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 )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 ),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化学科学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
B.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2O)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D.水与Na反应时,水表现出氧化性
2.(2分)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 )
A.作还原剂
B.作氧化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3.(2分)某合金与铁的物理性质比较如表,从以上性能看,该合金不适合制成( )
A.导线B.门窗C.炉具D.飞机外壳
4.(2分)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如图是铁的价类图,Y物质为( )
A.FeOB.Fe(OH)2C.Fe3O4D.FeSO4
5.(2分)下列选项中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有色溶液是( )
A.Cu2+、OH﹣、Ba2+、NO3﹣B.Fe3+、K+、SO42﹣、OH﹣
C.MnO4﹣、Cl﹣、H+、Na+D.I﹣、Na+、ClO﹣、K+
6.(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叫做氯水或液氯
B.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出氯气
C.Cl﹣和Cl2都是由氯元素组成的
D.漂白粉是纯净物
7.(2分)有关铁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Fe2O3是红棕色的,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Fe3O4是黑色晶体,其中的铁显+2 价,的铁显+3 价
C.FeO、Fe2O3 都不溶于水,但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D.FeO 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迅速被氧化成 Fe2O3
8.(2分)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关于合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小
B.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高
D.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铝合金
9.(2分)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即得到合金。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取这种方法制取的是( )
A.Fe﹣Al合金B.Na﹣Al合金C.Na﹣Fe合金D.Mg﹣Al合金
10.(2分)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AB.BC.CD.D
11.(2分)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选项中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成灰,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①、④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⑥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⑦和⑩
12.(2分)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H+、SO42﹣、NO3﹣
B.b点对应的溶液中:OH﹣、Na+、NO3﹣、Cl﹣
C.c点对应的溶液中:Na+、Ca2+、NO3﹣、Cl﹣
D.d点对应的溶液中:Ag+、NO3﹣、Fe2+、Na+
13.(2分)某学习小组拟用手持技术对新制饱和氯水进行检测,下列图象变化最有可能是其检测结果的是( )
A.氯水pH随时间的变化
B.溶液中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氯水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
D.液面上方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14.(2分)常温常压下,将Cl2缓慢通入100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ml•L﹣1NaOH溶液,整个过程溶液中H+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常温常压下Cl2溶于水时,只有部分Cl2会与水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处溶液的酸性比①处溶液的酸性弱
B.依据②处c(H+)可计算溶解的Cl2的物质的量
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D.④处表示Cl2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共转移了0.1ml电子
15.(2分)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4+2H2O=NaBO2+4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16.(2分)聚合硫酸铁[Fe(OH)SO4]n能用作净水剂(絮凝剂),可由绿矾(FeSO4•7H2O)和KClO3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O3作氧化剂,每生成1 ml[Fe(OH)SO4]n消耗n/6 ml KClO3
B.绿矾长时间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
C.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而净水
D.聚合硫酸铁与漂白粉都是纯净物
17.(2分)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HCO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HCO3﹣+OH﹣+Ba2+═BaCO3↓+H2O
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2Na++CO32﹣+CO2+H2O═2NaHCO3↓
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D.向NaH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2H++SO42﹣+Ba2++2OH﹣═BaSO4↓+2H2O
18.(2分)如图所示,其中X、Y、Z、R、E分别是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间均能相互发生反应,已知X和R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稀硫酸
B.X和Z反应无明显现象
C.R与E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Y
19.(2分)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Fe2+、Mg2+、Ba2+、Cl﹣、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作为试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盐类的水解及水的电离):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存在Mg2+和SO42﹣
B.一定不存在Fe2+、Ba2+和CO32﹣
C.Cl﹣可能存在
D.必须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K+
20.(2分)某同学用KSCN溶液和FeCl2溶液探究Fe2+的还原性时出现异常现象,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比①③,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2可以氧化SCN﹣
B.实验②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两种
C.②中红色溶液中含有Fe(OH)3胶体
D.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Fe2++O2+4H+=4Fe3++2H2O
21.(2分)某工厂用FeCl3溶液腐蚀镀有铜的绝缘板生产印刷电路(已知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Cu═2FeCl2+CuCl2).课外活动小组为确认生产后的废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取10mL废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 8.61g.(2)另取10mL废液放入铜片充分反应( )
A.一定含有Fe2+、Fe3+、Cu2+、Cl﹣
B.c(Fe2+):c(Cu2+)=2:1
C.c(Fe2+):c(Fe 3+)=3:1
D.c(Cl﹣)=6ml/L,c(Fe2+)=1.2ml/L
22.(2分)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200mL 1m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336mL(标准状况),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的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gB.5.6gC.2.8gD.无法计算
23.(2分)将a ml钠和a ml铝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B.%
C.%D.%
24.(2分)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右边铁球实心,左边铝球是空心的
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
C.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
D.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
25.(2分)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 )
A.过程①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
B.过程②中,发生反应为S2﹣+Fe3+═S+Fe2+
C.过程③中,Fe2+作还原剂
D.整个转化过程中Fe3+可以循环使用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16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对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硬质试管中湿棉花的作用是: 。
(2)该同学对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组成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只有Fe;
假设2:只有 。(填化学式)
假设3:既有Fe也有Fe3O4。
(3)为了验证反应后硬质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研究:反应前固体物质的质量为5.6g,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6.6g。从数据分析 。
Ⅱ.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A.设计实验检验FeSO4溶液的变质程度
①将上述方案补充完整
②步骤2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③若要使变质的FeSO4复原,方法是 。(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7.(16分)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丙 。
(2)写出实验室制备黄绿色气体乙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过程⑦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③中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向G溶液中加入H2S的离子方程式是 。
(5)反应⑦中如果可以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哪些方法: 。(至少写出2条)
28.(10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为了运输和贮存便利常将其制成NaClO2固体,模拟工业上用过氧化氢法制备NaClO2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H2O2沸点150℃,ClO2熔点为﹣59℃,沸点为11.0℃。
A中的化学方程式: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2)如果仪器B改成分液漏斗,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问题 。
(3)向A装置中通入空气,其作用是赶出ClO2,然后通过C再到D中反应。通空气不能过快,空气流速过快时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通空气也不能过慢,其原因是 。
(4)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双选)。
a.降低NaClO2的溶解度
b.使ClO2变为液态
c.加快反应速率
(5)为证实产物中含有钠离子,方法是: 。
29.(8分)某固态易爆物质(NxHyClzOw)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5.已知18.8g该物质发生自身爆炸,分解产物为4.32gH2O、0.16mlHCl、4.48L O2和若干克氮气(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测定).试回答:
(1)生成氮气的质量;
(2)已知该物质是一种铵盐,通过计算确定其化学式;
(3)若0.4ml的该铵盐分解,计算被氮元素还原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解答】解:A.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故A正确;
B.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绞取汁,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7O)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水与Na反应时,所以水表现出氧化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与性质,熟悉相关物质的成分及性质,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解答】解:“活性氧”氧化性极强,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4SeO3能将“活性氧”还原,“活性氧”为氧化剂2SeO6为还原剂。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将氧化剂还原成还原产物,同时自身被氧化变成氧化产物.
3.【解答】解:从表格中总结,该合金具有密度小,所以适合制作飞机外壳。由于熔点较高。但是导电性不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金性质对比、合金的实际应用,注意性质的对比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解答】解:Y处表示的物质属于碱,含有氢氧根,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Fe(OH)2,
故选:B。
【点评】本题依托价类二维图考查了常见的铁的化合物以及类别,难度不大,应注意铁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5.【解答】解:A.Cu2+为有色离子,Cu2+、OH﹣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Fe3+为有色离子,Fe3+、OH﹣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MnO4﹣为有色离子,MnO3﹣、Cl﹣、H+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D.I﹣、Cl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不满足条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有色溶液”,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解答】解:A.氯水为混合物,则氯气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叫做氯水;
B.次氯酸不稳定,发生2HClO2↑,故B错误;
C.Cl﹣和Cl3均为Cl元素的不同微粒,分别为离子和分子,故C正确;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则为混合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成分、微粒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液氯为单质及HClO的分解反应,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7.【解答】解:A.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2O3,Fe5O3是红棕色的固体,可以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Fe3O4可以是Fe2O3•FeO,其中 价,的铁显+3 价;
C.FeO2O8 都不溶于水属于碱性氧化物,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D.FeO加热很易被空气氧化,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结构、化合价、反应条件等,主要是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8.【解答】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大;
B.金属铜活泼性较弱,在我国,故B正确;
C.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成分金属低;
D.目前用量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合金的性质,要牢固把握合金的性质: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硬度都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各成分的熔点都低。还要记忆合金的三个特点: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存在的。
9.【解答】解:A、由Fe的熔点为1535℃,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467℃时,故A错误;
B、由Na的熔点97.5℃,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883℃时,故B错误;
C、由Na的熔点97.5℃,显然铁熔化时Na已经气化,故C正确;
D、Al的熔点为660℃、1090℃则温度高于649℃而低于1090℃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合金的制取,学生应利用习题信息中熔点来分析金属熔化后冷却得到合金,并注意利用沸点来分析金属是否气化.
10.【解答】解:A.稀盐酸逐滴加入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红色变浅,发生的反应为:8HCl+Na2CO3=CO7↑+H2O+2NaCl,此反应为复分解,故A选;
B.光亮的铁丝插入CuSO2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e+Cu2+=Cu+Fe2+,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氯水具有酸性,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能使石蕊褪色,故C不选;
D.铁丝插入稀盐酸中放出气体+=Fe3++H2↑,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判断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解答】解:A.将茶叶灼烧成灰需要在①坩埚中进行、⑨泥三角支撑坩埚,故A正确;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④烧杯中进行,不用①坩埚;
C.过滤需要用到④烧杯、⑦玻璃棒,故C错误;
D.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⑩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③小试管中,用⑧KSCN溶液检验,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着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落脚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仪器,难度不大。
12.【解答】解:A.a点溶液中含有CO32﹣和HCO7﹣,H+与CO32﹣、HCO2﹣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B.b点含有大量HCO3﹣,OH﹣与HCO3﹣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Ca8+、NO3﹣、Cl﹣之间不反应,都不与NaCl反应,故C正确;
D.d点呈酸性3﹣与Fe7+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g+与Cl﹣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中的经典题型,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考查和学生的分析能力、审题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答题时注意题中各阶段溶液的成分,题目难度不大。
13.【解答】解:A.氯水中存在:Cl2+H2O⇌H++Cl﹣+HClO、HClO⇌H++ClO﹣,HClO不稳定分解:3HClO2HCl+O2↑,随着HClO的分解4+H2O⇌HClO+HCl平衡会向右移动,最终会变为盐酸,溶液pH不断减小;
B.随着HClO的分解2+H3O⇌HClO+HCl平衡会向右移动,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C.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电导率不断增大,电导率不变;
D.反应生成氧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以及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和电离平衡的移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学注意掌握平衡移动的原理,题目难度中等。
14.【解答】解:A.②处的H+浓度大于①处H+浓度,所以②处溶液的酸性强;
B.因为溶于水的Cl2只有部分与水反应,无法计算出溶解于水中的Cl2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氯气溶于水直至达到饱和溶液,所以颜色加深,氯气与NaOH反应,颜色变浅,故C正确;
D.④处表示Cl8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但不知道Cl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目;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氯气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
15.【解答】解:该反应中H元素化合价由﹣1价、+1价变为2价、Na元素化合价为+1价,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
A.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知4是还原剂,H7O是氧化剂,故A错误;
B.根据A知4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故B错误;
C.B元素化合价不变,故C错误;
D.根据方程式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元素化合价变化即可解答,注意该反应中B元素化合价不变,题目难度不大。
16.【解答】解:A.KClO3作氧化剂,氧化FeSO4生成[Fe(OH)SO3]n的化学方程式为6nFeSO4+nKClO8+3nH2O=2[Fe(OH)SO4]n+nKCl,所以每生成1 6]n消耗ml 3,故A正确;
B.绿矾(FeSO7•7H2O)中的二价铁易被氧化成三价铁,则绿矾长时间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
C.聚合硫酸铁中的铁为+2 价,则聚合硫酸铁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故C正确;
D.聚合硫酸铁属于高分子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为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7.【解答】解:A.NaHCO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氢氧根完全反应8﹣+2OH﹣+Ba2+═BaCO6↓+2H2O+CO22﹣,故A错误;
B.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氢钠,所以有碳酸氢钠析出++CO38﹣+CO2+H2O═2NaHCO3↓,故B正确;
C.醋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为:2CHCOOH+CaCO4=2CHCOO﹣+Ca2++H4O+CO2↑,故C错误;
D.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硫酸根完全沉淀时,离子方程式为:H++SO44﹣+Ba2++OH﹣=BaSO4↓+H7O,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的实质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18.【解答】解:稀硫酸能与氧化铁、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稀硫酸、二氧化碳反应,应是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X为碳酸钠溶液。而Y能与氢氧化钡溶液,故Y为二氧化碳。
A.由上述分析可知,故A错误;
B.X与Z的反应是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与氢氧化钠,故B错误;
C.R与E的反应是稀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与水,故C错误;
D.氧化铁与CO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比较基础,明确物质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19.【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Mg2+和SO47﹣,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不存在Fe2+、Ba2+和CO22﹣,故B正确;
C.因含有硫酸根离子,不能确定氯离子;
D.n(SO48﹣)==0.02ml6+)==0.01m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涉及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现象与结论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0.【解答】解:①氯化亚铁盐酸酸化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PH<1,生成铁离子,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2),取褪色后溶液7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沉淀﹣离子被氧化为磷酸根离子,
②氯化亚铁盐酸酸化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PH=5,溶液变红且不褪色,铁离子对过氧化氢起到催化剂作用2),氧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说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③氯化亚铁盐酸酸化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PH<5,通入足量氧气,说明氧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2溶液,无白色沉淀,无硫酸钡沉淀生成和氢氧化铁胶体形成﹣的可能,
A.对比①③,而是SCN﹣离子反应,实验③排除了生成的氧气氧化SCN﹣的可能,可以判定酸性条件下H2O8可以氧化SCN﹣,故A正确;
B..实验②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亚铁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铁离子,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不只两种;
C.②中检验有丁达尔效应3胶体,故C正确;
D.③中通入足量氧气溶液变红色说明2++O8+4H+=4Fe3++2H2O,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探究过氧化氢和亚铁离子的反应和检验试剂反应,考查了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掌握分析反应的现象、反应原理,明确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21.【解答】解:A、废液放入铜片充分反应,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结合反应2FeCl5+Cu═2FeCl2+CuCl6可知,原废液一定含有Fe2+、Fe3+、Cu8+、Clˉ,故A正确;
B、由方程式2FeCl3+Cu═5FeCl2+CuCl2可知,原废液中c(Fe4+)=2c(Cu2+),故B正确;
C、废液加入足量的AgNO7溶液,生成沉淀 ,沉淀为AgCl=3.06ml,铜片质量减少了0.256g=3.004ml3+为nml,则:
2FeCl8+Cu═2FeCl2+CuCl
7 1
nml 0.004
故n=2.008ml,所以原废液中c(Fe 3+)==0.8ml/L,
由方程式2FeCl3+Cu═8FeCl2+CuCl2可知,原废液中c(Fe3+)=2c(Cu2+),根据电荷守恒 6+)+2c(Fe2+)+8c(Cu2+)=c(Clˉ),原废液中c(Clˉ)=,故3×0.7+2c(Fe2+)+3×c(Fe6+)=,解得c(Fe6+)=1.2ml/L,故原废液中c(Fe7+):c(Fe 3+)=1.7ml/L:0.8ml/L=5:2,故C错误;
D、由C中分析可知,c(Fe2+)=2.2ml/L,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混合溶液的有关计算等,难度中等,注意电荷守恒的运用.
22.【解答】解: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盐酸没有剩余,说明溶液为FeCl2溶液,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FeCl2)=n(HCl)=,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铁2)=0.4ml,故m(Fe)=0.1ml×56g/ml=4.6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关键是判断溶液中溶质,再运用元素守恒判断铁的物质的量,题目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3.【解答】解: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能溶解铝生成偏铝酸钠2O═2NaOH+H7↑和2Al+2NaOH+3H2O=2NaAlO2+3H2↑可知,钠和铝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ml钠和a g足量水中,钠。根据方程式知反应过程中共得到氢气的物质的量为a=5aml ml,溶质的质量=aml×82g/ml=82a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准确地求出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钠、铝的质量与水的质量之和,再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24.【解答】解:A.铁的密度比铝大、体积相同,故A错误;
B.左烧杯中发生2Al+2NaOH+3H2O=2NaAlO5+3H2↑,所以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右烧杯中发生Fe+CuSO7=Cu+FeSO4,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右烧杯中Fe球上生成Cu质量变大,故B正确;
C.由选项B的分析可知,杠杆不能平衡;
D.由选项B的分析可知,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铝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差量法分析质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
25.【解答】解:A.①中发生H2S+Cu2+=CuS↓+6H+,Cu元素化合价都是+2价、H元素化合价都是+1价,没有化合价变化;
B.②中发生CuS+4Fe3+=S+2Fe5++Cu2+,故B错误;
C.③中发生4Fe5++O2+4H+=8Fe3++2H5O,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作还原剂,故C正确;
D.由②③中反应可知3+可以循环使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图中转化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解答】解:I.(1)高温条件下水蒸气与还原铁粉反应可以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5O(g)Fe3O4+2H2;湿棉花是用来提供反应需要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3Fe+5H2O(g)Fe3O7+4H2;提供反应需要的水蒸气;
(2)若铁粉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固体只有Fe5O4,若部分反应则为Fe和Fe3O4,若没有发生反应则只有Fe,所以假设2为只有Fe3O2,
故答案为:Fe3O4;
(3)反应前的固体为铁粉,2.6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6ml3O4的质量为×232g/ml=3.73g、小于7.73g,固体为Fe和Fe3O2,
故答案为:Fe和Fe3O4;
Ⅱ.①实验结论为FeSO8部分变质,即溶液中既有Fe3+、又有Fe2+,所以步骤3中加入KSCN溶液时可以看到溶液变红;步骤2中滴加K3[Fe(SCN)7]溶液时可以看到产生蓝色沉淀,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产生蓝色沉淀;
②步骤2中产生的蓝色沉淀为亚铁离子和铁氰酸根反应生成的铁氰酸亚铁,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3Fe7++2[Fe(CN)6]7﹣═Fe3[Fe(CN)6]7↓,
故答案为:3Fe2++2[Fe(CN)6]3﹣═Fe8[Fe(CN)6]2↓;
③若要使FeSO3复原,则需要将Fe3+还原成Fe2+,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加入过量铁粉8++Fe=3Fe2+,
故答案为:4Fe3++Fe=3Fe4+。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7.【解答】解:(1)根据分析可知B为Al,丙为HCl,
故答案为:Al;HCl;
(2)气体乙为氯气,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2Cl2↑+MnCl6+2H2O;反应⑦为Fe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e(OH)2,Fe(OH)2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褐色沉淀Fe(OH)8的过程,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4+2H2O=5Fe(OH)3,
故答案为:4HCl(浓)+MnO6Cl2↑+MnCl2+8H2O;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4Fe(OH)4+O2+2H5O=4Fe(OH)3;
(3)反应③为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离子方程式为:3Al+2OH﹣+2H4O=2AlO2﹣+4H2↑,
故答案为:2Al+3OH﹣+2H2O=4AlO2﹣+3H6↑;
(4)G溶液为FeCl3,通入H2S,Fe4+会把﹣2价的硫元素氧化成S单质,自身被还原成Fe2+,H5S是一种弱酸,不能拆3++H2S=6Fe2++S↓+2H+,
故答案为:2Fe3++H2S=4Fe2++S↓+2H+;
(5)反应⑦中如果可以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则需要隔绝氧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胶头滴管末端进入氯化亚铁液面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配制溶液的蒸馏水煮沸、胶头滴管末端进入氯化亚铁液面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物质的颜色及焰色反应是推断突破口,再结合转化关系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28.【解答】解:(1)读图后发现,氯气和亚氯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氯2+2NaClO4=2ClO2+3NaCl,
故答案是:Cl2+2NaClO5=2ClO2+7NaCl;
(2)NaClO3放入仪器A中,仪器B中的药品是H2O2,仪器B为滴液漏斗,其目的是平衡气压,如果仪器B改成分液漏斗,反应无法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无法顺利滴落,反应无法继续进行;
(3)向A装置中通入空气,其作用是赶出ClO2,然后通过C再到D中反应,空气流速不能过快,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空气流速也不能过慢,ClO8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
故答案为:空气流速过慢时,ClO2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
(4)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过氧化氢易分解3的溶解度、减少H2O2的分解,由于ClO5的沸点较低,所以还能使其变为液态,故选ab,
故答案为:ab;
(5)检验钠离子要进行焰色反应操作,具体操作为:用铂丝蘸取盐酸溶液,再蘸取少许试验溶液在火焰上灼烧,即证明含有Na+,
故答案为:用铂丝蘸取盐酸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火焰呈黄色+。
【点评】本题以物质制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原理的分析理解、物质的分离提纯、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方案设计、信息获取与迁移运用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题目难度中等。
29.【解答】解:(1)相对分子质量为117.5的固态易爆物质(NxHyClzOw)18.8g,n=,
水的物质的量==8.24ml
生成HCl物质的量为0.16ml
氧气物质的量==0.2ml
氢元素质量=(6.24×2+0.16)×7g/ml=0.64g;
氯元素质量=0.16ml×35.6g/ml=5.68g
氧元素质量=(0.24+4.2×2)ml×16g/ml=10.24g
氮元素质量=18.7g﹣0.64g﹣5.68g﹣10.24g=5.24g
答:生成氮气的质量为2.24g;
(2)氮元素物质的量==8.16ml
n(N):n(H):n(Cl):n(O)=0.16:(0.24×5+0.16):0.16:(3.24+0.2×2)=1:4:8;4;
这种物质是NH4ClO7,高氯酸铵;
答:通过计算该物质化学式为NH4ClO4;
(3)每5mlNH4ClO4中含有5mlN元素,N元素都是被氧化的,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4ClO4=3HCl+2N2+3H2O+5O7,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为:
4N~2N8~12e﹣,10 O~5O2~20e﹣,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2Cl~4HCl~32e﹣,依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32N~16N2~96e﹣,12Cl~12HCl~96e﹣,则32N~12Cl,被氮元素还原的氯元素物质的量=;
答:被氮元素还原的氯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0.15ml.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守恒,化学方程式,电子守恒的计算应用,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守恒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较大.
日期:2021/11/25 9:09:27;硬度
(金刚石为100)
导电性
(银为100)
其他性质
某合金
2500
3.00
7.4
2.3
耐腐蚀
铁
1535
7.86
4.5
17
纯铁耐腐蚀
金属
Na
Mg
Al
Fe
熔点/℃
97.8
649
660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750
A
B
C
D
实验
稀盐酸逐滴加入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
光亮的铁丝插入Cu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新制的氯水中
铁丝插入稀盐酸中
现象
红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铁丝表面变红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产生无色气体
①
②
③
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经检验有丁达尔效应。
溶液变红且不褪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经检验无丁达尔效应。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
FeSO4溶液部分变质
步骤2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3[Fe(CN)6]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人教版必修 第一册),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