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8.3 酸和碱反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8.3 酸和碱反应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实验8-12,实验8-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地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素养目标】
(1)了解酸碱各自具有其共性的原因。
(2)认识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3)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4)能设计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程度。
(5)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6)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7)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8)学会将所学知识运到实际解决问题。
(9)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10)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蒸馏水、酒精、稀盐酸、稀硫酸、稀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
低压电源、导线若干、电极、烧杯、灯泡(含灯座)、开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腌制皮蛋的过程中生成了碱,所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如果我们在吃皮蛋时蘸少量的食醋就能去除皮蛋的涩味。是不是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和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二、推进新课
知识点1 酸、碱具有化学共性的原因
[讨论]从上节学习中,你已经知道酸、碱各自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猜想]酸和碱中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
[学生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本P86【实验8-12】,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试剂:①蒸馏水、②酒精、③稀盐酸、④稀硫酸、⑤稀烧碱溶液、⑥澄清石灰水。
仪器:低压电源、导线若干、电极、烧杯、灯泡(含灯座)、开关。
实验步骤:(1)在6只依次标有①~⑥号的小烧杯中分别盛放下表列出的试剂各100 mL。
(2)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汇报]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讨论、获得结论。
现象:
结论:蒸馏水、酒精不导电;稀盐酸、稀硫酸、稀烧碱溶液、澄清石灰水能导电。
[讲解]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自由移动的带电微观粒子,由实验可知,蒸馏水、酒精不导电,而酸溶液和碱溶液能够导电。这说明酸、碱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带电微观粒子。这些带电微观粒子是什么呢?经实验验证HCl溶于水时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Cl-,H2SO4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H+和SO42-,NaOH溶于水时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OH-,Ca(OH)2溶于水时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Ca2+和OH-。
[总结]比较上述物质的解离情况,可知酸溶液都能解离出相同的H+,即不同酸溶液中都含有H+;碱溶液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OH-,即不同碱溶液中都含有OH-,故酸、碱都有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2 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也已经掌握了它们的化学性质。例如: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酸能和多种活泼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等。把酸溶液和碱溶液相混合,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反应呢?下面我们探究酸和碱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87【实验8-13】。
[设疑]无色的NaOH和HCl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
[讲解]此实验无明显现象,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和HCl是否发生了反应。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
[学生回答]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布置任务]阅读课本P87“实验设计和实施”内容,预测实验(1)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并据此设计实验(2)(3)和(4)。
预测:实验(1)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试管溶液呈红色,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褪色,说明稀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实验操作及记录:
[分析讲解]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说明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分析,生成物均为盐和水。
[得出结论]酸与碱能反应生成盐和水(酸+碱→盐+水)。
[设问]为什么实验中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指示剂而不用紫色石蕊溶液呢?
[教师讲解]一般情况下,酸和碱的反应不选用紫色石蕊溶液作指示剂是因为反应过程中石蕊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
[提出问题]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无明显变化,能说明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吗?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溶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若溶液为酸性则酸过量,若溶液为中性,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若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发会观察到什么现象?酸和碱到底是怎样反应的?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动画演示]教师播放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模拟过程视频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把两瓶溶液倒在一起反应后,什么离子不见了?什么离子参与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什么离子只是旁观者?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总结]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OH-和H+结合生成H2O的过程,Na+和Cl-没有发生变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学生活动]取适量实验(1)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上,使液体蒸发,观察蒸发皿上的现象。
[现象]蒸发皿上出现白色粉末。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是NaCl。
[教师讲解]这种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同样是酸和碱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讨论交流]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归纳总结]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拓展介绍]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酸碱中和反应,还可以运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通过pH传感器定量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通过分析pH变化曲线寻找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定量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课件展示]
甲: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pH变化曲线乙: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的温度变化曲线
知识点3 复分解反应
[布置任务]阅读课本P89“长话短说”内容,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将表中空格补充完整。
[汇报展示]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无色酚酞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酸碱相互反应酸+碱→盐+水
与氧化物反应酸+金属氧化物→盐+水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与盐反应酸+盐→新酸+新盐碱+盐→新碱+新盐
与较活泼金属反应酸+较活泼金属→盐+氢气—
[布置任务]将上表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分别各举一例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观察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交换意见。
[教师讲解]上述酸和碱的许多反应中都有这样的特点:参加反应的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像这种类型的反应,叫作复分解反应。
[提出问题]大家已经学习过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你能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准确判断某个具体化学反应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吗?
[归纳总结]
知识点4 探究中和反应的应用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0“中和反应”部分内容,思考并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总结]
[补充讲解]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中和含硫酸的酸性废水既可以用熟石灰也可以用烧碱。口服的碱性胃药一般选择碱性较弱的碱,不能用NaOH、Ca(OH)2等具有腐蚀性的碱,由于反应生成的Al3+对人体有不良作用,现在 Al(OH)3已被其他药物取代。
[拓展内容]阅读课本P91“知识视窗”。
三、典例剖析
例 (广西中考)在南宁市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请回答:
(1)试剂Ⅰ是 ,试剂Ⅱ是 。
(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 。
(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 。
A.石蕊溶液 B.铜片 C.碳酸氢钠粉末
【解析】(1)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由于氢氧化钠属于碱,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不明显。(3)要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铜片,因为铜不能和盐酸反应,当滴加盐酸的量过量时,加入铜不会有现象。
【答案】(1)酚酞溶液稀盐酸 (2)石蕊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3)B
四、课堂检测
教师安排学生做当堂训练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提问]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练习,并预习下节内容。
①蒸馏水
②酒精
③稀盐酸
④稀硫酸
⑤稀烧碱溶液
⑥澄清石灰水
灯泡是否发亮
否
否
亮
亮
亮
亮
序号
实验设计
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NaCl+H2O
(2)
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H2SO4+2NaOH==Na2SO4+2H2O
(3)
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Cl+Ca(OH)2==CaCl2+ 2H2O
(4)
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H2SO4 + Ca ( OH)2==
CaSO4+2H2O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
A+B+···→C
A→B+C+···
A+BC→B+AC
AB+CD→AD+CB
特点
多变一
一变多
单换单
双交换
化合价
可能改变
可能改变
一定改变
一定不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2024)6.1 金属的物理性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实验6-1,实验6-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9.4 化学与健康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实验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粤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9.3 化学与能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