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岭南版(2024)美术七年级下册(2024)教学设计全册
美术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 经典永流传第10课 宏大不朽古建筑优质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 经典永流传第10课 宏大不朽古建筑优质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清晰阐述中西方典型古建筑在结构、造型、色彩上的差异,像北京故宫与凡尔赛宫的不同特点。能精准指出北京故宫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体现封建等级秩序,红墙黄瓦彰显皇家威严;而凡尔赛宫融合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外观宏伟,内部装饰极尽奢华,如镜厅的设计展现出独特的西方宫廷审美。
掌握中国古建筑榫卯结构等工艺,明白故宫防震原理,了解建筑材料选用。学生能拆解并组装简单的榫卯模型,解释其抗震优势;知晓故宫在地基处理、木构架设计等方面的防震智慧,以及金丝楠木、汉白玉等材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及优势。
学会制作古建筑主题明信片,能选图、写评、临摹。能够从众多古建筑素材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图片,撰写 200 字左右生动且有见解的评述,并用绘画工具较为准确地临摹古建筑局部特色,完成明信片制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讨论、资料收集,提升观察、分析、协作与表达能力。在对比欣赏环节,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建筑细节;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总结建筑特点;资料收集过程中,学会筛选有效信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在明信片制作实践中,锻炼动手与创作能力。从构思排版、剪裁粘贴到绘画书写,学生全程自主操作,发挥创意,将对古建筑的理解转化为实际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对古建筑的热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通过深入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学生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从而对古建筑产生浓厚兴趣,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骄傲。
树立保护古建筑、传承文化的意识。认识到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古建筑保护知识,参与相关公益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比中西方古建筑价值,如北京故宫与凡尔赛宫特点。引导学生从建筑功能、历史意义、艺术风格等多维度对比,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建筑中的体现。
了解科隆大教堂、应县木塔等高大建筑特色。探究科隆大教堂哥特式风格的高耸尖塔、内部空间营造及宗教寓意,以及应县木塔纯木结构的独特构造、千年不倒的奥秘。
知晓布达拉宫、天坛祈年殿等建筑文化内涵。剖析布达拉宫作为政教合一中心的象征意义,以及天坛祈年殿所蕴含的 “天人合一” 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认识中国古建筑工艺,如榫卯结构。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榫卯结构的原理、类型及应用。
掌握明信片制作方法。详细讲解明信片制作步骤,包括图片处理、文字撰写、绘画技巧等,确保学生能熟练制作。
(二)教学难点
理解古建筑蕴含的民族性与时代感。引导学生从建筑形式、装饰细节等方面挖掘其背后的民族文化基因与时代背景,如通过故宫建筑理解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与文化传统。
体会古建筑工艺的智慧与文化价值。让学生从力学原理、美学观念等角度,领悟榫卯结构等工艺所体现的古人智慧及文化传承意义。
在明信片制作中精准表达对古建筑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建筑特色,组织语言,运用恰当艺术手法,在明信片上准确传达对古建筑的独特感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古建筑知识。在课堂开篇,详细介绍古建筑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脉络等基础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欣赏法:展示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古建筑高清图片、视频,播放古建筑纪录片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建筑魅力。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建筑特点。布置讨论主题,如 “中西方古建筑色彩运用的差异及原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实践法:安排明信片制作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明信片制作,教师现场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古建筑资料。收集涵盖世界各地古建筑的图片、视频、文字介绍,制作成精美的 PPT 课件,方便课堂展示讲解。
制作明信片材料。准备足量的明信片卡纸、彩笔、剪刀、胶水、打印好的古建筑素材图片等,满足学生实践需求。
拓展资料。准备古建筑研究书籍、学术论文、科普视频等拓展资料,供学生课后深入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林徽因和梁思成寻访古建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探寻古建筑的执着,以及古建筑在岁月中展现的独特风貌。结束后总结:“林徽因和梁思成先生为探寻古建筑付出诸多努力,留存珍贵资料。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结晶,遵循美学,具独特艺术语言,有文化与审美价值,体现民族与时代特征。今天,我们一起领略其魅力。”
(二)对比欣赏中西方古建筑 - 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凡尔赛宫(12 分钟)
直观感知:展示北京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全景、局部高清图片,包括故宫太和殿的庄严、凡尔赛宫镜厅的华丽。引导学生观察建筑整体布局、屋顶形式、色彩搭配等,提问:“看到这两座建筑,第一感觉有何不同?从色彩上看,能联想到什么?” 积极评价学生回答,如 “你对色彩的联想很有创意,让我们从新角度感受了建筑风格。”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围绕 “两座建筑如何体现各自国家的文化与历史” 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建筑用途、建造背景、装饰元素等方面分析,如 “思考下,故宫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和封建等级制度有何关联?”
总结归纳: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如 “该小组从多个层面分析,逻辑清晰,尤其对建筑装饰寓意的解读很到位。” 接着总结:“北京故宫是明清皇家宫殿,占地广,中轴对称,体现等级与皇权。造型有大屋顶,斗拱飞檐精美,红墙黄瓦色彩鲜明。是建筑艺术瑰宝,承载丰富历史文化。凡尔赛宫是法国君权象征,融合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外观宏伟,内部奢华,镜厅闻名,见证法国历史,在西方建筑史地位重要。”
(三)走进与天际相接的高大建筑 - 德国科隆大教堂与山西应县木塔(12 分钟)
情感触动:展示科隆大教堂高耸入云的尖塔、应县木塔古朴庄重的影像。提问:“看到它们,内心有怎样的震撼?从外观上,能感受到什么文化差异?” 肯定学生回答,如 “你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很敏锐,从建筑外观捕捉到了深层内涵。”
角色体验: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科隆大教堂和应县木塔的介绍员,根据提前准备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建筑的历史、结构、文化意义等。
深化认知:介绍员介绍后,教师补充:“科隆大教堂是哥特式代表,尖塔高耸,内部空间大,彩色玻璃营造神秘氛围,建造历经六百多年,体现西方宗教追求。应县木塔是现存最古老高大纯木结构楼阁建筑,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屹立千年,外观古朴,体现古代工匠智慧与高超技艺。”
(四)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建筑 - 布达拉宫与天坛祈年殿(10 分钟)
学生介绍:学生根据资料介绍布达拉宫和天坛祈年殿,从建筑背景、功能用途、文化内涵等方面讲解。教师适时评价,如 “你对布达拉宫政教合一功能的阐述很清晰,让我们更了解这座建筑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布达拉宫在拉萨红山,是藏传佛教圣地与政教合一中心,融合藏汉建筑风格,内部文物多,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象征。天坛祈年殿在北京天坛,是皇帝祭天祈谷处,圆形攒尖顶,蓝色琉璃瓦,结构独特,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反映古代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五)中国建筑精湛的工艺(8 分钟)
介绍榫卯结构:展示榫卯结构的实物模型、分解组装视频,讲解榫卯是凸出为榫、凹进为卯的连接方式,通过不同类型榫卯示例,说明其在古建筑中的应用及抗震优势,如应县木塔因榫卯结构屹立千年。
讲解建筑材料选用:以故宫为例,介绍选用金丝楠木、红木等优质木材的原因,如材质坚硬、纹理美观、耐久性强;讲解汉白玉用于基础、雕刻的优势,如质地细腻、易于加工、洁白美观。
阐述故宫的防震原理:说明故宫采用 “一层灰土一层碎砖” 的地基处理方式,减小沉降量;木构架的榫卯连接、立柱的平摆浮搁、柱身侧脚等设计,增强抗震性能,使建筑在多次地震中得以保存。
(六)教师示范(5 分钟)
教师展示制作明信片过程,选故宫角楼照片,讲解选图原因是其独特造型与丰富细节。裁剪粘贴后,写评述:“故宫角楼造型独特,屋顶结构复杂,飞檐翘角美,是建筑精华。” 背面用铅笔勾勒轮廓,强调线条要体现角楼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再用彩笔上色,展现角楼色彩。
(七)学生实践(15 分钟)
学生选古建筑制作明信片,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选图、构图、书写、绘画等环节,及时给予建议,如 “这张图很有特色,评述可再深入挖掘下建筑文化内涵”“绘画时注意色彩搭配,突出建筑主体”。
(八)展示与评价 - 明信片分享会 “凝住的时间”(10 分钟)
学生展示:学生上台展示明信片,介绍所选古建筑及制作想法,分享在制作过程中对古建筑的新认识。
学生互评:其他学生从内容丰富度、图文协调性、对古建筑理解深度等方面评价,提出优点与建议,教师引导互评氛围,如 “请从同学对古建筑特色的呈现角度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作品优缺点,表扬创意新颖、对古建筑理解深刻的作品,鼓励大家继续关注古建筑,如 “同学们在明信片中展现了对古建筑的独特理解,希望大家今后能更深入探索古建筑魅力”。
(九)课堂总结(3 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今天了解了各地古建筑,它们气势宏伟、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文化深厚。希望大家今后欣赏、保护古建筑,传承文化。”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对古建筑有深入理解,制作明信片锻炼了能力。但教学中时间把控有不足,部分环节紧张,讨论不充分。后续教学将优化时间安排,拓展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岭南版(2024)第16课 有凤来仪获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第2课 丰收的果实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岭南版七年级下册4 面与色的美感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