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模拟检测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模拟检测试卷附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从含的沙子中提炼高纯
C.汽车轮胎爆炸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C.甲与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D.丙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B.C.D.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的体积D.滴加液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农业上提倡大量施用农药D.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6.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石油气加压后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B.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C.袋装薯片在高原地区变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
7.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时,遇到氢氧化钠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和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8.类比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也不变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C.一包固体物质加入盐酸后有气体冒出,则该固体物质可能是碳酸盐
D.草木灰和碳酸氢铵是常用的肥料,所以将二者混合施用,可增加肥效
9.在点燃条件下,和反应生成和,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个物质的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氮原子构成的
B.在该反应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10.年对于华为来说是严冬,在美国的打压下“中国芯”麒麟芯片可能成为麒麟高端芯片的“绝版”。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奋起之年,中国一定要造自己的芯片提升“中国芯”的性能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Si+2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化学式为
B.该反应制得的粗硅是纯净物
C.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该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1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1)三个镁原子 ;
(2)个硝酸根离子 ;
(3)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12.如图是一个灯泡,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名称,个即可。
(2)铜块能制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 性。
(3)玻璃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一种成分是由硅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 膜,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5)小甘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灯泡,他把破烂的灯泡进行拆解后,应将铝制灯帽放入标记为 填写“可回收垃圾”或“不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内。
13.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减少外出,避免与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生活中常见的口罩一般有棉布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活性炭口罩和口罩。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性。
(3)疫情期间,尤其要注意环境卫生,学会垃圾分类。果皮、烂菜叶属于下列图示中的 填序号。
14.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象征着中国文人高尚的品格。
(1)“梅花凌寒怒放,幽香暗送”,从微观角度说明分子 。
(2)在种兰花的土壤中施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兰花开得更茂盛。下列和磷酸二氢钾同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B.
C.
(3)竹子可制成竹炭,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主要利用了竹炭的 性。竹笋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人体补充适量的铁元素可预防 症,竹笋吃起来有涩味是因为含有草酸,草酸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4)重阳佳节,我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其中糯米富含的营养物质是 。
15.如图中、、、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是钙元素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 ,微粒是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中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如图五种元素之间的最本质区别是 ,、、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代号;
(4)由和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16.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点的含义是 。
(2)时,将物质加入到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写出表达式即可,不必计算。
(3)图中物质 填字母的溶解度曲线与气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变化相似;若从混有少量的饱和溶液中提取,应采取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时、、的饱和溶液升高到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时,用质量相同的、、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填字母,后同;然后分别取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7分。
17.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 .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 ,相应的改进措施是 .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中除了有外,还有 .
(4)实验探究
①小英的探究:
②小青的探究
(5)实验反思
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 填序号.
(6)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 溶液,其作用是 .
18.回答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实验问题:
(1)实验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
(2)实验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选择红磷而不选择木炭的原因是 。
(3)实验中,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加入约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对比、的不同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9.我国古代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有“涑帛”方法,即人们利用“蜃”贝壳灰和“灰”草木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使其顺滑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草木灰和贝壳灰主要成分分别为、;与化学性质相似。
脱胶率越高,所得丝帛越顺滑亮丽,浓度为的的,浓度为的。
【提出假设】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
猜想Ⅰ:只含有
猜想Ⅱ:含有、
猜想Ⅲ:含有、
猜想Ⅳ:含有、、
(1)如图所示,步骤Ⅰ的反应为 吸热或放热反应。
(2)猜想 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验草木灰中含有:取一些草木灰,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并对该溶液成分进行探究。
(5)【交流讨论】有同学提出步骤得到的结论不够准确,原因是: 。
(6)【拓展提升】根据图数据分析,选用 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0.“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比纯铜耐腐蚀,街头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现取某种黄铜投入某浓度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溶液和残余固体总质量为。请计算:
(1)稀硫酸中质量 。
(2)该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
答案
【解析】【解答】A、滴水成冰过程中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有新物质Si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汽车轮胎爆炸是由于轮胎压强过大引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6g(9g-3g =6g),因此,甲是反应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9g(12g-3g=9g),因此,丁是生成物;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9+X+6+3=3+Y+6+12,X-Y=3,说明乙是反应物;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9+X+6+3=3+Y+6+12,X-Y=3,故B符合题意;
C、甲与丁物质的质量之比为6:9,不是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6:9,故C不符合题意;
D、丙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2价,铝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3价,因此,氧元素和铝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故A符合题意;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B不符合题意;
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A符合题意;
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竖直悬空于容器的上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液体量取的视线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A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因此,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量施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应适量使用,故C不符合题意;
D、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碘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大量施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石油气加压后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A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B不符合题意;
C、袋装薯片在高原地区变鼓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的缘故,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花瓣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因此,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25℃时,遇到氢氧化钠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绿色,故B不符合题意;
C、H2SO4和K2SO4溶液分别呈酸性与中性,雏菊花汁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显无色,不能区分,故C不符合题意;
D、三种花汁中万寿菊遇酸性、中性、碱性溶液变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植物中含有有机物,能用酒精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H2SO4和K2SO4溶液分别呈酸性与中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三种花汁中遇到不同酸碱性溶液后变色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但铁表面的铁锈很疏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包固体物质加入盐酸后有气体冒出,则该固体物质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C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草木灰显碱性,将二者混合施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的氨气,可降低肥效,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和可燃性,而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A物质是氨气,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1个氨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即1个A物质的分子是由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因此,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可得:,在该反应C和D的质量比为56:108=14:27,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单质换单质”,属于置换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变化(由7个分子生成8个分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氨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置换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反应前后硅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后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也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碳原子是2个,反应后也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则X的化学式是CO,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业上制取粗硅,仍然是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硅元素化合价是,反应后为单质硅,单质的化合价均为0价,因此,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化合价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物质夺取氧的性质是还原性,而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表现出了碳的还原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工业上制取粗硅的产物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单质的简单计算(“单质为零应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碳发生了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镁原子表示为:3Mg;
故答案为:3Mg;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通常被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则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表示为 ;
故答案为: 。
【分析】(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钨丝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钨丝;
(2)铜块能制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
故答案为:延展;
(3)玻璃其中的一种成分是二氧化硅,由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硅通常为+4价,氧通常为-2价,因此,该反应的化学式为:SiO2;
故答案为:SiO2;
(4)铝的表面会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反应进一步进行;
故答案为:氧化铝;
(5)铝的熔点低,使用铝作灯丝会熔断;
故答案为:熔点低;
(6)应将铝制灯帽放入标记为可回收垃圾的垃圾箱内;
故答案为:可回收垃圾。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硅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故答案为:过滤;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故答案为:吸附;
(3)果皮、烂菜叶属于厨房垃圾;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固液分类的操作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解答;
(3)根据垃圾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梅花凌寒怒放,幽香暗送”,从微观角度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答案为:在不断地运动;
(2)A、NH3·H2O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不符合题意;
B、Ca (H2PO4)2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不符合题意;
C、NH4H2PO4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竹子可制成竹炭,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主要利用了竹炭的吸附性;竹笋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人体补充适量的铁元素可预防贫血症;竹笋吃起来有涩味是因为含有草酸(H2C2O4),设草酸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解得a=+3,所以草酸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故答案为:吸附;贫血;+3;
(4)重阳佳节,我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其中糯米富含的营养物质是糖类;
故答案为:糖类。
【分析】(1)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肥的鉴别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竹炭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六大基本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A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则x=2,D粒子质子数为9,而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a= c,因此,在该温度下a、b、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b>a=c,升高温度到t2℃时,a、 b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此b>a,而c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因此,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t2℃时,用质量相同的a、 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需要水少,所得饱和溶液质量小,溶解度小的,需要水多,所得饱和溶液质量大,所得饱和溶液质量最大的是c;取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溶解度减小幅度大的,故a析出晶体最多;
故答案为:;c;a。
【分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结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试管口未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使高锰酸钾进入了水槽;应在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
故答案为:试管口未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使高锰酸钾进入了水槽;应在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的玻璃棉;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使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故应在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故答案为:集气底未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使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集气底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3)盐酸易挥发,故其他X中除了CO2外,还有氯化氢或气体;
故答案为:氯化氢或气体;
(4)要验证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可以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然后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若变浑浊,说明石灰水没变质,反之则未变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得出所用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或所用澄清石灰水已变质的结论;探究气体X中是否含有气体,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硝酸银溶液是否变浑浊,若变浑浊说明有氯化氢气体,反之则没有;硝酸银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此,可得出气体X中含有氯化氢或气体;
故答案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所用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或未变浑浊;;所用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或所用澄清石灰水已变质;氯化氢或;硝酸银溶液变浑浊;;氯化氢或;
(5)检验气体的存在要遵循长管进,短管出的原则,气体符合“长管进,短管出”原则的是装置A;
故答案为:A;
(6)检验可以用溶液,若有氯化氢存在,则溶液变浑浊,因此在A中的第二支试管内放入溶液;
故答案为:;验证气体是否剩余。
【分析】(1)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盐酸和碳酸钙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氯化氢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气体的检验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该实验A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0或5mL;
故答案为:;20或5;
(2)实验B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选择红磷而不选择木炭的原因是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冷却至室温后气压减小,水能够进入集气瓶,从而能够测定氧气含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故不能测定氧气含量;
故答案为: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冷却至室温后气压减小,水能够进入集气瓶,从而能够测定氧气含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气压无明显变化,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不能测定氧气含量 ;
(3)对比A、C可知,A中液体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故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红磷燃烧的产物和木炭燃烧的产物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贝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步骤Ⅰ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2)猜想Ⅳ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钾不能共存,因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Ⅳ;;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证明该溶液中没有;
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
(5)加入的稀盐酸量过少,由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钾,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还未与碳酸钾反应,故无法判断是否有碳酸钾;
故答案为:滴入的稀盐酸量不足,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无法判断是否有碳酸钾;
(6)从图2可知,浓度为10%的K2CO3溶液的碱性比浓度为1%的KOH溶液的碱性弱,由图2中的信息可知,溶液显碱性时,碱性越强,蚕丝胶蛋白溶解能力越强,应该选用浓度为1%的KOH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故答案为:浓度为1%。
【分析】(1)根据生石灰与水放热的实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题目信息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解答】(1)稀硫酸不与铜发生反应,只和锌发生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后剩余的溶液和残余固体总质量为59.8g,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0g+50g-59.8g=0.2g;
解:设稀硫酸质量为x
,x=9.8g
故50g稀硫酸中的质量为:9.8g;
(2)解:设锌的质量y
,y=6.5g
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根据锌和稀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各物质质量
反应后各物质质量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
③
步骤③中现象为: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步骤③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气体
中是否含有
气体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
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气体中含有
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
证明该溶液中没有 填化学式
另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
无气泡产生
证明溶液中不含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沅江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初中学业水平2024 年中考化学模拟测试(三),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2SO4等),Na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卷(四)(四+四),文件包含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卷四教师版docx、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化学试卷四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