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课件(43份)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 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魏帝王出御图》,政治改革促进民族交融,圆周率,大明历,机械制造,宗教画,山水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蒙古呼伦贝尔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因鲜卑族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
的游牧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孝文帝即位后,推行
一系列汉化措施,如讲汉话,穿汉服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
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综上所述,政治改革推动了民族交融。
考点一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022年版新课标: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
【2025年是官渡之战1825周年,是魏国建立1805周年】
曹操VS孙刘联军(孙权与刘备)
●唯物史观——如何看待文学作品(影视剧)中的三国历史?(1)文学作品(影视剧)中作者为了增强作品的趣味性,会适当进行
文学(艺术)创作,有一定的虚构成分。(2)文学作品中的三国历史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
神。(3)我们在欣赏这些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保持批判性的思维,区分
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评价这段历史。
●历史解释——思考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
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后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和发展常态。
1. 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229年孙权称帝才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
形成,曹操220年就已去世,因此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2.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二 西晋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了解两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
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025年是西晋统一1745周年】
匈奴、鲜卑、羯、氐、羌
●历史解释——西晋灭亡的原因及教训。(1)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以晋武帝为
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
会经济。(2)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主要表现为“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
开始相互攻杀,削弱了自身力量,无力对付流民及少数民族的起义。
(3)少数民族的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残酷压迫,向内迁
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
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4)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其政
治必须清明;统治者应该勤俭治国、勤政爱民;统治者应该实行正确的
民族政策。
1. 西晋的建立并不是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西晋建立时,吴国
仍与西晋对峙,直到280年西晋灭吴后,三国鼎立的局面才宣告结束。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西晋
时,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考点三 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
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025年是南朝开始1605周年】
●史料实证——从《史记》与《宋书》的记载看江南地区的变化。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
而多贫。——《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
数郡忘饥。——《宋书》
(1)《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
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史记》描述了江南地区在司马迁所
处的时代(西汉)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土地面积虽广但开发利用不足。
“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原始状态。(2)《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江南之
为国盛矣”直接指出了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景象;“地广野
丰”表明经过长时间的开发,江南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农
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果。(3)《史记》与《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的记载,生动地展示了从西
汉到南朝时期该地区经济、人口及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得益
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并没有南移,江南地区的开发使长江流
域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经济重心南
移完成于南宋。
考点四 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家国情怀——中学生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维护国家的民族政策。(2)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3)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普及我国的民族政策。
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是北朝的一个朝代,不属于十六国。前秦
是氐族建立的,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二者都曾统一过北方。
考点五 《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雕塑2022年版新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历史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步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①对秦汉时期科技文化的继承、改革和创新,是魏晋南北
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经济的开发,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民族大交融和外来
文化的影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进步,为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
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祖冲之不是发现了圆周率,而是在前人刘徽的基础上计算得更加
精确。2.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农政全书》是明
代末年一部关于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
1. 中国历史上三次民族交融高潮及其共同点、交融途经、交融重要
意义。
共同点:都处于政权更迭频繁的社会环境;都是和平相处、战争冲突并
存的交往方式。途径:民族迁徙;各民族间的征战;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政治改革;和
亲;设置管理机构;经济文化交流。
重要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各民族共同构成中华
民族大家庭;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有
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孕育着哪些希望?
3. 比较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1. (2024·河南)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
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
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D )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唯物史观“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并且要
求从本质上解释这一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政权
并立、社会动荡,所以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题干叙述了从曹魏到北
魏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方式,B项“币制较为混乱”为表象,D项“商
品经济衰退”更能体现本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作业课件,共16页。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共36页。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国鼎立,司马炎,八王之,劳动力,贾思勰,圆周率,大明历,兰亭集,女史箴图,云冈石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