌,最终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固体全部溶解,20℃时100g水中至少可溶解固体M,说明20℃时M的溶解度>10g,则M易溶于水。A答案正确;
B、溶解过程中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溶解放热,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b点溶解的固体比a点多,则a、b两点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B答案正确;
C、a点时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M,则a点为不饱和溶液,且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b点也一定为不饱和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则说明c点溶质与a点相同,则均为不饱和溶液。C答案正确;
D、bc的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答案不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在室温下(20℃)称7.5g固体物质M,加入50mL水中,充分搅拌,最终得到无色溶液,说明固体全部溶解,20℃时100g水中至少可溶解固体M,说明20℃时M的溶解度>10g,则M易溶于水分析;
B、根据溶解过程中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溶解放热,b点温度比a点高,说明b点溶解的固体比a点多分析;
C、根据a点时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M,则a点为不饱和溶液,且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b点也一定为不饱和溶液,降温过程中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则说明c点溶质与a点相同,则均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bc的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析】【解答】(1)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硫原子的质子数是16;
(2)硫原子核外由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相对较易得到电子。
【分析】(1)根据圆圈代表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分析;
(2)根据硫原子核外由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相对较易得到电子分析。
【解析】【解答】①自然界中,碳元素存在状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常见的碳单质有金刚石或石墨、碳60;
②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一氧化碳的产生,人们往往不能感知;
③葡萄糖中碳、氢、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①根据自然界中,碳元素存在状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常见的碳单质分析;
②根据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分析;
③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解析】【解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
(2)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氯离子表示为Cl-;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根据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分析;
(2)根据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分析;
(3)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解析】【解答】(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
(2)鸡蛋中的鸡蛋清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新鲜牛奶的pH约为7,贮存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会变小;
(3)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洗涤剂能洗净餐具上的油污;
(4)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高钙奶粉中的“钙”一般是指元素;
(5)三大合成材料指的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PV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分析】(1)根据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甲状腺肿大分析;
(2)根据鸡蛋中的鸡蛋清主要含有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分析;
(3)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分析;
(4)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5)根据三大合成材料指的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解析】【解答】(1)温度在20~30度之间,观察图像可分析,b曲线溶解度最大,c曲线最低,溶解度最小,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则t的取值范围是20<t<30;
(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固体溶质升高到40℃,观察到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40℃时乙烧杯中的物质溶解度最大,分析曲线对应的是a物质,丙烧杯中的固体有一部分溶解,分析曲线图可知丙烧杯对应的物质是b物质,甲烧杯中的固体不仅没有溶解而且还有固体析出,说明甲烧杯中对应的物质是c物质,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有一部分物质c析出;
(3)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的溶解度相等,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b的溶解度最大,对应的溶液中所含溶剂最少,由第二问分析,b对应的是丙烧杯,所以烧杯丙中溶剂质量最小,升温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所以40℃时,烧杯丙中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A、由于是在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状态1和状态2的温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A答案错误;
B、20℃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甲中的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后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此乙(状态1)>甲(状态3)。B答案正确;
C、由于乙的状态2和状态1是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甲和乙在状态1的时候,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甲(状态1)=乙(状态2)。C答案正确;
D、由于在20℃时,丙中b的溶解度大于乙中a的溶解度,即刚开始时丙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加入等量的溶质升温到40℃时,乙中物质全部溶解,丙中物质部分溶解,因此无法比较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温度在20~30度之间,观察图像可分析,b曲线溶解度最大,c曲线最低,溶解度最小,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分析;
(2)根据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固体溶质升高到40℃,观察到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说明40℃时乙烧杯中的物质溶解度最大,分析曲线对应的是a物质,丙烧杯中的固体有一部分溶解,分析曲线图可知丙烧杯对应的物质是b物质,甲烧杯中的固体不仅没有溶解而且还有固体析出,说明甲烧杯中对应的物质是c物质,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有一部分物质c析出分析;
(3)根据20℃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的溶解度相等,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b的溶解度最大,对应的溶液中所含溶剂最少分析;
(4)A、根据甲状态1和状态2的温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B、根据20℃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甲中的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后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分析;
C、根据由于乙的状态2和状态1是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甲和乙在状态1的时候,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分析;
D、根据在20℃时,丙中b的溶解度大于乙中a的溶解度,即刚开始时丙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加入等量的溶质升温到40℃时,乙中物质全部溶解,丙中物质部分溶解,因此无法比较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分析。
【解析】【解答】(1)试管常用作反应容器,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①试管 ②水槽。
(2)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还可用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氧气,化学符号表达式为:KClO3 KCl+O2。
故答案为:A;KMnO4 K2MnO4+MnO2+O2;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KClO3 KCl+O2。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故答案为:B;a。
(4)洗脸盆相当于水槽,矿泉水瓶相当于集气瓶,酒精炉相当于酒精灯,制取氧气还需要有的仪器有: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铁架台;
故答案为:②④⑤。
【分析】(2)加热高锰酸钾时,高锰酸钾会分解成粉末,堵在试管口。
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氧气和氯化钾,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反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
利用F装置是需要注意:用于气体的收集(排空气法)装置,要明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从长端通入;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气体从短端通入
(4)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接触氧气,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是因为白磷接触了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若装置不变,欲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将Y型管中的红磷更换为白磷,Y型管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析】【解答】(1)稀释过程中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a.量筒、b.烧杯、d.玻璃棒、f.胶头滴管,用量筒、胶头滴管量取水和浓溶液,在烧杯中稀释,并用玻璃棒搅拌;
【分析】(1)根据稀释过程中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a.量筒、b.烧杯、d.玻璃棒、f.胶头滴管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氧气的质量,将氧气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和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计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分析。物质
肥皂水
食盐水
唾液
柠檬汁
洗涤剂
pH
10.2
7.0
6.8
2.5
12.2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O(CO2)
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NaOH 和 CaO)的干燥管
B
NaNO3(Na2SO4)
加入适量的 Ba(NO3)2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uSO4 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 CuO 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l 溶液(CaCl2)
通入过量的 CO2 气体,过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Fe5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南开(融侨)中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重庆市渝中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