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练习整套
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达标测试,文件包含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docx、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①“佚之狐”,春秋时期郑国大夫。
②“氾南”,氾水的南面。
③“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④“共”,通“供”,供给。
⑤“阙”,侵损,削减。
⑥“瑕”,地名。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军队”错误。“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句意: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这是我的过错。
B.“既然”错误。“既”,已经。句意:如果不侵损秦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C.正确。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
D.“厌烦”错误。“厌”,满足。句意:有什么满足的呢? 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夫人”:古义,那个人,即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句意:没有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D.不属于古今异义词。“无礼”,没有礼貌。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句意: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
B.“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句意:越过别国来把边远的郑国当作边邑。
C.无词类活用。句意:提供他们缺乏的东西。
D.“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东边。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省略句。完整表述为:(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句意:“烛之武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B.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句意: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C.省略句。完整句子为: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句意: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D.省略句。完整表述为:敢以(之)烦执事。句意:我怎么敢来劳烦您做这件事呢。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①连词,“因为”。/②连词,“来”。句意:因为(其)郑国曾对晋国(文公)无礼。/哪里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B.①代词,代之前面提到的事情。/②“还是”。句意:(然而)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C.都表示假设。句意: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
D.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之前出现的。句意: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
故选C。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晚。句意:夜晚用绳子吊出城墙。
②“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处的国家(郑国)。句意: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自己的边邑。
③“朝”,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上。句意: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
④“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句意: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⑤“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
⑥“乏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句意: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⑦“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东面。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故①③⑦名词活用作状语/②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④⑤名词活用作动词。
故选C。
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佚之狐于郑伯言。句意:佚之狐对郑伯说。
B.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郑国没有礼遇晋文公。
C.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句意:假如让郑国灭亡对您有益处。
D.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句意:这是我的过错啊。
故选D。
9.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A.“纪传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A。
1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误。焦、瑕二邑是晋惠公曾许诺送给秦穆公的,并非是秦对晋的恩惠。
故选C。
11.A 12.C 13.B 14.C 15.(1)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呢?
【导语】《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展现了春秋时期郑国谋士烛之武的外交智慧。文章通过烛之武借助夜访秦营,说服强大的秦国撤兵,保全郑国的故事,突显了其卓越的外交能力和雄辩才能。烛之武通过指出秦晋灭郑对秦国无益,强调晋国贪婪且不可信赖,使秦伯认识到维持郑国利益更为长远。此外,文章也展现了时代的权谋与策略,值得深思。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拿、用。句意: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B.连词,表目的,来。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C.连词,表目的,来。句意:越过其他国家来把远方的国家当作边邑。
D.连词,表目的,来。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君主)考虑谋划这件事。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B.正确。句意: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C.“出门所带的行李”错误。“行李” ,出使的人。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D.正确。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活” ,使动用法,使…… 活。句意: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使他活了下来)。
B.“东”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疆界。
C.“赐” ,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句意: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D.“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句意:越过其他国家来把远方的国家当作边邑。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从文中 “邻之厚,君之薄也”“阙秦以利晋” 等内容可以看出,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该项正确。
②文中烛之武并未明确提及郑国只有归附秦国才有出路,主要是从秦国的利益角度分析灭郑的利弊,该项错误。
③由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可知,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该项正确。
④根据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可知,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可信赖,该项正确。
⑤文中未明确提及灭掉郑国后秦国得到的利益不如晋国大,主要强调的是晋国的野心对秦国的威胁,该项错误 。
故分析正确的是①③④。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 ,如果;“亡” ,使动用法,使…… 灭亡;“有益于君” ,对您有好处;“敢” ,一种谦辞,冒昧地;“以” ,介词,拿” ;“烦” , 麻烦;“执事” ,代指秦伯,表示恭敬。
(2)“夫” ,句首发语词,不译;“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 :“有何厌”,“厌” 通 “餍”,满足。
参考译文: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吊下去,烛之武去拜见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做到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16.D 17.B 18.晋国已经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削弱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得到晋国想要的土地呢?
【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讲述了郑国在晋、秦两国围攻下的外交策略。郑国面临灭亡危机,佚之狐建议郑伯派烛之武出使秦国。烛之武以智慧和口才说服秦伯,指出灭郑对秦无益,反而会增强晋国的势力,最终成功使秦军撤退。文章通过对话展现了烛之武的机智和郑国的外交智慧,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外交手段。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句意: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却在那里筑城防御。
②“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句意: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
③“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可不译。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④“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可不译。句意:现在由于情况危急来求您。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佚之狐于郑伯言。句意: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既”,已经;“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扩张;“西”,名词用作状语,在西边;“封”,名词,疆界;“阙”,削减,侵损;“焉”,哪里;“之”,代词,代土地。
参考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拜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任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晋国增加土地呢?晋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两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二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第二单元二 烛之武退秦师精品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阅读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第六单元优秀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docx、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