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原卷版).docx
    • 讲义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解析版).docx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原卷版)第1页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原卷版)第2页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原卷版)第3页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解析版)第1页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解析版)第2页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原卷版docx、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一轮生物复习策略1、落实考点。一轮复习时要在熟读课本、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后,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通过结合复习资料,筛选出难点和考点,有针对地重点复习。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不过特别强调了从图表、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年高考试题,图表题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二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4437"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PAGEREF _Toc14437 \h 2 HYPERLINK \l "_Toc27473"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PAGEREF _Toc27473 \h 3 HYPERLINK \l "_Toc21365"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PAGEREF _Toc21365 \h 3 HYPERLINK \l "_Toc13058" 考点一 群落的主要类型  PAGEREF _Toc13058 \h 3 HYPERLINK \l "_Toc15451" 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PAGEREF _Toc15451 \h 3 HYPERLINK \l "_Toc6277" 知识点2 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PAGEREF _Toc6277 \h 4 HYPERLINK \l "_Toc2775" 知识点3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PAGEREF _Toc2775 \h 4 HYPERLINK \l "_Toc4383" 知识点4 其他生物群落  PAGEREF _Toc4383 \h 4 HYPERLINK \l "_Toc20860" 考向1 结合群落的主要类型,考查生命观念  PAGEREF _Toc20860 \h 5 HYPERLINK \l "_Toc5619"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PAGEREF _Toc5619 \h 5 HYPERLINK \l "_Toc31317" 知识点1 群落演替的概念  PAGEREF _Toc31317 \h 5 HYPERLINK \l "_Toc12429" 知识点2 演替的类型  PAGEREF _Toc12429 \h 6 HYPERLINK \l "_Toc14781" 知识点3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PAGEREF _Toc14781 \h 7 HYPERLINK \l "_Toc22737" 知识点4 群落演替理解的几个易错点  PAGEREF _Toc22737 \h 8 HYPERLINK \l "_Toc20766" 知识点5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PAGEREF _Toc20766 \h 8 HYPERLINK \l "_Toc5965" 考向1 结合群落演替,考查生命观念  PAGEREF _Toc5965 \h 9 HYPERLINK \l "_Toc26730" 考向2 结合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考查科学思维  PAGEREF _Toc26730 \h 10 HYPERLINK \l "_Toc14151"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含2024年高考真题)  PAGEREF _Toc14151 \h 11 HYPERLINK \l "_Toc15494"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PAGEREF _Toc15494 \h 15 HYPERLINK \l "_Toc28150" 一、教材知识链接  PAGEREF _Toc28150 \h 15 HYPERLINK \l "_Toc4621" 二、教材深挖拓展  PAGEREF _Toc4621 \h 15 HYPERLINK \l "_Toc18631" 三、长句规范作答  PAGEREF _Toc18631 \h 15考点一 群落的主要类型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分类依据(1)外貌特征(2)物种组成2.主要类型(1)陆地生物群落①荒漠生物群落②草原生物群落③森林生物群落(2)湿地生物群落(3)海洋生物群落知识点2 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知识点3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1)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的影响很大;(2)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2. 生物对生物环境的适应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知识点4 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沼泽、河流、湖泊等地。湿地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常见的有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2.海洋生物群落在海洋中,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浅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它们共同构成海洋生物群落。考向1 结合群落的主要类型,考查生命观念例1.陆地生物群落包括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保持稳定不变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C.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因此各物种之间没有生态位的重叠D.森林多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答案】 B【解析】 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并且是可变的,A错误;荒漠生物群落物种少、结构简单,各物种之间生态位的重叠相对较少,C错误;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森林中的生物不能完全适应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环境,D错误。【变式训练】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仙人掌属植物有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很低B.荒漠里物种少主要是受缺水这一环境因素的影响C.荒漠中的仙人掌属植物能够在夜晚进行光合作用D.这些爬行动物排泄含氮废物的方式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答案】 C【解析】 夜晚无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荒漠中的仙人掌属植物在夜晚开放气孔,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白天用于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知识点1 群落演替的概念1.演替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2.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点2 演替的类型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初生演替(1)裸岩阶段:表层为岩石或石砾,裸岩上没有任何生物,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2)地衣阶段:地衣侵入→定居→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和有机物增多。(3)苔藓阶段:苔藓侵入→定居、扩展→进一步分解岩石→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微生物增多。(4)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侵入→定居→竞争→较高草本植物占优势→小动物增多→土壤有机物丰富、通气性好。(5)灌木阶段:灌木、小乔木侵入并定居→竞争→灌木、小乔木占优势→动物进一步增多→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较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6)乔木阶段:乔木在竞争中占优势→形成茂盛的树林→进一步改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丰富多样→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有机物总量逐渐增加,群落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物种丰富度变得更大,群落的稳定性变得更强。(7)概念:指在一个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 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 、 但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8)实例:如在 沙丘 、 火山岩 、 冰川泥 上进行的演替。2.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次生演替(1)草本植物阶段:农田被弃耕后,很快长满一年生的杂草。在杂草的覆盖下,土壤条件会得到改善,一些多年生的杂草会“接踵而至”。(2)灌木出现:土壤表层的有机物逐渐增多,保水能力逐渐增强,这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会生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3)乔木出现:再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了更多的空间,灌木逐渐减少,乔木逐渐蔚然成林。(4)森林阶段: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林需要数十年时间。若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5)概念:是指在 原有植被虽已不在 ,但 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 或 其他繁殖体 。(6)实例:如在 火灾过后的草原 、 过量砍伐的森林 、 弃耕的农田 上进行的演替。知识点3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教材中的隐性知识】1.选择性必修2 P38 “问题探讨”:火山爆发后经过 初生 演替形成新群落,一般 不能 (填“能”或“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2.选择性必修2P40“思考·讨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通过 分泌有机酸 加速岩石风化形成 土壤 ,并积累有机物,这为 苔藓 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结果逐渐取代了地衣 。3.选择性必修2 P41 “思考·讨论3”:演替最终一定能形成森林吗?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原因: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 气候 等条件,如 干旱 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知识点4 群落演替理解的几个易错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 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知识点5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消极影响: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在短期内改变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2.积极影响: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建立人工群落等,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方向 和 速度 进行。【易错辨析】1.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选择性必修2 P35正文)( √ )2.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选择性必修2 P36正文)( √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分类依据是演替时间的长短。(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 )提示:演替的起点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选择性必修2 P41正文)( √ )考向1 结合群落演替,考查生命观念例1.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eq \x(采伐迹地)―→eq \x(杂草群落)―→eq \x(灌丛)―→eq \x(马尾松林)―→eq \x(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eq \x(青冈栎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答案】 D【解析】 采伐迹地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题述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生长得高,更能充分利用阳光,B正确;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广阔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使动物的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结构更复杂,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竞争更激烈,种间竞争增强,D错误。【变式训练】自然界里,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这种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地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B.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C.人类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措施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D.次生演替最终结果都会发展为森林阶段【答案】 D【解析】 群落演替还会受当地气候条件、群落内种群间的关系、迁入和迁出、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最终结果不一定都会发展为森林阶段。考向2 结合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考查科学思维例2.亚马逊雨林是全球物种最丰富的热带雨林。该雨林近年来火灾频发,一些科学家明确表示,造成大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C.该地区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人类活动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答案】 A【解析】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过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该地区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直接价值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间接价值,B正确;森林内植物繁多,物种丰富,各种生长型植物都有,垂直结构明显,故该地区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正确;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受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变式训练】1.塞罕坝曾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由于过度砍伐而沦为荒原。塞罕坝人研究并确定了适合该地区的樟子松、云杉、兴安落叶松等树种,并将这些树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和混交,提高了造林的成功率。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塞罕坝又恢复为林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塞罕坝的变迁说明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研究林海中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种群的水平上进行的C.落叶松、樟子松等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多树种合理搭配和混交提高了物种丰富度,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答案】 B【解析】 研究林海中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B错误。【变式训练】2.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体内贮存的能量(P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a~b段,三类植物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火灾后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形增长C.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图示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在增加【答案】 D【解析】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思维建模】“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1.(2024·贵州·高考真题)在公路边坡修复过程中,常选用“豆科-禾本科”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B.“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C.人类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答案】D【分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A、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同时避免外来物种带来了生态危害,A正确;B、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可以固氮生成氮肥,所以“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B正确;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D、根瘤菌利用豆科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消费者,D错误。故选D。2.(2024·江西·高考真题)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C.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D.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答案】D【分析】群落会发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退耕农田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B正确;C、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C正确;D、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未必是森林阶段,因为还会受到当地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制约,D错误。故选D。3.(2024·浙江·高考真题)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答案】D【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即裸岩上出现了地衣属于演替现象,不符合题意,A错误;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这属于演替过程,即处于优势地位的灌木逐渐把草本植物替代,不符合题意,B错误;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为群落演替过程,表现为乔木作为优势种取代灌木,不符合题意,C错误;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4.(2024·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但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改变B.多种生物只要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即可组成群落C.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无关D.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答案】D【分析】1、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例如,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群内部生物因素和种群外部生物因素)两大类。3、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 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详解】A、过度放牧,牛、羊等牲畜会大量取食禾本科植物,有利于一二年生的低矮草本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而成为占优势的植物,所以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也会改变优势的物种,A错误。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 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但彼此没有一定的种间关系就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C、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取决于林冠层郁闭度,但不一定是郁闭度越大,种群密度越小的,对于喜阴植物(惧怕强光)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林冠层郁闭度较小,光照强度比较高的范围内),有可能林冠层郁闭度越大、光照强度越低,其种群密度反而越大,C错误;D、在夏季,温带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而在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所以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D正确。故选D。5.(2024·吉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答案】C【分析】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详解】A、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错误;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错误;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D错误。故选C。6.(2023·海南·高考真题)某亚热带地区青冈栎林被采伐后的演替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与杂草群落相比,灌丛对阳光的利用更充分C.与灌丛相比,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D.与马尾松林相比,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减弱【答案】D【分析】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采伐迹地保留了原有青冈栎林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符合次生演替条件,是次生演替,A正确;B、灌丛比杂草群落结构更复杂,对阳光的吸收利用更充分,B正确;C、马尾松林的植物群落分层现象比灌丛更明显,动物要以植物为食或作为栖息场所,所以马尾松林的动物分层现象更明显,C正确;D、马尾松林只有马尾松一种乔木,没有乔木层的植物种间竞争,马尾松、青冈栎混交林乔木层的植物是马尾松和青冈栎,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所以种间竞争增强了,D错误。故选D。一、教材知识链接1.(选择性必修2 P33)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2.(选择性必修2 P35)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同时,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3.(选择性必修2 P36)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换句话说,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有人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4.(选择性必修2 P38)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5.(选择性必修2 P40)如果气候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乔木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6.(选择性必修2 P41)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7.(选择性必修2 P41)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8.(选择性必修2 P4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二、教材深挖拓展1 . (选择性必修2 P35思考讨论)结合对森林群落中生物生态位的分析,说一说不同物种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提示:在森林中,许多动物需要植物提供食物和庇护,不少植物则依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虽然对土壤、空间、阳光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也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2.(选择性必修2 P39图2­11改编)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提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三、长句规范作答1.(科学思维)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历时更短。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生产实践)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能。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些更占优势的种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考点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预测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3年2考,全国卷3年1考)2024,贵州,江西,选择题2024,浙江,河北,选择题2024,吉林,选择题2023,江苏,海南,选择题2023,山东,,湖南,解答题2023,浙江,选择题2022,山东,解答题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内容:(1)常以选择题形式结合进化、种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综合考查。(2)常考种间关系、常群落演替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考点二:群落的演替(3年20考,全国卷3年1考)课标要求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3.阐明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4.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新旧教材对比增:①种间关系新增了原始合作;②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③群落的季节性、生态位;④群落的主要类型;⑤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对比;⑥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改:①竞争改为种间竞争;②优势物种和物种组成的变化;③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影响植物分层的因素。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特性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始条件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经历时间长短速度慢快发展趋势趋向形成新群落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阶段多少

    相关课件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练习解析版docx、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原卷版docx、第33讲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33讲 群落及其演替(第一课时,群落的结构)(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课标要求,知识构建,内容概览,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边缘效应,丰富度,优势种,生态位,种间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