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3.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前一课寻访校园动物的基础上,本课聚焦于一种小动物 —— 蜗牛,展开更为细致深入的观察。遵循从整体至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观察到借助工具。认识到形态结构具有帮助动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能力,为后续观察其他动物筑牢基础。同时,对蜗牛生活环境与习性的深度实践探究,还能为后续第3课《给动物建个 “家”》的学习做好铺垫,使知识学习环环相扣,助力学生逐步构建系统的动物认知体系。本课指向课标学习的内容要求 5.2.2:“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和6.2.2:“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聚焦部分,通过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聚焦于蜗牛,唤醒他们脑海中对蜗牛已有的零散认知,为后续深入探究铺垫基石。探索环节,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感官,并合理运用工具,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深入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应激反应以及爬行运动方式等。研讨阶段,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在思维碰撞中,逐步构建起对蜗牛相对完整、系统的认识。分析形态结构与其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之间的关系。拓展部分安排了观察与蜗牛相似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小动物怀有强烈好奇心,不过部分同学对蜗牛有些害怕,不敢触碰,甚至会觉得恶心,需要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帮助他们克服抵触,主动亲近、爱护蜗牛。此前学生虽已掌握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但面对特定动物观察时,仍需教师带领。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备好观察工具,还要提供专业科学词汇助力学生精准描述观察所得,同时及时提示合理的观察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由静态至动态等,让观察更具科学性、条理性。另外,学生对于简图记录已有一定基础,然而在描绘蜗牛时常常出现将其拟人化的问题,教师需适时提醒,引导学生依据真实观察,如实勾勒蜗牛的形态、结构,确保记录的准确性、科学性,逐步提升学生观察与记录动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反应、吃食和运动,知道蜗牛是用腹足运动的,认识到形态结构具有帮助动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科学实践
通过观察蜗牛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致地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教学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形态结构所适应的功能。
【教学准备】
学生:2-3只蜗牛(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寻找蜗牛带来)、1个放大镜、1条树枝(可以用一次性筷子代替)、1块玻璃(可以用透明塑料片代替)、1片新鲜菜叶、1个饲养箱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聚焦:蜗牛
教师提前准备蜗牛放入不透明的盒子中。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描述这个动物的特点,其他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活动:将学生描述到的特征进行板书。并提问,蜗牛还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对蜗牛的身体结构的了解,进行交流。(教师将学生提到的词汇进行板书示意,并总结归纳触角、口、外壳等学生有形容到的身体结构)
教师提问:蜗牛还有哪些特点呢?这一节课我们来进行细致的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猜物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对蜗牛的前概念,从而聚焦本节课的观察和讨论主题。
二、探索:蜗牛有什么特点
(一)探索1和探索2
教师引导:蜗牛有身体有哪些结构,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什么反应呢?我们进行研究。
教师活动:播放微课指导视频,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探究方法。
视频中的注意事项:
(1)拿蜗牛的方法:将戴着手套的手轻轻伸到蜗牛旁边,用手指轻轻触碰蜗牛壳的边缘,让蜗牛有所感知,同时感受一下蜗牛的位置和附着力。然后,从蜗牛壳的侧面或下方,用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注意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轻让蜗牛滑落,也不能太重伤害到蜗牛。如果蜗牛贴得比较紧,不要强行拉扯,可尝试轻轻撬动蜗牛壳的边缘,使蜗牛与盒子分离。
(2)放蜗牛的方法:实验观察结束后,要缓慢、平稳地将蜗牛转移到准备好的透明小盒子里。放入盒子后,可让蜗牛在盒子里自然地贴附在壁上或底部,避免过度摆弄。
(3)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观察,先用肉眼观察蜗牛的整体和比较明显的部分,再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局部的细节。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4)观察蜗牛的反应:
蜗牛对菜叶的反应:将蜗牛放到新鲜的菜叶上,观察蜗牛是否会啃食菜叶。
蜗牛对声音的反应:可以采用击掌的方式,观察蜗牛的反应。(注意不用用拍桌子的方式发出声音)
学生活动:学生两人一组观察蜗牛并进行记录。
教师巡视,适时给学生发放大镜和棉签等观察材料。
(二)探索3:观察蜗牛的运动
教师提问: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演示指导操作方法:(1)提供透明的塑料片或者边缘处理过的玻璃,让蜗牛在玻璃上运动,学生可以从壳的上方观察,也可以透过玻璃看腹足的运动,还可以把玻璃竖起来观察蜗牛能否向上爬。
(2)提供一根小树枝或一次性筷子,想办法让蜗牛往上爬。
学生活动:进行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由于一年级小朋友的观察记录能力和探究操作能力比较弱,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以确保实验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研讨
(一)研讨1: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我们会模仿它的特点吗?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进行汇报交流,描述蜗牛的身体结构,并进行表演。完成班级记录表,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说不同。蜗牛的壳是硬硬的,身体是湿湿的、软软的,触角会伸缩,腹足会分泌粘液等。我们可以举起手臂模仿蜗牛的触角;可以趴在垫子上模仿蜗牛用腹足缓慢爬行;可以背着纸箱模拟蜗牛的壳……
教师活动:要结合学生汇报提供科学的词汇:口、眼、触角、腹足,以便学生在认识蜗牛的身体部位上达成共识;再随机呈现学生画的蜗牛简图,全班一起来看看学生的记录,请其他同学评价画得像不像,再次强化对蜗牛身体部位的认识。
(二)研讨2:蜗牛遇到危险时怎么反应?它有哪些本领?
学生预设:对外界的声音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蜗牛遇到危险时触角收缩,身体缩进壳里;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上爬行,爬行时会留下黏黏的液体。
教师活动:当遇到一些学生有争议的发现,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视频进行验证解决。
设计意图:将每个小组的发现得到呈现,汇总成全班的成果,尽可能多的发现蜗牛的特点,从其他小组的研究和回答中发现与自己小组的不同,从而发现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规律。
拓展:看一看和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
谈话: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与跟蜗牛一样身体很软的动物。
教师可以提供和蜗牛相似的动物图片或视频,如螺、蛞蝓、蛤,有条件的也可以农贸市场买一点螺,实物展示更生动。
设计意图:这几种动物有着相似的特征和生存需求。这个环节隐含着给相似特征的动物分类的意图,学生在后续的活动中会继续经历类似的活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4.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播放微课视频进行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2.观察一种动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3.观察一种动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