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鉴赏家》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鉴赏家》同步练习(含答案)第1页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鉴赏家》同步练习(含答案)第2页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鉴赏家》同步练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鉴赏家优秀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鉴赏家优秀同步训练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亲(qìn)家 抻(shēn)纸 时髦(má) 画轴(zhóu)
    B.萝卜(bū) 谄(chǎn)媚 枇杷(pá) 怅(chàng)然
    C.规矩(jǔ) 虔(qián)诚 模(mú)样 荷梗(gěng)
    D.裱(biǎ)画 珊(shān)瑚 檀(dán)香 五行(x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诀别 感概 嶙峋 锋芒毕露
    B.琐屑 妖娆 取缔 语无轮次
    C.亵渎 商酌 藉贯 重峦叠嶂
    D.推崇 禁锢 恻隐 唯唯连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深度 正在医疗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
    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对脱贫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 脱贫攻坚成果。
    ③AG600在规定空域内 飞行约14分钟后,顺利降落,取得了水上首飞的圆满成功。
    A.汇合 巩固 平衡B.融合 夯实 平稳
    C.汇合 夯实 平衡D.融合 巩固 平稳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季匋民画的时候,叶三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B.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认为一些假名士的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非通。
    C.在我们周围,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经济学家关于房地产行业的高谈阔论,却很少有购房者的声音和观点。
    D.在被戏称为“石灰窑工业园区”的强拆现场,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40多座小石灰土窑顷刻间分崩离析,被彻底拆除。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D.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说:“中国男篮不是谁带的问题,而是谁带都不行的问题。”这话只说对了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我不敢随便苟同。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
    B.有一天叶三给他送来四开李复堂的册页,使季匋民大吃一惊——这四开册页是真的!
    C.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D.叶三说:“‘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启发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教育的价值。技术教育不仅具有个人发展的价值,而且具有社会发展的价值。 。
    ①技术教育应当充分融入立德树人、复兴伟业的实践中。
    ②对个人来说,技术教育不只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发展价值。
    ③对社会发展来说,技术教育是实现技术传承、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在人的发展价值上,技术教育具有独特的知识建构、能力塑造和人格熏陶价值。
    A.②①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卖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作“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多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可能也会很出色。
    B.“紫藤里有风”“花是乱的”两句,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特点,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准地叠合在一起。
    C.从情节和结构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
    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
    9.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用较大篇幅写叶三对选果子下的功夫,表面看似是与鉴赏家无关的内容,其实反映的却是鉴赏家的特质。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汪曾祺借助寥寥数语,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红花莲子白花藕”的题诗,写出名画家与普通果贩之间的平实、坦诚的交流和沟通,呈现了“江湖人物”的自然状态。
    D.小说塑造的叶三,朴实能干、生活经验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陶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陶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寄寓其中。
    B.文章最后叙述日本人买画的事情,写出季陶民绘画水平高、影响力大,更衬托出叶三爱画是一种毫无功利的精神挚爱。
    C.小说语言准确、干净、质朴、自然。大量运用短句,使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活泼凝练,形成汪曾祺独特的文风。
    D.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文中基本找不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颇有“散文”特征。
    11.小说题目是《鉴赏家》,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对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体现出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他能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
    B.叶三正是在卖果子的生活中逐渐获得了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这为下文他能品评季陶民之画,说出的话能一语中的做铺垫。
    C.鲜果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没有他适时指出季陶民的不足,季陶民画价不会大增。
    D.他作为“鉴赏家”,对美的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正是他在卖果子的生活中的乐观、热情、智慧、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12.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



    阅读《鉴赏家》完成各小题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这些人家他走得很熟,看门的和狗都认识他。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里面听到他敲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叶三。挎着一个金丝篾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给您称——?”——五斤。”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有的人家当时就给钱,大多数是到节下(端午、中秋、新年)再说。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有虫眼的、挤筐、破皮、变色、过小的全都剔下来,贱价卖给别的果贩。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他也很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人了。他们都是学布店的,都出了师了。老二是三柜,老大已经升为二柜了。谁都认为老大将来是会升为头柜,并且会当管事的。他天生是一块好材料。他是店里头一把算盘,年终结总时总得由他坐在账房里哔哔剥剥打好几天。接待厂家的客人,研究进货(进货是个大学问,是一年的大计,下年多进哪路货,少进哪路货,哪些必须常备,哪些可以试销,关系全年的盈亏),都少不了他。老二也很能干。量布、撕布(撕布不用剪子开口,两手的两个指头夹着,借一点巧劲,嗤——的一声,布就撕到头了),干净利落。店伙的动作快慢,也是一个布店的招牌。顾客总愿意从手脚麻利的店伙手里买布。这是天分,也靠练习。有人就一辈子都是迟钝笨拙,改不过来。不管干哪一行,都是人比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弟兄俩都长得很神气,眉清目秀,不高不矮。布店的店伙穿得都很好。什么料子时新,他们就穿什么料子。他们的衣料当然是价廉物美的。他们买衣料是按进货价算的,不加利润;若是零头,还有折扣。这是布店的规矩,也是老板乐为之的,因为店伙穿得时髦,也是给店里装门面的事。有的顾客来买布,常常指着店伙的长衫或翻在外面的短衫的袖子:“照你这样的,给我来一件。”
    弟兄俩都已经成了家,老大已经有一个孩子,——叶三抱孙子了。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一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这样一种风俗,早早就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于是就都依了他。
    叶三还是卖果子。
    他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两笔,凑着壶嘴喝一大口酒,左手拈一片水果,右手执笔接着画。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由一个小六角门进去,走过一条碎石铺成的冰花曲径,隔窗看见季陶民,就提着、捧着他的鲜果走进去
    “四太爷,枇杷,白沙的!
    “四太爷,东墩的西瓜,三白! ——这种三白瓜有点梨花香味,别处没有!”
    他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因为季陶民是大画家,这些名士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陶民听了,实在难受。他还知道,他如果随声答音,应付几句,某一名士就会在别在应酬场所重贩他的高论,且说:“兄弟此言,季陶民亦深为首肯。”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季陶民最佩服李复堂。他认为扬州八怪里复堂功力最深,大幅小品都好,有笔有墨,也奔放,也严谨,也浑厚,也秀润,而且不装模作样,没有江湖气。有一天叶三给他送来四开李复堂的册页,使季陶民大吃一惊:这四开册页是真的!季陶民问他是多少钱买的,叶三说没花钱。他到三垛贩果子,看见一家的柜橱的玻璃里镶了四幅画,——他在四太爷这里看过不少李复堂的画,能辨认,他用四张“苏州片”跟那家换了。“苏州片”花花绿绿的,又是簇新的,那家还很高兴。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好!”
    “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陶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陶民微用侧笔,——他写字写的是章草。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陶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子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乜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季陶民画了一张画,不满意,团掉了。叶三捡起来,过些日子送给季陶民看看,季陶民觉得也还不错,就略改改,加了题,又送给了叶三。季陶民送给叶三的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也有个学名。他五行缺水,起名润生。季陶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迳题“画与叶三”。季陶民还向他解释:以排行称呼,是古人风气,不是看不起他。
    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 ——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陶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棺材里。
    十多年过去了。
    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叶三看了他的名片,这人的姓很奇怪,姓“辻”,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
    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本文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颇有“散文”的特征。
    B.作品讲述了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C.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的旷达超脱和率性脾气,也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
    D.“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14.小说用较长的篇幅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这样写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


    15.文章的结尾似乎是一个平淡到了极点的结尾,合理吗?简明说明你的理由。若不赞同,你还设计一个怎样的结尾?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当代常用规范字字音的能力。
    A.“亲家”的“亲”应读作qìng,“抻纸”的“抻”应读作chēn。
    B.“萝卜”的“卜”应读作b,“枇杷”的“杷”应读作pa。
    D.“檀香”的“檀”应读作tán。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当代常用规范字的能力。
    A.“感概”的“概”应写作“慨”。
    B.“语无轮次”的“轮”应写作“伦”。
    C.“藉贯”的“藉”应写作“籍”。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汇合”,(水流)聚集、会合。/“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语境是指信息化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深度合成,故选“融合”。
    ②“巩固”,(使)坚固,不易动摇。/“夯实”,本意为加固,引申意义为打牢基础,多用于建筑行业。语境是使脱贫攻坚成果坚固,不易动摇,故选“巩固”。
    ③“平衡”,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抵。/“平稳”,平安稳定,没有波动或危险;(物体)稳定,不摇晃。语境是指AG600在规定空域内平安稳定飞行约14分钟,没有危险,故选“平稳”。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此处形容叶三看到季匋民画画的精彩处,感情激动得不能自已,符合语境。
    B.“道听途说”,指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此处形容季匋民认为的是假名士的议论是没有根据的传闻,符合语境。
    C.“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也指深刻的议论。此处形容经济学家关于房地产行业的议论被形容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符合语境。
    D.“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也比喻家庭的解体或组织的崩溃。在此句中,用来形容40多座小石灰土窑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被彻底拆除,对象使用错误,不符合语境。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不合逻辑,“劝阻”“戒烟”意思是鼓励吸烟,此处可将“戒烟”改为“吸烟”,或去掉“阻”。
    C.语序不当,“使用、识别、传播”按照逻辑顺序应改为“识别、使用、传播”。
    D.成分赘余,“随便”与“苟同”的意思有重合的地方,“苟同”,轻率地表示同意,可去掉“随便”。
    故选B。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冒号提示的内容只管到“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应把“花下藕”后的逗号改为句号;“卖马牙枣、卖葡萄”是动宾结构的并列,应把顿号改为逗号。
    B.“这四开册页是真的”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不可或缺。应改破折号为冒号。
    D.“这是红荷花的莲子”不是作解释说明,可把“这是”前面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C。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一句是“技术教育不仅具有个人发展的价值,而且具有社会发展的价值” ,所以应该先从个人方面进行阐述,故接②;④是接在②之后,接“……还具有发展价值”;③是讲“技术教育对社会的发展价值”,按照顺序应在④之后;①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故应该放在最后。
    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D。
    8.D 9.D 10.A 11.C 12.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
    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导语】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细节,刻画了一个朴实、勤劳且具有高超鉴赏能力的果贩叶三的形象。作者以叶三对水果品质的执着追求为引,将其对绘画的鉴赏能力自然引出,描绘了一个看似普通、实则内涵丰富的角色。小说语言简洁生动,蕴含深情,以点带面地展现了叶三对美的纯粹热爱以及他与画家季陶民之间深厚的友谊,凸显了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的主题。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不失华丽”错误,小说的语言质朴无华。作者使用简洁的文字刻画人物,如描述叶三卖果子的细节“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通过简朴的语言,展现出叶三的勤劳和诚实。此外,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如叶三对绘画的热爱,也是通过直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来“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D.“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错误。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叶三主要是通过自己对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多年卖果子的经验积累,培养出了一种鉴赏的眼光,但并没有表现出他具备画画的技巧和创作能力。因此,说他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会很出色,没有充分的依据。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A.“也将褒贬寄寓其中”错误。作者将季陶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二人画风的不同,并无褒贬之意。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C.“没有他适时指出季陶民的不足,季陶民画价不会大增”错误。由原文“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可知,季陶民画价大增的原因,并不是叶三的适时指出。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叶三看画时的反应,由原文“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可知,叶三在观看季陶民作画时,会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或者小声地惊呼,这些地方恰恰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表现了叶三在绘画欣赏上的敏锐感受力。
    ②叶三对紫藤画的评价,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如何,叶三回答“紫藤里有风”,因为“花是乱的”,展示了叶三独到的观察力和鉴赏能力。
    ③叶三指出荷花画的错误,由原文“‘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可知,季陶民喜欢画荷花,但有一幅画中的荷花和莲子配色错误,叶三一眼就看了出来并纠正了季陶民。
    ④叶三与画共存亡,由原文“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可知,叶三深爱季陶民的画,季陶民死后,很多人想重金购买他的藏画,但叶三都拒绝了,最后死后与画共埋。
    13.C 14.(1)叶三卖的果子个个是好的,可见他不仅是艺术的鉴赏家,也是果子的鉴赏家。他热爱生活,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感悟生活的美。他更是一个生活的鉴赏家,这是他赏画的基础,也是紧扣题目写的。
    (2)卖果子的情节更加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引出“他给画家送果子”的情节,为下文“他懂画、赏画”及“与画家成为知己”的情节作铺垫。 15.(一)合理。①作者用一个极其平淡的结尾呼应了文中叶三将画放进棺材。②表现出叶三对这些画的爱,饱含了叶三对季匋民的尊敬。③结尾以极短的语言点出了文章的主旨,寓意深远。
    (二)不赞同。设计一个这样的结尾:世事无常,家道中落。儿子们无奈变卖了这些画。
    【导语】《鉴赏家》通过叶三和季陶民这两个身份迥异却心灵相通的人物,展现了生活中简单且深邃的人情美。叶三虽是一介果贩,却对季陶民的画有独特的欣赏能力,体现了生活中不分高低贵贱的美学感知。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叶三卖果子的精细与用心,暗示其对艺术的珍视表现。结尾以叶三将画作陪葬,象征对艺术价值的深层次敬重,充满了人文关怀。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旷达超脱”错误。实则表现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故意拔高,语意过重。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需要从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1)从叶三卖果子的细节中,可以看出他对果子的鉴赏能力,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鉴赏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分析有助于展示叶三的人物形象,即他是一个生活的鉴赏家,这是他能够欣赏画作的基础。(2)通过卖果子的情节,可以丰富叶三的人物形象,使他不仅仅是一个鉴赏家,还是一个有丰富生活经验和对生活有深刻感悟的人。
    分析情节与后续情节的关系:叶三卖果子的情节为后续他给画家送果子、懂画、赏画以及与画家成为知己的情节做了铺垫。这样的情节安排使得故事发展自然,也为叶三与季陶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提供了合理的背景。
    综合分析情节对主题的贡献:通过对叶三卖果子情节的详细叙述,小说不仅展现了叶三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还加深了读者对“鉴赏家”这一主题的理解,即真正的鉴赏家不仅懂得艺术,更懂得生活。
    1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一)合理:
    呼应文章内容:原文的结尾如果是一个平淡到了极点的结尾,这可能是一种刻意的设计,用以呼应文章中的某个情节或主题。例如,如果文章中叶三将画放进棺材的行为是一种对艺术和友情珍视的体现,那么一个平淡的结尾可能正是为了强调这种珍视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或戏剧化的情节来衬托,而是通过平淡的行动来表达。
    情感表达:平淡的结尾可能正是为了表现出叶三对这些画的爱和对季匋民的尊敬,这种情感是深沉而内敛的,不需要通过激烈的情节来表现。平淡之中见真情,这样的结尾反而能够更加深刻地传达人物的情感。
    点明主旨:如果结尾以极短的语言点出了文章的主旨,这样的设计是合理的。有时候,简洁的语言更能直击人心,让读者在思考中领悟到文章的深层含义。平淡的结尾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是成功的。
    (二)不赞同:
    理由说明:如果不赞同原文的平淡结尾,可以提出理由,比如认为这样的结尾缺乏情感冲击力,或者没有很好地总结文章的主题。
    新结尾设计:设计一个不同的结尾,例如“世事无常,家道中落。儿子们无奈变卖了这些画。”这个结尾给故事增加了一层悲剧色彩,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新结尾的契合度:新结尾与文章前面的情节保持连贯,如果是关于艺术品的收藏和传承的故事,家道中落导致艺术品被变卖是一个合理的转折。新结尾增加了故事的情感深度,通过变卖画作这一事件,可能更能突出叶三对画作的情感,以及季匋民作品的价值。新结尾可能会强化文章的主题,比如关于艺术的价值、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人生无常的哲思。

    相关试卷

    部编高教版(2023)三 品质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三 品质精品精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精品随堂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题解,创作背景,艺术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原卷版docx、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